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 ”这说明每名学生都有主动学习的愿望和需要. “自主学习”就是要实现的课堂学习目的,这是现代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动”起来,让他们所有的感官都充分发挥作用,形成一个“全频道接受、多功能协调、立体化渗透、快节奏反馈”的信息网络,使学习的各个环节都得到优化,是实现课堂学习自主的根本.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优化以下“四个过程”,全方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优化“看”的过程,在自觉观察中主动参与学习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是人们认识事物,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数学观察力强的人,善于发现图形的特点、数量关系的特征和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进行正确恰当的判断、合乎逻辑的推理和准确迅速的运算.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在引导学生观察中,一是要有明确的目的,二是要按一定的顺序,三是要与思维和想象相结合,善于比较,从而提高观察的效果.
例如教学“认识钟表”,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了龟兔赛跑的情境:在一个钟面上,时针的顶端有一只乌龟,分钟的顶端有一兔子,龟兔赛跑的起点是12时的刻线. 音乐声响起开始比赛,分针上的小兔跑了一圈回到12时的刻线,乌龟只跑了1格. 看完比赛,我问:“通过观看龟兔赛跑,你观察到了什么?”生1:“小兔跑得快,小兔跑了一大圈而乌龟只跑了1小格. ”生2:“龟兔赛跑的圆形路有12个路标,路上标了12个数字. ”生3:“小兔在细长的针顶端跑,乌龟在短粗针的顶端跑. ”上述教学过程直观、形象、生动,富有趣味,学生既观察到钟面上有12个数、时针、分针,也深刻地感知了“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这样隐含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 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强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优化“做”的过程,在实际操作中融入体验式学习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思维是由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和升华. 学生的学习方式中很重要的一种就是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玩、玩中思,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开展研究的科学品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操作学具,动手动脑相结合,促使其顺利到达知识的彼岸.
像这样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多让学生摆一摆,画一画,拼一拼,剪一剪等,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三、优化“说”的过程,在丰富的语言表达中体现互动式学习
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交流的活动. 学生通过说,一方面把自己对知识的领悟情况反馈给老师,为老师随机调整教学提供了依据,以提高教学实效;另一方面,学生在“说”中互相交流,共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由此可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说”,把对学生说的训练放到应有的位置上来,这也是小学数学教学本身的需要. 此外,重视学生的说,让学生表达到位,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有意识的语言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直线、射线、线段”(课前布置预习)时,我问学生:“谁能用一句话生动形象地表述你对直线、射线、线段的理解和感受?”生1:“直线就像我们看到的地平线一样,是向两头无限延长的,没有端点. ”生2:“射线像手电筒发出的光,从一个点向远处无限延长,只有一个端点. ”生3:“线段像我们学习用的尺子,有两个端点,长度是有限的. ”我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又问:“谁能用一句话说一说直线、射线、线段三者的联系?”生4:“线段、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生5:“线段可以量出长度,而射线、直线都不能量出长度. ”
通过说的训练,培养学生语言的条理性和思维的逻辑性,又使新旧知识在想和说的过程中融会贯通.
四、优化“练”的过程,在实际演练中主动深入地学习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的主要形式,也是学生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心理学研究表明,知识、技能、能力存在着如下的转化关系:知识→技能→能力. 要使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技能,并使技能转化为技巧和能力,必须充分发挥练习这个环节的作用.
例如有这样一道题:“有人民币5元一张、2元一张、1元两张、5角一张、2角三张、1角一张. 要从中拿出7.6元,可以怎样拿?”这是一个条件开放的题目,正是由于已知条件中钱币种类的多样性决定了选择方法的多样性,从而创造出了认知空隙,为学生的自主探索提供了契机. 学生需要分为两个步骤,首先判断拿出7元有多少种方法,其次,再看拿出0.6元有多少种方法,之后看两者组合起来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值得说明的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尝试. 这样的练习不仅可以巩固深化所学知识,拓展思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和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全方位发挥和调动学生听、看、说、练等多种感知的效应,有利于“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由此,引导学生从自我体验中迸发出自主学习的火花,真正培养学生学习和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从而使数学课堂教学产生卓有成效的教学效果,不断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到新的水平.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一、优化“看”的过程,在自觉观察中主动参与学习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是人们认识事物,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数学观察力强的人,善于发现图形的特点、数量关系的特征和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进行正确恰当的判断、合乎逻辑的推理和准确迅速的运算.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在引导学生观察中,一是要有明确的目的,二是要按一定的顺序,三是要与思维和想象相结合,善于比较,从而提高观察的效果.
例如教学“认识钟表”,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了龟兔赛跑的情境:在一个钟面上,时针的顶端有一只乌龟,分钟的顶端有一兔子,龟兔赛跑的起点是12时的刻线. 音乐声响起开始比赛,分针上的小兔跑了一圈回到12时的刻线,乌龟只跑了1格. 看完比赛,我问:“通过观看龟兔赛跑,你观察到了什么?”生1:“小兔跑得快,小兔跑了一大圈而乌龟只跑了1小格. ”生2:“龟兔赛跑的圆形路有12个路标,路上标了12个数字. ”生3:“小兔在细长的针顶端跑,乌龟在短粗针的顶端跑. ”上述教学过程直观、形象、生动,富有趣味,学生既观察到钟面上有12个数、时针、分针,也深刻地感知了“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这样隐含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 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强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优化“做”的过程,在实际操作中融入体验式学习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思维是由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和升华. 学生的学习方式中很重要的一种就是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玩、玩中思,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开展研究的科学品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操作学具,动手动脑相结合,促使其顺利到达知识的彼岸.
像这样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多让学生摆一摆,画一画,拼一拼,剪一剪等,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三、优化“说”的过程,在丰富的语言表达中体现互动式学习
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交流的活动. 学生通过说,一方面把自己对知识的领悟情况反馈给老师,为老师随机调整教学提供了依据,以提高教学实效;另一方面,学生在“说”中互相交流,共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由此可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说”,把对学生说的训练放到应有的位置上来,这也是小学数学教学本身的需要. 此外,重视学生的说,让学生表达到位,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有意识的语言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直线、射线、线段”(课前布置预习)时,我问学生:“谁能用一句话生动形象地表述你对直线、射线、线段的理解和感受?”生1:“直线就像我们看到的地平线一样,是向两头无限延长的,没有端点. ”生2:“射线像手电筒发出的光,从一个点向远处无限延长,只有一个端点. ”生3:“线段像我们学习用的尺子,有两个端点,长度是有限的. ”我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又问:“谁能用一句话说一说直线、射线、线段三者的联系?”生4:“线段、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生5:“线段可以量出长度,而射线、直线都不能量出长度. ”
通过说的训练,培养学生语言的条理性和思维的逻辑性,又使新旧知识在想和说的过程中融会贯通.
四、优化“练”的过程,在实际演练中主动深入地学习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的主要形式,也是学生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心理学研究表明,知识、技能、能力存在着如下的转化关系:知识→技能→能力. 要使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技能,并使技能转化为技巧和能力,必须充分发挥练习这个环节的作用.
例如有这样一道题:“有人民币5元一张、2元一张、1元两张、5角一张、2角三张、1角一张. 要从中拿出7.6元,可以怎样拿?”这是一个条件开放的题目,正是由于已知条件中钱币种类的多样性决定了选择方法的多样性,从而创造出了认知空隙,为学生的自主探索提供了契机. 学生需要分为两个步骤,首先判断拿出7元有多少种方法,其次,再看拿出0.6元有多少种方法,之后看两者组合起来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值得说明的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尝试. 这样的练习不仅可以巩固深化所学知识,拓展思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和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全方位发挥和调动学生听、看、说、练等多种感知的效应,有利于“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由此,引导学生从自我体验中迸发出自主学习的火花,真正培养学生学习和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从而使数学课堂教学产生卓有成效的教学效果,不断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到新的水平.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