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深部成像相干光断层扫描术观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乳头筛板的形态学变化

来源 :中华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682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增强深部成像的相干光断层扫描(EDI-OCT)测量POAG患者视乳头筛板厚度、观察其形态学变化的临床价值。

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3年8月至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确诊的POAG患者52例(52只眼)的临床资料,同期眼科门诊体检健康者50例(50只眼)作为对照组。使用EDI-OCT对其视乳头进行连续水平和垂直方向扫描,分析视乳头筛板局部缺损的数目、部位及其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缺损部位的关系。选取经过视乳头中心及其与视乳头上下缘连线中点的3个水平截面,利用ImageJ软件测量各截面中的筛板厚度;信度分析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POAG患者与健康人视乳头筛板厚度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视乳头各部位筛板厚度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视乳头筛板平均厚度与视乳头全周RNFL平均厚度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筛板平均厚度与视野平均缺损(非正态分布)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

结果

52只POAG患眼中,有20只眼(38.5%)可见26个视乳头筛板局部缺损,其中13个局部缺损(50.0%)位于颞下,6个缺损(23.1%)位于下方,4个(15.4%)位于颞上,3个(11.5%)位于上方;25个缺损(96.2%)同时存在相应象限RNFL缺损。而健康眼未见筛板局部缺损。测量视乳头筛板厚度的信度分析,检测者内ICC值为0.90~0.95,检测者间ICC值为0.84~0.90。POAG患者视乳头中央及上、下方中周部筛板厚度分别为(196.7±24.0)μm、(180.7±26.3)μm和(184.1±23.5)μm;健康人分别为(225.2±22.7)μm、(203.2±21.0)μm和(202.6±16.5)μm;两组视乳头中央筛板厚度均厚于上、下方中周部(P<0.01)。POAG患者视乳头筛板平均厚度为(187.2±19.4)μm,健康对照者为(210.3±17.4)μm,患者较对照者明显变薄(t=5.06,P<0.01)。POAG患者其余各部位筛板厚度也均明显薄于健康人(t=3.52~4.96,P<0.01)。POAG患者视乳头全周RNFL平均厚度为(65.7±13.9)μm,筛板平均厚度与其之间呈正相关(r=0.45,P<0.01),而与视野平均缺损之间呈负相关(rs=-0.58,P<0.01)。

结论

EDI-OCT可显示POAG患者的视乳头筛板厚度较健康人变薄,且与POAG病情存在相关性;部分患者筛板存在局部缺损。EDI-OCT是评估POAG视乳头筛板活体形态学变化的一种有效手段。(中华眼科杂志,2016,52:422-428)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在青光眼的临床诊疗实践中,从最基本的青光眼患者病史采集到青光眼患者临床资料的管理;从青光眼各项临床检查的标准化、规范化及优势互补,到青光眼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评估等,每个环节均需要重视精细化管理。只有实现精细化青光眼诊疗管理,才能最大程度保护患者的有用视功能。(中华眼科杂志,2016,52:401-403)
期刊
期刊
目的研究维拉帕米对糖基化终产物(AGE)诱导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C)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研究。培养HLEC系SRA01/04,传至第3代。实验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LEC细胞;B组为AGE组,LEC细胞用20 μmol/L AGE处理;C组为AGE+SB202190组,15 μmol/L SB202190预处理2 h后的LEC细胞用AGE处理;D组为AGE+维拉帕米组,50 μmol/L维
青光眼是全球第一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视乳头(ONH)微循环异常可能在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该结论尚缺乏直接有力的证据。近年来检查视乳头微循环的新技术不断涌现,使实时显示视乳头旁毛细血管网的血流和形态成为可能。许多证据显示视乳头的血流供应减少以及视乳头旁毛细血管网的异常与青光眼的发生和发展具有相关关系,这些结论更新了以往对青光眼的认识。本文对视乳头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急性发作的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近年来关于脉络膜厚度改变与PACG急性发作关系的研究较多,但是仍无直接证据证明脉络膜厚度的改变是PACG的直接诱发因素。由于浅前房和窄房角是PACG公认的危险因素,因此造成房角动态变化的因素均可能诱发PACG急性发作。这些因素包括虹膜、睫状体、脉络膜以及晶状体的动态变化。PACG急性发作可能存在多种机制,以上危险因素中单个因素的变化或多个因
目的评估并分析葡萄膜炎患者的视觉相关生存质量、健康相关生存质量及其与视力之间的关系。方法横断面研究。对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4月1日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眼科门诊的111例葡萄膜炎患者,进行病史采集和最佳矫正视力(LogMAR)等常规眼科检查,收集入组患者一般信息(性别、葡萄膜炎类型等)。同时进行视觉相关生存质量量表(NEI VFQ-25)和健康相关生存质量量表(SF-36)调查。将入组患
目的研究缝线植入Schlemm管开口部成形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POAG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2007年10月至2009年7月52例(52只眼)POAG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26只眼)行缝线植入Schlemm管开口部成形联合小梁切除术(联合手术组);26例(26只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组)。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