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莲遥的天山渐渐近了——这是一字默默排开的赤裸的南天山。
出库车向北,估摸着走了二三十公里,离开了大路。村舍、杨树和干渠都远远在后面了。只能辨别着戈壁滩上的车辙印前行。紫铜色的山影前浮游着淡淡的蜃气。
跃上一个河谷边的高台后,苏巴仕佛寺遗址出现在眼前
岁月和狂风,剥去了地表的一切。一片片砾石滩,寸草不长。高耸的黄土夯筑的遗址,或聚或散地出现在库车河两边的高地上,如同淡黄、深黄和褐黄堆成的厚重的油画。
在惊愣的瞬间,有如神示,在荒原、近山与天穹间,忽然有一道光芒流溢着逼近,倏然变换着明暗。迎着残存的塔婆、佛殿、禅窟,我几乎跑了起来。
——苏巴什与其说是一座佛寺,看上去则更像是一座废弃的宏伟大城,西域的佛教之城、信仰之城。
2
这座西域最大的佛教寺院,位于龟兹王城正北23公里处,库车河出天山的“龙口”两岸。这里不是天池、吐番番、葡萄沟、南山牧场等旅游热点。在车轻路滑的年代,即使抵达和登临都不太难,这里仍空无一人。
几十年间,我一路走来,由敦煌而西,也到过不少石窟和佛寺的遗址,像北庭的高台寺和焉耆的七格沁明屋佛寺。有一次到天山南麓的阿克苏论证一个课题,与龟兹和这佛寺遗址失之交臂,却一直耿耿于心。——就像不到龟兹就不懂西域文化,不到苏巴什,你就无法知道西域佛教圣地的内核。
我默默地回想着《大唐西域记》,那是佛国诱人地平线上的风景:“荒城北四十余里,接山阿隔一河水,有二伽蓝,同名昭怙厘,东西随称。”——玄奘法师真是神人。龟兹是他去天竺取经途经的,而《大唐西域记》则是十多年后回到长安后的口述实录,里程、方位、佛院,一丝不差。
漫坡摊开的遗址,你已经分不清那是道路。大殿、客舍、禅房,那高大台基上的佛塔,雄踞在中心。这里曾是西域佛教中心,香火鼎盛。最多时,有过上万僧人。
大名鼎鼎的苏巴什,历史上有过很多不同的名称,突然把心路搞得拥挤:龟兹的王家佛寺,南北朝时叫“雀犁寺”,也有记作“雀离大清净”的。玄奘称“昭怙厘”,后来晚唐时又称”柘厥寺”。
不知为什么,我倒更愿用《西域记》中的名称:”雀离大清净”。
理解史书的记载,有时不用读那么多书,特别是历史地理交通地理。站在高地上一看山形地势,就完全明白。库车河从天山中流出,这里正是山口开阔处两边的缓坡。沿塔里木盆地北缘,古代有两条交通线,一在山前地带;另一条穿过一个个绿洲。现在还可到这两条古道,每隔几十里就有一个汉烽火台的遗址。而这里,正是山前的东西古道与出山南北耍道的交汇处。
南北两座大寺,隔河遥遥相望。山上还有座佛塔,山腰有石窟寺遗迹。隐约可辨一条通路,迤逦进入天山。由此翻过大坂后,即为南天山和天山山脉间的伊犁河谷,当时为乌孙人和西突厥的牧地。历史上,突厥等北方游牧部落多次经此道南下袭击龟兹。
越过佛寺倾圯的院墙,目光所及,边上尚有高在的城墙残存,那里该是雀离关关城的位置,扼守着进出天山道路,士兵在此盘查过往的行人。
雀离大寺守望着。
3
风徐徐吹来。都是亘古不变的风景。
龟兹人与佛教有缘。不仅因为地理上与“西天”相近,正像玄奘法师所说的,龟兹“气序和、风俗质,文字则取印度,粗有改变。”佛教是和平的宗教。龟兹人质朴善良、开放达观,又采用古印度文字母来书写他们的口语,使他们在接受和传播佛教上,起到了特殊的作用。
佛法东传的线路上,留下了大大小小的足迹,这里也许是先行者足印最密集的地方。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的记载:“东昭怙厘佛堂中有玉石,面广二尺余,色带黄白,状如海蛤,其上有佛足履之迹,长尺有八寸,广余六寸矣……”
现在,这块留有佛足印的玉石遗佚在何方,会不会埋在这佛寺遗址里々
在中国佛教史上,绝对不能忽略雀离大寺和龟兹译经僧的杰出贡献。是他们最先来到了内地,带来了相传的薪火。
——曹魏甘露三年(公元254年),龟兹沙门白延洛阳白寺译出《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二卷和《除灾患经》一卷。
——晋太康五年(公元284年),敦煌沙门法护所译之《阿维越致遮经》梵本,得自龟兹副使美子侯;两年后,法护和龟兹居士帛元信同译《法华经》一一这部经典,后来形成了中国本土佛教的最早流派法华宗,即天台宗。
——在晋惠帝时(公元290-306年),参加译经的帛法巨和白远也是龟兹人。白霸是东汉时被班超扶立的龟兹王。据考证,白姓起源于梵语中的arjuna,乃《摩诃摩罗多》中的英雄的名字。白与帛相通,白氏和帛氏均为龟兹国的王族。
从雀离大寺中走出的高僧有许多,其中有在内地发生巨大影响的佛图澄。佛图澄本姓帛,为龟兹人。公元310年来到洛阳。他在中国北方传教数十年,先后有门徒上万人,其中有不少高僧。后来一些人随晋室南渡,对江南佛教的传播,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几乎与佛图澄同时来到中原的,还有一位龟兹王子,他既精通佛法,为人又十分放达,他与名士往还,是龟兹译经僧中的另一类典型,他不学晋语,而通过翻译与人交谈,时人呼为“高座”。
正因为龟兹这些王族贵族,直接参与了中国早期佛教的创立和经典的翻译传播,才使佛法宗风如春雨入夜,如秋江水涨,如冬雪飘落一一既无十字军东征,也无圣战之类杀戮,在中国本土佛教很快完成了传播与融合。——龟兹的雀离大寺,地近西天,无疑是年代最早、影响力最大的佛寺。
有旅游册子上介绍,阿图什的莫尔佛塔及寺年代最早。我认为不可考。如果说是边陲极西的佛塔及大寺遗址,那倒无可争议。
可以从古代交通线路,亦即佛教传播的线路上来考察。
从塔里木盆地进入中亚和古印度大致有两条路,一是经帕米尔高原到阿富汗,再到喀什、和田地区,沿塔里木河与和田河,向北到达龟兹。另一条是由阿富汗进入中亚碎叶,翻过葱岭,沿阿克苏河上游到阿克苏和库车,即古龟兹地区一一这也是后来玄奘西行取经的路线。这两条线路的汇合处都在龟兹。
一般说来,宗教和思想的传播,如浪之汹涌,如风之吹拂,第一次扩展,渐进播散,而不会时空跨越。由于龟兹正当丝绸之路的要冲,西域的十字路口,当是佛教文化首先传入之地。
因此,雀离大清净修建先于洛阳白马寺几乎可以肯定。
4
在天山谷口,在无水的库车河边,在雀离大寺的遗址中独自行走,清冽的风吹来,我特别感到心沉意静。有如读史,有如读经,有如听课。
在模糊不辨的良好感觉中,有一个尖锐的问题,不容回避的问题:当时的龟兹是他国还是中国?是异乡还是汉地?——否则,异国月明,菩 提树荫,立论失却基础。
——细想,一切都无需怀疑,中国不仅是指狭隘的中原。
至少,2000年前,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国际性都市,在龟兹街头听汉语汉话并不陌生。汉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府。《汉书·西域传》记载,汉西域都护府治所乌垒都城就在龟兹境内,都护的本意民都护西域36国。
乌垒城在龟兹国都城以东350里的地方,即今天的轮台县境内。库车——阿克苏河绿洲,是汉代在西域统治的中心。班超、班勇父子期间,西域都护府移治龟兹,龟兹王白霸和白英父子,正式受到汉朝的册封,对汉朝十分忠诚,龟兹王国是中国的一个地方政权,大抵与解放前的蒙藏地区相似。西域广大地N2000年前已进入了中国的版图,而且,至今也没有失去。
一川乱石的轮台、六月飘雪的轮台、铁马冰河的轮台……戍守轮台,不仅是诗人的怀想、爱国者的抱负,2000年来,轮台一直是祖国边塞的象征,中国主权的象征。——轮台就在龟兹、在库车。新疆原来早已是故地。
5
雀离寺始建于东汉,或更早。陆续来到内地传法译经的龟兹高僧,使雀离大清净名扬汉地。高僧鸠摩罗什来到长安,更是改写了中国佛教史。——可以说,他是中国第一个到西天取经的灵童。
从时间上说,鸠摩罗什抵达长安,比东晋时被称为西天取经第一人的法显大师早了约半个世纪,比唐代玄奘西行,则早了几百年!而且在佛学上的地位与贡献,更在后来之上!
库车河不再流淌,如同在烈日曝晒下的巨大经卷。
先行大师的背影已经远去,在雀离大清净还是有迹可寻的
鸠摩罗什的父亲原是天竺国的国相,出身贵族刹帝利阶层,为避相位出家,来到龟兹 龟兹王请为国师,并以王妹嫁他为妻,她就是鸠摩罗什的母亲耆婆 耆婆是个虔诚的佛教徒,聪明好学,通晓几种语言,这种家庭环境下,少年时鸠摩罗什就成了语言的天才
史载,母亲孕育鸠摩罗什时,尝与”王族贵女”去龟兹最负盛名的雀离大寺,“弥日设供,请斋听法”。鸠摩罗什是个佛教神童,似乎就是为弘扬佛法来到世闻的。鸠摩罗什7岁时,随母亲到雀离寺出家。龟兹是一个佛国,龟兹的王室躬奉佛教,甚至舍身寺院,乃是寄托和时尚,王宫妇女尤其如此。据《比丘尼戒本所出本末序》开篇说“拘夷国(按即龟兹)寺甚多,修饰至丽,王宫雕镂立佛像,与寺无异” 又载,龟兹有三个尼寺:阿丽蓝、输若干蓝、阿丽跋蓝,共有比丘尼’二百六十人,此三寺多是葱岭以东各王国王族妇女 一 “雀离”与‘‘阿丽”音同 因此几乎可以断定,雀离大寺区内,就有一座尼寺,是鸠摩罗什母亲出家的地方,这样,母子俩也有个照应、
鸠摩罗什9岁时,又随母亲爵开龟兹,翻越帕米尔高原,渡新头河——即印度河,来到位于克什米尔的佛教圣地的嗣宾——即佛教第四集结圣地迦湿弥罗,师事高僧盘头达多研习小乘
三年后,鸠摩罗什学成,随母亲经月氏北山至沙勒,由沙勒返回到龟兹,沙勒即疏勒,途经莎车、疏勒时,鸠摩罗什又学匀和博览了包括大乘在内的各种经典,同时还研究了天文学。所以他博读大小乘经论,名闻西域诸国。后来,高僧盘头达多也跟随他的学生鸠摩罗什来到了龟兹。可见,佛教圣地罽宾与龟兹密切,龟兹在佛教中的地位也很重要。
鸠摩罗什回国之初,先在龟兹北面的温宿,国停留。温宿国在与龟兹毗邻的拜城县境内、龟兹王亲往温宿国,迎其还国,并为他造金狮子座,以“大秦锦褥铺之”,请罗什昇座
鸠摩罗什在温宿和龟兹期间,还有一个重大的功迹,就是开创了山中的举世闻名的克孜尔石窟寺 克孜尔石窟寺位于木扎尔特河谷北岸的悬崖上,僻静高爽,小乘教派坚守原始教深山苦修,那些小型的禅室非常适合修炼。——今天,在新疆最大的克孜尔石窟前,立有鸠摩罗什大师的塑像。
我走过一片断墙,向高高的佛塔走去。触摸着沁凉粗砺的泥壁,有些感触,实在奇特难言,…一这也许是来自四面八方的虔信者真诚所垒砌的。他们都在这里听过鸠摩罗什的讲经说法。梵响凌云,声音高扬,神气自若,真是心往神驰。
那时蓝色的库车河还在奔流。——现在气候变化,来水减少,又在上游筑坝,库车河成了干河床。
库车河又叫铜厂河,因天山深处的铁矿与铜矿,可用冶炼铸造。汉时在龟兹铸造“汉龟二体”五铢钱,通行于西域各国,钱币正面用汉文篆字“五铢”,背面用两个龟兹文符号,收藏界视为古钱币中的宝物。造币也是国家主权的象征
古代粗糙的宗教思想,的确需要一位智者真经的磨洗,不能说这是因“抢夺”一位高僧引发的战争,但战争的目的,一定与高僧有关
公元四世纪,天山西北的游牧部落狯胡袭扰西域诸国,狯胡即猲胡。公元382年车师王、善鄯王等赴长安求援,苻坚准备派吕光率军西征剪除胡狯势力。当时朝野的争论很大,反对者认为得不偿失:“西域荒远,得其民不可使,得其地不可食”坚身边几位国师竭力主张远征,认为可用武力把鸠摩罗什“请到”长安,为我所用。苻坚觉得有理,遂最后下了决心。(见《晋书》“鸠摩罗什传”)
临行吕光问皇上有什么吩咐。苻坚想到的第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嘱咐吕光:“破龟兹后,马上将鸠摩罗什送至长安”。
公元383年,吕光率7万大军西进。
一路上,吕光大军势如破竹。
是年岁末,天寒地冻,吕光率兵抵达龟兹城外,安营扎寨,“深沟高垒,广设疑兵”,两军对峙达半年之久。期间狯胡王之弟曾率20余万骑来救,这支军队弓马便捷,矛稍锐利,铠甲坚固。再加上邻国援军,号称70万,曾使中原远征军产生极大的恐惧之心。吕光调整了战略战术,次年7月,击败胡狯援军,破龟兹。龟兹王帛纯仓皇出逃。吕光见到“塔庙数千”,兴奋不已。他任帛纯之弟帛震为王,流沙南北又实现了统一。
史载,吕光为龟兹乐舞着迷,想长期在龟兹留下不走了。鸠摩罗什对吕光说:“此凶亡之地,不足留也:将军但东归,中道自有福地可居。”于是吕光召集将士,商议进退的问题,大家皆欲撤兵。
带着龟兹的珍宝工匠、乐伎异戏。还有鸠摩罗什等僧众和佛教典籍,吕光大军满载而返。到达河西走廊武威时,苻坚兵败消息传来。吕光后便在河西走廊建立了后凉政权,并拜鸠摩罗什为国师。后凉定都的武威名姑臧,专家考证认为也与龟兹的古音有密切关系。
——几十年后,北魏大军绕道宁夏一带,攻陷姑臧,河西走廊的地方政权亡。北魏从姑威带走了大批僧众工匠,这是北魏都城大同附近云冈石窟的肇始。从龟兹——武威——大同云冈——北魏迁都洛阳后开凿的龙门石窟,我们大致可以看到佛教东传的一条清晰线路,这与民间不同的最高领导倡导、国家强力推行的结果。另外,值得一说的是龟兹乐舞,也是在这时首先大量传到 内地的。
还是回到高僧鸠摩罗什上来。
他在居住了武威十多年,此时精通了汉学。武威即凉州,为边地名城,文化兴盛。公元401年2月8日,鸠摩罗什被后秦姚兴隆重迎入长安,尊为国师,设译场于逍遥园。这是一个浩大的国家思想文化工程,鸠摩罗什先后主持11年,共译佛经35部,294卷。
秦王姚兴奉鸠摩罗什如神,经常亲率群臣及沙门听罗什讲经,大营塔寺,沙门坐禅者常以干数。公卿以下皆事佛,,由是“州郡化之,事佛者十室而九。”(《资治通鉴·晋纪三十六》)中国北方长期战乱之后,宣扬和平,给人精神慰藉的宗教,特别容易传播,为人民所接受。
鸠摩罗什被迎进长安时,法显还在路上跋涉,当年才到达塔里木盆地南缘的新疆和田地区。
十多年后,法显周游列国,乘船浮海返回,抵达今天青岛附近的崂山,并在次年,即413年到南京。这年初,鸠摩罗什在长安圆寂。
鸠摩罗什对中国佛教的影响十分深远。在他之前者,佛教初传时译经者要么不谙汉话,要么不通梵语巴利文,懂语言的又不知佛理,而且教义艰深,传译不易,流通更难。
——龟兹文是乙种吐火罗文,它是用婆罗谜字母书写古代龟兹人口语的一种文字,当时吐火罗文流行于龟兹、焉耆、高昌一带,为天山南部和东部的一个狭长的文化区。婆罗谜字母是所有印度文字的祖先。公元一世纪时,印度商人把它带到龟兹。到公元四世纪时,龟兹人借用此种文字表达本地语言,当时龟兹文与汉文并相通行。
佛经原本多系梵文或巴利文,但以龟兹文借用婆罗谜字母,和吐火罗文来翻译佛经,看上去字母差不多认得,连猜带蒙,毕竟差强人意。外来的释经僧往往与汉地的沙门或合作,才能勉强传译佛经——在佛教中国本土化以前,可不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么?
鸠摩罗什的贡献是划时代的。他父亲是天竺贵族,母亲是龟兹国王的妹妹。鸠摩罗什出生在本地,少年时即去印度佛教圣地留学,且精通汉学。在他之前的佛经称为“旧译”。佛教史称鸠摩罗什的译经为“新译”。
由于鸠摩罗什的贡献,汉传的佛教大、小各派的经、律、论基本完备,标志着我国佛教摆脱了此前作为玄学附庸的地位,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我国大乘空宗的中观学派,更是以鸠摩罗什为始祖。
6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雀离大寺的遗址,的确清净,也不用扯着嗓子喊:寺里有人吗?
风如水一般吹过,溪水般沙沙作晌,那是一股股细小的流沙。一般细尘扬起,薄纱般透明。
小乘佛教原是指原始的佛教和部派佛教。作为中亚的佛教中心,龟兹地区原信奉小乘佛教。小乘佛教僧团在王国中有相当大的影响力。鸠摩罗什随母亲去天竺,也是前往小乘佛教的圣地学习,小乘佛教重点在自身的修行, “流行一切有部”。后来,在途中,鸠摩罗什接受了大乘——普渡众生,也许更符合他的志向和信仰,他孤独地喊出了自己的否定。
应驮白练到安西。在论证世界本体时,大乘认为“一切皆无”。龙树的中观学派吸引了鸠摩罗什。这派演说在论证世界时,在传统的”有”“无”之外,又别出心裁地发明了一个“非有非无,非亦有亦无”的“空”。这是一个既无质的规定性又无常住不变的哲学范畴,并以“诸法皆空”、“总破一切法”的新思想否定小乘佛教”说一切有”的基本教义。鸠摩罗什的宗教改革引起了龟兹王的重视——对龟兹王白纯而言,可以借此削弱小乘僧团的势力。公元365年,22岁的鸠摩罗什向当地的高僧大德发起了挑战,龟兹王则在政治上给予外甥全力的支持,他甚至还为他建了一座新王寺。
这场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持续了多年,影响了整个西域,甚至内地。年青的鸠摩罗什与原来的小乘国师佛图什弥公然唱对台戏,其思想的交锋与碰撞,想必十分激烈。风云际会,天竺的贵族与龟兹王家的血统,使鸠摩罗什有一种高贵的气质和特殊的地位,信仰成了一种方向和力量,转舵的佛教,又避免了它的偏狭。——这种信仰的融合汇流,也最初发生在龟兹。
雀离大寺当然也是西域佛教改革的中心,否则它不可能保持几百年的繁荣。龟兹发生的这场宗教变革,实在影响了千年的汉传佛教的走向。
7
玄奘西行出发时,还是在初唐贞观年间,流沙东西还未实现政治的统一。他只好冒险偷渡出玉门。
龟兹是一个佛国,有“伽蓝百余所,僧徒五千余人”。公元628年,当玄奘来到龟兹时,国王亲自率众大臣与国中最有威望的高僧木叉麴多来迎接。还有数千僧众伫立在大路两侧观望。国王命郊外措起大帐,安放了佛像,奏乐欢迎。玄奘接受了当地高僧的献花,并转散花于佛像之上,又一次接受了献花和葡萄叶。宴会上饮用了鲜葡萄法,次日延入王宫,接受了宴请。玄奘在龟兹逗留了60日光景。——不厌其烦地记下这些细节,细想,原也是“一叶一枝花,一花一世界”。
在这期间,玄奘多次出城,来到雀离大寺,与龟兹最著名的高僧木叉麴多研计佛法,并结下了亲密的友谊。其时雀离大寺“佛像庄饰,殆越人工”。诵经讲法,辩误解答,抑扬顿挫,声浪回环。有时又如庄严的多部声合唱,依次迭起,在高山河谷之上,在佛殿与浮图之间。
在盛唐时代,许多西行的僧人到印度佛教的发源地长取真经来,都经过龟兹,在雀离大寺挂单。悟空大抵是唐代最后一个求法归来者。唐僧取经过后一个半世纪后,悟空携带着梵文本佛经三部《十地经》、《回向轮经》、《十力经》,并佛牙舍利一枚返国。公元788年,他来到龟兹,称雀离大寺为“东西柘厥寺”——这是突厥的音译,突厥应该是一个信仰佛教的民族、和平的民族,而与现在的“东突”,应该无干。我不知道悟空在雀离寺时,是住宿在那一间僧舍里,大约早已不存了罢。
失落在龟兹荒原上、断落在雀离大寺的线,至此,都一根根接上了。
8
时光每月每日流淌,宇宙中没有不灭的事物,想开了,心里也豁然。那时的天山谷口,应该有河水,有绿草,有佛寺和在河边汲水的僧人,远非今天这般满目苍痍,寸草不生。
现在,倒可以随便走走,可以穿堂人室,也不必礼佛。
雀离大清净仍保留着尊严。它分东西两区,中间隔四五百米宽的库车河干河床相望。东区主要分宇宙布在河东山梁上,东西约100多米,南北长约500多米。西区分布在河西岸,东西宽约200米,南北长近700米。主要建筑物分布在西区,由若干大殿若干、僧房,及北塔、中塔、南塔三座佛塔遗址组成。
西部最高处,为方基圆身的支提窟式巨大佛塔,外有围墙,保留有古西域建筑的特点。至今佛塔遗址尚有20多米高,南边有尺余宽的台阶可达基顶。登上的建筑圆丘形佛塔,塔上四面开龛。台基上有平台可说法讲经,而身后佛塔台座上,有几眼洞窟,大抵是高僧静座修炼之处。站在这里可俯瞰整个苏巴什佛寺,戈壁茫茫,遗迹处处。——宋元时期,这里仍是香烟缭绕,法铃不绝,佛事隆盛。
这千年佛寺的最后毁灭,大约是公元1 3世纪,蒙古成吉思汗后裔所建立的东察合台汗国在秃黑鲁帖木儿时期改奉伊斯兰教。苏菲教士组织了库车教团,并以圣战口号,到处捣毁佛寺、佛像,迫害佛教僧侣,扫清“偶像崇拜”。著名的雀离大寺、克孜尔石窟,都毁灭于这一时期。龟兹、于阗在圣战展开后,当地人多次暴动流血,最后还是被镇压下去——库车、阿克苏绿洲上的文化景观,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世事违悖人心,这已经不是碰撞或者交流,而是灭绝了,龟兹学成了绝学。——至此,古龟兹这深沉的文明桥梁,终于断裂崩塌,被风沙掩埋,尘埃落定。
9
双脚走在荒滩上,穿行在圣殿的废墟间,寻找鸠摩罗什、玄奘、悟空等等佛学大师的足迹,我确实感到踏实,有一种莫名的欣慰。有时交流无需语言,思想的脉络原本是很微妙、很隐秘,它不会在大讲堂。真令人咀嚼“空”——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竟是时间和空间的尺度。它又是确确实实存在的。雀离——大清净啊!
无须乌云般啸聚,无须激情的燃烧,无须思潮的簇拥。让砾石硌一硌脚,捡几块玉石攥在手心,在千年殿堂坚实的败壁上靠一靠。——抬头,望着洪荒般的山与朵朵白云,信仰有了一种可以触摸的质感,有了可以聆听的声音。
旅游小贴士:
库车自古就是西域丝绸之路北道必经之地,中西文化在此交汇,留下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人文遗存,昭怙厘大寺,库车人叉称苏巴什故城,位于库车县城东北23公里的却勒塔格山南麓,为魏晋时代的佛寺遗址。
去昭怙厘大寺有2条路。由库车县城往东,见到路北“砂石厂”牌子后拐进一条砂石路,一直往北走可达,但是这条路颠簸很大,如果司机不是很有经验,不要轻易走这条路。另一条路:由库车县城往西,到菜市场后往北,出县城后往北上砂石路。穿过一个维吾尔族村子,进入荒漠。
从库车包车来回80~100元左右。也可以骑自行车前往。
莲遥的天山渐渐近了——这是一字默默排开的赤裸的南天山。
出库车向北,估摸着走了二三十公里,离开了大路。村舍、杨树和干渠都远远在后面了。只能辨别着戈壁滩上的车辙印前行。紫铜色的山影前浮游着淡淡的蜃气。
跃上一个河谷边的高台后,苏巴仕佛寺遗址出现在眼前
岁月和狂风,剥去了地表的一切。一片片砾石滩,寸草不长。高耸的黄土夯筑的遗址,或聚或散地出现在库车河两边的高地上,如同淡黄、深黄和褐黄堆成的厚重的油画。
在惊愣的瞬间,有如神示,在荒原、近山与天穹间,忽然有一道光芒流溢着逼近,倏然变换着明暗。迎着残存的塔婆、佛殿、禅窟,我几乎跑了起来。
——苏巴什与其说是一座佛寺,看上去则更像是一座废弃的宏伟大城,西域的佛教之城、信仰之城。
2
这座西域最大的佛教寺院,位于龟兹王城正北23公里处,库车河出天山的“龙口”两岸。这里不是天池、吐番番、葡萄沟、南山牧场等旅游热点。在车轻路滑的年代,即使抵达和登临都不太难,这里仍空无一人。
几十年间,我一路走来,由敦煌而西,也到过不少石窟和佛寺的遗址,像北庭的高台寺和焉耆的七格沁明屋佛寺。有一次到天山南麓的阿克苏论证一个课题,与龟兹和这佛寺遗址失之交臂,却一直耿耿于心。——就像不到龟兹就不懂西域文化,不到苏巴什,你就无法知道西域佛教圣地的内核。
我默默地回想着《大唐西域记》,那是佛国诱人地平线上的风景:“荒城北四十余里,接山阿隔一河水,有二伽蓝,同名昭怙厘,东西随称。”——玄奘法师真是神人。龟兹是他去天竺取经途经的,而《大唐西域记》则是十多年后回到长安后的口述实录,里程、方位、佛院,一丝不差。
漫坡摊开的遗址,你已经分不清那是道路。大殿、客舍、禅房,那高大台基上的佛塔,雄踞在中心。这里曾是西域佛教中心,香火鼎盛。最多时,有过上万僧人。
大名鼎鼎的苏巴什,历史上有过很多不同的名称,突然把心路搞得拥挤:龟兹的王家佛寺,南北朝时叫“雀犁寺”,也有记作“雀离大清净”的。玄奘称“昭怙厘”,后来晚唐时又称”柘厥寺”。
不知为什么,我倒更愿用《西域记》中的名称:”雀离大清净”。
理解史书的记载,有时不用读那么多书,特别是历史地理交通地理。站在高地上一看山形地势,就完全明白。库车河从天山中流出,这里正是山口开阔处两边的缓坡。沿塔里木盆地北缘,古代有两条交通线,一在山前地带;另一条穿过一个个绿洲。现在还可到这两条古道,每隔几十里就有一个汉烽火台的遗址。而这里,正是山前的东西古道与出山南北耍道的交汇处。
南北两座大寺,隔河遥遥相望。山上还有座佛塔,山腰有石窟寺遗迹。隐约可辨一条通路,迤逦进入天山。由此翻过大坂后,即为南天山和天山山脉间的伊犁河谷,当时为乌孙人和西突厥的牧地。历史上,突厥等北方游牧部落多次经此道南下袭击龟兹。
越过佛寺倾圯的院墙,目光所及,边上尚有高在的城墙残存,那里该是雀离关关城的位置,扼守着进出天山道路,士兵在此盘查过往的行人。
雀离大寺守望着。
3
风徐徐吹来。都是亘古不变的风景。
龟兹人与佛教有缘。不仅因为地理上与“西天”相近,正像玄奘法师所说的,龟兹“气序和、风俗质,文字则取印度,粗有改变。”佛教是和平的宗教。龟兹人质朴善良、开放达观,又采用古印度文字母来书写他们的口语,使他们在接受和传播佛教上,起到了特殊的作用。
佛法东传的线路上,留下了大大小小的足迹,这里也许是先行者足印最密集的地方。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的记载:“东昭怙厘佛堂中有玉石,面广二尺余,色带黄白,状如海蛤,其上有佛足履之迹,长尺有八寸,广余六寸矣……”
现在,这块留有佛足印的玉石遗佚在何方,会不会埋在这佛寺遗址里々
在中国佛教史上,绝对不能忽略雀离大寺和龟兹译经僧的杰出贡献。是他们最先来到了内地,带来了相传的薪火。
——曹魏甘露三年(公元254年),龟兹沙门白延洛阳白寺译出《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二卷和《除灾患经》一卷。
——晋太康五年(公元284年),敦煌沙门法护所译之《阿维越致遮经》梵本,得自龟兹副使美子侯;两年后,法护和龟兹居士帛元信同译《法华经》一一这部经典,后来形成了中国本土佛教的最早流派法华宗,即天台宗。
——在晋惠帝时(公元290-306年),参加译经的帛法巨和白远也是龟兹人。白霸是东汉时被班超扶立的龟兹王。据考证,白姓起源于梵语中的arjuna,乃《摩诃摩罗多》中的英雄的名字。白与帛相通,白氏和帛氏均为龟兹国的王族。
从雀离大寺中走出的高僧有许多,其中有在内地发生巨大影响的佛图澄。佛图澄本姓帛,为龟兹人。公元310年来到洛阳。他在中国北方传教数十年,先后有门徒上万人,其中有不少高僧。后来一些人随晋室南渡,对江南佛教的传播,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几乎与佛图澄同时来到中原的,还有一位龟兹王子,他既精通佛法,为人又十分放达,他与名士往还,是龟兹译经僧中的另一类典型,他不学晋语,而通过翻译与人交谈,时人呼为“高座”。
正因为龟兹这些王族贵族,直接参与了中国早期佛教的创立和经典的翻译传播,才使佛法宗风如春雨入夜,如秋江水涨,如冬雪飘落一一既无十字军东征,也无圣战之类杀戮,在中国本土佛教很快完成了传播与融合。——龟兹的雀离大寺,地近西天,无疑是年代最早、影响力最大的佛寺。
有旅游册子上介绍,阿图什的莫尔佛塔及寺年代最早。我认为不可考。如果说是边陲极西的佛塔及大寺遗址,那倒无可争议。
可以从古代交通线路,亦即佛教传播的线路上来考察。
从塔里木盆地进入中亚和古印度大致有两条路,一是经帕米尔高原到阿富汗,再到喀什、和田地区,沿塔里木河与和田河,向北到达龟兹。另一条是由阿富汗进入中亚碎叶,翻过葱岭,沿阿克苏河上游到阿克苏和库车,即古龟兹地区一一这也是后来玄奘西行取经的路线。这两条线路的汇合处都在龟兹。
一般说来,宗教和思想的传播,如浪之汹涌,如风之吹拂,第一次扩展,渐进播散,而不会时空跨越。由于龟兹正当丝绸之路的要冲,西域的十字路口,当是佛教文化首先传入之地。
因此,雀离大清净修建先于洛阳白马寺几乎可以肯定。
4
在天山谷口,在无水的库车河边,在雀离大寺的遗址中独自行走,清冽的风吹来,我特别感到心沉意静。有如读史,有如读经,有如听课。
在模糊不辨的良好感觉中,有一个尖锐的问题,不容回避的问题:当时的龟兹是他国还是中国?是异乡还是汉地?——否则,异国月明,菩 提树荫,立论失却基础。
——细想,一切都无需怀疑,中国不仅是指狭隘的中原。
至少,2000年前,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国际性都市,在龟兹街头听汉语汉话并不陌生。汉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府。《汉书·西域传》记载,汉西域都护府治所乌垒都城就在龟兹境内,都护的本意民都护西域36国。
乌垒城在龟兹国都城以东350里的地方,即今天的轮台县境内。库车——阿克苏河绿洲,是汉代在西域统治的中心。班超、班勇父子期间,西域都护府移治龟兹,龟兹王白霸和白英父子,正式受到汉朝的册封,对汉朝十分忠诚,龟兹王国是中国的一个地方政权,大抵与解放前的蒙藏地区相似。西域广大地N2000年前已进入了中国的版图,而且,至今也没有失去。
一川乱石的轮台、六月飘雪的轮台、铁马冰河的轮台……戍守轮台,不仅是诗人的怀想、爱国者的抱负,2000年来,轮台一直是祖国边塞的象征,中国主权的象征。——轮台就在龟兹、在库车。新疆原来早已是故地。
5
雀离寺始建于东汉,或更早。陆续来到内地传法译经的龟兹高僧,使雀离大清净名扬汉地。高僧鸠摩罗什来到长安,更是改写了中国佛教史。——可以说,他是中国第一个到西天取经的灵童。
从时间上说,鸠摩罗什抵达长安,比东晋时被称为西天取经第一人的法显大师早了约半个世纪,比唐代玄奘西行,则早了几百年!而且在佛学上的地位与贡献,更在后来之上!
库车河不再流淌,如同在烈日曝晒下的巨大经卷。
先行大师的背影已经远去,在雀离大清净还是有迹可寻的
鸠摩罗什的父亲原是天竺国的国相,出身贵族刹帝利阶层,为避相位出家,来到龟兹 龟兹王请为国师,并以王妹嫁他为妻,她就是鸠摩罗什的母亲耆婆 耆婆是个虔诚的佛教徒,聪明好学,通晓几种语言,这种家庭环境下,少年时鸠摩罗什就成了语言的天才
史载,母亲孕育鸠摩罗什时,尝与”王族贵女”去龟兹最负盛名的雀离大寺,“弥日设供,请斋听法”。鸠摩罗什是个佛教神童,似乎就是为弘扬佛法来到世闻的。鸠摩罗什7岁时,随母亲到雀离寺出家。龟兹是一个佛国,龟兹的王室躬奉佛教,甚至舍身寺院,乃是寄托和时尚,王宫妇女尤其如此。据《比丘尼戒本所出本末序》开篇说“拘夷国(按即龟兹)寺甚多,修饰至丽,王宫雕镂立佛像,与寺无异” 又载,龟兹有三个尼寺:阿丽蓝、输若干蓝、阿丽跋蓝,共有比丘尼’二百六十人,此三寺多是葱岭以东各王国王族妇女 一 “雀离”与‘‘阿丽”音同 因此几乎可以断定,雀离大寺区内,就有一座尼寺,是鸠摩罗什母亲出家的地方,这样,母子俩也有个照应、
鸠摩罗什9岁时,又随母亲爵开龟兹,翻越帕米尔高原,渡新头河——即印度河,来到位于克什米尔的佛教圣地的嗣宾——即佛教第四集结圣地迦湿弥罗,师事高僧盘头达多研习小乘
三年后,鸠摩罗什学成,随母亲经月氏北山至沙勒,由沙勒返回到龟兹,沙勒即疏勒,途经莎车、疏勒时,鸠摩罗什又学匀和博览了包括大乘在内的各种经典,同时还研究了天文学。所以他博读大小乘经论,名闻西域诸国。后来,高僧盘头达多也跟随他的学生鸠摩罗什来到了龟兹。可见,佛教圣地罽宾与龟兹密切,龟兹在佛教中的地位也很重要。
鸠摩罗什回国之初,先在龟兹北面的温宿,国停留。温宿国在与龟兹毗邻的拜城县境内、龟兹王亲往温宿国,迎其还国,并为他造金狮子座,以“大秦锦褥铺之”,请罗什昇座
鸠摩罗什在温宿和龟兹期间,还有一个重大的功迹,就是开创了山中的举世闻名的克孜尔石窟寺 克孜尔石窟寺位于木扎尔特河谷北岸的悬崖上,僻静高爽,小乘教派坚守原始教深山苦修,那些小型的禅室非常适合修炼。——今天,在新疆最大的克孜尔石窟前,立有鸠摩罗什大师的塑像。
我走过一片断墙,向高高的佛塔走去。触摸着沁凉粗砺的泥壁,有些感触,实在奇特难言,…一这也许是来自四面八方的虔信者真诚所垒砌的。他们都在这里听过鸠摩罗什的讲经说法。梵响凌云,声音高扬,神气自若,真是心往神驰。
那时蓝色的库车河还在奔流。——现在气候变化,来水减少,又在上游筑坝,库车河成了干河床。
库车河又叫铜厂河,因天山深处的铁矿与铜矿,可用冶炼铸造。汉时在龟兹铸造“汉龟二体”五铢钱,通行于西域各国,钱币正面用汉文篆字“五铢”,背面用两个龟兹文符号,收藏界视为古钱币中的宝物。造币也是国家主权的象征
古代粗糙的宗教思想,的确需要一位智者真经的磨洗,不能说这是因“抢夺”一位高僧引发的战争,但战争的目的,一定与高僧有关
公元四世纪,天山西北的游牧部落狯胡袭扰西域诸国,狯胡即猲胡。公元382年车师王、善鄯王等赴长安求援,苻坚准备派吕光率军西征剪除胡狯势力。当时朝野的争论很大,反对者认为得不偿失:“西域荒远,得其民不可使,得其地不可食”坚身边几位国师竭力主张远征,认为可用武力把鸠摩罗什“请到”长安,为我所用。苻坚觉得有理,遂最后下了决心。(见《晋书》“鸠摩罗什传”)
临行吕光问皇上有什么吩咐。苻坚想到的第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嘱咐吕光:“破龟兹后,马上将鸠摩罗什送至长安”。
公元383年,吕光率7万大军西进。
一路上,吕光大军势如破竹。
是年岁末,天寒地冻,吕光率兵抵达龟兹城外,安营扎寨,“深沟高垒,广设疑兵”,两军对峙达半年之久。期间狯胡王之弟曾率20余万骑来救,这支军队弓马便捷,矛稍锐利,铠甲坚固。再加上邻国援军,号称70万,曾使中原远征军产生极大的恐惧之心。吕光调整了战略战术,次年7月,击败胡狯援军,破龟兹。龟兹王帛纯仓皇出逃。吕光见到“塔庙数千”,兴奋不已。他任帛纯之弟帛震为王,流沙南北又实现了统一。
史载,吕光为龟兹乐舞着迷,想长期在龟兹留下不走了。鸠摩罗什对吕光说:“此凶亡之地,不足留也:将军但东归,中道自有福地可居。”于是吕光召集将士,商议进退的问题,大家皆欲撤兵。
带着龟兹的珍宝工匠、乐伎异戏。还有鸠摩罗什等僧众和佛教典籍,吕光大军满载而返。到达河西走廊武威时,苻坚兵败消息传来。吕光后便在河西走廊建立了后凉政权,并拜鸠摩罗什为国师。后凉定都的武威名姑臧,专家考证认为也与龟兹的古音有密切关系。
——几十年后,北魏大军绕道宁夏一带,攻陷姑臧,河西走廊的地方政权亡。北魏从姑威带走了大批僧众工匠,这是北魏都城大同附近云冈石窟的肇始。从龟兹——武威——大同云冈——北魏迁都洛阳后开凿的龙门石窟,我们大致可以看到佛教东传的一条清晰线路,这与民间不同的最高领导倡导、国家强力推行的结果。另外,值得一说的是龟兹乐舞,也是在这时首先大量传到 内地的。
还是回到高僧鸠摩罗什上来。
他在居住了武威十多年,此时精通了汉学。武威即凉州,为边地名城,文化兴盛。公元401年2月8日,鸠摩罗什被后秦姚兴隆重迎入长安,尊为国师,设译场于逍遥园。这是一个浩大的国家思想文化工程,鸠摩罗什先后主持11年,共译佛经35部,294卷。
秦王姚兴奉鸠摩罗什如神,经常亲率群臣及沙门听罗什讲经,大营塔寺,沙门坐禅者常以干数。公卿以下皆事佛,,由是“州郡化之,事佛者十室而九。”(《资治通鉴·晋纪三十六》)中国北方长期战乱之后,宣扬和平,给人精神慰藉的宗教,特别容易传播,为人民所接受。
鸠摩罗什被迎进长安时,法显还在路上跋涉,当年才到达塔里木盆地南缘的新疆和田地区。
十多年后,法显周游列国,乘船浮海返回,抵达今天青岛附近的崂山,并在次年,即413年到南京。这年初,鸠摩罗什在长安圆寂。
鸠摩罗什对中国佛教的影响十分深远。在他之前者,佛教初传时译经者要么不谙汉话,要么不通梵语巴利文,懂语言的又不知佛理,而且教义艰深,传译不易,流通更难。
——龟兹文是乙种吐火罗文,它是用婆罗谜字母书写古代龟兹人口语的一种文字,当时吐火罗文流行于龟兹、焉耆、高昌一带,为天山南部和东部的一个狭长的文化区。婆罗谜字母是所有印度文字的祖先。公元一世纪时,印度商人把它带到龟兹。到公元四世纪时,龟兹人借用此种文字表达本地语言,当时龟兹文与汉文并相通行。
佛经原本多系梵文或巴利文,但以龟兹文借用婆罗谜字母,和吐火罗文来翻译佛经,看上去字母差不多认得,连猜带蒙,毕竟差强人意。外来的释经僧往往与汉地的沙门或合作,才能勉强传译佛经——在佛教中国本土化以前,可不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么?
鸠摩罗什的贡献是划时代的。他父亲是天竺贵族,母亲是龟兹国王的妹妹。鸠摩罗什出生在本地,少年时即去印度佛教圣地留学,且精通汉学。在他之前的佛经称为“旧译”。佛教史称鸠摩罗什的译经为“新译”。
由于鸠摩罗什的贡献,汉传的佛教大、小各派的经、律、论基本完备,标志着我国佛教摆脱了此前作为玄学附庸的地位,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我国大乘空宗的中观学派,更是以鸠摩罗什为始祖。
6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雀离大寺的遗址,的确清净,也不用扯着嗓子喊:寺里有人吗?
风如水一般吹过,溪水般沙沙作晌,那是一股股细小的流沙。一般细尘扬起,薄纱般透明。
小乘佛教原是指原始的佛教和部派佛教。作为中亚的佛教中心,龟兹地区原信奉小乘佛教。小乘佛教僧团在王国中有相当大的影响力。鸠摩罗什随母亲去天竺,也是前往小乘佛教的圣地学习,小乘佛教重点在自身的修行, “流行一切有部”。后来,在途中,鸠摩罗什接受了大乘——普渡众生,也许更符合他的志向和信仰,他孤独地喊出了自己的否定。
应驮白练到安西。在论证世界本体时,大乘认为“一切皆无”。龙树的中观学派吸引了鸠摩罗什。这派演说在论证世界时,在传统的”有”“无”之外,又别出心裁地发明了一个“非有非无,非亦有亦无”的“空”。这是一个既无质的规定性又无常住不变的哲学范畴,并以“诸法皆空”、“总破一切法”的新思想否定小乘佛教”说一切有”的基本教义。鸠摩罗什的宗教改革引起了龟兹王的重视——对龟兹王白纯而言,可以借此削弱小乘僧团的势力。公元365年,22岁的鸠摩罗什向当地的高僧大德发起了挑战,龟兹王则在政治上给予外甥全力的支持,他甚至还为他建了一座新王寺。
这场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持续了多年,影响了整个西域,甚至内地。年青的鸠摩罗什与原来的小乘国师佛图什弥公然唱对台戏,其思想的交锋与碰撞,想必十分激烈。风云际会,天竺的贵族与龟兹王家的血统,使鸠摩罗什有一种高贵的气质和特殊的地位,信仰成了一种方向和力量,转舵的佛教,又避免了它的偏狭。——这种信仰的融合汇流,也最初发生在龟兹。
雀离大寺当然也是西域佛教改革的中心,否则它不可能保持几百年的繁荣。龟兹发生的这场宗教变革,实在影响了千年的汉传佛教的走向。
7
玄奘西行出发时,还是在初唐贞观年间,流沙东西还未实现政治的统一。他只好冒险偷渡出玉门。
龟兹是一个佛国,有“伽蓝百余所,僧徒五千余人”。公元628年,当玄奘来到龟兹时,国王亲自率众大臣与国中最有威望的高僧木叉麴多来迎接。还有数千僧众伫立在大路两侧观望。国王命郊外措起大帐,安放了佛像,奏乐欢迎。玄奘接受了当地高僧的献花,并转散花于佛像之上,又一次接受了献花和葡萄叶。宴会上饮用了鲜葡萄法,次日延入王宫,接受了宴请。玄奘在龟兹逗留了60日光景。——不厌其烦地记下这些细节,细想,原也是“一叶一枝花,一花一世界”。
在这期间,玄奘多次出城,来到雀离大寺,与龟兹最著名的高僧木叉麴多研计佛法,并结下了亲密的友谊。其时雀离大寺“佛像庄饰,殆越人工”。诵经讲法,辩误解答,抑扬顿挫,声浪回环。有时又如庄严的多部声合唱,依次迭起,在高山河谷之上,在佛殿与浮图之间。
在盛唐时代,许多西行的僧人到印度佛教的发源地长取真经来,都经过龟兹,在雀离大寺挂单。悟空大抵是唐代最后一个求法归来者。唐僧取经过后一个半世纪后,悟空携带着梵文本佛经三部《十地经》、《回向轮经》、《十力经》,并佛牙舍利一枚返国。公元788年,他来到龟兹,称雀离大寺为“东西柘厥寺”——这是突厥的音译,突厥应该是一个信仰佛教的民族、和平的民族,而与现在的“东突”,应该无干。我不知道悟空在雀离寺时,是住宿在那一间僧舍里,大约早已不存了罢。
失落在龟兹荒原上、断落在雀离大寺的线,至此,都一根根接上了。
8
时光每月每日流淌,宇宙中没有不灭的事物,想开了,心里也豁然。那时的天山谷口,应该有河水,有绿草,有佛寺和在河边汲水的僧人,远非今天这般满目苍痍,寸草不生。
现在,倒可以随便走走,可以穿堂人室,也不必礼佛。
雀离大清净仍保留着尊严。它分东西两区,中间隔四五百米宽的库车河干河床相望。东区主要分宇宙布在河东山梁上,东西约100多米,南北长约500多米。西区分布在河西岸,东西宽约200米,南北长近700米。主要建筑物分布在西区,由若干大殿若干、僧房,及北塔、中塔、南塔三座佛塔遗址组成。
西部最高处,为方基圆身的支提窟式巨大佛塔,外有围墙,保留有古西域建筑的特点。至今佛塔遗址尚有20多米高,南边有尺余宽的台阶可达基顶。登上的建筑圆丘形佛塔,塔上四面开龛。台基上有平台可说法讲经,而身后佛塔台座上,有几眼洞窟,大抵是高僧静座修炼之处。站在这里可俯瞰整个苏巴什佛寺,戈壁茫茫,遗迹处处。——宋元时期,这里仍是香烟缭绕,法铃不绝,佛事隆盛。
这千年佛寺的最后毁灭,大约是公元1 3世纪,蒙古成吉思汗后裔所建立的东察合台汗国在秃黑鲁帖木儿时期改奉伊斯兰教。苏菲教士组织了库车教团,并以圣战口号,到处捣毁佛寺、佛像,迫害佛教僧侣,扫清“偶像崇拜”。著名的雀离大寺、克孜尔石窟,都毁灭于这一时期。龟兹、于阗在圣战展开后,当地人多次暴动流血,最后还是被镇压下去——库车、阿克苏绿洲上的文化景观,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世事违悖人心,这已经不是碰撞或者交流,而是灭绝了,龟兹学成了绝学。——至此,古龟兹这深沉的文明桥梁,终于断裂崩塌,被风沙掩埋,尘埃落定。
9
双脚走在荒滩上,穿行在圣殿的废墟间,寻找鸠摩罗什、玄奘、悟空等等佛学大师的足迹,我确实感到踏实,有一种莫名的欣慰。有时交流无需语言,思想的脉络原本是很微妙、很隐秘,它不会在大讲堂。真令人咀嚼“空”——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竟是时间和空间的尺度。它又是确确实实存在的。雀离——大清净啊!
无须乌云般啸聚,无须激情的燃烧,无须思潮的簇拥。让砾石硌一硌脚,捡几块玉石攥在手心,在千年殿堂坚实的败壁上靠一靠。——抬头,望着洪荒般的山与朵朵白云,信仰有了一种可以触摸的质感,有了可以聆听的声音。
旅游小贴士:
库车自古就是西域丝绸之路北道必经之地,中西文化在此交汇,留下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人文遗存,昭怙厘大寺,库车人叉称苏巴什故城,位于库车县城东北23公里的却勒塔格山南麓,为魏晋时代的佛寺遗址。
去昭怙厘大寺有2条路。由库车县城往东,见到路北“砂石厂”牌子后拐进一条砂石路,一直往北走可达,但是这条路颠簸很大,如果司机不是很有经验,不要轻易走这条路。另一条路:由库车县城往西,到菜市场后往北,出县城后往北上砂石路。穿过一个维吾尔族村子,进入荒漠。
从库车包车来回80~100元左右。也可以骑自行车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