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案例教学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形式,案例教学相比较传统教学的方法,改变了课堂教学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学科本位论,强调知识点的迁移应用,对促进教育改革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案例教学;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9-0057-01
一、背景
案例教学亦称范例教学,最早提出案例教学的是古罗马和古希腊。案例教学是根据苏格拉底的问答式教学演化而来的。1870年案例教学在美国哈佛大学形成[1],其用意是借助对典型案例的分析,使人们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法律法规,从而掌握法学各方面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从1920年开始,美国各界也都纷纷把目光投到案例教学上来,并且进行进一步的论证与研讨。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全球大部分先进国家的高校专业学校也已经开始采用案例教学法,此时,案例教学法的各方面包括内容、方法以及经验素材已经很丰富和完善。二十世纪以来,案例教学这种模式使对西方的教育产生了巨大的有益的影响,尤其进入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关于案例教学的研究再一次达到兴盛,有学者甚至还预测九十年代将是“案例的十年”。
二、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核心理念的变化就需要新的教学方式来与之适应。新教材编排特点有很多知识的呈现是通过案例分析来完成的。例如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的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第三节《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以田纳两河流域为例
2.传统的教学方式有着严重的弊端,这就需要新的教学方式来取而代之。这里提到的案例教学方式重点在于加强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主性,提高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使学生拥有地理的实践和创新精神[2],最终确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型教学关系。案例教学反映了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理念,有力地克服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
3.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的逻辑思维水平的提高非常较快,学生在这一阶段的抽象思维能力越来越得到加强。这一现象具体表现在学生的地理观察、分析、推理以及创造性思维等方面。高中学生有很强的对地理的求知渴望和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但是这必须依赖于老师的亲自引导。因此,案例教学在地理课堂上的应用是与高中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规律相符合的,对学生学习的进步有促进作用。
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地理课堂上需要同时把握好讲授和案例教学。实施案例教学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并且它的重要保证是教师必须尽心尽力的来组织课堂,最后,所选案例必须经典,具有代表性。
三、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
案例1:以高中地理必修3“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的教学为例。
典型范例:以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为例,通过多媒体展现东北地区种植业、林业和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区域,引导学生对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分析,具体分析东北地区的地形、气候、土壤、水源、人口、交通以及工农业基础等,让学生认识东北地区的种植业、林业和畜牧业的区位条件以及分布特点。
问题类比:引导学生用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方法,独立对我国西北地区的农业和青藏高寒地区的农业进行对比分析,观察他们在农业发展类型、农业生产特点,农业发展方向等方面的异同点。
问题拓展: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方面的问题,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存在着差异,各有其特点。在不同的区位因素占据主导地位的地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也完全不尽相同。例如,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林业;草原地区适宜发展畜牧业;水乡地区及沿海适宜发展渔业等等。
总结归纳——获得关于世界和生活的经验的阶段:指导学生分组合作探讨,不同区位因素下形成不同的农业类型体现的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对农业用地进行合理规划,全面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状况。农业类型的形成不仅仅体现的是该地区的农业与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关系,更加反映出来的是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这样的学习方法有利于使学生的视野得到放宽。让学生学会认识事物的本质,学会理性地思考问题,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四、结论
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1.可以促进课程改革的发展
案例教学相比较传统教学的方法而言,可以改变原有的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太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论,案例教学能够从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上去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非常符合当前课程改革的思路。
2.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案例教学中的典型案例必须能够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这样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掌握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自主的在老师的引领下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学生的智力得到了发展,同时分析问题提取信息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极为重要的。
3.注意学生的实际水平
案例教学法与按部就班的传统教学不管是形式还是教学效果上都有着很大的区别。首先,案例教学中所采用的经典案例都是与学生生活相关度很大且较实际的事件;其次,案例教学中的各种结论和规律等知识都是与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相顺应的,体现出了教育的阶段性特征。这与传统教学是有很大区别的。
4.教学具有开放性
从个性到共性,从小到大,由点及面便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形式,这有别于传统教学,这样的教学形式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并且,这种开放性的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案例教学法的不足之处:即使案例教学模式有许多长处,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案例教学仍然有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存在。首先是案例的选择比较困。难案例的选择必须具有基础性和典型性。其次是教学过程比较难把握,教学过程会对学生对一门课的认识产生重要的影响。三是案例教学的实施需要老师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
参考文献:
[1]赵晓艳.高中人文地理教学中的案例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2]宋勇.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1.
关键词:案例教学;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9-0057-01
一、背景
案例教学亦称范例教学,最早提出案例教学的是古罗马和古希腊。案例教学是根据苏格拉底的问答式教学演化而来的。1870年案例教学在美国哈佛大学形成[1],其用意是借助对典型案例的分析,使人们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法律法规,从而掌握法学各方面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从1920年开始,美国各界也都纷纷把目光投到案例教学上来,并且进行进一步的论证与研讨。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全球大部分先进国家的高校专业学校也已经开始采用案例教学法,此时,案例教学法的各方面包括内容、方法以及经验素材已经很丰富和完善。二十世纪以来,案例教学这种模式使对西方的教育产生了巨大的有益的影响,尤其进入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关于案例教学的研究再一次达到兴盛,有学者甚至还预测九十年代将是“案例的十年”。
二、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核心理念的变化就需要新的教学方式来与之适应。新教材编排特点有很多知识的呈现是通过案例分析来完成的。例如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的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第三节《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以田纳两河流域为例
2.传统的教学方式有着严重的弊端,这就需要新的教学方式来取而代之。这里提到的案例教学方式重点在于加强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主性,提高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使学生拥有地理的实践和创新精神[2],最终确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型教学关系。案例教学反映了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理念,有力地克服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
3.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的逻辑思维水平的提高非常较快,学生在这一阶段的抽象思维能力越来越得到加强。这一现象具体表现在学生的地理观察、分析、推理以及创造性思维等方面。高中学生有很强的对地理的求知渴望和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但是这必须依赖于老师的亲自引导。因此,案例教学在地理课堂上的应用是与高中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规律相符合的,对学生学习的进步有促进作用。
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地理课堂上需要同时把握好讲授和案例教学。实施案例教学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并且它的重要保证是教师必须尽心尽力的来组织课堂,最后,所选案例必须经典,具有代表性。
三、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
案例1:以高中地理必修3“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的教学为例。
典型范例:以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为例,通过多媒体展现东北地区种植业、林业和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区域,引导学生对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分析,具体分析东北地区的地形、气候、土壤、水源、人口、交通以及工农业基础等,让学生认识东北地区的种植业、林业和畜牧业的区位条件以及分布特点。
问题类比:引导学生用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方法,独立对我国西北地区的农业和青藏高寒地区的农业进行对比分析,观察他们在农业发展类型、农业生产特点,农业发展方向等方面的异同点。
问题拓展: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方面的问题,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存在着差异,各有其特点。在不同的区位因素占据主导地位的地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也完全不尽相同。例如,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林业;草原地区适宜发展畜牧业;水乡地区及沿海适宜发展渔业等等。
总结归纳——获得关于世界和生活的经验的阶段:指导学生分组合作探讨,不同区位因素下形成不同的农业类型体现的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对农业用地进行合理规划,全面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状况。农业类型的形成不仅仅体现的是该地区的农业与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关系,更加反映出来的是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这样的学习方法有利于使学生的视野得到放宽。让学生学会认识事物的本质,学会理性地思考问题,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四、结论
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1.可以促进课程改革的发展
案例教学相比较传统教学的方法而言,可以改变原有的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太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论,案例教学能够从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上去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非常符合当前课程改革的思路。
2.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案例教学中的典型案例必须能够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这样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掌握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自主的在老师的引领下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学生的智力得到了发展,同时分析问题提取信息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极为重要的。
3.注意学生的实际水平
案例教学法与按部就班的传统教学不管是形式还是教学效果上都有着很大的区别。首先,案例教学中所采用的经典案例都是与学生生活相关度很大且较实际的事件;其次,案例教学中的各种结论和规律等知识都是与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相顺应的,体现出了教育的阶段性特征。这与传统教学是有很大区别的。
4.教学具有开放性
从个性到共性,从小到大,由点及面便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形式,这有别于传统教学,这样的教学形式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并且,这种开放性的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案例教学法的不足之处:即使案例教学模式有许多长处,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案例教学仍然有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存在。首先是案例的选择比较困。难案例的选择必须具有基础性和典型性。其次是教学过程比较难把握,教学过程会对学生对一门课的认识产生重要的影响。三是案例教学的实施需要老师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
参考文献:
[1]赵晓艳.高中人文地理教学中的案例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2]宋勇.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