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混”迹
“混”是一种最无奈的选择,“装糊涂”和“无所事事”本是最聪明的生存之道,但是对于这些曾经都是一方霸主的偶像球星来说,选择“混”在小球队就是对自己的一种贬低了。球迷对偶像的失望,一如电影《鸿门宴》里樊哙对刘邦的失望一样,在刘邦决定不入咸阳之后,樊哙怒骂道:“你现在做了什么?你答应过我们什么,我们还怎样追随你?”时代变了,“混”对于偶像们来说,是最无可奈何的“委曲求全”。
2000年全明星赛,卡特正式加冕“加拿大飞人”,至此联盟再次有了向天空致敬的机会。十一年后,文斯·卡特以三年1000万正式加盟了达拉斯小牛队,这可能是他职业生涯最后一次用触及到总冠军的机会。34岁的卡特说:“我将用在北卡大学时学到的篮球基础理论打球,不会在别人面前飞来飞去了。”我们从来都没有设想过,卡特有一天也会飞不起来。他不再是领袖,不再是一个核心球员,在达拉斯他或许只是一个替补。卡特以一种平庸的方式搁浅在达拉斯,他已经听天由命,在这里拿下一个戒指就好。但或许上天最终无法令他得偿所愿。卡特的“混”是在希望破碎之前作“困兽犹斗”的一种挣扎。
相比之下,麦迪的境遇更加尴尬。本赛季,麦迪的身体没出任何问题,投篮命中率和三分球命中率均创下了职业生涯的最好成绩——其中三分球命中率高达71.4%,但每场比赛他只能得到不足20分钟的表现机会。我们始终都没有想明白,麦迪为什么要选择老鹰这样一支在小前锋和得分后卫的位置上囤积了大批优秀球员的球队,他本人给出的解释很牵强,“我看中的是他们的潜力,我期待着与他们所有的球员一起打球。”很显然,麦迪和亚特兰大的气质格格不入,他的“混”得是最让人唏嘘不已的。因为他还对未来抱有太多的幻想和情愫,因此他总是给人予希望,然后希望又迅速破灭。就像那首《新不了情》的歌词:“回忆过去,痛苦的相思忘不了,为何你还来,拨动我心跳……”
“混”也是一种等待,对于很多不曾圆梦的球员来说,那又何尝不是最痛苦的煎熬。那是一种从“目空一切”到“妄自菲薄”的转变,所以我们总能看见老将的几种下场:体面地退役,孤独地离开和背负骂名圆梦。老大往往是空架子,“我不做大哥好多年”包含了多少的辛酸和无奈。佩顿在2006年追随迈阿密,如果没有第三场的绝杀,那么他必将被刻上“抱大腿”的恶名;马龙则在洛杉矶经历了黄粱一梦之后黯然退役;像斯托克顿那么淡然决绝地拂袖离去,虽得到了尊重,却失去了梦想。我想斯托克顿是伟大的,他不愿意拾人牙慧,不愿意做个“偏安”的人,他没有选择去“混”一枚戒指。像他这样的男人,得到尊重比得到冠军更重要,他像斯隆一样倔强。当“摧毁者”汀斯利重回江湖的时候,他于街头戏耍对手的戏码已经荡然无存,与浪费了一身灵性的阿尔斯通一样,他们属于传说中的人物,他们属于街头,但却要为过上好生活而“混”在了职业篮球。
人都很健忘,喜新厌旧是无法逆转的社会必然。当一名偶像球员被冠以“老球星”或者“老将”时,他离被人遗忘的时间也不远了。奥拉朱旺在职业生涯后期被变卖,还有尤因,克里斯·韦伯,本·华莱士……最悲哀的事情是,当他们与崇拜自己的小子们一起打球甚至给他们打替补的时候,我们真的不得不感慨世态炎凉,人生百态。
廉价信仰
篡改一下《让子弹飞》里发哥的话说: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信仰现在就值一根毛——轻得可以,廉价得可以。
球队变卖自己的曾经的精神偶像,从利益的角度出发是可以理解的,但从感情上来说,都是不可饶恕的事情。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还没有褪去时,棒球大联盟波士顿红袜队将最伟大的球星“贝比”·鲁斯(Babe Ruth)卖给了队史最大的宿敌纽约杨基,这种交易等于是把乔丹交易给底特律,把拉塞尔交易给洛杉矶。这种行为在当时几乎激怒了整个波士顿的球迷,而“贝比”·鲁斯咬牙切齿地说:“我从没想到要离开波士顿,但那些老板……不要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我身上,如果我要承担叛徒的名声,那么红袜就要以永远夺不了冠军而作为代价。”老板们笑了,球迷无奈地摇了摇头,对于这样的“诅咒”他们从来就不相信,因为在他离开球队之前,红袜队在20多年里七次捧起冠军奖杯,夺冠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惯性和传统。结果在长达86年之后,“贝比”·鲁斯的这句话成为了全世界体育史最著名的“圣婴诅咒”,波士顿红袜队在这86年中无一夺冠,而在1918年之后,纽约扬基得到了整整26次总冠军。即便在“贝比”·鲁斯去世之后,波士顿上空依然是阴魂不散,2004年的时候一位年轻的红袜球迷说,她刚刚去世的爷爷等了一辈子希望再看红袜队夺冠,结果等了一辈子也没有看见。
我相信,一个城市出卖自己的英雄会受到惩罚,甚至是诅咒。而两次出卖更让人难以接受,例如休斯敦火箭的弗朗西斯和费城76人队的艾弗森。
年华不再,激情依旧,我们在爱着艾弗森的同时突然发现自己也已经不再年轻,惟一让时间相形见绌的也许就是那份坚守和那份悲壮,一个忠字的十几年在岁月的长河中永远不会被淹没。在联盟中,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球员太少,经得起的推敲的东西也太少,但艾弗森身上的特质不仅仅经得起考验,也耐得住推敲。我们总是在讨论一个人的伟大之处,后来人们有了这样的共识:一个人的伟大不在于他做了什么,而是他留下了什么。相对于迈克尔·乔丹的高高在上,我们在艾弗森身上找到了和生活中最相似的本原,甚至可以找到如何克服生活中那些不安和不快的方法,这样的方法让我们度过了自己的艰难岁月,咬着牙,然后微笑地熔掉这个世界。AI的特立独行曾令我们从青春的骨头里变得不安分。他不断向这个世界宣战,更不在乎和这个世界为敌。费城76人应该让艾弗森在这里终老,作为美国历史上英雄辈出的城市,费城的篮球世界需要一种精神和信仰去完善支撑,一如当年的摩西·马龙和欧文,或者哪怕是查尔斯·巴克利。费城 的篮球遵循着一种宿命的伤痛——没有信仰和个性的球星带领,就无法夺冠。虽然大家都知道76人留下艾弗森也不会夺冠,但是费城76人欠艾弗森一个解释。
而弗朗西斯更加悲惨,当年重回火箭,他没有想过自己会步斯潘诺里斯的后尘,至少,他誓死追随休斯敦的情怀已经赢得了所有人的心。况且,阿德尔曼也不是范·甘迪,在休斯敦,弗朗西斯从来都不是背叛者,而是受害者。当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弗老大潸然泪下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那句“我不想走”在休斯敦上空振聋发聩。等到事情真正发生了,弗朗西斯还是不能相信,自己的境遇竟然还不如斯潘诺里斯,一腔热血空洒,连轮换阵容都没有进入。休斯敦人的忘性太大了,老板亚历山大再次变得无情,就像当年将“大梦”发配到多伦多一样,他们忘记了当年是弗朗西斯神奇地抽中了那支状元签,将姚明带回了休
斯敦。可如果有人还记得的话,火箭队的堕落几乎是在两次交易弗朗西斯之后发生的,第一次交易之后姚明开始受伤,而在第二次之后整个火箭队开始陷入一种魔咒——在这里的好球员永远都伴随着厄运,而离开之后总是能风生水起。在姚明退役之后,这支火箭队再没有值得留恋的,失去了弗朗西斯的义薄云天,也失去了姚明这个世界篮球的符号。我至今都在怀念,弗老大在场边坐在麦迪和姚明中间的那种眼神,那是一种多么失落和纠结的心境。
不知道76人和火箭再次夺冠需要多久,但我知道,这里也许再也不会产生伟大的领袖球员了。
惩罚和回报
在偶像球员中,人品也有三六九等,这在起初他们都处于巅峰时期是没有丝毫影响的,但是一旦他们状态江河日下,“偶像人品”就变得相当重要。
格兰特·希尔依然在自己梦想的那块乐土坚守,这是一个不老的传说,当所有人都认为希尔会退役离开这个联盟的时候,却发现和他仍在菲尼克斯与纳什起舞。直到现在我都觉得希尔和底特律是那么格格不入,可他在那个蓝领部落却因此心安理呆了六年;转嫁奥兰多,所有人都觉得希尔会在童话世界上演完美童话的时候他却给了上帝一个嘴巴——本不该有那么完美的男人;然而当干涸炙热的菲尼克斯貌似要成为希尔的英雄冢时,希尔却上演了一出肖恩·康纳利式的脱帽礼,让所有人肃然起敬,让所有指责和蔑视无地自容。一个美国邻家男孩偶像在16年之后洗尽铅华却只为信念而战,格兰特·希尔将好男人标准升华为一种人格魅力:穿梭于一片灯红酒绿,却能轻轻娆娆,点头微笑般跃过声色犬马,仍然走自己的路。他把这世界的梦想还给世界,静静地看着所有的事情“发生”。
青涩的平头,和蔼的微笑,坚毅的目光,这十六年对希尔而言也许只是16天,然而却坚定了多少人的梦想和希望——做像希尔那样的男人。
就如同他在NBA“最快的第一步”一样,当所有人认为自己成功的时候,才发现希尔其实很早就站在那里了。而对于希尔的回报就是,即便有冒着他受伤的危险,依然有球队对他趋之若鹜,菲尼克斯愿意签约希尔,不仅仅是赌他的健康状况,更是因为希尔百里无一的品质和这么多年来积攒下来的人气。可见人品对于一个老将,特别是一个曾经风靡一时的偶像来说,相当重要。
所以你现在可以理解,很多球员为什么球打得很好,其他球队却不敢接受,因为球队可能面临的内部矛盾等问题,没人愿意引进一颗定时炸弹。所以AI刚刚离开联盟的时候,大家都说可惜了,却没有人真正去和他接触,因为艾弗森不是一个团队型球员,他在训练时“劣迹斑斑”,所以没有教练愿意给自己找一个爹供着。而阿里纳斯呢?作为一个草根偶像,阿里纳斯的本领是可以大书特书的,但是他的嚣张和狂妄却最终让他在巅峰之后迅速远离了人们的视线,从“藏枪门”之后,阿里纳斯在当打之年就已经无人问津。湖人曾经想过签下他,但深思熟虑之后,认为他的到来将打破球队的均衡和团结,在他们看来,阿里纳斯足够好,却也足够危险。这种因为自己的个性而丢掉打球机会的超级球员不胜枚举,作为一名偶像,得意时他们没有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他们身上有着鲜明的时代标志,但也有着致命的缺陷。马布里当年泄愤的视频曾让所有人震惊,人们怀疑这位当年NBA的顶级后卫的精神出现了大的问题,“我不会再打篮球了,因为我要金盆洗手了。”也许中国是马布里最好的去处,这里远离他以前的生活环境,令他能够从中感受平静和尊重,他也是联盟为数不多的,没有攒下人品却在在别处找到了幸福的球员。
有些球星在失势之后可能还要面对当年和自己交恶的队友再次合作的情形,这无异于在自己的伤口处又撒了一把盐。“便士”哈达威和希尔一道作为当年乔丹接班人”,却因为其玻璃膝盖而让人无比感叹。在他将奥尼尔从奥兰多踢走11年之后,36岁的他在为复出做着各种准备时,却在迈阿密与“大鲨鱼重新”相遇,真是恍若隔世。2007年8月11日,当热火宣布与“便士”哈达威签约时,没人知道,那并不是奥尼尔大人有大量,不计前嫌地重新接受哈达威,而是韦德的规劝。在此之前,奥尼尔曾多次征求韦德的意见。哈达威作为当年奥尼尔身边第一个“原配”,却要看着他现在的“新欢”予取予求,对于一个还怀有梦想的老将、一个曾经风靡全球的顶级偶像来说,是多么深刻的刺痛和无奈。
请尊重那些“混”在联盟的“过气”偶像们,因为我们之所以现在对他们的失望和不屑甚至是厌恶,是因为曾经他们给我们带来那么多的盼望和快乐。
“混”是一种最无奈的选择,“装糊涂”和“无所事事”本是最聪明的生存之道,但是对于这些曾经都是一方霸主的偶像球星来说,选择“混”在小球队就是对自己的一种贬低了。球迷对偶像的失望,一如电影《鸿门宴》里樊哙对刘邦的失望一样,在刘邦决定不入咸阳之后,樊哙怒骂道:“你现在做了什么?你答应过我们什么,我们还怎样追随你?”时代变了,“混”对于偶像们来说,是最无可奈何的“委曲求全”。
2000年全明星赛,卡特正式加冕“加拿大飞人”,至此联盟再次有了向天空致敬的机会。十一年后,文斯·卡特以三年1000万正式加盟了达拉斯小牛队,这可能是他职业生涯最后一次用触及到总冠军的机会。34岁的卡特说:“我将用在北卡大学时学到的篮球基础理论打球,不会在别人面前飞来飞去了。”我们从来都没有设想过,卡特有一天也会飞不起来。他不再是领袖,不再是一个核心球员,在达拉斯他或许只是一个替补。卡特以一种平庸的方式搁浅在达拉斯,他已经听天由命,在这里拿下一个戒指就好。但或许上天最终无法令他得偿所愿。卡特的“混”是在希望破碎之前作“困兽犹斗”的一种挣扎。
相比之下,麦迪的境遇更加尴尬。本赛季,麦迪的身体没出任何问题,投篮命中率和三分球命中率均创下了职业生涯的最好成绩——其中三分球命中率高达71.4%,但每场比赛他只能得到不足20分钟的表现机会。我们始终都没有想明白,麦迪为什么要选择老鹰这样一支在小前锋和得分后卫的位置上囤积了大批优秀球员的球队,他本人给出的解释很牵强,“我看中的是他们的潜力,我期待着与他们所有的球员一起打球。”很显然,麦迪和亚特兰大的气质格格不入,他的“混”得是最让人唏嘘不已的。因为他还对未来抱有太多的幻想和情愫,因此他总是给人予希望,然后希望又迅速破灭。就像那首《新不了情》的歌词:“回忆过去,痛苦的相思忘不了,为何你还来,拨动我心跳……”
“混”也是一种等待,对于很多不曾圆梦的球员来说,那又何尝不是最痛苦的煎熬。那是一种从“目空一切”到“妄自菲薄”的转变,所以我们总能看见老将的几种下场:体面地退役,孤独地离开和背负骂名圆梦。老大往往是空架子,“我不做大哥好多年”包含了多少的辛酸和无奈。佩顿在2006年追随迈阿密,如果没有第三场的绝杀,那么他必将被刻上“抱大腿”的恶名;马龙则在洛杉矶经历了黄粱一梦之后黯然退役;像斯托克顿那么淡然决绝地拂袖离去,虽得到了尊重,却失去了梦想。我想斯托克顿是伟大的,他不愿意拾人牙慧,不愿意做个“偏安”的人,他没有选择去“混”一枚戒指。像他这样的男人,得到尊重比得到冠军更重要,他像斯隆一样倔强。当“摧毁者”汀斯利重回江湖的时候,他于街头戏耍对手的戏码已经荡然无存,与浪费了一身灵性的阿尔斯通一样,他们属于传说中的人物,他们属于街头,但却要为过上好生活而“混”在了职业篮球。
人都很健忘,喜新厌旧是无法逆转的社会必然。当一名偶像球员被冠以“老球星”或者“老将”时,他离被人遗忘的时间也不远了。奥拉朱旺在职业生涯后期被变卖,还有尤因,克里斯·韦伯,本·华莱士……最悲哀的事情是,当他们与崇拜自己的小子们一起打球甚至给他们打替补的时候,我们真的不得不感慨世态炎凉,人生百态。
廉价信仰
篡改一下《让子弹飞》里发哥的话说: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信仰现在就值一根毛——轻得可以,廉价得可以。
球队变卖自己的曾经的精神偶像,从利益的角度出发是可以理解的,但从感情上来说,都是不可饶恕的事情。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还没有褪去时,棒球大联盟波士顿红袜队将最伟大的球星“贝比”·鲁斯(Babe Ruth)卖给了队史最大的宿敌纽约杨基,这种交易等于是把乔丹交易给底特律,把拉塞尔交易给洛杉矶。这种行为在当时几乎激怒了整个波士顿的球迷,而“贝比”·鲁斯咬牙切齿地说:“我从没想到要离开波士顿,但那些老板……不要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我身上,如果我要承担叛徒的名声,那么红袜就要以永远夺不了冠军而作为代价。”老板们笑了,球迷无奈地摇了摇头,对于这样的“诅咒”他们从来就不相信,因为在他离开球队之前,红袜队在20多年里七次捧起冠军奖杯,夺冠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惯性和传统。结果在长达86年之后,“贝比”·鲁斯的这句话成为了全世界体育史最著名的“圣婴诅咒”,波士顿红袜队在这86年中无一夺冠,而在1918年之后,纽约扬基得到了整整26次总冠军。即便在“贝比”·鲁斯去世之后,波士顿上空依然是阴魂不散,2004年的时候一位年轻的红袜球迷说,她刚刚去世的爷爷等了一辈子希望再看红袜队夺冠,结果等了一辈子也没有看见。
我相信,一个城市出卖自己的英雄会受到惩罚,甚至是诅咒。而两次出卖更让人难以接受,例如休斯敦火箭的弗朗西斯和费城76人队的艾弗森。
年华不再,激情依旧,我们在爱着艾弗森的同时突然发现自己也已经不再年轻,惟一让时间相形见绌的也许就是那份坚守和那份悲壮,一个忠字的十几年在岁月的长河中永远不会被淹没。在联盟中,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球员太少,经得起的推敲的东西也太少,但艾弗森身上的特质不仅仅经得起考验,也耐得住推敲。我们总是在讨论一个人的伟大之处,后来人们有了这样的共识:一个人的伟大不在于他做了什么,而是他留下了什么。相对于迈克尔·乔丹的高高在上,我们在艾弗森身上找到了和生活中最相似的本原,甚至可以找到如何克服生活中那些不安和不快的方法,这样的方法让我们度过了自己的艰难岁月,咬着牙,然后微笑地熔掉这个世界。AI的特立独行曾令我们从青春的骨头里变得不安分。他不断向这个世界宣战,更不在乎和这个世界为敌。费城76人应该让艾弗森在这里终老,作为美国历史上英雄辈出的城市,费城的篮球世界需要一种精神和信仰去完善支撑,一如当年的摩西·马龙和欧文,或者哪怕是查尔斯·巴克利。费城 的篮球遵循着一种宿命的伤痛——没有信仰和个性的球星带领,就无法夺冠。虽然大家都知道76人留下艾弗森也不会夺冠,但是费城76人欠艾弗森一个解释。
而弗朗西斯更加悲惨,当年重回火箭,他没有想过自己会步斯潘诺里斯的后尘,至少,他誓死追随休斯敦的情怀已经赢得了所有人的心。况且,阿德尔曼也不是范·甘迪,在休斯敦,弗朗西斯从来都不是背叛者,而是受害者。当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弗老大潸然泪下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那句“我不想走”在休斯敦上空振聋发聩。等到事情真正发生了,弗朗西斯还是不能相信,自己的境遇竟然还不如斯潘诺里斯,一腔热血空洒,连轮换阵容都没有进入。休斯敦人的忘性太大了,老板亚历山大再次变得无情,就像当年将“大梦”发配到多伦多一样,他们忘记了当年是弗朗西斯神奇地抽中了那支状元签,将姚明带回了休
斯敦。可如果有人还记得的话,火箭队的堕落几乎是在两次交易弗朗西斯之后发生的,第一次交易之后姚明开始受伤,而在第二次之后整个火箭队开始陷入一种魔咒——在这里的好球员永远都伴随着厄运,而离开之后总是能风生水起。在姚明退役之后,这支火箭队再没有值得留恋的,失去了弗朗西斯的义薄云天,也失去了姚明这个世界篮球的符号。我至今都在怀念,弗老大在场边坐在麦迪和姚明中间的那种眼神,那是一种多么失落和纠结的心境。
不知道76人和火箭再次夺冠需要多久,但我知道,这里也许再也不会产生伟大的领袖球员了。
惩罚和回报
在偶像球员中,人品也有三六九等,这在起初他们都处于巅峰时期是没有丝毫影响的,但是一旦他们状态江河日下,“偶像人品”就变得相当重要。
格兰特·希尔依然在自己梦想的那块乐土坚守,这是一个不老的传说,当所有人都认为希尔会退役离开这个联盟的时候,却发现和他仍在菲尼克斯与纳什起舞。直到现在我都觉得希尔和底特律是那么格格不入,可他在那个蓝领部落却因此心安理呆了六年;转嫁奥兰多,所有人都觉得希尔会在童话世界上演完美童话的时候他却给了上帝一个嘴巴——本不该有那么完美的男人;然而当干涸炙热的菲尼克斯貌似要成为希尔的英雄冢时,希尔却上演了一出肖恩·康纳利式的脱帽礼,让所有人肃然起敬,让所有指责和蔑视无地自容。一个美国邻家男孩偶像在16年之后洗尽铅华却只为信念而战,格兰特·希尔将好男人标准升华为一种人格魅力:穿梭于一片灯红酒绿,却能轻轻娆娆,点头微笑般跃过声色犬马,仍然走自己的路。他把这世界的梦想还给世界,静静地看着所有的事情“发生”。
青涩的平头,和蔼的微笑,坚毅的目光,这十六年对希尔而言也许只是16天,然而却坚定了多少人的梦想和希望——做像希尔那样的男人。
就如同他在NBA“最快的第一步”一样,当所有人认为自己成功的时候,才发现希尔其实很早就站在那里了。而对于希尔的回报就是,即便有冒着他受伤的危险,依然有球队对他趋之若鹜,菲尼克斯愿意签约希尔,不仅仅是赌他的健康状况,更是因为希尔百里无一的品质和这么多年来积攒下来的人气。可见人品对于一个老将,特别是一个曾经风靡一时的偶像来说,相当重要。
所以你现在可以理解,很多球员为什么球打得很好,其他球队却不敢接受,因为球队可能面临的内部矛盾等问题,没人愿意引进一颗定时炸弹。所以AI刚刚离开联盟的时候,大家都说可惜了,却没有人真正去和他接触,因为艾弗森不是一个团队型球员,他在训练时“劣迹斑斑”,所以没有教练愿意给自己找一个爹供着。而阿里纳斯呢?作为一个草根偶像,阿里纳斯的本领是可以大书特书的,但是他的嚣张和狂妄却最终让他在巅峰之后迅速远离了人们的视线,从“藏枪门”之后,阿里纳斯在当打之年就已经无人问津。湖人曾经想过签下他,但深思熟虑之后,认为他的到来将打破球队的均衡和团结,在他们看来,阿里纳斯足够好,却也足够危险。这种因为自己的个性而丢掉打球机会的超级球员不胜枚举,作为一名偶像,得意时他们没有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他们身上有着鲜明的时代标志,但也有着致命的缺陷。马布里当年泄愤的视频曾让所有人震惊,人们怀疑这位当年NBA的顶级后卫的精神出现了大的问题,“我不会再打篮球了,因为我要金盆洗手了。”也许中国是马布里最好的去处,这里远离他以前的生活环境,令他能够从中感受平静和尊重,他也是联盟为数不多的,没有攒下人品却在在别处找到了幸福的球员。
有些球星在失势之后可能还要面对当年和自己交恶的队友再次合作的情形,这无异于在自己的伤口处又撒了一把盐。“便士”哈达威和希尔一道作为当年乔丹接班人”,却因为其玻璃膝盖而让人无比感叹。在他将奥尼尔从奥兰多踢走11年之后,36岁的他在为复出做着各种准备时,却在迈阿密与“大鲨鱼重新”相遇,真是恍若隔世。2007年8月11日,当热火宣布与“便士”哈达威签约时,没人知道,那并不是奥尼尔大人有大量,不计前嫌地重新接受哈达威,而是韦德的规劝。在此之前,奥尼尔曾多次征求韦德的意见。哈达威作为当年奥尼尔身边第一个“原配”,却要看着他现在的“新欢”予取予求,对于一个还怀有梦想的老将、一个曾经风靡全球的顶级偶像来说,是多么深刻的刺痛和无奈。
请尊重那些“混”在联盟的“过气”偶像们,因为我们之所以现在对他们的失望和不屑甚至是厌恶,是因为曾经他们给我们带来那么多的盼望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