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景中畅游 影像中沉醉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iritwo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前光宣布本次节展开幕 张建设 摄

  2018年5月18日-6月18日,2018中国国际摄影艺术节、中国第17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在河南郑州举办。本届节展以 “与新时代同行”为主题,围绕国际性、注重专业性、突出群众性,为国内外摄影人呈现了丰富多元的影像,让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摄影人感受到世界摄影发展的成果。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前光,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中宣部文艺局艺术处调研员、副处长马小龙,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主任刘尚军,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郑更生,顾问王玉文、朱宪民、索久林,副主席王琛、刘鲁豫、李学亮、线云强、潘朝阳,郑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俊峰,郑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法建强,郑州市副市长刘东,中国摄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彭文玲,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主任刘宇,部分中国摄协团体会员单位代表等嘉宾,以及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摄影家,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文联文艺网等近30家新闻媒体出席了18日的开幕式。
  在河南豫剧热烈浓重的艺术氛围中,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前光宣布本次节展开幕。
  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在开幕式致辞中提到:中国摄影人正在用东方的审美观念聚焦这个多彩的世界,用多彩的摄影语言丰富自己的摄影创作。希望通过中外摄影艺术的交流相融、互学互鉴,来丰富当代摄影文化,推动世界摄影文化发展。让众多的摄影人通过中国国际摄影艺术节展这个平台看到世界,让世界各国人民通过这个窗口了解中国,共享摄影艺术,共创人类文明。
  郑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俊峰在讲话中提到,2016第16届国际摄影艺术节展的成功举办,让郑州成为展示当今摄影艺术水准、增进各国摄影家交流互鉴,推动多元文化发展的视觉平台。诚挚地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专家、摄影爱好者、各界朋友到郑州参观节展并影响和带动更多优秀摄影家来郑州采风、创作、办展、交流。
展览现场

  开幕式以主会场、分会场的方式,进行现场连线直播,以“导游”的视野向现场观众展示了郑州以及本届节展的魅力。
  本次摄影节主展场分别是郑东新区文化广场和升达艺术馆,设有《中国第17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中外摄影对着拍——庆祝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专题展》、《影像丝路》——“一带一路”国际青年摄影展、《鸟瞰地球》等18个板块。其中国内外展出作品的比例为36:64,且展场均设在市区风景秀丽、交通便捷的地方,便于普通市民参观并感受摄影文化带来的氛围,突出了国际性、群众性。这些展览均为国内首次展出,展示了近年多国摄影家在摄影艺术领域的探索和实践成果,呈现了当下国内外摄影人的思考和关注的方向。
  展览同期还开展了中外摄影对着拍、名家对话、专家面对面、影像收藏、无人机展演等多项活动,为郑州市民和广大摄影爱好者奉献了一场艺术盛宴。
  作为地级市的摄影家协会,平时我们很少出来参加这种国际性的大展和节日,但我们想走到外面看看当今世界摄影发展的趋势和成果,为我们当地的摄影发展找一些方向,所以,我们自费组织来到郑州观展。平时我们在室内很少看巨幅作品,今天在露天环境看到这么多巨幅照片展出感觉很震撼。这样的学习机会和方式对我们非常有帮助。
  ——陕西汉中摄影家协会 李平
  很幸运能成为此次入选的4位摄影师之一。看到这个征稿启事的时候,我们长寿区摄影家协会(重庆)特别组织大家一起讨论这个主题如何来拍。我的这幅最终入选,很幸运。
  照片上的地点是重庆长寿,我从小生长于此,修建三峡大坝后,这里水位上涨,和当年变化已经很大了。我找了4位在这周围打工的人,把国外摄影师当年在这里拍的照片拿给他们看,并且把我的拍摄意图、想要的画面也讲给他们听。我没有采用传统纪实的手法,而是让他们站立在台阶上回望,他们看到的不仅是我的镜头,更想突出一种“看今天”、“看当下”的心情和感受。
  ——《中外摄影对着拍》入选者 卓建林
故地重游 卓建林 摄

现场声音


  本届节展期间,我们采访、聆听了包括策展人、参展作者、郑州市民等各界代表,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感受:
  本届摄影节展充分体现了国际视野——不仅指有109个国家的摄影家参加,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人类共同发展的理念,传达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想和主张,体现了中国思想中的包容精神——把来自全世界的友人团结汇聚起来创造美、展示美。
  这些作品体现了时代精神、时代特色,各国的艺术家用自己的眼睛、心灵,描写、拍摄下心中的图像并与大家分享,展现了不同地域国家的风土人情、精神风貌。
  在这里,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表现了世界各国艺术家平等的需求和共同创造美好世界的愿望。
  ——本届节展总策展人 吴为山
  我们是业余爱好者,因为女儿喜欢摄影,所以把我们老两口都带动了起来。可是现在女儿工作很忙,几乎没时间拍摄,反而我们两个退休了,有大把的时间,所以,我们经常开车到全国各地去拍片,风光、人文、人像……什么都拍。这样的展览给我们郑州增添了不少文化气息,特别好。感觉国外的作品很多都是关注生态、环保的,照片里有故事,我觉得我们国内的摄影人也应该多宣传这方面的内容,弘扬正能量。
  ——鄭州市民、摄影爱好者 刘女士
其他文献
摄影是找寻自我的一种手段,这些西部旷野的自然景色,因为暗含着摄影师的生命轨迹,而散发出浓烈的情绪。  ——编者  我从小生长于中国西部绿洲,家园被戈壁荒漠包围是自然现象,辽阔的荒野司空见惯,因为自然而然,而忽略一直存在的自然。  至一年前,我迁居南部都市,中国城市快速发展的轨迹在这里得到充分见证——紧密的楼房,多层的立交桥,拥挤的公交,锅盖般的天空。加之,春日阴雨连月不开,心脏像被无形的网罩住,慢
北方传奇队(《大众摄影》杂志社)  2018年11月18日,30位摄影“英雄”的三门峡“论剑”落下了帷幕,作为北方传奇队的导师,我虽然没有参与跨时三个半月的选拔过程,但三天决战浓缩出的精华,以及队员们创造出的成果,为这次活动画上了圆满、创新的符号。  组队伊始,我颇具压力。如何让队员固有的理念和拍摄手法在短时间内得以激发并产生爆发力,我一路在思考!  11月13日晚上抽签决定北方战队拍摄地点是最远
晉豫交界太行山区的猕猴种群,是世界猕猴最北界的野生种群,生态系统十分脆弱。2019年的第一场雪,漫山银装素裹,小猕猴在大雪中嬉戏玩耍。眯一会儿 郭莎 摄金丝猴是国宝一级保护动物,神农架的金丝猴更为特殊,它是独立的川金丝猴亚种。作为典型的森林树栖动物,金丝猴在海拔1600—3200米的原始森林和次生林中活动,以浆果、竹笋、苔藓为食,也喜食鸟蛋等肉类。猴群里等级分明,从高低排序一般是家长、成年母猴、亚
下黨乡位于福建省寿宁县西部。近年来,下党走出了一条党建促扶贫、旅游促扶贫、品牌促扶贫的发展道路,推出了美丽乡村下屏峰村、“康庄葡园”葡萄基地等旅游项目,并策划实施了600亩扶贫定制茶园项目“下乡的味道”。通过一系列的推动,原本的下党乡最终上榜“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并获得“中国千千万万乡村旅游品牌村”、“福建省乡村旅游特色村”、“中国下党红色旅游新地标”等称号。同时,通过打造“下乡的味道”一条街,促
风光摄影中最佳的创作时间段通常就是一早一晚,而在这一早一晚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大光比带来的曝光问题。在光线反差比较大的情况下,如果对地面测光会发现天空容易出现严重过曝,而对天空进行测光地面就会欠曝。风光摄影讲究画面细节的再现,一张优秀的风光摄影照片应该是地面影调丰富、天空层次感强。因为相机的宽容度原因,在实际拍摄大光比的时候相机并不能同时满足亮部和暗部所有细节的记录,解决的方法有三种,一是分区曝光
2018年6月20日,第一次抽簽,确定:“东”中国摄影出版社队、“南”《中国摄影》队、“西”中国摄影家协会网站队、“北”《大众摄影》队、“中”中国摄影报队、“豫”北京摄影函授学院队,并制定口号:“谁与争锋”。 刘晓丽 摄2018年11月13日,第二次抽签,6单位英雄会导师通过抽签确定各队的创作地点。 付锐 摄2018年11月17日,第三次抽签,6队导师通过抽签决定各队成员的登场展示顺序。 徐晓刚
1835年,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威廉·亨利·福克斯·塔尔伯特(William Henry Fox Talbot)在他的实验室中,忙着为纸张均匀地覆上氯化银溶液。他将这些纸张放入相机中曝光,得到了世界上第一张负片。塔尔伯特的发明使得影像得以被复制,也对摄影产业产生了深厚的影响。然而他晚了达盖尔两年才正式发表“卡罗法”,因此与“首位发明摄影术”这个头衔擦身而过。  20世纪40年代开始,欧洲各大国开始涌现
与动辄五六万元的超长焦定焦镜头相比,这些万元左右的镜头既能达到600mm的焦距,价格上的压力也要小得多。对于非专业摄影师来说,这些镜头往往是最优先考虑的。但是这里面的选择也很多,究竟哪款适合你?我们会重点介绍150-600mm、80-400mm和70-300mm这三类焦段的镜头,给你一个选择建议。  适马长焦双子星  分属S和C级的适马150-600mm镜头  适马S 150-600mm F5-6
寒冬暖流 李翔 摄/索尼A7RII,光圈F22,速度1/30秒  在朝霞或黄昏的光影中,李翔为观者带来跳跃、弥散的思緒和热情洋溢的情感,令人心醉神驰。李翔钟爱风光风景。他的作品讲究构图,注重光影,强调色彩。于是他的镜头总是能呈现出多彩的自然景观。一幅幅精美的风景作品在于严谨的技术控制,使结像、构图、影调、色彩等诸方面得以呈现,同时,需要有生动的定格,生命的律动和美轮美奂的表达。梯田夕阳 李翔 摄索
19世纪30年代摄影术发明以后,很快就被应用到天文学上。1840年3月23日,美籍英国化学家J·W·德雷帕用口径76mm的单片凸透镜将月亮影象聚焦在感光底版上,跟踪曝光了20分钟,得到了一幅清晰的月球照片,这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张天文摄影作品。1851年以后,随着火棉胶摄影法的出现,感光材料灵敏度大大提高,摄影法进入了天文学研究的领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门类。直至今天,摄影依然是天文学家探索、研究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