基于击弦机发展的钢琴音乐触键风格探讨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k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钢琴击弦机是钢琴的核心部件之一,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钢琴击弦机是激发琴弦振动的主要部件,有“钢琴心脏”之称。击弦机的发展主要是在十七世纪的七八十年代,通过击弦机的发展探究钢琴音乐的触键风格。以莫扎特与贝多芬的钢琴曲为例,探究钢琴音乐触键风格,能够对钢琴音乐有更多认识,更好的进行钢琴演奏。
  【关键詞】击弦机;钢琴音乐;触键风格;莫扎特;贝多芬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十七世纪以来,欧洲逐渐流行巴洛克艺术,音乐上追求声音的变化,强调音调的强弱对比,击弦机应运而生。钢琴击弦机是钢琴的核心部件之一,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钢琴击弦机是激发琴弦振动的主要部件,有“钢琴心脏”之称。莫扎特与贝多芬的生活年代比较接近,但两者的钢琴音乐风格的差异很大,主要原因在双方的钢琴触键上,通过钢琴击弦机的发展,探究莫扎特与贝多芬钢琴曲的的音乐触键风格,实现对莫扎特与贝多芬钢琴作品的更好的演奏。
  一、英国击弦机与维也纳击弦机的综合概述
  击弦机是由克里斯托弗里发明的,通过新的击弦装置来代替古钢琴中的拨弦装置,改变击弦的速度,调节音色,控制钢琴声音的强度,击弦机的发明标志着现代钢琴的产生。在1750年~1800年的50年时间内,钢琴击弦机得到较大的发展,成为历史上最关键的发展阶段。工业革命的出现,工业技术的提高使钢琴的击弦机的制作技术提高,出现多种形式的击弦机,笔者主要是对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两种击弦机——德国击弦机和英国击弦机展开研究,以莫扎特与贝多芬钢琴鸣奏曲应用较广的的“顶上式”击弦机和“跳上式”击弦机为例,进行探究。
  (一)英国击弦机的特点
  英国击弦机也叫作“顶上式”击弦机,由荷兰的制琴师巴克斯发明,具体的构成结构如图1所示:由顶杆(J)、调节钮(S)、弦槌(H)、挡托木(C)、制音器(D)等部件构成,钢琴在弹奏时,J向上顶起H,当上升到最高的位置后,与H脱离,H在惯性的作用下击弦,击弦完成后,H下落中被C挡住,这时J被S顶开,S可以在具体的弹奏的过程中,对D进行调节,以此对脱轨的位置的把握更加精准,在顶上式的运动过程中,强调音头的效果。
  图1
  (二)维也纳击弦机的特点
  维也纳击弦机也叫作“跳上式”击弦机,是由德国制琴师斯坦恩发明的。18世纪后期,斯坦恩对“跳上式”击弦机进行改造,使触键的力度更加的敏感,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上了擒纵杆,完善拖音踏板。具体的结构图如下所示:这种击弦机是由转击器(K)、弦槌(H)、擒纵杆(E)、挡托木(C)和制音器(D)等构成的,与英国的击弦机相比较,发现将调节器变为转击器,中间有加上擒纵杆进行调节。具体的运行中,途中看到H处在轴心位置,触键后,琴键调动K与H同步上升,同时H在上升的过程中,伴随着旋转,头部会抬起击弦发音。
  综合来看,触键方式的差异,是两种击弦机最大区别,轻巧触键是德国击弦机擅长的,但触键力度以及演奏连贯性相比较英国“顶上式”击弦机较为逊色,这种击弦机的触键风格在贝多芬和莫扎特的钢琴鸣奏曲的演奏上表现最为明显。
  (三)两组击弦机的区别
  首先,“在维也纳式击弦机中,在运动的键盘上方有琴槌的旋转轴,而会使击弦点发生变化,因为这时琴槌击弦时的触键深度,因琴槌的摇晃,音质会变粗糙,无法获得强有力的声音,快速的连击也会发生困难。”琴键的晃动又会导致琴槌击弦点不固定,且德式机械的琴槌固定在琴键上,对德式机械音量往强的方面发展产生了限制作用,所以它的触键始终是较轻巧的。
  其次,英式机械的举起杆(jack)不在琴键尾部。德式机械需更大的击键力,需要获得相同的击弦力,则对于相同时间内,速度就需要更快,相应的运动的距离更长。因而德式机械比英式机械的触键更敏捷,即f2的运动速度>f1的运动速度,这是从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知道的。所以综合起来看,德式机械触键时反应较英式机械灵敏,音头感更强,要求初触键的速度更快。
  二、击弦机发展的钢琴音乐触键风格与方法
  具有不同击弦机的钢琴,在演奏的过程中,手指触键德会出现不同的差异。对两种击弦机的运动方式进行探究,可以看出两种击弦机钢琴触键的差异。
  (一)莫扎特钢琴音乐的触键方法
  维也纳击弦机由于H是固定在轴心上,在琴键振动下,会带动弦槌的振动,会使弦槌击弦点的振动不规律,限制钢琴弹奏的声音,所以在钢琴触键的过程中,整体的声音比较轻、柔和。由于弦槌进行的是跳起运动,跳起的过程中击弦,所以速度必须要快,速度快,致使发出的声音比较明快。之所以无法判断莫扎特的早期作品是为钢琴用或者是大键琴所用,是因为其所处的年代恰恰是钢琴击弦机发展时期。而且“据说,当时莫扎特所使用的是著名的史坦恩制钢琴”[4]。从上图中可看到是德式机械,也就是史坦恩(Stein)所制造的“跳上式”。这样的击弦机的琴槌也是跳上击弦,尽管采用连奏方法的触键,而圆滑奏(legato)不能用现代钢琴的连奏触键法来弹奏,应谨慎,始终保持“珠落玉盘”的感觉。
  (二)贝多芬钢琴音乐的触键方法
  英国击弦机由于H的位置在中间,有顶杆控制运动,向上顶起然后击弦,音色的变化较大,可以应用在音色变化较大的作品中。在触键时,击弦所使用的的力气相对维也纳击弦机来说较小。在实际的应用中,英国击弦机的速度相对维也纳的击弦机的速度要慢,反应较迟钝。
  瓦尔特(AntonW alter),对“跳上式”击弦机进行了改进是在18世纪80年代早期,他是一个维也纳乐器制造家:卡子(escarpment)的平面略向前倾,并由此减轻了来自卡子弹簧(escarpment spring)的拉力,因而木喙(beak)能更简便和快捷地返回槽口;琴槌更长更大,琴槌托接近于琴键的水平面,使力度变化的幅度更大,取消槌托架(rest post);对木喙离开卡子水平槽口的脱接点进行的调整,附加了一个可动的围栏(rest);有一个倒退制止器阻止琴槌的反弹,铜制举起杆进行调节。艾拉德(Erard)和布洛德伍得(Broadwood)由上图可知,都是英式机械的代表,都属“顶上式”击弦机的制造者。   羽管键琴音头清晰,采用了拨子拨弦发音,音色明亮,很接近于跳上式击弦机的“跳音性”。贝多芬的创作也脱胎于古典乐派,其身处古典时期,其早期创作风格也带有浓郁古典气息。和莫扎特一样,贝多芬钢琴作品的触键风格和其是比较接近的。由此可见,我们在弹奏贝多芬早期的钢琴作品时都会感觉到带有明显的莫扎特式的风味,无论音乐表现风格或者是演奏中的触键风格。
  两相对比,发现维也纳击弦机在应用的过程中,音色与音量的变化较少,主要的声音比较明快,在遇到连奏时,钢琴弹奏的效果不好,所以在经历时间的检验后,逐渐被英国击弦机所代替。
  三、莫扎特与贝多芬的钢琴音乐的差异
  (一)莫扎特的钢琴曲的风格
  莫扎特生活的时代,恰好是击弦机发展的时代。莫扎特音乐的总体风格比较积极乐观,音色清亮、明快,从这一点上看出比较符合维也纳击弦机的特点,例如在钢琴奏鸣曲K332中,尽管在音乐中也将自身的苦闷表现出来,但全篇仍是快乐的基调,明快的声音表现的。一方面是受到作者的生存环境与思想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就是钢琴触键的影响。
  在使用现在的钢琴对莫扎特的作品进行演奏时,首先要明白现代钢琴是由英国击弦机发展过来的,运动的过程都是“顶上式”,在触键的过程中,要强调“音头”的效果,莫扎特的钢琴曲对声音的特点的要求较高,所以在钢琴触键时,注意应用跳音奏法,将“跳上式”的击弦方法应用在具体的钢琴弹奏的过程中。莫扎特的钢琴曲K332的声音圆润、轻快,在触键弹奏时,应该保持清脆的音色,利用“顶上式”来将钢琴曲的旋律、力度、音色进行调整,使钢琴演奏的声音符合英国击弦机的运动特点。
  现代钢琴演奏莫扎特的作品,难度较大,由于莫扎特的钢琴曲弹奏的过程中跳跃性极大,触键偏于跳音式的敏捷击键,在触键的过程中,整体的力度变化较小,整体的风格的变化幅度小,在连奏时,就要根据具体的作品选择合适的方法,完成钢琴演奏。
  (二)贝多芬的钢琴曲的风格
  对贝多芬的钢琴曲音乐触键风格进行分析,首先要了解贝多芬音乐的特点,对其作品进行具体的分析。贝多芬的钢琴曲的风格看出两者的触键风格存在很大的差异,贝多芬主要应用的是英国击弦机式的钢琴,对其触键风格进行分析,要从不同的时期来进行。
  贝多芬的触键风格在早期受到莫扎特触键风格的影响,在音乐创作中具有明显的莫扎特的韵味,他早期的钢琴曲《钢琴变奏曲》、《月光鸣奏曲》等具有明显的莫扎特的风味,触键的声音比较明亮,音头清晰,与“跳上式”击弦的跳音很符合。
  贝多芬中期在创作的钢琴曲的风格与莫扎特的触键风格相差较远。这一时期作品的触键力度普遍增大,改变“跳上式”在力度与音色上不足的特点,具有较强的节奏感,例如《月光》、《暴风雨》等钢琴曲的节奏感都很强,这一方面是与生活环境的转变有关,这一时期贝多芬的生活希望与失望交织,并且本人逐渐丧失听力,创作的作品的触键风格发生转变。另一方面与钢琴击弦技术的发展有关。
  1803年,贝多芬开始使用英国击弦机,作品的触键力度与音色发生很大的变化,整体作品的节奏感增强,例如《热情》、《命运》等作品音色的变化较大,这一时期的钢琴作品的触键不在考虑乐器的限制问题,使贝多芬的音乐走向成熟,在现在的钢琴演奏时,就要注意触键的力度与音色的控制,力求演奏注贝多芬钢琴曲的韵味。
  四、结语
  莫扎特与贝多芬两者之间的钢琴曲的风格具有较大区别特征,尽管二者生活的时代比较接近,但是击弦机的使用对钢琴演奏过程中的触键产生很大的影响,尽管不能说双方的音乐作品的差异主要是由于钢琴击弦机的不同,可以看出乐器不同,对双方作品的钢琴曲的风格产生了不同的影響。莫扎特的钢琴曲具有比较灵活的特点,整体的音色比较圆润,比较浪漫,呈现出欢乐感,在触键时,触键的速度较缓和,贝多芬的钢琴曲则有“含着泪水的幽默”之称,整体的风格比较粗狂、激烈,触键的速度较快,比较适合维也纳击弦机式钢琴,比较两种钢琴音乐的特点,有利于增加对钢琴音乐作品的认识,提高演奏者莫扎特与贝多芬钢琴作品的演奏水平。
  参考文献
  [1]秦川.从击弦机的发展看莫扎特与贝多芬钢琴音乐的触键风格[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7.
  [2]宫莉.试析音乐风格与钢琴触键风格之关系[J].大家,2011.
  [3]邵申弘,董健.钢琴击弦机结构发展的研究[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2.
  [4]杨小影.影响莫扎特钢琴作品触键风格的诸多因素[J].音乐生活,2013.
  [5]马亚琼.莫扎特与贝多芬钢琴奏鸣曲艺术风格之比较[J].艺术科技,2015.
  [6]邱成斌.浅谈莫扎特与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的创作风格[J].艺术评鉴,2016.
  [7]唐馨.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与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力度分析比较[J].科教文汇旬刊,2011.
  [8]张波洋.浅谈莫扎特与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的力度差异对演奏风格的影响[J].黄河之声,2012.
  作者简介:牛娜娜(1980—),女,汉,河南洛阳,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钢琴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李渔在《闲情偶寄·词曲部》中,探讨了戏曲创作中以观众本位为核心的戏曲结构设置、人物与内容的选取问题。《结构第一》一章中,“戒讽刺”、“脱窠臼”、“戒荒唐”、“审虚实”四部分,从创作方法角度论述剧本人物与内容选取问题,其戏曲理论观点的形成与个人经历密不可分。  【关键词】李渔;戏曲创作方法;人物与内容设置;观众本位  【中图分类号】I207.3 【文献标识码】A  作为文学家、戏曲理论家、美
期刊
【摘要】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漫长历史演进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传统文化。湘西苗歌作为湘西苗族人民语言艺术的珍宝有着它独特的魅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民间音乐文化逐渐受到现代多元化的音乐冲击,苗族文化艺术的生命内涵在年轻一代的认知中悄悄蒸发和消退,苗歌的传承和发展遭遇危机。  【关键词】湘西苗族;民歌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识码】A  湘西苗歌是湘西苗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
期刊
【摘要】二十世纪是一个高速前进,科技不断创新,艺术追求千变万化的时代,此时的音乐在技法、风格、音乐观甚至美学观念、审美上也都有了突破性的变化,形成了创作上千姿百态及令人眼花缭乱的局面。其中,十二音体系是二十世纪音乐创作中最重要的手法之一,也是西方作曲史上重要的“里程碑”。至今,十二音技法还影响着许多作曲家。十二音体系可以说是音乐史上的一次革命,给人类音乐的发展带来巨大变化。本文以勋伯格十二音体系起
期刊
【摘要】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有着悠久而繁荣的历史,在世界民族音乐艺术宝库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继承、发展和创新我国民族声乐艺术,要在培养艺术新人上下功夫,广西少数民族歌手班在培养民族声乐艺术新人有独特的做法,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我国培养民族声乐艺术人才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民族声乐;艺术特色;继承  【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识码】A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是有着悠
期刊
【摘要】 近年来,我国的民族声乐作品层出不穷,涌现了很多优秀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作品。文章主要分别介绍了民族声乐作品演唱和形体表演的效应,以民族歌剧《木兰诗篇》为例进行分析以形体表演辅助民族声乐作品演唱的效果,更完美的呈现和诠释民族声乐作品。  【关键词】民族声乐;形体表演;效应;木兰诗篇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一、民族声乐作品及演唱要点简述  民族声乐作品是反映人们的思想感
期刊
【摘要】打击乐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独特的节奏乐器,滚奏作为打击乐的一种演奏方式,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滚奏是打击乐演奏技巧中表现力最为丰富,技巧难度最大的一种。本文将主要挑选几个打击乐器,对他们在使用滚奏这一高级演奏技巧时进行分析,对注意事项进行阐述等。  【关键词】打击乐;高级演奏技巧;滚奏  【中图分类号】J625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打击乐器历史极其悠久,早在古希腊时期,就产生了最早
期刊
【摘要】琵琶演奏中,紧张与松弛两者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张”与“驰”贯穿演奏的整体过程。“张”与“驰”没有绝对的界限,都是相对而言。张弛有度是对琵琶演奏提出的更高标准。因此,在演奏过程中准确把握 “张”与”驰”的关系,对提高琵琶演奏水平至关重要。本文以《彝族舞曲》为例,就影响“张”与“驰”的因素,如何处理好“张”与“驰”的关系以及在琵琶演奏中做到张弛有度,收放自如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便演奏者能准确
期刊
【摘要】敦煌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省区的交汇处,敦煌因曾经的辉煌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敦煌曲子戏也称作“小调戏”或者“小曲戏”,本土音乐文化浓厚。本文将以敦煌曲子戏为例简析如何发扬敦煌艺术中的本土音乐文化,并提出个人见解。  【关键词】发扬;敦煌艺术;本土音乐文化;敦煌曲子戲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甘肃省辖市敦煌位于河西走廊的西端,是古代丝绸之
期刊
【摘要】李斯特一生中创作的作品有很多,在他的作品中有着非常强烈的民族色彩。这篇文章主要从李斯特的生平、创作背景和以第十五首狂想曲为例,对李斯特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民族性来进行解释说明,分析了匈牙利和吉普赛音乐文化的特点,并进一步了解李斯特创作音乐时是如何将民族性融入到其中,在他创作的音乐中又是如何体现出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关键词 】李斯特;爱国主义精神;民族性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
期刊
【摘要】钢琴伴奏在歌曲演唱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给歌曲伴奏不是简单的钢琴伴奏,它还有艺术指导的作用。根据我国钢琴伴奏的现状和发展,本篇文章立足钢琴伴奏中的呼吸问题,从伴奏者、乐谱与演唱者三方面阐述了钢琴伴奏在歌曲作品中的地位与如何调整歌曲钢琴伴奏中的呼吸,并以《桥》为例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思乡歌曲;钢琴伴奏;《桥》;呼吸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钢琴伴奏在近代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