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教育研究的殖民主义以及科学主义的影响,我国的教育研究缺乏民族性和本土性,长期以来试图发现万千变化的教育问题背后的一般规律,构建教育的“大同”理论。后现代认识论的介入,使文化认识论开始翻转“党同伐异”的倾向:他者理论、关注他者世界、容忍差异,等等。在教育研究中则体现为注重研究的民族性和地方性;体验哲学主张体验式的探究,构建情境性的意义。然而我们也要警惕后现代认识论的缺陷,防止教育研究倒向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