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源学视角下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研究

来源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古代体育形式的发展及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的变迁也是中国社会价值的体现,而这种思想理念和价值取向的变迁,在汉字的词源中可以寻求线索:“赛”字,揭示了我国古代体育与祭祀的渊源,并引发我们对于其从娱神走到娱人的思考;“戏”字,体现了中国古代体育源于军事却繁于娱乐的变迁;而对于“术”字的释义,折射出我国古代体育对于道德的尊重、礼仪的遵守、智慧的追求、境界的营造,使古代体育重修身,更重修心的特点得以展现。从词源学的角度对中国古代体育进行解构,对赛—戏—术释义的解读,不仅为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的探究提供思路,也引发出中国体育与西方体育同源不同路的思考。
  关键词:古代体育文化;词源学;赛;戏;术
  中图分类号:G81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11)06-0041-04
  
  Explor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Sports Culture from the Prospective of Etymology——Take “Competition”,“Game” and “Art” as Examples
  
  ZHANG Mao-mao
  (Sports Institute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Xuzhou 221008,Jiangsu China)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Chinese sports and its cultural connotations are the reflection of the changes of Chinese social values.And through these changes of ideas and values some clues can be found in the ancient Chinese characters.“Sai”(Competition) reveals the relation between ancient sports and sacrifice ritual and leads us to think over the reason of the changes from “entertaining God” to “entertaining Human beings”. “Xi” (Games) shows that our ancient sports originated in the military training but bloomed in the civil entertainment.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word “shu” (Technique) reflects its respect on moral,etiquette,wisdom and artistic conception.Making explor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sport from the prospective of etymology and making explanation of the words “sai” (Competition) “xi”(Game)and “shu”(Technique) not only provides clues for the study of our ancient sports but also leads us to think about why the west sport and east sport take totally different ways of development although from the similar origination.
  
  Key words: ancient sports culture; etymology; Competition; Game; Art
  
  
  人体的运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用于表述它的词汇也是纷繁多样。东西方由于地理、文化、历史的不同,在人体运动的方式和表述上,均呈现出明显的差异。但是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最初都没有使用“体育”这个词语。“体育”一词最早出现在1762年出版的卢梭的《爱弥尔》一书中,其英文本是physicale ducation,意思是身体的教育。1868年,日本从欧洲引进了体操一词,1878年,近藤镇三正式用了“体育”一词。戊戌变法前后,中国派大批留学生到日本,“体育”一词便通过留日学生传到中国,最初见到的文字是1902年《无锡体育会简章》,随后逐渐为社会所接受[1]。
  在“体育”一词引入中国之前,中国古代体育运动已经有数千年的发展。而“汉字”是华夏文明的根,是数千年历史文化的载体。中国古代体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的字形、字义、及其发展变迁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汉字里天地乾坤为中国古代体育的研究提供了深厚的土壤和丰富的佐证。
  
  
  
  1 赛:从娱神走向娱人
  
  中国古代体育运动按照其组成和参与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竞技对抗类和养生娱乐类。前者以对抗为主要形式,以胜负为评判结果的运动项目;后者以自身活动为手段以达到娱人娱己、怡情养生的目的。
  在汉语中第一类运动可以归结于“比赛”项目。古代汉语以单音节字为主,而现代汉语多采用常采用古汉语单音词叠加的方式构成双音节词,于是将现代汉语中的“比赛”一词,还原为古汉语,即为“赛”。赛:小篆为,《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报也。从贝,塞省声。”《康熙词典》解释说,先代切,音塞。《说文》报也。《长笺》今俗报祭曰赛神,借相夸曰赛。《前汉郊祀志》冬塞祷祠。《注》师古曰:塞,谓报其所祈也。可见,赛为形声字。从贝,塞省声。本义为:行祭礼以酬神。由此诞生一些复合词如:赛文(古代因年谷丰收为酬神而作的祭文);赛还(祭祀还愿);赛愿(祭神还愿);赛神(祭祀以报答神明);赛馔(祭神的食品);赛宝(供祭宝物);赛祷(祭祀酬神)。而后衍生出“比试”之意,如赛球(球类比赛)、赛斗(比赛)、赛灯(赛花灯)、赛锦标社(竞技场)、赛饭(比赛酒量大小)、赛花灯(元宵节前后展出各种彩灯比美)等。
  由此词源我们可以推想中国古代传统体育的起源应与祭祀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这与西方竞技体育的发展有着不谋而合之处。
  比如古代奥运会是一种泛希腊的宗教庆典,它是以祭神为主,内容和形式多样的地方性宗教祭典或庆典。是当时人类向神展现发达的骨肉、协调的动作、惊人的速度、完善的技艺,以求神的庇护的祭祀仪式。古代奥林匹克竞技大会的场所设在神域之内,时间定在闰年的夏至之后,而形式多采用拳击、角力、赛跑、掷铁饼、投标枪、战车赛等竞技活动;对于优胜者奖有代表神的庇护的橄榄枝花环;比赛有严格的规则,以保证比赛的公平和对神的敬意。可以说正是比赛的宗教色彩和对于神的尊崇,是古代奥运会得以延续近两千年并且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2]。
  而从词源上来分析,中国古代的体育活动也与宗教的祭祀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古人在祭祀中的主要活动就是以音乐和歌舞娱神,这种娱神的舞蹈最初都是简单粗犷的动作,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具有较高观赏和保健意义的体育活动。
  在原始部落中,祭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活动。原始人文化生活很单调,祭祀无疑是一次难得而又热闹的聚会,并且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保健养生的作用。其一,祭祀是民众广泛参与的身体活动形式。虽然这些运动锻炼虽不是自觉行动,其体育运动性是盲目的,主观动机并不是想通过体育锻炼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但客观上达到了锻炼筋骨、强壮身体、祛病化瘀的效果。其二,从运动生理学和医疗体育角度看,傩祭祀活动形式能有效地起到促进和改善人们的心血管、神经、呼吸、运动等系统的功能作用。
  由此可见,如今的赛会源于古代的祭祀仪式,而“赛” 的意义在中国古代体育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已经泛化为一切性质的体育活动。但是与西方竞技体育发展不同的是,“赛”字其中表演娱乐、健身养生的意义在中国特定的社会背景中得以加强。同样源于祭祀的中国古代体育更加偏重于观赏性质的祭祀舞蹈以及养生保健的医疗体操,走上与西方竞技体育不同的发展道路。竞技性日渐衰落而养生保健功能逐渐凸显。
  比如大傩的发展[3]。傩文化是一种原始宗教仪式,一种以舞蹈形式进行的祈祷与酬神的祭祀活动,既是用手舞足蹈的动作为通神基本语汇,以充分表达和满足崇拜者企图把愿望当作现实的心理要求;同时也为酬神娱乐鬼神,进而表达崇拜者的虔诚。傩舞从“跳开山”始,手挥两尺开山斧,劈、砍、挖、挡,动作大刀阔斧、矫健有力,技术动作豪放精湛,大有地动山摇之感。动作掺杂了“跌校”、“卜封”等道教内容,还有近似现代的“翻筋踢斗”技艺运动,有严格的图腾路线的跑跳结合的游戏,体现了最初的体育文化,这种傩舞运动形式方法,是提高人心肺功能的最佳适能锻炼,同时也是促进全身心的游戏性体育文化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和改善人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作用。
  而我国古代体育由祭神走向保健,还体现了中国社会人本主义的色彩。西方社会一直将神权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很多国家在国王之上设有教皇,作为神权至高无上的象征。西方的祭祀活动以祭神为主线,一直持续并发展,体育活动的发展一直以“娱神”为主导;中国社会由于封建集权的强大,皇权的至高无上,随之体育的功能逐步呈现出以人为本,“娱人”的特点逐渐显现。于是中国古代竞技体育衰落,保健体育和娱乐体育的发展,这一方面是儒家思想的影响,另一方面是中国体育娱人本质的呈现。而对于“赛”字的探究,不仅分析了中西体育文化的同源异途,而反映了中国古代体育“娱神”到“娱人”的变迁。
  
  2 戏:军事走向民俗
  
  随着中国古代进入奴隶社会,祭祀中的娱神仪式,也逐渐被世俗宫廷所借鉴。比如,夏代时,每当新王接位的日子,各方的贵族酋长,率部属进行纳贡和献舞,以示庆贺。《竹书纪年》记载:“少康即位,方夷来宾,献其乐舞。”周朝建国后,周公旦在洛阳制礼作乐,曾制订了一整套为巩固中央政权服务的礼乐制度。他继承、集中了自黄帝以来的六代乐舞,建立了明确的宫廷雅乐体系。无论是上古时的氏族集会,还是祭祀祈福,无论是夏代的纳贡献舞,还是周公的制礼作乐,这都是“百戏”的雏型。夏代到桀时,就产生了倡优,也出现了乐舞、杂耍、滑稽、幻术等相结合的所谓“奇伟之戏”。《路史•后记》十三注引《史记》说夏桀“大进倡优烂漫之乐,设奇伟之戏,靡靡之音”。汉刘向在《列女传孽嬖传•夏桀末传》中说:“桀既弃礼义 …… 收倡优株儒狎徒,能为奇伟戏者,聚之于旁,造烂漫之乐”。这是见之于我国史籍中最早的有关“百戏”雏型的记载。 
  而中国古代对于体育的另一个重要表述就为“戏”。
  我国古代体育的很多项目都可以坠以“戏”字,比如,球戏、棋戏、斗戏、博戏、童戏,还有一系列的民俗体育,比如拔河、秋千、踏青、登高、高跷、放爆竹、元宵观灯、跑旱船、舞龙等,都冠以“百戏”的称呼。如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元宵》载:“正月十五日元宵,大内前自岁前冬至后,开封府绞缚山棚,立木正对宣德楼,游人已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馀里,击丸蹴?,踏索上竿。”[4]
  戏:,在《康熙字典》中对于“戏”解释主要有:《说文》三军之偏也。一曰兵也。从戈声。三军之偏也。又《集砋》呼为切《砋会》吁为切,与麾同。《集砋》旗属。《周礼•夏官》建大麾以田。或作戏。《史记•项羽纪》诸侯
  把戏下,各就国。《注》同麾。又《广砋》戏弄也。《礼•坊记》闺门之内,戏而不欢。《注》戏谓孺子言笑者。又谑也。《诗•卫风》善戏谑兮。又嬉也。
  所以在古汉语中“戏”有以下释义:一,源于军事,从戈,表示兵器。假借为“麾”。军队中的帅旗 :比如:兵罢戏。——《史记•高帝纪》。正义:“大旗也。”戏下骑从者八百余人。——《汉书•项籍传》。注:“大将之旗。”二,是指歌舞杂技等的表演,如云烟古寺闻僧梵,灯火长桥见戏场。——宋• 陆游《出游》;留连戏蝶。——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或是“角斗,角力”,如:少室周为赵简子之右,闻 牛谈有力,请与之戏,弗胜,致右焉。——《国语•晋语九》。 韦昭注:“戏,角力也。”
  由此可见,即便在现代汉语“戏”较为强调其娱乐休闲色彩,但是中国古代各色体育活动的诞生于发展与军事训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古代体育的很多项目都是源于军事训练的需要,不仅如此从六艺中的“射”、“御”,春秋战国时的“拳勇”、手博、“举鼎”,隋唐时期的“武举”,明清时的武艺和技击[5],都可见一斑。
  但是这些起源于军事的体育运动却在随后的发展中,对抗性、竞技性日渐衰退,而娱乐观赏价值不断凸显,比如蹴鞠的演变与发展。我国古代管足球叫“蹴鞠”或“踏鞠”。“蹴”和“踏”都是用脚踢的意思;“鞠”就是球。鞠用皮革缝制,里面塞满毛发。西汉学者刘向在《别录》中说:“蹴鞠者,传言黄帝所作”。黄帝发明“蹴鞠之戏”的说法,在道教的典籍《道藏•轩辕黄帝传》里说得比较明确:“黄帝令作蹴鞠之戏,以练武士”。看来,当初蹴鞠是军旅中游戏。《战国策•齐策》记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蹴鞠者[6]。公元前二世纪的《史记•苏秦列传》所记,当时的政治家苏秦在向魏王介绍齐国的繁荣景象时说:齐国首都临淄的居民生活富裕欢乐,人们都经常参加各种娱乐活动,而蹴鞠在当地是深受欢迎的项目之一。 秦统一六国后,这种动似曾一度低落,但进入汉代,蹴鞠活动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开始兴盛起来。当时蹴鞠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音乐伴奏为主的蹴鞠舞,踢时不受场地限制,表演者以自己的技巧在音乐伴奏下踢出各种花样。另一种则是在球场上进行的以对抗性比赛为主的蹴鞠。东汉李尤《蹴城铭》一诗描述了当时蹴鞠比赛情形,比赛时双方各出6名守门员,并有正副裁判执法,还有一套竞赛的法则的惯例。由于这种比赛具有相当激烈的对抗性,因而多盛行于军队的军事训练中。 三国延至隋唐,蹴鞠的军事意义逐渐地退居次要地位,而游戏娱乐作用则更为突出。 王维《寒食城东即事》一诗就描绘了寒食节蹴鞠的习俗:“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到了宋代,民间出现了蹴鞠艺人组织——“齐云社”,在当时南宋的临安(今浙江杭州)。它是实力最雄厚的蹴鞠组织。这类组织大概是世界上最早的单项运动协会了。 元明以后,蹴鞠活动已逐渐走向纯娱乐的游戏形式。至清代,发明了一种称为“冰上蹴鞠”的运动形式,作为禁卫军的训练内容,但这也只不过是盛行于中国古代二千多年的传统蹴鞠活动的余韵而已。清代中叶以后,在社会因素的限制下,随着西方近代足球的渐次传人,中国传统的蹴鞠活动终于被取代。
  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积淀,“武”和“戏”这两个现在含义迥异的字,却都与“戈”有着不解的渊源。正所谓“止”“戈”为“武”,“又”“戈”为“戏”(“又”为手型,表示“取”)。“武”是“以武力制止战争”的含义,是军事作战的艺术;“戏”是源于生活的又一种竞技表演,是民众生活艺术的反映。 “止戈为武”——放下武器是武术的最高境界,制止纷争是习武的最终目的;“又(取)戈为戏”——兵器的目的不在是为了习武,而是为了娱乐。一取一放间,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武德的尊崇,对于休闲娱乐的回归,对于体育功能的追求,可见一斑。从战争中的“兵器”,到民间生活的“百戏”,可见中国古代体育的虽起于军事,却繁于市井。
  
  3 术:从身体走向心里
  
  在中国传统体育中,武术处于十分重要、不可替代的位置,是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代表。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那时人类已经开始用棍棒等原始工具作武器同野兽进行斗争,数千年来,历经武艺(军事)、武舞到武术[7]。而“术”字的使用,不仅折射了中国武术完善成熟的历程,而且代表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
  “术”:甲骨文为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为:《说文》邑中道也。《管子•度地篇》百家为里,里十为术,术十为州。《左思•蜀都赋》亦有甲第,当衢向术。《广砋》技术也。《人物志》思通造化,策谋奇妙,是术为家。又心术。《汉书社》师古曰:述,道径也,心之所由也。《礼•乐记》心术形焉。
  如此可见,“术”在古汉语中主要承包含以下释义:
  1)道路:术阡(道路),术径(大道与小路),术路(大道),衢(道路);
  2)方法,策略:臣有百胜之术。——《战国策•魏策》,术数(方法和谋略),术计(权术计谋),术略(韬略;谋略),术谋(讲求权术谋略);
  3)法,法律。术,法也——《广雅》,不以犯有司正术也——《礼记•文王世子》,故君子操权一正以立术——《商君书》;
  4)方术。指医、占卜、星相等术艺: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淮南子•人间训》。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说,越是在早期的社会教育形成的时候,其施教的内容和方式方法,越是以体育民俗为最多和最先。[8]而从“术”字词义的剖析,我们不仅对于中国传统体育的内涵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还能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理念的实施。
  3.1 讲究智慧 西方体育偏重外在形体的塑造以及对力量的追求,而我国古代体育更加强调比赛中策略技巧的使用。比如田忌赛马的用兵策略、四两千斤的击打技巧都在古代体育中得到悟道。而在众多古代体育项目中,棋类是其智慧的集中体现。它源远流长,种类繁多,充满妙趣,增进智力。中国古代棋类活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包括围棋、象棋、弹棋在内的冶情益智的游戏;另一类是以六博、双陆为代表的带有赌博性质的游戏。
  围棋和象棋是典型的智力竞赛游戏。围棋相传是舜发明的,春秋战国时期已广为流传。围棋有发展智力、磨练意志、树立全局观点、培养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等功能。梁武帝爱好围棋,认为围棋有“游神”、“安思”的作用,他在《围棋赋》中说:“君子以之游神,先达以之安思,尽有戏之要道,穹情理之奥秘”。汉末、魏国时期,邯郸淳《艺经•棋品》把围棋的品味分为九个层次,一是入神,二是坐照,三是具体,四是通幽,五是用智,六是小巧,七是斗力,八是若愚,九是守拙[9]。品味评定贯彻平等精神,只看技艺不看地位,齐高帝萧道成只评为二品。
  3.2 注重道德 在古代汉语中“道”和“术”本身就是同义,而中国古代体育在讲究技巧还有智谋的同时,更加注重用道德礼仪来予以节制和约束。中国传统体育活动种类繁多,各种项目的竞技组织规则都不尽相同。但是,有一个最为基本的规则是相同的,那就是体育活动中的道德原则。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道德的地位是最为突出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一定意义上可称之为“德性文化”,对每个行业、每项活动、对每个人都有严格的道德要求,并相信每个人通过道德修养都可以“超凡入圣”,成为尧舜一样的人。中国传统体育活动自然也体现出浓厚的道德色彩,是道德教化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中国武术对于练习者最基本的要求是恪守武德。“武德比山重,名利草芥轻”,武德对于练习者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不是可有可无的。“谦受益,满招损”这一普遍真理表现在习武过程中,就是“德薄艺难高,敦厚功易深”。所谓“心偏拳不正”,讲的也是这个道理。中国传统武术主张“力爱不二”,即习武必须与仁爱相统一;“欲练武,先修德”;认为“拳以德立,德为艺先”;要“以德为先,技道两进”。如果“鱼与熊掌不可得兼”,一定要在“拳”与“德”之间作非此即彼的选择,那就只有舍“拳”而取“德”,正如武术谚语中所讲的“尚德不尚力”、“无德不如无拳”。
  3.3 注重礼仪 在东西方体育文化进行对比的过程中,学界一致认为西方体育的一大特点就是对于规则的尊重和遵守,而相比之下,东方体育却“随意”、“随性”很多。但事实上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业十分强调规则的遵守,有很强的戒律性。但是这种规则的制定并不是为了保证比赛的公平,而是更加强调比赛的“礼仪”。
  中国体育中的伦理精神既讲求“质”,又重其“形”,其“形”就是体育中的礼仪。中国古代射箭活动所遵守的一整套礼仪规范在《周礼》、《仪礼》、《礼记》等典籍中都有记载。《礼记•射义》中说:“古者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礼。卿、大夫、士之射也,必先行乡饮酒之礼。故燕礼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乡饮酒之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故射者,进退周还必中礼。内志正,外体直,然后持弓失审固;持弓失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此可以观德行矣。”礼射按不同等级分为“大射”、“宾射”、“燕射”,所使用的弓、箭、箭靶、乐节都不同,体现了鲜明、严格的等级观念。[10]由是可见,古人认为,必须将欢娱身心的自娱活动纳入“礼”的控制之下;并认识到经过礼规范的体育活动,是实施教化的重要形式,是移风易俗陶冶情操的工具等。这些思想反映了古人对体育在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中作用的理性认识,是我国古代体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11]
  3.4 注重养生 “术”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五术”一般认为包括山(仙)术、医术、命术、卜术、相术五类,都是源自易经。其中第一“术”——“仙术”,就是利用其含概灵修、养生、静座、武学、食疗,筑基、玄典、符咒等方术来修练肉体与精神,维护身心健康的术法。因为多半在山中修业,所以称为“山术”亦称‘仙道’。
  而养生功效的凸显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特色和精华。运动养生的说法,最早见于庄周的《庄子•刻意》:“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之后的《吕氏春秋》也强调动以养形,指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三国时期著名医学家华佗也主张用运动的方式来锻炼身体,养生保健。他还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创编了“五禽戏”,作为人们从事健身运动的手段。唐代著名养生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指出:“人欲劳其形,百病不能成”,要“常须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主张通过适量的形体运动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由此也体现了我国古代养生体育以预防为主,注重形神兼修,强调适度的特点。
  3.5 注重境界 中国体育文化最终所追求的是,将力量与勇气、技巧与智慧、道德与礼仪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最终超越“行而下”的技巧,达到和谐完美、超凡入圣的境界。
  比如武术界有句话,叫“拳之再拳不拳”,意思是说,经过成年累月不间断的反复临摩练习,可练出惊人的速度、力度和准确度,越练功夫越深,运用时可以不假思索,随机应变、神出鬼没,处处是拳。所谓“久练自化,熟极自神”,出神入化乃所求意境。拳艺练习“三年一小成,十年一大成”,练至“大成”境地时,即《易经•系辞》中所述“拳无拳,艺无艺,无艺之中是真艺”[12],正如老子所说的“大象无形”、“大音希声”[13]。
  
  4 结 论
  
  体育活动是作为人类初期智能和体能开发的表现形式与那个时代的一切人类活动,如生产、宗教、军事、娱乐、教育等交织在一起的。而早期人类就在整个生产劳动和其他辅助性活动技能及文化模式的传递过程中,自然地实践着原始体育的行为[14]。在不同国家、不同的民族文化中,人们总是通过价值评价来选择、调整自己行为的对象和方式,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目标[15]。中国古代体育形式的发展及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的变迁是中国社会价值的体现,而这种思想理念和价值取向的变迁,在汉字的词源中线索明显:“赛”字,揭示了我国古代体育与祭祀的渊源,并引发我们对于其从娱神走到娱人的思考;“戏”字,体现了中国古代体育源于军事却繁于娱乐的变迁;而对于“术”字的释义,折射出我国古代体育对于道德的尊重、礼仪的遵守、智慧的追求、境界的营造,使古代体育重修身,更重修心的特点得以展现。从词源学的角度对中国古代体育进行结构,对“赛”、“戏”、“术”释义的解读,不仅为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的探究提供思路,也折射出中国体育与西方体育同源不同路的思考。
  
  参考文献:
  
  [1] 毕世明.二十种说法究竟哪个准确——关于“体育”一词最早出现时间的核查[M].体育与科学,2005(2):19-22.
  [2] William J. Baker. Playing with God[M].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7:27-36.
  [3] 吴昌林.赣傩演制的文化内涵[J].江西社会科学,2007(12):230-233.
  [4] 孟元老(著),姜汉椿(译).东京梦华录全译(修订版)[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3:137-146.
  [5] 黄亚飞.我国古代体育活内容和文化精神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3):116-119.
  [6] 阎宽.温汤御球赋[M].中华书局,1966.
  [7] 孙喜莲. 武术与军事武艺辨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1(3):16-17.
  [8] 盛琦,丁志明. 中国体育风俗[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22.
  [9] 蔡绪锋、何云波、陈祖德. 围棋与东方管理智慧[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8:79-83.
  [10] 张文修.礼记《礼记•射义》[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1:262-266.
  [11] 熊晓正.我国古代体育思想研究之管见[J].体育科学,1986(1):7-11.
  [12] 于春海. 易经《易经•系辞》[M].辽宁: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8:267-270.
  [13] 老子(著),周生春(译).图解道德经[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8,1:164.
  [14] 崔乐全.论“原始体育形态”——体育考古学研究方法实证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2(4):4-6.
  [15] 惠署著.体育哲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2:194.
  
其他文献
摘 要: 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的基础。与党和政府高度关心和重视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以及建设体育强国的要求相比, 我国青少年体育工作面临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规模萎缩、学校体育工作 不容乐观等多方面的挑战。青少年体育司成立一年来代表政府履行着自己义不容辞的指导、 管理、服务和监管的责任。面对通过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要求,
期刊
摘 要: 对体育事件品牌形象向赞助商品牌形象转移的原理进 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品牌形象转移是关联传播的结果,也是体育赞助营销管理的关键。企 业可依据品牌形象转移的内在机制,参照BAV(品牌资产评价模型)的“差异性、关联性、 尊重性与知识性”四个维度建设的要求,从“实施赞助规划、科学选择赛事、丰富赞助组合 、整合关联传播”四个层面开展体育赞助营销管理。应该看到,体育赞助营销是一项战略性 工程,只有将
期刊
摘 要: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方案渗透和开展地域体育文化特色,对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地域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逻辑分析法,阐释地域文化、地域体育文化特色的基本概念,通过对体育与健康课程与地域体育文化特色关系的分析,探讨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内容如何反映地域体育文化特色,及其遵循的科学法则和基本原则,以期体育与健康课程与地域体育文化的融合,相得益彰。  关键词:地域
期刊
摘 要: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中小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情况进行了综述,并运用问卷调查法 对浙江省体育教师培训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体育教师培训存在着以下矛 盾与问题:教师的培训愿望与授课教师实践经验、授课水平、授课方式之间的矛盾;教师的 求知愿望与授课内容之间的矛盾;教师能力的提高与培训时间不足之间的矛盾;培训过程中 理论指导与实践能力锻炼之间的矛盾。2)浙江省在师资培训方面具有一定的特色,
期刊
摘 要:回顾中国网球几十年来的发展历程,相对于西方已经相对完善的职业化体系,我国在许多方面一直并仍然处于学习和借鉴的阶段,尤其是在项目整体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运作能力上,与西方的差距仍较为明显,仍然囿于许多体制症结和陈旧的观念、行为惯性。这些年来在探索和实践中也形成了我国自己成功的东西。因此要“理顺脉络,打通节点,突破瓶颈”,善于总结适合中国网球发展的成功经验,为以后怎样持续成功与发展提供思路,
期刊
摘 要:从估算需求收入弹性所需的各个要素入手,在探讨需求收入弹性的 理论含义、需求收入弹性的估算方法,对杭州市居民的体育服务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进行研 究,一方面估算出杭州市体育服务需求的收入弹性值为1.043,是富有弹性的,另一方面, 通过统计数据分析出杭州市居民体育服务消费在家庭人均收入达到10万元左右出现“拐点” ,说明目前杭州市体育服务行业还未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此外还分析了影响杭州居民体育服
期刊
摘 要: 高校体育课程选项教学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得以普及,开设条件及开展效果需辨证审视 ,从而有利于对其进行针对性改进。通过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结 合江西财经大学体育课程选项教学的开设现状,文章剖析了高校体育课程选项教学的开设条 件及利弊得失。  关键词:高校体育课程;选项教学;开设条件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1007-3612(2011)04-0
期刊
摘 要:体育赞助营销手段日益被广大企业所重视, 逐渐成为企业整体营销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凡事有利有弊,体育赞助营销同样蕴涵着巨大的风险,但至今没能引起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体育赞助营销中的风险成因和如何规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发现:体育赞助营销风险的成因主要包括不可抗拒的自然原因、体育本身的不确定性特征、法律法规不健全、赞助和附加推广费用高昂、缺乏长远战略的规
期刊
摘 要: 通过对中国国家散手队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武术比赛冬训期间进行平衡能力的实验研究 ,对散手运动员的视觉、本体感觉、前庭系统在维持身体平衡中的作用进行讨论,分析散手 运动员平衡能力的特点,以及如何通过平衡能力的核心肌力训练来提高身体素质防治运动损 伤,为散手运动在平衡领域的研究提供客观的实验依据。  关键词:散手;平衡能力;高水平运动员  中图分类号:G852.419文献标识码:A文章 编
期刊
摘 要:中国武打片生产在李小龙武打片取得国际影响后,成龙和李连杰将中国武打片推向了世界。其中,李小龙以“真实的打”塑造了“功夫武侠”形象,随后成龙以“喜剧的打”塑造了“平民武侠”、李连杰以“审美的打”所塑“文化武侠”,相继走出了李小龙阴影,生产了中国武打片武侠形象的新天地。  关键词:武打片;功夫武侠;平民武侠;文化武侠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