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微时代”背景下,以及在线教育、移动教育等新技术的支持下,微课在教育领域不断酝酿发酵,得到了教育者的广泛认可。文章结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微课程开发、中学生语文阅读核心的能力培养和教师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从“研”“学”“教”三方面进行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期能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提供一些实践性的建议。
【关键词】微课;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模式
当前,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信息资源形式,因其具有主题突出、短小精悍、交互性好、应用面广等特点,得到了教育者的广泛认可。微课程概念在教育领域迅速得以传播,相关实践和应用研究也陆续展开。同时,各级各类“微课大赛”也在全国各地开展。微课程学习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
微课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表露了一些不协调的问题:一是存在重开发、轻应用的现象;二是教师对微课程的认识和理解各有不同,表现形式单一,制作目的不够明确;三是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浅尝辄止”,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为此,我们试图构建“微课深研”研、学、教模式,通过微课程,在“深”字上下功夫,即教师运用微课程深入开展教育教学和教研的实践工作,学生则利用微课程深入开展学习活动。“微课深研”研、学、教模式的核心是获取知识、质疑碰撞、引发思考、点燃智慧、提升核心素养、发展能力。下面,笔者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谈一谈以“微课深研”手段,构建中学语文阅读研、学、教模式,以期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提供一些实践性的建议。
一、“微课深研”研、学、教模式的架构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微课深研”研、学、教模式是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微课程开发、学生语文阅读核心的能力培养和教师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从资源构建与教学研究、学生学习、教师教学三个层面进行探索,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研究与实践的主动性、积极性,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一)“微课深研”教研模式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微课程开发的“微课深研”教研模式是与传统的教研模式相结合,以“微课”为桥梁,开展多元化的教研活动的一种教研模式。它将教师从固有的研究时间、空间中解放出来,让教师主动思考,合力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它的架构是:辩研(协作研究、资源构建)——听研(问题探究、优化课堂)——写研(微点研究、总结提升)。
1. 辩研:协作研究、资源构建
辩研主要是在线上线下灵活进行,或利用QQ群、微信群,或利用教研集中讨论时间,教师们通过协作研究,共同突破教学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如教学《阿长与〈山海经〉》一课,教师先各自认真研读文本、分析学情,然后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如这篇课文的重点与难点如何确立?课堂主线围绕哪个内容来开展?……通过辩研,教师们找出突破各类问题的切入点,分工合作,制作了一系列微课。如:古文阅读《与朱元思书》一文,教师们从文本、学生和教学的不同层面进行理解与分析,最后教师从导(用富春江美景图引入)、读(配乐诵读)、练(重点字词与特殊句式的练习)、法(引导学生运用借助法去归纳文章的思想感情)、展(将本文与《三峡》从内容和形式方面进行对比阅读)五个角度去深挖阅读价值。辩研将教师集体备课与思、听、辩一体化,旨在通过教师们的通力合作,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微课程开发能力。
2. 听研:问题探究、优化课堂
听研是聚焦核心问题——学生的主体学习、教师的主导教学、课堂的组织生成等去合力深入探究课堂。每位教师使用手机捕捉课堂、记录课堂、感悟课堂,并及时将捕捉的信息及得到的感悟反馈到微信群里。如:听《故都的秋》一课,有的教师从观秋色、听秋声和品秋味三个方面去錄制教学片段,对比自己的教学去探究课堂导引的方法;有的教师将镜头聚焦于学生精读、略读、合作阅读三个方面,分析学生的学情;有的教师专门记录教师的教学语言,从中感悟教学语言的艺术;有的教师从微课应用于课堂适时、适度两方面去感悟课堂……听研旨在从课堂中自由寻找“研点”,聚焦核心问题,形成探究专题,听中有悟,悟中有得。
3. 写研:微点研究、总结提升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在1989年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写研就是教师们以课堂录制的小视频引入自己在课堂关注的问题,在质疑与探究中,找到优化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并进行总结反思与智慧生成的过程。如:听完示范课《与朱元思书》后,笔者将自己的思考诉诸笔端,还将自己所写的文章以小讲座的形式进行解读,并将讲座录制成微课小视频上传到QQ群,有效提升了教研组整体的教学能力与学术水平。
微课深研的建立有赖于教研组有效的组织文化,即教研组成员拥有共同的价值观,教研组具有严格的学习制度和有效的交流模式,并且教研组成员间彼此信任和互助学习。
(二)“微课深研”学习模式
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多样化的。教师给学生提供微课程,让他们个性化地去寻找自己所需要的学习资源,并通过活动任务的方式进行合作探究学习,这是基于中学生语文阅读核心的能力培养的“微课深研”学习模式。
基于中学生语文阅读核心的能力培养的“微课深研”学习模式架构是:课前(视频学习、自主练习、提出问题)——课中(协作学习、质疑解难、成果交流)——课后(参与活动、拓展学习)。
例如,教授《敬业与乐业》这篇课文,课前,教师布置了系列学习任务:1. 速读课文,提取论点。(这篇演讲稿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再读课文,梳理思路。(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释和论证中心论点的?)3. 细读课文,理解论证方法。(举例说说文中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并谈谈这些论证方法的妙处。)4. 品味词句,体会论证严密。(议论文在论述过程中,常运用一些起话题转换和推进作用的词语或句子,如关联词、设问句等。请试从第6、7段中找出这类词句,并进行具体分析。)教师提供“观点要明确”“论证方法的妙处”“论证要严密”等议论文学习的相关知识与方法指引的微课程,让学生开展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课堂上,学生们有针对性地解决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并将学习成果进行交流。课后,则对所学内容进行拓展延伸,思维迁移。课后教师还制作了胡适的《中学生的修养和择业》和梁启超的《趣味教育与教育趣味》两本书的导读微课程,引导学生读好这两本书。 基于中学生语文阅读核心的能力培养的“微课深研”学习模式是以“微课”为桥梁,通过互联网、课室和手机应用APP观看微视频、学习探究、拓展活动等,进行深入学习研究活动。它将微课程融入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它将学生从固有的学习时间、空间中解放出来,灵活开展学习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更高效。
(三)“微课深研”教学模式
基于教师核心素养提升的“微课深研”教学模式是以“微课”为桥梁,通过互联网、课室和手机应用APP进行导学、导讲、导思等教学活动,深入开展教学活动。它将微课融入教师的教学活动中,这样可以将教师从固有的学习时间、空间中解放出来,灵活开展教学活动,让教师教得更轻松、更有效。
基于教师核心素养提升的“微课深研”教学模式的架构是:导学(学习需求分析、教学资源选择)——导讲(精讲点拨、答疑解惑)——导思(教师反思、跟踪指导、总结反馈)。
1. 导学
导学就是以学定教,即梳理教学主线,研究班级学情,预设学习难点,化难为易。学生在八年级已经接触过演讲稿的阅读与写作内容,因而在教学《敬业与乐业》前通过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从四个环节一步步自主合作探究课文的重点和难点:1. 速读课文,提取论点。2. 再读课文,梳理思路。3. 细读课文,理解论证方法。4. 品味词句,体会论证严密。导学中提供微课资源——“观点要明确”“论证方法的妙处”“论证要严密”等,既有议论文学习的相关知识,也有方法指引,使学习任务得以有效完成。
2. 导讲
导讲就是以学论教,即设计教学情境,紧扣学习难点,找准学习切入点,化繁为简。如教授《敬业与乐业》这篇课文,可用微课展示各行业中敬业、乐业的人物,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先反馈自己的学习体会与感受,然后反馈学习中的疑难,全班学生有针对性地解决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接着以“如何读懂议论文”为话题,各组进行讨论与总结,并将学习成果进行交流。最后教师展示“如何读懂议论文”的微课,并用简洁的语言小结本节课的学习。整节课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导学和精讲。
3. 导思
导思就是以导引思,即发展核心素养。建构运用语言,发展提升思维,温故知新。如《敬业与乐业》这篇课文,课后的知识拓展延伸与思维迁移练习,每一题都有相关的微课为支撑,充分体现了丰富性与趣味性。第一个微课是谈议论文小论点的确立与素材的运用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文中的两个事例如何论证作者的观点“有业之必要”,引导学生试着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或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举几个事例。第二个微课是让学生利用发散性思维谈议论文写作多角度及立意。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观点“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进行合作讨论与思考议论文的立意问题。第三个微课从课本素材与生活素材谈素材的积累。第一是积累课本素材:从文中勾画出能够给我们启示的警句,并摘录在摘抄本上。第二是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去思考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第四个微课是胡适的《中学生的修养和择业》和梁启超的《趣味教育与教育趣味》两本书的导读微课程,引导学生读好这两本书,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敬业与乐业。
二、“微课深研”研、学、教模式的运用反思
“微课深研”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的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教研、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支持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结构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突出的资源单元应用“生态环境”。但在运用中要做到“三个关注”。
(一)关注“学力”,培育核心素养
“微课深研”的一个表现是要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学生,科学、正确、客观地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首先是深入解读文本,找准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师们合力制作微课程,可以是帮助学生学会一个基本知识(或知识片段),可以是一个问题(任务)的解决思路与方法等,可以是教学或学习片段讲解,也可以是活动过程的视频(音频),还有与之配套的相关材料,如导学案(任务单)、学习资源、设计说明、训练与测试题、作业、拓展资料等。教师们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或个别学生的学习需要自由选择资源,让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二)关注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态度与思维品质,因此,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成效各异。“微课深研”要关注学生的差异,设置开放性的问题,微课的内容也要呈现不同的结构层次。学生采用合作学習的形式,结成“异质小组”,互助学习。在QQ群则采用“同质分组”,教师给予优秀学生精准的点拨,给予中等生支持和鼓励,对学习较落后的学生则准确把握他们的学习动态,指导他们学会选择自己需要的资源。
(三)关注合力,体现不同层次
“微课深研”的实现需要一个多元化且具有凝聚力的团队,这个团队有共同的目标。要做到“合力”,必须体现三个层次:第一,真实参与。任何的研究,前提是发自内心想做些研究,实实在在去做,去反思和总结。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关键的一层。第二,动态管理。就是说“微课深研”需要具有科学性、开发性、系统性,且管理过程需不断变化。第三,自主建构。只有通过自主建构,深研才能实现,这样的“微课深研”才有实效。
总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微课深研”研、学、教模式的建构,转变的是观念,也是行为,提升了学校教师的教研水平,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手段,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同聚.“微课导学”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以中小学机器人教学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5(02).
[2]焦建利.微课发展的现状、问题与趋势[J].中国远程教育,2014(08).
[3]张速.微课深研:改进群文阅读——《桥之思》教学探微[J].教育科学论坛,2017(31).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微课程下的山区中学合作性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批准号:2017YOJK112)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微课;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模式
当前,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信息资源形式,因其具有主题突出、短小精悍、交互性好、应用面广等特点,得到了教育者的广泛认可。微课程概念在教育领域迅速得以传播,相关实践和应用研究也陆续展开。同时,各级各类“微课大赛”也在全国各地开展。微课程学习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
微课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表露了一些不协调的问题:一是存在重开发、轻应用的现象;二是教师对微课程的认识和理解各有不同,表现形式单一,制作目的不够明确;三是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浅尝辄止”,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为此,我们试图构建“微课深研”研、学、教模式,通过微课程,在“深”字上下功夫,即教师运用微课程深入开展教育教学和教研的实践工作,学生则利用微课程深入开展学习活动。“微课深研”研、学、教模式的核心是获取知识、质疑碰撞、引发思考、点燃智慧、提升核心素养、发展能力。下面,笔者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谈一谈以“微课深研”手段,构建中学语文阅读研、学、教模式,以期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提供一些实践性的建议。
一、“微课深研”研、学、教模式的架构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微课深研”研、学、教模式是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微课程开发、学生语文阅读核心的能力培养和教师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从资源构建与教学研究、学生学习、教师教学三个层面进行探索,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研究与实践的主动性、积极性,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一)“微课深研”教研模式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微课程开发的“微课深研”教研模式是与传统的教研模式相结合,以“微课”为桥梁,开展多元化的教研活动的一种教研模式。它将教师从固有的研究时间、空间中解放出来,让教师主动思考,合力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它的架构是:辩研(协作研究、资源构建)——听研(问题探究、优化课堂)——写研(微点研究、总结提升)。
1. 辩研:协作研究、资源构建
辩研主要是在线上线下灵活进行,或利用QQ群、微信群,或利用教研集中讨论时间,教师们通过协作研究,共同突破教学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如教学《阿长与〈山海经〉》一课,教师先各自认真研读文本、分析学情,然后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如这篇课文的重点与难点如何确立?课堂主线围绕哪个内容来开展?……通过辩研,教师们找出突破各类问题的切入点,分工合作,制作了一系列微课。如:古文阅读《与朱元思书》一文,教师们从文本、学生和教学的不同层面进行理解与分析,最后教师从导(用富春江美景图引入)、读(配乐诵读)、练(重点字词与特殊句式的练习)、法(引导学生运用借助法去归纳文章的思想感情)、展(将本文与《三峡》从内容和形式方面进行对比阅读)五个角度去深挖阅读价值。辩研将教师集体备课与思、听、辩一体化,旨在通过教师们的通力合作,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微课程开发能力。
2. 听研:问题探究、优化课堂
听研是聚焦核心问题——学生的主体学习、教师的主导教学、课堂的组织生成等去合力深入探究课堂。每位教师使用手机捕捉课堂、记录课堂、感悟课堂,并及时将捕捉的信息及得到的感悟反馈到微信群里。如:听《故都的秋》一课,有的教师从观秋色、听秋声和品秋味三个方面去錄制教学片段,对比自己的教学去探究课堂导引的方法;有的教师将镜头聚焦于学生精读、略读、合作阅读三个方面,分析学生的学情;有的教师专门记录教师的教学语言,从中感悟教学语言的艺术;有的教师从微课应用于课堂适时、适度两方面去感悟课堂……听研旨在从课堂中自由寻找“研点”,聚焦核心问题,形成探究专题,听中有悟,悟中有得。
3. 写研:微点研究、总结提升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在1989年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写研就是教师们以课堂录制的小视频引入自己在课堂关注的问题,在质疑与探究中,找到优化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并进行总结反思与智慧生成的过程。如:听完示范课《与朱元思书》后,笔者将自己的思考诉诸笔端,还将自己所写的文章以小讲座的形式进行解读,并将讲座录制成微课小视频上传到QQ群,有效提升了教研组整体的教学能力与学术水平。
微课深研的建立有赖于教研组有效的组织文化,即教研组成员拥有共同的价值观,教研组具有严格的学习制度和有效的交流模式,并且教研组成员间彼此信任和互助学习。
(二)“微课深研”学习模式
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多样化的。教师给学生提供微课程,让他们个性化地去寻找自己所需要的学习资源,并通过活动任务的方式进行合作探究学习,这是基于中学生语文阅读核心的能力培养的“微课深研”学习模式。
基于中学生语文阅读核心的能力培养的“微课深研”学习模式架构是:课前(视频学习、自主练习、提出问题)——课中(协作学习、质疑解难、成果交流)——课后(参与活动、拓展学习)。
例如,教授《敬业与乐业》这篇课文,课前,教师布置了系列学习任务:1. 速读课文,提取论点。(这篇演讲稿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再读课文,梳理思路。(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释和论证中心论点的?)3. 细读课文,理解论证方法。(举例说说文中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并谈谈这些论证方法的妙处。)4. 品味词句,体会论证严密。(议论文在论述过程中,常运用一些起话题转换和推进作用的词语或句子,如关联词、设问句等。请试从第6、7段中找出这类词句,并进行具体分析。)教师提供“观点要明确”“论证方法的妙处”“论证要严密”等议论文学习的相关知识与方法指引的微课程,让学生开展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课堂上,学生们有针对性地解决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并将学习成果进行交流。课后,则对所学内容进行拓展延伸,思维迁移。课后教师还制作了胡适的《中学生的修养和择业》和梁启超的《趣味教育与教育趣味》两本书的导读微课程,引导学生读好这两本书。 基于中学生语文阅读核心的能力培养的“微课深研”学习模式是以“微课”为桥梁,通过互联网、课室和手机应用APP观看微视频、学习探究、拓展活动等,进行深入学习研究活动。它将微课程融入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它将学生从固有的学习时间、空间中解放出来,灵活开展学习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更高效。
(三)“微课深研”教学模式
基于教师核心素养提升的“微课深研”教学模式是以“微课”为桥梁,通过互联网、课室和手机应用APP进行导学、导讲、导思等教学活动,深入开展教学活动。它将微课融入教师的教学活动中,这样可以将教师从固有的学习时间、空间中解放出来,灵活开展教学活动,让教师教得更轻松、更有效。
基于教师核心素养提升的“微课深研”教学模式的架构是:导学(学习需求分析、教学资源选择)——导讲(精讲点拨、答疑解惑)——导思(教师反思、跟踪指导、总结反馈)。
1. 导学
导学就是以学定教,即梳理教学主线,研究班级学情,预设学习难点,化难为易。学生在八年级已经接触过演讲稿的阅读与写作内容,因而在教学《敬业与乐业》前通过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从四个环节一步步自主合作探究课文的重点和难点:1. 速读课文,提取论点。2. 再读课文,梳理思路。3. 细读课文,理解论证方法。4. 品味词句,体会论证严密。导学中提供微课资源——“观点要明确”“论证方法的妙处”“论证要严密”等,既有议论文学习的相关知识,也有方法指引,使学习任务得以有效完成。
2. 导讲
导讲就是以学论教,即设计教学情境,紧扣学习难点,找准学习切入点,化繁为简。如教授《敬业与乐业》这篇课文,可用微课展示各行业中敬业、乐业的人物,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先反馈自己的学习体会与感受,然后反馈学习中的疑难,全班学生有针对性地解决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接着以“如何读懂议论文”为话题,各组进行讨论与总结,并将学习成果进行交流。最后教师展示“如何读懂议论文”的微课,并用简洁的语言小结本节课的学习。整节课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导学和精讲。
3. 导思
导思就是以导引思,即发展核心素养。建构运用语言,发展提升思维,温故知新。如《敬业与乐业》这篇课文,课后的知识拓展延伸与思维迁移练习,每一题都有相关的微课为支撑,充分体现了丰富性与趣味性。第一个微课是谈议论文小论点的确立与素材的运用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文中的两个事例如何论证作者的观点“有业之必要”,引导学生试着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或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举几个事例。第二个微课是让学生利用发散性思维谈议论文写作多角度及立意。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观点“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进行合作讨论与思考议论文的立意问题。第三个微课从课本素材与生活素材谈素材的积累。第一是积累课本素材:从文中勾画出能够给我们启示的警句,并摘录在摘抄本上。第二是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去思考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第四个微课是胡适的《中学生的修养和择业》和梁启超的《趣味教育与教育趣味》两本书的导读微课程,引导学生读好这两本书,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敬业与乐业。
二、“微课深研”研、学、教模式的运用反思
“微课深研”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的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教研、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支持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结构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突出的资源单元应用“生态环境”。但在运用中要做到“三个关注”。
(一)关注“学力”,培育核心素养
“微课深研”的一个表现是要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学生,科学、正确、客观地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首先是深入解读文本,找准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师们合力制作微课程,可以是帮助学生学会一个基本知识(或知识片段),可以是一个问题(任务)的解决思路与方法等,可以是教学或学习片段讲解,也可以是活动过程的视频(音频),还有与之配套的相关材料,如导学案(任务单)、学习资源、设计说明、训练与测试题、作业、拓展资料等。教师们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或个别学生的学习需要自由选择资源,让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二)关注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态度与思维品质,因此,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成效各异。“微课深研”要关注学生的差异,设置开放性的问题,微课的内容也要呈现不同的结构层次。学生采用合作学習的形式,结成“异质小组”,互助学习。在QQ群则采用“同质分组”,教师给予优秀学生精准的点拨,给予中等生支持和鼓励,对学习较落后的学生则准确把握他们的学习动态,指导他们学会选择自己需要的资源。
(三)关注合力,体现不同层次
“微课深研”的实现需要一个多元化且具有凝聚力的团队,这个团队有共同的目标。要做到“合力”,必须体现三个层次:第一,真实参与。任何的研究,前提是发自内心想做些研究,实实在在去做,去反思和总结。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关键的一层。第二,动态管理。就是说“微课深研”需要具有科学性、开发性、系统性,且管理过程需不断变化。第三,自主建构。只有通过自主建构,深研才能实现,这样的“微课深研”才有实效。
总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微课深研”研、学、教模式的建构,转变的是观念,也是行为,提升了学校教师的教研水平,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手段,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同聚.“微课导学”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以中小学机器人教学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5(02).
[2]焦建利.微课发展的现状、问题与趋势[J].中国远程教育,2014(08).
[3]张速.微课深研:改进群文阅读——《桥之思》教学探微[J].教育科学论坛,2017(31).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微课程下的山区中学合作性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批准号:2017YOJK11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