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船三井柴油机有限公司
上海船舶设备研究所
摘要:由于人力成本的上升,中国的大部分企业已经开始从粗放型发展转变为集约型发展模式,着力提高劳动者的效率。本文利用基数效用分析,探讨企业如何安排延长劳动时间内的薪酬、工作强度,以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关键词:边际效用 递减规律 工作强度 效率
一、引言
随着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船舶订单日益增多,大量的船舶设计工作由少数几家有口碑的设计院承接,单位员工的工作量相应提高,企业虽然增加了员工的加班工资,单位工作量却只有小幅度提高,如何通过薪酬和激励使得企业员工双赢,已经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通过经济学分析,实例讨论如何有效安排时间和强度,优化薪酬模式,最大限度提升员工工作热情。
二、案例分析
我院近两年船舶相关业务的承接订单很多,员工普遍反映工作强度大,疲劳感增加,越是业务骨干承担的工作量越大,为了完成超负荷的工作,员工只能选择加班,但是长时间的加班,容易使员工产生厌倦心理,易怒,处理问题简单化,从而导致工作效率的降低与出错率的提升。
(一)经济学假设
利用经济学中的分析方法,可以解释这种加班现象。首先假设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支付给设计员的工资与他们的努力程度、劳动成果之和成正比;其次,设计员的脑力或体力的数量或强度可以货币化;最后假设设计员只按照单位给予的工资高低来消耗自己的劳动时间。
(二)基数效用分析
1.理论分析
边际效用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新增效用,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正如消费者为了获得某些商品的使用权而支付货币一样,员工消费劳动时间以获取劳动报酬,在生产要素市场上供给自己的劳动力以获取报酬。基数(1,2,3……)与重量、长度等一样,可加总求和的;效用量之间可以比较,如:消费4个某种商品得到12个效用单位,要大于消费3个该物品得到的1个效用单位。实际工作中又存在着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消耗劳动时间的不断增加,员工获得的工资也是相应增加的,但是每单位劳动时间的消耗所增加的效用是逐渐减少的。例如一位设计员工作 1 小时获得 10 个效用单位,再工作 1 小时,那么 2 小时的工作总共获得 18 个效用单位,第2小时只给他带来了 8 个效用单位。随着体力或脑力的不断消耗,工作时间越长,它们带来的劳动成果越少。
2.理论应用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很多企业限定员工在既定的劳动时间里完成超负荷量的任务是不合理的。如果工作量太大,随着员工支付自己的体力来消耗劳动时间不断地增加,边际效用会出现零值。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特定的连续的时间段里发生作用,不同的时间里具有反复性,设计院可以通过敦促或者福利机制促使设计员在工作一段时间后进行休息,再重新开始消耗劳动时间,以尽量争取边际效用的最大值,再控制劳动时间消耗的数量。如图1,当设计员工作到第8个小时的时候,效用为0,即由于长时间地消耗劳动时间,设计员的体力或脑力基本透支,虽然还在工作,但是没有取得劳动成果,甚至出现工作偏差。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再生性,当员工连续工作3小时后休息2小时(带薪),从第6小时开始继续工作,那么第6小时的边际效用等于10个效用单位。在第4和第5小时里,员工没有消耗劳动时间却取得报酬,这样的激励会促使员工提高劳动积极性。图2中第6小时带来的效用要高于图1中第6小时劳动带来的效用。图1中的总效用为:
7×102=35,图2的总效用是两个体形的面积之和: (7.14+10)×22=34.28, 可以说,图2中员工仅在 6 个小时内就基本上完成了原来的任务,并且两小时的带薪休息降低了工作强度也大大提高了劳动积极性。
三、结论
现实中应该不会存在连续加班8小时的情况,但通过边际效用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了工作配置重要性。由于劳动力成本的上升,通过大量增加劳动力的粗放型手段已经不适应现代企业发展,企业应着力于提高员工效率。船舶设计院的工作要求较高的制图精度和丰富的经验,一般的员工要经过1年的培训才能进行辅助工作,短期内市场无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企业只有依靠挖能增效、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来完成任务需要,同时合理的工作配置也增强了员工的幸福感,减少现有成熟劳动力的流失。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2011
(责任编辑:祁彩云)
上海船舶设备研究所
摘要:由于人力成本的上升,中国的大部分企业已经开始从粗放型发展转变为集约型发展模式,着力提高劳动者的效率。本文利用基数效用分析,探讨企业如何安排延长劳动时间内的薪酬、工作强度,以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关键词:边际效用 递减规律 工作强度 效率
一、引言
随着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船舶订单日益增多,大量的船舶设计工作由少数几家有口碑的设计院承接,单位员工的工作量相应提高,企业虽然增加了员工的加班工资,单位工作量却只有小幅度提高,如何通过薪酬和激励使得企业员工双赢,已经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通过经济学分析,实例讨论如何有效安排时间和强度,优化薪酬模式,最大限度提升员工工作热情。
二、案例分析
我院近两年船舶相关业务的承接订单很多,员工普遍反映工作强度大,疲劳感增加,越是业务骨干承担的工作量越大,为了完成超负荷的工作,员工只能选择加班,但是长时间的加班,容易使员工产生厌倦心理,易怒,处理问题简单化,从而导致工作效率的降低与出错率的提升。
(一)经济学假设
利用经济学中的分析方法,可以解释这种加班现象。首先假设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支付给设计员的工资与他们的努力程度、劳动成果之和成正比;其次,设计员的脑力或体力的数量或强度可以货币化;最后假设设计员只按照单位给予的工资高低来消耗自己的劳动时间。
(二)基数效用分析
1.理论分析
边际效用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新增效用,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正如消费者为了获得某些商品的使用权而支付货币一样,员工消费劳动时间以获取劳动报酬,在生产要素市场上供给自己的劳动力以获取报酬。基数(1,2,3……)与重量、长度等一样,可加总求和的;效用量之间可以比较,如:消费4个某种商品得到12个效用单位,要大于消费3个该物品得到的1个效用单位。实际工作中又存在着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消耗劳动时间的不断增加,员工获得的工资也是相应增加的,但是每单位劳动时间的消耗所增加的效用是逐渐减少的。例如一位设计员工作 1 小时获得 10 个效用单位,再工作 1 小时,那么 2 小时的工作总共获得 18 个效用单位,第2小时只给他带来了 8 个效用单位。随着体力或脑力的不断消耗,工作时间越长,它们带来的劳动成果越少。
2.理论应用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很多企业限定员工在既定的劳动时间里完成超负荷量的任务是不合理的。如果工作量太大,随着员工支付自己的体力来消耗劳动时间不断地增加,边际效用会出现零值。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特定的连续的时间段里发生作用,不同的时间里具有反复性,设计院可以通过敦促或者福利机制促使设计员在工作一段时间后进行休息,再重新开始消耗劳动时间,以尽量争取边际效用的最大值,再控制劳动时间消耗的数量。如图1,当设计员工作到第8个小时的时候,效用为0,即由于长时间地消耗劳动时间,设计员的体力或脑力基本透支,虽然还在工作,但是没有取得劳动成果,甚至出现工作偏差。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再生性,当员工连续工作3小时后休息2小时(带薪),从第6小时开始继续工作,那么第6小时的边际效用等于10个效用单位。在第4和第5小时里,员工没有消耗劳动时间却取得报酬,这样的激励会促使员工提高劳动积极性。图2中第6小时带来的效用要高于图1中第6小时劳动带来的效用。图1中的总效用为:
7×102=35,图2的总效用是两个体形的面积之和: (7.14+10)×22=34.28, 可以说,图2中员工仅在 6 个小时内就基本上完成了原来的任务,并且两小时的带薪休息降低了工作强度也大大提高了劳动积极性。
三、结论
现实中应该不会存在连续加班8小时的情况,但通过边际效用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了工作配置重要性。由于劳动力成本的上升,通过大量增加劳动力的粗放型手段已经不适应现代企业发展,企业应着力于提高员工效率。船舶设计院的工作要求较高的制图精度和丰富的经验,一般的员工要经过1年的培训才能进行辅助工作,短期内市场无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企业只有依靠挖能增效、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来完成任务需要,同时合理的工作配置也增强了员工的幸福感,减少现有成熟劳动力的流失。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2011
(责任编辑:祁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