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血糖一直控制不好,该怎么办?”“平时我已经注意控制食量了,为何血糖还是偏高?”经常听到有糖友在诉苦,明明已经在努力控糖,可血糖仍不达标,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正常人空腹8~10小时后血糖为3.9~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7.8mmol/ L。医院常用75克葡萄糖行糖耐量试验(OGTT),这是诊断糖尿病的金标准。
那么,是否所有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都一样?回答是否定的。对新发或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病程较短者、年龄较轻者,应尽早使血糖达标,并长期维持。在不发生低血糖的前提下,接近正常的血糖水平对健康有利是肯定无疑的。相反,对病程长(如大于15年)、严重并发症(如冠心病、脑中风、糖尿病肾病中晚期、严重糖尿病眼底病变)、伴发其他严重疾病(如恶性肿瘤、肝硬化晚期)、高龄,还有反复发生低血糖的患者等,血糖控制目标要适当放宽。
有了上述的原则指导,临床医生就可对来诊者进行个体化治疗了。经一段时间治疗以后,如果血糖没有达标,可从下面几方面寻找原因。
一为饮食是否规律。每餐开饭时间点是否大致一样(差别不要超过15分钟),每餐饮食结构和食量是否经常改变,烹饪方法是否更改,比如用同量的大米或其他主粮,煮成饭和煮成粥,摄食后对血糖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后者因吸收快血糖很快升高,但到了餐前往往出现低血糖。建议吃稀饭者不妨预留一点食物作为后期加餐用,以避免血糖“前高后低”的情况发生(可在餐后2小时左右加餐)。还要避免经常不规律加餐(零食),糖尿病患者最忌暴饮暴食。
因此,建议患者每天饮食要保持相对恒定,任何更改都可能出现血糖波动,有时一次较严重的血糖波动会影响数天之久。总之,糖尿病患者管理饮食至关重要,实施过程中确实面临诸多挑战。
二为活动量的改变。通常,活动较多时血糖会控制好一些,反之则差些。虽然运动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但每个患者需自己摸索和探讨其规律,使饮食、运动、药物三者相互配合好。
三为药物因素。药量不足、剂型及品种改变,包括从口服降糖药改为胰岛素,或从胰岛素改为口服降糖药,或两者联合等,都会对血糖产生影响,需要观察调整。这里需要指出的另一种极端情况是,有些患者经治疗一段时间后血糖控制良好,自认为已痊愈,把原来的药物全停了,停药后也没有监测血糖。直到某一天突然感到身体不适,一测血糖又飙升了,一下又回到解放前,何苦这样被折腾呢?一般血糖失控者有效治疗的时间窗大概是3周到3个月,一旦把治疗系统建立了起来,以后过的基本是太平日子,只要持之以恒,维持有限的治疗,每年定期全身检查2~3次,多能平安,何乐而不为?
四為体内潜在疾病的影响。如果降糖药物剂量、饮食和活动量都没有大的变动,而血糖突然升高,要特别注意体内可能存在潜在的感染或其他影响血糖的疾病。如合并甲亢,此前尚未被诊断,甲亢会额外使血糖升高。
感冒、肺炎、尿路感染,有时患者自己并未特别在意,到了医院检查才被发现。感染将使血糖迅速升高,这是由于体内升高血糖的激素分泌增多,而原先的降糖药物又没能及时加量。此时,除了适当调高降糖药物,还要治疗引起血糖波动的新发疾病,合并感染者必须积极控制感染。
五为体重因素的影响。糖尿病治疗过程中最忌体重的显著增加(如增重达到3千克以上),尤其是腰围超出了理想的范围(如女性腰围超过了85厘米,男性腰围超过了90厘米),这时体内胰岛素抵抗会随之加剧,原先所用的降糖药会逐渐失效。解决的办法除了及时调整降糖方案以外,最根本的问题还是控制体重。
最后,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延长,体内自身分泌胰岛素的能力会逐步下降,因此血糖也就随之有所升高,原先口服的一些降糖药物也逐渐耐药或失效,需要更改为其他降糖药才能把血糖控制住。如何判断自身胰岛素分泌的储备功能呢?这需要专科医生来把握,建议糖友每年做1次评估。如果评估体内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胰岛储备功能,说明你自身在某种程度上还可自我调节血糖,加用降糖药是在帮助、协同并增强体内胰岛素的降糖效应。反之,如果胰岛素分泌功能已完全丧失,只能靠补充外源性胰岛素降糖。这种情况见于一旦确立诊断的1型糖尿病,而2型糖尿病多在病程10年以上才逐渐出现。
首先,我们要知道,正常人空腹8~10小时后血糖为3.9~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7.8mmol/ L。医院常用75克葡萄糖行糖耐量试验(OGTT),这是诊断糖尿病的金标准。
那么,是否所有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都一样?回答是否定的。对新发或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病程较短者、年龄较轻者,应尽早使血糖达标,并长期维持。在不发生低血糖的前提下,接近正常的血糖水平对健康有利是肯定无疑的。相反,对病程长(如大于15年)、严重并发症(如冠心病、脑中风、糖尿病肾病中晚期、严重糖尿病眼底病变)、伴发其他严重疾病(如恶性肿瘤、肝硬化晚期)、高龄,还有反复发生低血糖的患者等,血糖控制目标要适当放宽。
有了上述的原则指导,临床医生就可对来诊者进行个体化治疗了。经一段时间治疗以后,如果血糖没有达标,可从下面几方面寻找原因。
一为饮食是否规律。每餐开饭时间点是否大致一样(差别不要超过15分钟),每餐饮食结构和食量是否经常改变,烹饪方法是否更改,比如用同量的大米或其他主粮,煮成饭和煮成粥,摄食后对血糖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后者因吸收快血糖很快升高,但到了餐前往往出现低血糖。建议吃稀饭者不妨预留一点食物作为后期加餐用,以避免血糖“前高后低”的情况发生(可在餐后2小时左右加餐)。还要避免经常不规律加餐(零食),糖尿病患者最忌暴饮暴食。
因此,建议患者每天饮食要保持相对恒定,任何更改都可能出现血糖波动,有时一次较严重的血糖波动会影响数天之久。总之,糖尿病患者管理饮食至关重要,实施过程中确实面临诸多挑战。
二为活动量的改变。通常,活动较多时血糖会控制好一些,反之则差些。虽然运动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但每个患者需自己摸索和探讨其规律,使饮食、运动、药物三者相互配合好。
三为药物因素。药量不足、剂型及品种改变,包括从口服降糖药改为胰岛素,或从胰岛素改为口服降糖药,或两者联合等,都会对血糖产生影响,需要观察调整。这里需要指出的另一种极端情况是,有些患者经治疗一段时间后血糖控制良好,自认为已痊愈,把原来的药物全停了,停药后也没有监测血糖。直到某一天突然感到身体不适,一测血糖又飙升了,一下又回到解放前,何苦这样被折腾呢?一般血糖失控者有效治疗的时间窗大概是3周到3个月,一旦把治疗系统建立了起来,以后过的基本是太平日子,只要持之以恒,维持有限的治疗,每年定期全身检查2~3次,多能平安,何乐而不为?
四為体内潜在疾病的影响。如果降糖药物剂量、饮食和活动量都没有大的变动,而血糖突然升高,要特别注意体内可能存在潜在的感染或其他影响血糖的疾病。如合并甲亢,此前尚未被诊断,甲亢会额外使血糖升高。
感冒、肺炎、尿路感染,有时患者自己并未特别在意,到了医院检查才被发现。感染将使血糖迅速升高,这是由于体内升高血糖的激素分泌增多,而原先的降糖药物又没能及时加量。此时,除了适当调高降糖药物,还要治疗引起血糖波动的新发疾病,合并感染者必须积极控制感染。
五为体重因素的影响。糖尿病治疗过程中最忌体重的显著增加(如增重达到3千克以上),尤其是腰围超出了理想的范围(如女性腰围超过了85厘米,男性腰围超过了90厘米),这时体内胰岛素抵抗会随之加剧,原先所用的降糖药会逐渐失效。解决的办法除了及时调整降糖方案以外,最根本的问题还是控制体重。
最后,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延长,体内自身分泌胰岛素的能力会逐步下降,因此血糖也就随之有所升高,原先口服的一些降糖药物也逐渐耐药或失效,需要更改为其他降糖药才能把血糖控制住。如何判断自身胰岛素分泌的储备功能呢?这需要专科医生来把握,建议糖友每年做1次评估。如果评估体内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胰岛储备功能,说明你自身在某种程度上还可自我调节血糖,加用降糖药是在帮助、协同并增强体内胰岛素的降糖效应。反之,如果胰岛素分泌功能已完全丧失,只能靠补充外源性胰岛素降糖。这种情况见于一旦确立诊断的1型糖尿病,而2型糖尿病多在病程10年以上才逐渐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