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卓越电气工程师”专业知识要素及培养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bdh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结合国家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的教育培养目标,针对电气工程专业许多本科毕业生缺乏必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不能较快适应企业的上岗要求的现状,提出了学生经过大学阶段学习后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要素,探讨了在本科教育阶段培养这些知识要素的意义和做法。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专业知识要素;多方向定向培养
  作者简介:周克宁(1957-),男,上海人,浙江科技学院电气学院,教授;张震宇(1976-),男,浙江兰溪人,浙江科技学院电气学院,讲师。(浙江 杭州 310023)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科技学院“电气工程系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1-0005-02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工程需要一大批能综合应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懂经济、会管理,兼备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然而长期以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现象比较严重。首当其冲的问题是:许多本科生毕业时仍很缺乏必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不能较快适应企业的上岗要求,有的甚至长期没法适应企业岗位要求而另寻出路。而持续的问题就是科技工程领域缺乏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针对这种现象,国家教育部在2010年度启动了工科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浙江科技学院电气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成为教育部首批试点专业。根据教育部的人才培养改革思路和企业界对人才的要求,围绕“卓越工程师”的要素构成,工科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发生很大变化。同时相应的培养模式和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要求也必然随之而变。目前各校“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基本上都是借鉴“CDIO”教学理念,结合本校教学目标定位来制定相应的“卓越工程师”知识、能力和素质教学培养大纲。其目的都是希望让学生通过高校的培养阶段,初步具备一名工程师所应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较快地适应工程师岗位要求,为将来成为“卓越工程师”打下良好基础。CDIO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及工程系统能力四个方面。那么作为培养工程师的摇篮——大学,为了培养学生能成为将来的“卓越工程师”,在工程基础知识即专业知识教育方面应考虑哪些因素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就这个问题,探讨了“电气现场工程师”专业知识要素及其培养方式,其对应的教学环节也已在我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学培养计划中得以体现。
  一、“卓越电气工程师”的专业知识需适应地方相关产业对人才的需求
  目前我国存在着两类地方高校,一类是脱胎于中央部委的部属院校,这些学校往往有着较强的行业背景(教育部直属院校除外),比如湖南工程学院原隶属机械工业部,其中电气专业培养的学生面向机电行业,但主要服务于电机制造产业。这些学校由于办学的历史经历,一些专业培养的学生为某一特定产业服务的痕迹仍然很深。而另一些是新兴的地方高校,这些学校一般不具有行业背景,即使一个专业培养的学生也会在多类产业领域工作。我校就属于这类地方院校,电气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是为浙江和华东地区经济发展服务。但是本地区电气行业的特点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多、电气产品和产业类别多。例如有电机与控制产品制造产业、电源及电力电子产品制造产业、电器制造产业、电力系统设备制造产业等。这种很具特色的电气产业结构,决定了地方对技术人才知识需求多样化的特点。作为地方高校来说,培养的人才主要是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因此应把握地方工业发展的脉搏。根据浙江省的电气行业的特点,在制定教学培养计划中,专业知识教学体系的构建就不能仅偏重于某个特定制造行业。否则,学生毕业后就业适应面就窄,也就有可能学而无用。但是电气学科是一个大学科,制造产业涉及的知识,即使是工程基础的知识,其范围也很广,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根本不可能覆盖。因此,按多个方向设置专业知识模块来构建知识培养体系是比较好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在高年级阶段让学生选择其中某一方向的知识模块学习,并引导学生分流选择,使几个模块都有学生选择。可以说这是一种多方向的定向培养模式。这样可以使培养的毕业生能基本覆盖本地区电气行业的各种产业,满足电气行业不同制造业对未来“工程师”的需求。以本校电气专业制定的“卓越工程师”教学计划为例,专业课程体系是由三个专业方向模块和一个辅助跨学科模块构成:电机与控制技术类、可再生能源与电能变换技术类、供配电与高低压电器技术类及电子与计算机网络通讯类。前三个模块属于强电模块,后一个模块属弱电模块。这些模块包含的知识基本覆盖了本地区电气行业所需的工程基础知识。当然对学有余力的学生也允许其多选一个模块或相应的模块课程学习。需要说明的是,是否要按方向构建知识培养体系,应根据地方高校所在地区行业特点而定。如果本地区的电气行业没有多类别的产业,这样做反而可能使学生失去了学以致用的机会。
  二、“卓越电气工程师”应掌握比较完整的工程基础知识体系
  专业知识是指从事某一专业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一般具有较为系统的内容体系和知识范围,掌握专业知识是培养专业技能的基础。但许多高校学者长期以来都强调人才培养要宽口径,厚基础。所谓宽口径一般指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要学习掌握多学科的知识,包括其他跨学科的工程技术知识,并认为这样培养的大学生适应性更强。因此,大学里往往给学生开设了许多跨学科的课程,学生学习的知识杂而多,但恰恰本专业的直接面向工程实际的课程却不开设。例如本校电气专业以前实施的教学计划中,就没有“电工材料”、“电磁兼容技术”、“电力保护及电力设备”等工程技术性课程,学生毕业后根本没有这类知识概念。有些人认为,培养应用型专一人才好像是专科学校的任务,本科院校就是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万金油人才。然而,这种思想和做法已不符合当今社会对本科毕业生人才要求。首先,拿本地区而言,电气行业中多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在这样的企业中许多没有岗前培训机构和培训计划,也没有师傅带徒弟的见习制度。这些企业希望毕业生一进企业就能很快上手,这就要求毕业生首先要具有比较完整的专业基础知识。但按照培养宽口径,厚基础人才的做法多年实践下来,发现企业并不十分看好所谓的“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因为这些“人才”到了一个企业后需要花较多时间熟悉企业产品的知识,这往往会使企业感到“等不及”。如果“人才”的自我学习能力也欠缺,较长时间不能适应,那更不会受企业青睐。因而这种情况迫使企业更倾向于吸收工作多年的、有经验的人才。显然,按多方向定向培养的思路,建立比较完整的、方向性的工程技术知识教学体系,才能使学生掌握某个产品行业比较完整的工程基础知识,以适应企业和社会的现实需求。例如为电源和新能源技术制造业培养人才,就需要进行电工材料及电工工艺学、新能源和电能变换技术、电磁兼容技术等配套知识的教学,让今后从事该行业工作的学生具备有该行业产品的知识背景,从而能达到企业“上手快”要求。目前我校电气专业新的“卓越工程师”教学计划就设置了方向模块内知识联系密切的课程。
  当然笔者并不是否认跨学科“通识”课程设置的必要性,而是强调大学课程的设置应注意面向工程实际。就企业对工程技术人才需求而言,一位通晓该领域工程技术知识的毕业生远比什么都知道点,但都是只知点皮毛的所谓“通才”毕业生要强得多。实际上,深知某方向专业知识的专才也完全可以成为“通才”,这只要他具备有较强的再学习意识和能力就可。
  三、“卓越电气工程师”应具有扎实专业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工程应用知识
  工程是人类应用科学理论和技本手段,改造世界、创造财富的实践过程。工程师自然是从事这个实践过程的人。为培养未来的卓越工程师,自然要求学生在高校学习和掌握一定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这应该没有异议。在精英教育年代,本科院校的教育确实也比较偏重于理论教学。在现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尤其在社会上普遍认为大学生缺乏动手实践能力的观念刺激下,使许多学校都意识到需要强加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于是纷纷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削减理论教学课时。整体来说,高校的教学改革是必要的,但笔者认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改革应该重视两者兼顾,并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应保证学生有必要的、相对完整的基础理论学习经历,知识点的增删要结合工程应用知识来考虑
  比如“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可以删去一些过时的、已不再有应用价值的电路知识内容。但有些理论知识,即使相对比较深奥,但因为广泛运用,就不能轻易削减。比如,本校电气专业“电路原理”课程中的“傅立叶变换”知识曾不做要求。但“傅立叶变换”知识在现代信号分析、电力系统谐波消除等信息与电气技术中广泛运用,可是学生毕业后居然对该理论一无所知。有些事例也说明不能太忽视理论知识的培养:许多毕业生在用人单位面试中竟被简单的理论知识问题问倒,从而失去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的机会;有些学生在工作后需要用到有关专业理论知识时,因为基础不扎实无法运用而后悔当初没学好理论。大学是专业知识的启蒙和学习阶段,是系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最佳环境。大学应夯实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为之将来成为“卓越工程师”增强理论知识方面的后劲。因此学校在重视学生能力、人文素质的培养同时,也不能弱化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实际上理论知识掌握得好,就可能运用得好,这也是一种能力体现。
  2.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并不是一定要靠增加理论课时,通过课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来实现
  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一些基本的工程应用知识,参与更多的实践教学环节,从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掌握。实际上,现在高校教学突出的问题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严重脱节。特别在实践环节中,启发及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认识、理解及运用方面的意识和做法还不够到位。这导致了学生即使经历了理论学习和实践环节,最后还是对所学的专业理论懵懵懂懂,许多理论问题还是不懂。针对这一问题,在我校电气专业制定的“卓越工程师”教学计划中,就确定有一年的企业实习、学习阶段。确保让学生通过这一年的学习阶段,在企业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工程应用知识,经历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磨合过程。同时和企业工程师一起,共同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考核,以观察学生理论掌握程度和实际应用的能力。另外在学校课堂的理论教学过程中,也将同步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使理论教学的效果更好,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同时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自我学习和思考的习惯。
  四、结论
  本文从培养未来的“卓越电气工程师”角度,阐述了几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经过四年学习后,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要素及培养方式。文中并不涉及“卓越电气工程师”的能力和人文素质要素及培养。其教学环节也已在我校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得以体现。实施卓越计划并进行实质性的教学模式改革,就能牢固电气专业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同时学生毕业时分别又熟悉各地方行业所需的各类工程基础知识并掌握一定的工程应用知识。达到了这个培养目标,学生所具备的专业知识要素就能满足电气行业中各类产业对大学毕业人才的不同知识需求。而作为毕业生,由于掌握了对口行业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因而能很快胜任岗位要求。这些都为将来成为“卓越工程师”打下良好基础。当然,“卓越工程师”的造就不单纯取决于学生在高校所受的教育和经历,还要有较长期的工作磨练过程,同时需要他具有开拓精神和开阔的视野,此外也受社会环境、工作条件等影响。但高校的工科专业教育是工程技术教育的启蒙阶段,让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得到工程意识的教育和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具备有相应的知识要素,有利于他们今后的长久发展和真正成为一名“卓越工程师”。
  
  参考文献:
  [1]左海风,江丕权.高等工程教育与工程师的形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1):44-48.
  [2]何致远,郑玉珍.卓越“现场电气工程师”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育,2011,(1):23-33.
  [3]朱高峰.创新与工程教育——初议建立创新型国家对高等工程教育的要求[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12-19.
  [4]夏建国,刘晓保.应用型本科教育:背景与实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3):92-95.
  [5]顾佩华,等.CDIO到EIPCDIO——汕头大学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12-19.
  [6]程明.电气工程本科专业认证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120-122.
  [7]安徽省教育厅高教处.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问题、思路与举措[J].中国大学教育,2011,(3):7-8.
  (责任编辑:刘辉)
其他文献
摘要: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工程,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具有重大意义。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它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因此,高校在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同时,要积极地进行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对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完善,来推进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关键词:社会主义荣辱观;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  作者简介
期刊
摘要: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每个人都有从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到自我实现的五层次需要。高校贫困生是大学校园中的一个弱势群体,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近年来,政府、学校、社会各界通过“奖、贷、减、助、补”等方式资助贫困生,帮助其基本解决生活保障问题。尽管如此,由于贫困生心理需求的特殊性,而学校却忽视对他们进行恰当的心理教育和辅导,造成贫困生心理失衡,并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研究大
期刊
摘要:“电工电子技术”理论课程面临着教学内容多、课时少、大班教学以及学生重视不足等现实情况。为此,探索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信息化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在大班教学中实行基于多媒体的混合授课模式、通过幽默课件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互联网完善课程的内容体系、通过网盘提供少而精的数字化资源,并且将计算机仿真引入到理论教学中。教学实践表明,这些信息化教学方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良好的教
期刊
摘要:野外教学是地质工程专业巩固课堂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科研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多年来,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充分利用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实习基地丰富而典型的野外地质教学资源,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教学效果。根据多年的嵩山地质实践教学探索,提出了适合于交通运输专业方向的地质工程实习的内容、方法及特色。  关键词: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工程野外教学;实践教学资源;实践教学体系  作者简介:王志荣(
期刊
摘要:从哲学解释学的视角阐述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理解”的存在,这种理解即是哲学层次上的“解释”、“诠释”、“阐释”,是对于意义的一种把握。因为有了理解,教师、学生、课程文本才能达成“视界融合”,意义才能得以创生,这种意义即是知识经验的意义,又是师生生活的意义,同时也是师生生命的意义。  关键词:课堂教学;哲学解释学;意义创生  作者简介:程双双(1987-),女,江西德兴人,湖南科技大学教育
期刊
摘要:大学生社团文化已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社团文化建设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本文在分析陕西理工学院大学生社团文化发展过程中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推动大学生社团文化建设健康发展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社团;制约因素;文化建设;社团文化  作者简介:刘维芳(1988-),女,陕西凤翔人,陕西理工学院经济与法学学院本科生;路旭斌(1978-),男,宁夏隆德人,陕西理工
期刊
摘要:依据拖延理论,通过开放式问卷和结构化访谈,编制了大学生学习惰性问卷。通过对128名大学生进行施测,对调查数据进行了探索性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学习惰性问卷由5个维度组成:学业情绪、学习意志、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动力,经过检验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惰性;问卷编制  作者简介:陈艳(1982-),女,湖南娄底人,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浙江金华321004
期刊
摘要:在以传统讲授法为主的培养方式中,心理委员常常面临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工作胜任感不强等问题。本研究将案例教学引入班级心理委员培养,以某高校心理委员培训项目为例,探讨案例教学在心理委员培训中的操作方式、实施过程、注意事项,以获得更有效的心理委员的培养方式。  关键词:案例教学;心理委员;培养   作者简介:来燕(1981-),女,浙江富阳人,浙江中医药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讲师;李海滨(19
期刊
摘要:大学生的数量大幅度上升,由于经济发展,地域限制,今后学生的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以信函问卷和电话调查的方式,对毕业生及其就业单位进行跟踪调查。就这次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检验药学;就业调查;就业指导  作者简介:黎明(1976-),男,河南潢川人,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处,助教;於学良(1964-),男,江苏苏州人,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检验药学
期刊
摘要:尊严是个体的一个重要的主观信念,每个人都有,是人对自己存在的社会价值的自我评价和自我确认。作为个人的情感和心理,它是人由于认识到自己的社会价值而产生的自尊心或尊严感。在相关文献基础上,编制了简易的大学生尊严调查问卷。调查了260名大学生,试图了解大学生的尊严状况,以及大学生对尊严内涵的认同度,并探讨了影响大学生尊严的因素。结果表明,大学生尊严的性别、学科、年级差异均不显著,说明尊严是每个人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