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者通过对“川普”现象的解析,提出做好普通话的推广普及工作应首先分析方言区与普通话的词汇、语音、语调及文化差异,强调普通话的交际工具性,重视方言的文化底蕴。并分析教师队伍中存在无意的川普和有意的川普现象,剖析其内在产生机制,并从效率角度提出四川方言区普通话的培训与考试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 四川普通话 方言区普通话 培训 考试
1.“川普”现象
“川普”为“四川普通话”的简称,指四川人说的一种不够标准的带有四川方言韵味的普通话。由于饮食喜好辣椒是四川的一大特点,因而“川普”有时也被称为“椒盐普通话”。目前川普还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的定义。卢衍鹏(2005)[1]认为川普有三方面含义:一是指四川人说的普通话不标准,在发音和用词上摆脱不了四川话;二是指有的四川人虽然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但在某种情况下说些四川话,如朋友之间的谈笑、酒席上的插科打诨等使得气氛轻松、有利于表达感情;三是指外地人学说四川话,吸收四川话幽默风趣的特点和特有的词语,带有娱乐的目的。敏春(2006)[2]认为学习普通话,必然会受到本土方言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形成一种变异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普通话。四川方言区就存在一种具有浓厚四川方言特色的普通话。李元(2011)[3]认为川普是指四川人说普通话时所呈现的带有浓重的四川方言特色的不标准的普通话。
川普的产生是时代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交流的需要作为语言的基本功能也成为产生川普的动力源泉,文化娱乐和日常生活的需要是产生川普的巨大推动力。卢衍鹏[1]从精神内核角度阐释了川普的产生,认为从四川文化的历史发展来看,四川文化特有的气质造就了川普的精神内核。四川文化少有舍我其谁的文化霸气,却拥有包容一切的气度。川普的崛起,反映了大众审美心理的变化和大众主体性的变裂。人们对川普的选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主流文化的反叛,是主体意识的觉醒,是主体对文化的主动选择,而不是被动接受。在川普调侃、麻辣的背后,是对现实、人生的反讽。而这种反讽的背后,是主体性的深刻体认。在这个意义上,川普是人们审美意识的绽放,是大众话语的狂欢。敏春[2]将川普分为有意的川普和无意的川普。无意的川普也称为自然的川普,是因为交际的需要而产生的,长期生活在四川方言区说四川话的人们在学习和使用普通话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用四川话的语音特征影响甚至改造普通话语音,从而产生不标准的“椒盐普通话”。有意的“川普”,即使用这种“川普”的人,具备标准的或趋于标准的普通话和四川方言的会话能力,具备标准的或接近标准的双语能力,但是他们在一定的交际群和一定的场合中,在一定的交际目的下有选择地故意使用这种“椒盐普通话”,达到预想的交际效果。有意的川普又分为日常交际的有意川普和艺术领域的有意川普。日常生活中,在某些学习和工作之外的私人场合,如室友之间、亲密朋友之间会使用有意的“川普”。生活中的有意“川普”很容易营造幽默风趣、亲切自然的谈话氛围,说话者大多为了拉近彼此距离或是委婉地表达自己对某事的看法。他们认为较之纯正的四川话或标准的共同语,这种语言风格在某些场合更有利于交际。艺术领域的有意川普是有意地使用普通话的语音来说四川方言,特别是说四川方言所独有的一些本土词汇,从而达到幽默风趣、轻松搞笑、亲切自然的艺术效果。这种艺术领域的有意川普在著名散打评书艺术家李伯清的评书中就比较常见。比如“开腔”的散打段子,“开腔”在四川话意为开口说话的意思,腔者口腔也,直接形象的字面意思打开口腔活动,引申为开口说话。艺术家李伯清讲述两个四川人在北京讲川普,一个对另一个说:“我不开腔你就不开腔,等我开了腔你再开腔。”不料谈话被不了解四川方言的北京警察听见,把“开腔”误作“开枪”,以为是说:“我不开枪你就不开枪,等我开了枪你再开枪。”达到了幽默风趣、轻松搞笑、亲切自然的艺术效果,并达到了教育民众掌握交际语言的重要性的教育效果。
2.教育行业的“川普”
笔者多年从事普通话测试和教育培训推广工作,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教育行业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无意的川普和有意的川普现象,但其产生有不同于为了追求艺术效果或娱乐效应的原因。早在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在《关于在中、小学和各级师范学校大力推广普通话的指示》[4](下简称“指示”)中提出在全国中、小学和各级师范学校必须逐步用普通话教学,使学生学会说普通话。在学校中用普通话教学,首先从语文科做起,逐渐推广到各科。语文科以外的学科,如果条件允许,就应该尽早用普通话教学。可以看出特别强调推广普通话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全文中反复用到了“逐渐”、“逐步”、“尽早”、“尽量”等措辞。“指示”还强调了必须训练师资。推广普通话的方式要从语文到其他学科,从年轻教师到年老教师,从城镇学校到农村学校逐步开展。对普通话水平的要求层次也因学科、因人、因地而异,语文外的学科要求低于语文,年老教师要求低于年轻教师,农村学校的要求低于城镇学校。1990年《关于小学普及普通话的通知》(通知)[5]再次提出逐步做到在校园内使用普通话的精神和加强对师资的普通话培训。“指示”、“通知”中对普通话的推广方式、要求等各方面是合理的科学的,但在具体的普通话推广实施过程中,部分学校领导为了追求普通话普及率方面的成效,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急功近利的现象,没有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甚至在对教师没做任何普通话培训的情况下要求从某年某月某日起在课堂授课必须讲普通话,如果教师未遵从学校规定则面临受批评、扣工资奖金等不合理处罚,于是在四川地区催生了无意的或有意的川普,它们均以“四川方言词汇 普通话语调”为基本特征。无意的川普则是在没有接受系统的普通话培训学习没有掌握普通话时自然产生的,不含说话人的情绪因素。而有意的川普带有情绪因素,是在诸如未对教师进行普通话培训时普通话推广条件未完全成熟而急于推广造成部分教师的反感情绪,部分教师有意制造川普,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把讲不讲普通话是态度问题讲得标准不标准是技术问题作为应付有关的硬性检查的手段。显然这种情况下的有意川普对推广普通话是极为不利的,应当引起高度重视,采用正确方式处理,尤其要注意不能进一步采取硬性措施,需谨记作用力越大反作用力也越大的自然原理。 3.“川普”现象与普通话培训和考试
四川方言属于北方语系,但四川方言有一套自己独立的完整的语音系统、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上和普通话既有比较大的一致性,又有较大的差异性。四川话与普通话在语法方面基本一致差别很小,而发音和词汇差异性比较大。川普不是四川方言与普通的简单混合,而是相互融合的产物,是普通话融入四川方言的结果,也是四川方言融入普通话的结果。川普既体现思想的交融,又体现语言内容的交融。川普的存在也体现了普通话和四川话极大的相似性,本身由于很多地方相似,从而比较容易融合。显然对于差别极大的两种语言,不可能产生类似于川普的现象,绝少听到有藏普、维普、壮普等说法,因为藏语、维吾尔语、壮语等的字形书写、含义、发音与普通话相去甚远,它们之间的交流需要有翻译的过程,不可能在字形书写相同含义相同的基础上作简单变化而融合。四川话的很多单词书写和含义与普通话完全一致,只是读音的不同,川普的产生以大量的相同性为基础,因为相同的量大,所以通过类比类推的思维轻易产生了川普现象,比如用四川话特有的词语跟普通话含义并不相同而结合普通话的读音。
针对无意的川普和有意的川普,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可有效地提高普通话培训和考试的效率。无意的川普对于普通话的培训与考试是积极的信号,说话人有强烈的说好普通话的愿望,具备总体的认同感,缺少的仅仅是标准普通话的培训,是单纯的技术性问题。有意的普通话侧重解决思想意识问题,可以施行技术先行的措施,即先进行普通话的培训和练习,然后在诸如学校老师的授课中和交流中提出相关讲普通话的要求。我们已经看到许多有意的普通话是在没有普通话培训而要求讲普通话的操之过急的情况下产生的,那么应该热则凉之、急则缓之。
川普的存在说明了四川话与普通话交流并无大的障碍,普通话的培训和考试应侧重纠偏纠错,这是提高普通话培训与考试效率的关键。从培训考试的策略上,姚流芳(2008)[7]创造性地实现了“测试-培训-测试”的教学新模式。如果本来已经正确掌握的部分仍然花大量的时间就是一种无谓的浪费,四川话和普通话在大量用词造句上是一致的,大量字的发音也有对应关系,比如阴平与阳平转换,上声与去声的转换。找出规律性、把握规律性,可以使老师易教学生易学。通行的方式是“培训—测试”,在教授的内容上方法上有很大的盲目性,不具有特定的针对性,撒大网效率低下。通过先找普通话和四川话的共同规律性,可以实现巧记而高效,通过识别普通话和四川话的各自特殊性,可以实现强记而高效。比如要使四川人讲的普通话字正腔圆。研究发现:四川人说话与北方人相比,口腔状态不同,因此尽管唇、齿、舌位正确,但没有提颧肌,口腔开度小,牙关咬得比较死,上颚压得低。对应采用“提”“打”“挺”“松”的措施予以解决,普通话重音习惯不同。普通话大多后音重,除轻声词和少量重中格式的词语以外。四川话基本前音重,大多无翘舌音、后鼻音、说边音带鼻音,说鼻音带边音。四川人不习惯使用儿化词,不能正确发儿化音。在语调方面四川发阴平调(一声),音高而平、声带紧张不到位,常在后面部分音调会掉下来;阳平调(二声),在由中音升高音的发声过程中不该降而出现降;上声后(三声)是一个降升调,常中途降不到位,错发为阳平调。针对诸如此类的要点,了解并针对学员存在的问题及心理特点,辅以个别指导训练和鼓励,让学员掌握正确的吐字归音方法,改变不正确的发音习惯,以科学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学习效能。
参考文献:
[1]卢衍鹏.话语的狂欢——试谈“川普”的审美价值[J].社会科学家,2005,增刊:333-334.
[2]敏春.“川普”新现象浅析[J].社会科学家,2006,增刊:311-312.
[3]李元.“川普”儿化韵失误分析[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6:152-153.
[4]关于在中、小学和各级师范学校大力推广普通话的指示[S].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1955-11-17.
[5]关于小学普及普通话的通知[S].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1990-12-29.
[6]刘玉洁.从四川话与普通话的差异看四川人歌唱语言发音的难点[J].四川戏剧,2008,4:110-111.
[7]姚流芳.提高教师进修学校学生普通话水平的对策[J].考试周刊,2008,33:177-178.
关键词: 四川普通话 方言区普通话 培训 考试
1.“川普”现象
“川普”为“四川普通话”的简称,指四川人说的一种不够标准的带有四川方言韵味的普通话。由于饮食喜好辣椒是四川的一大特点,因而“川普”有时也被称为“椒盐普通话”。目前川普还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的定义。卢衍鹏(2005)[1]认为川普有三方面含义:一是指四川人说的普通话不标准,在发音和用词上摆脱不了四川话;二是指有的四川人虽然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但在某种情况下说些四川话,如朋友之间的谈笑、酒席上的插科打诨等使得气氛轻松、有利于表达感情;三是指外地人学说四川话,吸收四川话幽默风趣的特点和特有的词语,带有娱乐的目的。敏春(2006)[2]认为学习普通话,必然会受到本土方言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形成一种变异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普通话。四川方言区就存在一种具有浓厚四川方言特色的普通话。李元(2011)[3]认为川普是指四川人说普通话时所呈现的带有浓重的四川方言特色的不标准的普通话。
川普的产生是时代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交流的需要作为语言的基本功能也成为产生川普的动力源泉,文化娱乐和日常生活的需要是产生川普的巨大推动力。卢衍鹏[1]从精神内核角度阐释了川普的产生,认为从四川文化的历史发展来看,四川文化特有的气质造就了川普的精神内核。四川文化少有舍我其谁的文化霸气,却拥有包容一切的气度。川普的崛起,反映了大众审美心理的变化和大众主体性的变裂。人们对川普的选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主流文化的反叛,是主体意识的觉醒,是主体对文化的主动选择,而不是被动接受。在川普调侃、麻辣的背后,是对现实、人生的反讽。而这种反讽的背后,是主体性的深刻体认。在这个意义上,川普是人们审美意识的绽放,是大众话语的狂欢。敏春[2]将川普分为有意的川普和无意的川普。无意的川普也称为自然的川普,是因为交际的需要而产生的,长期生活在四川方言区说四川话的人们在学习和使用普通话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用四川话的语音特征影响甚至改造普通话语音,从而产生不标准的“椒盐普通话”。有意的“川普”,即使用这种“川普”的人,具备标准的或趋于标准的普通话和四川方言的会话能力,具备标准的或接近标准的双语能力,但是他们在一定的交际群和一定的场合中,在一定的交际目的下有选择地故意使用这种“椒盐普通话”,达到预想的交际效果。有意的川普又分为日常交际的有意川普和艺术领域的有意川普。日常生活中,在某些学习和工作之外的私人场合,如室友之间、亲密朋友之间会使用有意的“川普”。生活中的有意“川普”很容易营造幽默风趣、亲切自然的谈话氛围,说话者大多为了拉近彼此距离或是委婉地表达自己对某事的看法。他们认为较之纯正的四川话或标准的共同语,这种语言风格在某些场合更有利于交际。艺术领域的有意川普是有意地使用普通话的语音来说四川方言,特别是说四川方言所独有的一些本土词汇,从而达到幽默风趣、轻松搞笑、亲切自然的艺术效果。这种艺术领域的有意川普在著名散打评书艺术家李伯清的评书中就比较常见。比如“开腔”的散打段子,“开腔”在四川话意为开口说话的意思,腔者口腔也,直接形象的字面意思打开口腔活动,引申为开口说话。艺术家李伯清讲述两个四川人在北京讲川普,一个对另一个说:“我不开腔你就不开腔,等我开了腔你再开腔。”不料谈话被不了解四川方言的北京警察听见,把“开腔”误作“开枪”,以为是说:“我不开枪你就不开枪,等我开了枪你再开枪。”达到了幽默风趣、轻松搞笑、亲切自然的艺术效果,并达到了教育民众掌握交际语言的重要性的教育效果。
2.教育行业的“川普”
笔者多年从事普通话测试和教育培训推广工作,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教育行业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无意的川普和有意的川普现象,但其产生有不同于为了追求艺术效果或娱乐效应的原因。早在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在《关于在中、小学和各级师范学校大力推广普通话的指示》[4](下简称“指示”)中提出在全国中、小学和各级师范学校必须逐步用普通话教学,使学生学会说普通话。在学校中用普通话教学,首先从语文科做起,逐渐推广到各科。语文科以外的学科,如果条件允许,就应该尽早用普通话教学。可以看出特别强调推广普通话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全文中反复用到了“逐渐”、“逐步”、“尽早”、“尽量”等措辞。“指示”还强调了必须训练师资。推广普通话的方式要从语文到其他学科,从年轻教师到年老教师,从城镇学校到农村学校逐步开展。对普通话水平的要求层次也因学科、因人、因地而异,语文外的学科要求低于语文,年老教师要求低于年轻教师,农村学校的要求低于城镇学校。1990年《关于小学普及普通话的通知》(通知)[5]再次提出逐步做到在校园内使用普通话的精神和加强对师资的普通话培训。“指示”、“通知”中对普通话的推广方式、要求等各方面是合理的科学的,但在具体的普通话推广实施过程中,部分学校领导为了追求普通话普及率方面的成效,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急功近利的现象,没有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甚至在对教师没做任何普通话培训的情况下要求从某年某月某日起在课堂授课必须讲普通话,如果教师未遵从学校规定则面临受批评、扣工资奖金等不合理处罚,于是在四川地区催生了无意的或有意的川普,它们均以“四川方言词汇 普通话语调”为基本特征。无意的川普则是在没有接受系统的普通话培训学习没有掌握普通话时自然产生的,不含说话人的情绪因素。而有意的川普带有情绪因素,是在诸如未对教师进行普通话培训时普通话推广条件未完全成熟而急于推广造成部分教师的反感情绪,部分教师有意制造川普,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把讲不讲普通话是态度问题讲得标准不标准是技术问题作为应付有关的硬性检查的手段。显然这种情况下的有意川普对推广普通话是极为不利的,应当引起高度重视,采用正确方式处理,尤其要注意不能进一步采取硬性措施,需谨记作用力越大反作用力也越大的自然原理。 3.“川普”现象与普通话培训和考试
四川方言属于北方语系,但四川方言有一套自己独立的完整的语音系统、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上和普通话既有比较大的一致性,又有较大的差异性。四川话与普通话在语法方面基本一致差别很小,而发音和词汇差异性比较大。川普不是四川方言与普通的简单混合,而是相互融合的产物,是普通话融入四川方言的结果,也是四川方言融入普通话的结果。川普既体现思想的交融,又体现语言内容的交融。川普的存在也体现了普通话和四川话极大的相似性,本身由于很多地方相似,从而比较容易融合。显然对于差别极大的两种语言,不可能产生类似于川普的现象,绝少听到有藏普、维普、壮普等说法,因为藏语、维吾尔语、壮语等的字形书写、含义、发音与普通话相去甚远,它们之间的交流需要有翻译的过程,不可能在字形书写相同含义相同的基础上作简单变化而融合。四川话的很多单词书写和含义与普通话完全一致,只是读音的不同,川普的产生以大量的相同性为基础,因为相同的量大,所以通过类比类推的思维轻易产生了川普现象,比如用四川话特有的词语跟普通话含义并不相同而结合普通话的读音。
针对无意的川普和有意的川普,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可有效地提高普通话培训和考试的效率。无意的川普对于普通话的培训与考试是积极的信号,说话人有强烈的说好普通话的愿望,具备总体的认同感,缺少的仅仅是标准普通话的培训,是单纯的技术性问题。有意的普通话侧重解决思想意识问题,可以施行技术先行的措施,即先进行普通话的培训和练习,然后在诸如学校老师的授课中和交流中提出相关讲普通话的要求。我们已经看到许多有意的普通话是在没有普通话培训而要求讲普通话的操之过急的情况下产生的,那么应该热则凉之、急则缓之。
川普的存在说明了四川话与普通话交流并无大的障碍,普通话的培训和考试应侧重纠偏纠错,这是提高普通话培训与考试效率的关键。从培训考试的策略上,姚流芳(2008)[7]创造性地实现了“测试-培训-测试”的教学新模式。如果本来已经正确掌握的部分仍然花大量的时间就是一种无谓的浪费,四川话和普通话在大量用词造句上是一致的,大量字的发音也有对应关系,比如阴平与阳平转换,上声与去声的转换。找出规律性、把握规律性,可以使老师易教学生易学。通行的方式是“培训—测试”,在教授的内容上方法上有很大的盲目性,不具有特定的针对性,撒大网效率低下。通过先找普通话和四川话的共同规律性,可以实现巧记而高效,通过识别普通话和四川话的各自特殊性,可以实现强记而高效。比如要使四川人讲的普通话字正腔圆。研究发现:四川人说话与北方人相比,口腔状态不同,因此尽管唇、齿、舌位正确,但没有提颧肌,口腔开度小,牙关咬得比较死,上颚压得低。对应采用“提”“打”“挺”“松”的措施予以解决,普通话重音习惯不同。普通话大多后音重,除轻声词和少量重中格式的词语以外。四川话基本前音重,大多无翘舌音、后鼻音、说边音带鼻音,说鼻音带边音。四川人不习惯使用儿化词,不能正确发儿化音。在语调方面四川发阴平调(一声),音高而平、声带紧张不到位,常在后面部分音调会掉下来;阳平调(二声),在由中音升高音的发声过程中不该降而出现降;上声后(三声)是一个降升调,常中途降不到位,错发为阳平调。针对诸如此类的要点,了解并针对学员存在的问题及心理特点,辅以个别指导训练和鼓励,让学员掌握正确的吐字归音方法,改变不正确的发音习惯,以科学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学习效能。
参考文献:
[1]卢衍鹏.话语的狂欢——试谈“川普”的审美价值[J].社会科学家,2005,增刊:333-334.
[2]敏春.“川普”新现象浅析[J].社会科学家,2006,增刊:311-312.
[3]李元.“川普”儿化韵失误分析[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6:152-153.
[4]关于在中、小学和各级师范学校大力推广普通话的指示[S].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1955-11-17.
[5]关于小学普及普通话的通知[S].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1990-12-29.
[6]刘玉洁.从四川话与普通话的差异看四川人歌唱语言发音的难点[J].四川戏剧,2008,4:110-111.
[7]姚流芳.提高教师进修学校学生普通话水平的对策[J].考试周刊,2008,33: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