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不要为他人做“嫁衣”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xia1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但一定要主配分明,切不可喧宾夺主,脱离了音乐作品与音乐实践活动来强调相关文化。
  关键词:音乐课;课标;不可喧宾夺主
  记得一次到山东青州参加市优质课评选活动,印象深刻的是一位中年教师讲过的一节课题为《新疆是个好地方》的音乐课。
  一上课,教师便把精心准备的音乐课件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领略新疆美丽的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幅幅精致的画面,放了约10分钟,由于这首歌曲是哈萨克族歌曲,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哈萨克族人民的习俗生活、艺术文化,讲了哈萨克族人民的居住→礼节→饮食文化,服饰→乐器→歌舞。教师几乎用了大半节课的时间,“图文并茂”地向学生讲了这么多的知识,几乎成了一节地道的社会课了。而对演唱歌曲则只是草草过场,其中不止一次地听老师说:“我们再来唱一遍,笑起来,表情好一点,唱得要有感情!”而学生此时的兴趣点却偏向于手工制作和佩戴哈萨克族头饰上了,课堂上的歌声、音乐成了衬托的背景。
  这节课看似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也很有兴趣。但认真思索,这堂课不能算是真正的音乐课。教师试图用多样文化的结合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对“新疆”进行多方面的认识,却忽略了课堂中对音乐的关注和学习。乐器和舞蹈是音乐的姊妹艺术,能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但该课执教者让学生去动手制作新疆头饰,都没有与音乐要素有机结合,只是为追求内容上的统一而忽视了内在的音乐联系使音乐课堂变得丰富多彩,目不暇接。但静下心来认真思索便发现,在貌似丰富多彩的美丽外表下,许多音乐课堂上充斥着越来越多的非音乐活动,她过于注重形式,过于注重学科的综合,造成了音乐的流失,不自觉地为他人做了“嫁衣”。
  (作者单位 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早春园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我国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发展战略,并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
本文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如何通过社会,政府,市场,个人共同努力来打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和谐社会。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几代领导人的不懈努力,我国已经从一个政治大国逐步转为
新生代农民工已经逐渐发展壮大为城市中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为我国社会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并明确“新生代农民工”这一概念,高度重视这一群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热点议题。这一新型贸易模式具有非理性的特点,在开放的国际贸易环境下不够安全,必须以法律
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农业不举,百业不兴。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十二五”规划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