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刚发布2016年年报的华谊兄弟,再度亮起业绩“红灯”。继去年全年扣非净利润为亏损,今年一季度该公司净利润依然预亏。在这样的背景下,曾被誉为“民营影视第一股”的华谊兄弟如今颇有些“明日黄花”的味道。而随着股价长达一年的下跌,华谊兄弟的总市值也险些被竞争对手光线传媒超越。
面对困境,华谊兄弟开出的“药方”包括进军院线市场等内容,并计划在5年之内跻身院线行业前列。对此,业内人士在接受《红周刊》采访时表示,进军院线市场将给华谊兄弟的运营能力带来新考验。
业绩下滑的一年
3月27日晚间,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华谊兄弟”)披露了2016年年度报告,年报数据显示,华谊兄弟在去年实现营业收入35.03亿元,同比下降9.55%;实现营业利润11.77亿元,同比下降15.21%;实现净利润8.08亿元,同比下降17.21%。这几项指标都表现为下滑,而且华谊兄弟实现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更是大幅下滑,金额为-4018.28万元,这一数字相较2015年扣非净利润4.72亿元下滑了足足108.52%。
扣非净利润的下滑意味着华谊兄弟的主营业务遭遇盈利难题。那么,华谊兄弟去年11.77亿元的营业利润又来源于哪里呢?《红周刊》记者查阅公司年报后发现,华谊兄弟去年实现投资收益共计11.19亿元,在投资收益可以计入营业利润的会计核算规则下,可以断定,华谊兄弟2016年的营业利润绝大部分来自于投资收益。
据了解,华谊兄弟在2016年取得的投资正收益全部来自于英雄互娱和掌趣科技这两家公司——因参股英雄互娱,华谊兄弟取得投资收益1.09亿元;而华谊兄弟出售所持掌趣科技的部分股份更是取得了10.16亿元的投资收益(见表1)。
通过出售所持公司股权而不是票房分成收入,华谊兄弟依然保持了财务报表的较好表现,但这不足以掩饰其主营业务连续几年不振的事实。
《红周刊》记者查阅公司历年财报后发现,华谊兄弟在2013年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的增速分别超过100%之后便开始一路下滑,其中扣非净利润增速一项在2015年时就已经变成了负值(见表2)。
对于公司目前糟糕的业绩状况,华谊兄弟副董事长兼总经理王中磊在3月29日的机构调研会议中表示,去年华谊兄弟的主营业务确实不理想,电影板块表现尤其不及预期,“利润下滑也让我们开始反思”。
就在华谊兄弟的管理层“开始反思”的同时,华谊兄弟的业绩颓势却仍在持续。根据华谊兄弟公布的一季度业绩预告,华谊兄弟预计一季度净利润将亏损6300万元至6800万元。
对此,有外界评论认为,华谊兄弟今年一季度的业绩亏损与上映影片票房成绩的疲软不无关系。《红周刊》记者了解到,华谊兄弟在今年一季度上映的影片主要为《西游伏妖篇》、《少年巴比伦》和《疯岳撬佳人》,但除了《西游伏妖篇》录得16.57亿元的票房外,其余两部电影最终票房惨淡,表现不达预期。
票房大滑坡
在票房收入左右公司业绩表现的背后,影视娱乐板块已经成为华谊兄弟最主要的业绩贡献点,其中在2016年,影视娱乐板块更是独自占据了华谊兄弟营业收入比重的73.12%,成为华谊兄弟收入来源的绝对“大头”。因此,华谊兄弟2016年票房收入的“滑坡”就成了其业绩不佳的原因之一。
年报数据显示,华谊兄弟在2016年上映的影片有《陆垚知马俐》、《我不是潘金莲》、《罗曼蒂克消亡史》、《魔兽》、《纽约纽约》、《灵偶契约》、《奔爱》、《摇滚藏獒》,以及2015年度跨年电影《老炮》、《寻龙诀》,上述10部影片共实现国内总票房收入约31亿元,这一数字与华谊兄弟在2015年时的43亿元总票房相比差了一大截。
如果细分到每部影片的票房表现,不难发现,除了2015年首映的《寻龙诀》(16.83亿元)外,华谊兄弟在2016年上映的电影中只有《魔兽》的票房达到10亿元以上,仅这一部电影就占到了华谊兄弟在去年总票房的47.48%,而排在第二名的《我不是潘金莲》,其总票房甚至不足5亿元。(见表3)
不过,作为华谊兄弟2016年惟一亮点的《魔兽》也仅仅是华谊兄弟所参投的海外项目。华谊兄弟此前曾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表示,公司将参与《魔兽》的全球票房分成,但并未披露具体的投资比例,因此这部电影将为华谊兄弟带来多少收益目前不得而知。
在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看来,华谊兄弟票房惨淡和业绩的下滑深受去年国内整个电影产业不景气的影响,同时也从侧面体现出华谊兄弟在终端链条上缺少话语权,尤其在冯小刚因为《我不是潘金莲》的排片问题与万达“互撕”之后,华谊兄弟在终端放映市场的弱势地位更加显露无疑。
对于终端放映市场的重要性,首都电影院总经理于超在接受《红周刊》采访时表示,电影的放映终端是整个电影产业大部分价值得以实现的环节,因此拥有终端放映市场的支撑也就显得愈发必要。“虽然与前几年相比,目前一部影片通过版权和衍生品等渠道完成成本回收的占比会越来越高,但终端市场依旧掌握了十分重要的话语权,这会直接影响影片的票房结果,并进而影响影视公司的业绩表现。”
或许在经历了业绩滑坡的阵痛之后,华谊兄弟也开始认识到自己在终端放映市场话语权的不足,并有意加强院线布局。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华谊兄弟累计建成并投入运营19家影院,其中在2016年就新增开业4家影院。而在2017年,华谊兄弟又通过其全资子公司华谊兄弟互娱(天津)投资有限公司斥资7885万元参与大地院线的定增计划。王中磊表示,目前华谊兄弟在发行和营销方面薄弱,亟需重视,2017年,华谊兄弟将加速影院布局,计划在5年之内跻身院线行业前列。
“奢望”院线话语权
王中磊给华谊兄弟的终端院线业务设定了一个美好的愿景,不过,在外界看来,面对庞大的电影市场,华谊兄弟目前的影院投资只是刚刚起步,能否在终端市场中成功突围有待验证。
《红周刊》记者了解到,以国内票房市场份额排名第一的万达院线为例,2016年,万达院线实现票房共计76亿元,国内票房市场占有率为13.6%。截至2016年底,万达院线共拥有影院401家,其中国内影院348家。此外,稳居全国电影院线市场次席的大地影院,截至去年上半年,也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拥有315家影院。
值得注意的是,华谊兄弟不仅在存量影院上远远落后万达院线等国内院线巨头,在新影院的建设速度上更是无力追赶。
《紅周刊》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华谊兄弟,对方表示,未来华谊兄弟会选择独立建立新影院以及与其他院线合作的形式进军终端放映市场。不过,当记者问及对于5年之内跻身院线行业前列的愿景,华谊兄弟是否有详细规划时,对方并未作明确答复,只是表示:“院线建设周期较长,公司目前没有需要披露的数据,但是除了有19家已经建成的影院之外,目前还有1家新影院正在筹划。”
与之对应,接近万达院线的知情人士对《红周刊》记者透露,在2017年,万达院线还将继续加码终端放映市场,未来一年内计划设立至少70至80家新影院。
魏鹏举在接受《红周刊》采访时认为,与运作商业地产起家的万达集团不同,进军院线市场对华谊兄弟的运营能力将带来一定的考验。他表示,华谊兄弟需要兼顾的业务非常多——既要保证影视制作环节的稳定发展,还要在游戏等“泛娱乐化”领域进行新的拓展。另外,公司旗下的主题公园仍需打破盈利难的“魔咒”。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想要在5年之内跻身院线行业前列的华谊兄弟来说,又能拿出多少资金和精力进行终端放映市场的投资和运营呢?
面对困境,华谊兄弟开出的“药方”包括进军院线市场等内容,并计划在5年之内跻身院线行业前列。对此,业内人士在接受《红周刊》采访时表示,进军院线市场将给华谊兄弟的运营能力带来新考验。
业绩下滑的一年
3月27日晚间,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华谊兄弟”)披露了2016年年度报告,年报数据显示,华谊兄弟在去年实现营业收入35.03亿元,同比下降9.55%;实现营业利润11.77亿元,同比下降15.21%;实现净利润8.08亿元,同比下降17.21%。这几项指标都表现为下滑,而且华谊兄弟实现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更是大幅下滑,金额为-4018.28万元,这一数字相较2015年扣非净利润4.72亿元下滑了足足108.52%。
扣非净利润的下滑意味着华谊兄弟的主营业务遭遇盈利难题。那么,华谊兄弟去年11.77亿元的营业利润又来源于哪里呢?《红周刊》记者查阅公司年报后发现,华谊兄弟去年实现投资收益共计11.19亿元,在投资收益可以计入营业利润的会计核算规则下,可以断定,华谊兄弟2016年的营业利润绝大部分来自于投资收益。
据了解,华谊兄弟在2016年取得的投资正收益全部来自于英雄互娱和掌趣科技这两家公司——因参股英雄互娱,华谊兄弟取得投资收益1.09亿元;而华谊兄弟出售所持掌趣科技的部分股份更是取得了10.16亿元的投资收益(见表1)。
通过出售所持公司股权而不是票房分成收入,华谊兄弟依然保持了财务报表的较好表现,但这不足以掩饰其主营业务连续几年不振的事实。
《红周刊》记者查阅公司历年财报后发现,华谊兄弟在2013年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的增速分别超过100%之后便开始一路下滑,其中扣非净利润增速一项在2015年时就已经变成了负值(见表2)。
对于公司目前糟糕的业绩状况,华谊兄弟副董事长兼总经理王中磊在3月29日的机构调研会议中表示,去年华谊兄弟的主营业务确实不理想,电影板块表现尤其不及预期,“利润下滑也让我们开始反思”。
就在华谊兄弟的管理层“开始反思”的同时,华谊兄弟的业绩颓势却仍在持续。根据华谊兄弟公布的一季度业绩预告,华谊兄弟预计一季度净利润将亏损6300万元至6800万元。
对此,有外界评论认为,华谊兄弟今年一季度的业绩亏损与上映影片票房成绩的疲软不无关系。《红周刊》记者了解到,华谊兄弟在今年一季度上映的影片主要为《西游伏妖篇》、《少年巴比伦》和《疯岳撬佳人》,但除了《西游伏妖篇》录得16.57亿元的票房外,其余两部电影最终票房惨淡,表现不达预期。
票房大滑坡
在票房收入左右公司业绩表现的背后,影视娱乐板块已经成为华谊兄弟最主要的业绩贡献点,其中在2016年,影视娱乐板块更是独自占据了华谊兄弟营业收入比重的73.12%,成为华谊兄弟收入来源的绝对“大头”。因此,华谊兄弟2016年票房收入的“滑坡”就成了其业绩不佳的原因之一。
年报数据显示,华谊兄弟在2016年上映的影片有《陆垚知马俐》、《我不是潘金莲》、《罗曼蒂克消亡史》、《魔兽》、《纽约纽约》、《灵偶契约》、《奔爱》、《摇滚藏獒》,以及2015年度跨年电影《老炮》、《寻龙诀》,上述10部影片共实现国内总票房收入约31亿元,这一数字与华谊兄弟在2015年时的43亿元总票房相比差了一大截。
如果细分到每部影片的票房表现,不难发现,除了2015年首映的《寻龙诀》(16.83亿元)外,华谊兄弟在2016年上映的电影中只有《魔兽》的票房达到10亿元以上,仅这一部电影就占到了华谊兄弟在去年总票房的47.48%,而排在第二名的《我不是潘金莲》,其总票房甚至不足5亿元。(见表3)
不过,作为华谊兄弟2016年惟一亮点的《魔兽》也仅仅是华谊兄弟所参投的海外项目。华谊兄弟此前曾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表示,公司将参与《魔兽》的全球票房分成,但并未披露具体的投资比例,因此这部电影将为华谊兄弟带来多少收益目前不得而知。
在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看来,华谊兄弟票房惨淡和业绩的下滑深受去年国内整个电影产业不景气的影响,同时也从侧面体现出华谊兄弟在终端链条上缺少话语权,尤其在冯小刚因为《我不是潘金莲》的排片问题与万达“互撕”之后,华谊兄弟在终端放映市场的弱势地位更加显露无疑。
对于终端放映市场的重要性,首都电影院总经理于超在接受《红周刊》采访时表示,电影的放映终端是整个电影产业大部分价值得以实现的环节,因此拥有终端放映市场的支撑也就显得愈发必要。“虽然与前几年相比,目前一部影片通过版权和衍生品等渠道完成成本回收的占比会越来越高,但终端市场依旧掌握了十分重要的话语权,这会直接影响影片的票房结果,并进而影响影视公司的业绩表现。”
或许在经历了业绩滑坡的阵痛之后,华谊兄弟也开始认识到自己在终端放映市场话语权的不足,并有意加强院线布局。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华谊兄弟累计建成并投入运营19家影院,其中在2016年就新增开业4家影院。而在2017年,华谊兄弟又通过其全资子公司华谊兄弟互娱(天津)投资有限公司斥资7885万元参与大地院线的定增计划。王中磊表示,目前华谊兄弟在发行和营销方面薄弱,亟需重视,2017年,华谊兄弟将加速影院布局,计划在5年之内跻身院线行业前列。
“奢望”院线话语权
王中磊给华谊兄弟的终端院线业务设定了一个美好的愿景,不过,在外界看来,面对庞大的电影市场,华谊兄弟目前的影院投资只是刚刚起步,能否在终端市场中成功突围有待验证。
《红周刊》记者了解到,以国内票房市场份额排名第一的万达院线为例,2016年,万达院线实现票房共计76亿元,国内票房市场占有率为13.6%。截至2016年底,万达院线共拥有影院401家,其中国内影院348家。此外,稳居全国电影院线市场次席的大地影院,截至去年上半年,也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拥有315家影院。
值得注意的是,华谊兄弟不仅在存量影院上远远落后万达院线等国内院线巨头,在新影院的建设速度上更是无力追赶。
《紅周刊》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华谊兄弟,对方表示,未来华谊兄弟会选择独立建立新影院以及与其他院线合作的形式进军终端放映市场。不过,当记者问及对于5年之内跻身院线行业前列的愿景,华谊兄弟是否有详细规划时,对方并未作明确答复,只是表示:“院线建设周期较长,公司目前没有需要披露的数据,但是除了有19家已经建成的影院之外,目前还有1家新影院正在筹划。”
与之对应,接近万达院线的知情人士对《红周刊》记者透露,在2017年,万达院线还将继续加码终端放映市场,未来一年内计划设立至少70至80家新影院。
魏鹏举在接受《红周刊》采访时认为,与运作商业地产起家的万达集团不同,进军院线市场对华谊兄弟的运营能力将带来一定的考验。他表示,华谊兄弟需要兼顾的业务非常多——既要保证影视制作环节的稳定发展,还要在游戏等“泛娱乐化”领域进行新的拓展。另外,公司旗下的主题公园仍需打破盈利难的“魔咒”。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想要在5年之内跻身院线行业前列的华谊兄弟来说,又能拿出多少资金和精力进行终端放映市场的投资和运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