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在课堂中融入信息技术已经是非常普遍的存在,可利用信息技术的特性和功能来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式,以此为学生创造出更优质的学习环境,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动性,使学生更乐于主动地进行信息获取、分析、相互交流、突破创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各项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教学策略
引言:
自主学习的开展需要丰富的学习资源予以做支撑,尤其是小学数学学科,学生在跟随教材进行基础知识学习后,还要去进行大量的练习强化对知识的应用,便于在脑海中构建起知识的整体框架,推动学以致用。信息技术的大力发展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开放的平台,以及更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教师可借助其进行教学环节的优化。
一、增强直观效果,激发学习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师主要利用黑板、粉笔、课本等材料,生硬地给学生进行讲课,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所以要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造,融入信息技术,打破时空的限制,利用强大的功能优势,将声、光、色、形、动、静融为一体,增强教学直观效果,吸引学生饱含兴趣的参与进来。例如,在讲解《线段、直线、射线》这一课时,为使学生能清晰地分辨出三者间的区别,教师可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关于线条的衍生动画,引领学生直观的观察直线变成射线、射线变成线段的过程,使学生带着兴趣,一步步地进行自主学习探索,尝试总结线段、直线、射线的特点。
二、注重思维引导,突破教学难点
数学知识理论性较强,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小,往往因生活经验的缺乏、身心发育的不成熟,而面对一些抽象性较强的知识经常会出现思维受阻,无法深入理解知识,更别提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为课堂增添动态效果和活力,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和教学重难点知识,因势利导地引领学生带着内心的疑惑走入活动中去探索、归纳、定义、应用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教学时,考虑到学生对特殊图形的特点缺乏认知,教师可略微调节教学顺序,组织学生先观看长方形变平行四边形的视频片段,启发学生长方形知识与平行四边形知识联在一起学习,自主地去尝试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来进行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同学们间相互地在进行交流,不仅推出了S平行四边形=ah,还有的学生提出可一起利用信息技术制作表格整理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学生们在知识回顾过程中你一言我一句,学生1说: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长度相等;学生2说: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在学生发言的同时教师可及时用信息技术填写表格进行记录,便于之后的展示和分享。
三 、整合教材内容,适当进行筛选
数学知识涵盖的概念原理较多,比较繁杂,同时学习数学知识离不开大量的综合训练。在传统教学的设计中,教师往往凭自己的经验设计,面临着获取信息来源的途径较狭隘,知识深度不足的问题。在信息技术下,教师可以非常方便地参考网上其他优秀教师制作的经典教学设计或者视频,吸取名家教学的精华,再结合本班学生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同时,教师为巩固学生的日常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练习题目的整合,通过搜索到与本知识点相关的所有题目,快速便捷地拓展教学实施信息量,并依据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的筛选,选择一些难度适中可供学生进行阶段练习的题目,直接进行文档编辑和下载打印。
四、微课堂的呈现,拓展课外教学
客观地分析近几年教材的变化情况,可发现知识的跨度明显提升,且社会随着大力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学生仅从课本上学习知识将很难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更要贴近于实际情况,要利用专题课堂教学、网絡平台教学等形式,尽可能给学生拓展学习空间。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下,影像技术也有明显的提升,教师可在借助这些先进的技术来构建内容精简的微课堂,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精心筛选与安排教学内容,巧妙地利用技术手段进行录制,通过几分钟的音频、视频,为学生呈现出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以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学资源。例如,在讲“乘除法的关系和乘法的运算律”这一单元时,教师可录制关于“相遇问题”的微课,在微课上以1-2道例题向学生直观讲解,帮助学生理解题目中的重点词语:同时、相遇、相距等,为后期的课堂教学作以铺垫。微课最典型的特点就是“灵活性”,通过翻转课堂教学,将课内外的学习有效连接,实现教学时间与空间的有效拓展,学生在课后可访问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
此外,教师可借助于信息技术交流媒介的功能,建立起网络平台讨论区或QQ群,教师可将一些整理好的易错题分享到班级群里,实现学生、教师、家长的资源共享,方便学生练习,也方便家长在家给孩子复习和指导。教师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在线给学生解答疑惑,适当拓展一些趣味习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学习的空间,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是教育改革和时代发展的必然。信息技术的广泛的应用不仅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有益,也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同时,也要强调一下保护眼睛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课下正确、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拓展学习空间,以此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参考文献:
[1]朱兆乐.自主学习:通向知识殿堂的轻骑兵——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性策略[J]. 时代教育, 2017(14):174-174.
[2]王前.例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契机[J].考试周刊, 2017(16):61-61.
[3]吴慧燕.微课环境下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8(21):50-51.
[4]李成敏.探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策略[J].南北桥, 2019(8):66-66.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教学策略
引言:
自主学习的开展需要丰富的学习资源予以做支撑,尤其是小学数学学科,学生在跟随教材进行基础知识学习后,还要去进行大量的练习强化对知识的应用,便于在脑海中构建起知识的整体框架,推动学以致用。信息技术的大力发展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开放的平台,以及更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教师可借助其进行教学环节的优化。
一、增强直观效果,激发学习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师主要利用黑板、粉笔、课本等材料,生硬地给学生进行讲课,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所以要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造,融入信息技术,打破时空的限制,利用强大的功能优势,将声、光、色、形、动、静融为一体,增强教学直观效果,吸引学生饱含兴趣的参与进来。例如,在讲解《线段、直线、射线》这一课时,为使学生能清晰地分辨出三者间的区别,教师可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关于线条的衍生动画,引领学生直观的观察直线变成射线、射线变成线段的过程,使学生带着兴趣,一步步地进行自主学习探索,尝试总结线段、直线、射线的特点。
二、注重思维引导,突破教学难点
数学知识理论性较强,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小,往往因生活经验的缺乏、身心发育的不成熟,而面对一些抽象性较强的知识经常会出现思维受阻,无法深入理解知识,更别提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为课堂增添动态效果和活力,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和教学重难点知识,因势利导地引领学生带着内心的疑惑走入活动中去探索、归纳、定义、应用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教学时,考虑到学生对特殊图形的特点缺乏认知,教师可略微调节教学顺序,组织学生先观看长方形变平行四边形的视频片段,启发学生长方形知识与平行四边形知识联在一起学习,自主地去尝试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来进行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同学们间相互地在进行交流,不仅推出了S平行四边形=ah,还有的学生提出可一起利用信息技术制作表格整理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学生们在知识回顾过程中你一言我一句,学生1说: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长度相等;学生2说: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在学生发言的同时教师可及时用信息技术填写表格进行记录,便于之后的展示和分享。
三 、整合教材内容,适当进行筛选
数学知识涵盖的概念原理较多,比较繁杂,同时学习数学知识离不开大量的综合训练。在传统教学的设计中,教师往往凭自己的经验设计,面临着获取信息来源的途径较狭隘,知识深度不足的问题。在信息技术下,教师可以非常方便地参考网上其他优秀教师制作的经典教学设计或者视频,吸取名家教学的精华,再结合本班学生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同时,教师为巩固学生的日常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练习题目的整合,通过搜索到与本知识点相关的所有题目,快速便捷地拓展教学实施信息量,并依据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的筛选,选择一些难度适中可供学生进行阶段练习的题目,直接进行文档编辑和下载打印。
四、微课堂的呈现,拓展课外教学
客观地分析近几年教材的变化情况,可发现知识的跨度明显提升,且社会随着大力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学生仅从课本上学习知识将很难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更要贴近于实际情况,要利用专题课堂教学、网絡平台教学等形式,尽可能给学生拓展学习空间。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下,影像技术也有明显的提升,教师可在借助这些先进的技术来构建内容精简的微课堂,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精心筛选与安排教学内容,巧妙地利用技术手段进行录制,通过几分钟的音频、视频,为学生呈现出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以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学资源。例如,在讲“乘除法的关系和乘法的运算律”这一单元时,教师可录制关于“相遇问题”的微课,在微课上以1-2道例题向学生直观讲解,帮助学生理解题目中的重点词语:同时、相遇、相距等,为后期的课堂教学作以铺垫。微课最典型的特点就是“灵活性”,通过翻转课堂教学,将课内外的学习有效连接,实现教学时间与空间的有效拓展,学生在课后可访问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
此外,教师可借助于信息技术交流媒介的功能,建立起网络平台讨论区或QQ群,教师可将一些整理好的易错题分享到班级群里,实现学生、教师、家长的资源共享,方便学生练习,也方便家长在家给孩子复习和指导。教师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在线给学生解答疑惑,适当拓展一些趣味习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学习的空间,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是教育改革和时代发展的必然。信息技术的广泛的应用不仅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有益,也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同时,也要强调一下保护眼睛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课下正确、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拓展学习空间,以此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参考文献:
[1]朱兆乐.自主学习:通向知识殿堂的轻骑兵——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性策略[J]. 时代教育, 2017(14):174-174.
[2]王前.例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契机[J].考试周刊, 2017(16):61-61.
[3]吴慧燕.微课环境下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8(21):50-51.
[4]李成敏.探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策略[J].南北桥, 2019(8):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