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1-000-01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天津体育学院健美操专项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并了解到天津体育学院健美操专项学生常见运动损伤种类及原因,并根据运动损伤常见种类提出可行性的预防措施,为健美操专项学生在进行健美操运动时提拱有益的指导。
关键词 健美操 运动损伤 预防措施
一、天津体育学院健美操专项学生常见的运动损伤种类及原因统计分析
(一)天津体育学院健美操专项学生常见的运动损伤种类统计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天津体育学院健美操专项学生以关节扭伤最为突出,其次依次为肌肉韧带拉伤、髌骨损伤、疲劳性骨膜炎、擦伤等。在健美操的运动中这与健美操快速灵活的套路动作有关,为避免同学们的身体遭受损伤的危害,在进行健美操运动前,应做好充足的预防措施。
(二)天津体育学院健美操专项学生常见的运动损伤原因统计分析
从图2可以看出,其中因为自身准备活动不足而导致损伤的人占最多,需要同学们高度重视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其次依次为技术动作不正确或变形、思想意识不重视,注意力不集中、局部负担过重、带伤训练、身体素质差、过度疲劳、场地、服装、天气的影响因素。只有把运动损伤的根源找出来,同学们加之引起高度重视才能尽量减少健美操的运动损伤。
二、健美操专项学生常见的运动损伤预防措施
(一)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在进行健美操的练习过程中,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使身体达到兴奋的程度,提高各个关节的灵活性。准备活动能够逐渐的提高心率,运动时能使血液重新分配,通过减少不参与运动器官的血流量,使大量的血液进入到运动的肌肉中,提前适应了即将进行的正式练习的健美操动作,有效地防止了运动损伤的发生。
(二)加强运动过程中的自我意识
健美操运动是一项倍受大众喜欢的健身娱乐项目,在进行健美操运动时,应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使自己能够长期坚持锻炼。在进行健美操练习的过程中练习者要十分注意身体所发出的各种信息,当身体的某個部位出现异常或不适时,应立即停止运动,进行调整休息,尽量避免造成运动损伤。
(三)加强医务监督,坚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
在进行健美操运动时,要加强医务监督,当发现身体的某个部位不适或者疼痛难忍时应该及时到医务室进行检查,不要忽略运动损伤。在进行一段时间的健美操运动后要定期检查身体,提早预防某个部位即将发生的损伤。健美操运动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过程,动作应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抽象到具体。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天津体育学院健美操专项学生受伤最常见的种类是关节扭伤,其主要原因是练习者自身准备活动不充分,其次是技术动作不正确或变形、注意力不集中、身体素质差、局部负担过重以及带伤训练等;客观因素是学校场馆设备、服装以及环境导致。
(二)建议
1.加强自身素质的练习,提高机体对健美操运动的适应能力。健美操练习者的柔韧性、协调性、力量等素质对完成健美操动作有直接的联系,加强练习者身体素质的全方位练习,有助于提高健美操练习者的运动适应能力。在平时进行健美操的练习中应该加强身体素质的练习,提高机体对健美操运动的适应能力,防止在健美操运动中的一系列运动损伤事故的发生。
2.普及健美操常见运动损伤的知识。普及健美操运动损伤的常见知识,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对健美操运动损伤的全方位的了解,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使无论接触健美操时间长短的学生都要高度重视在健美操中的运动损伤,提高自己对健美操运动的适应能力,从而减少健美操的运动损伤。
3.在健美操锻炼之后要进行放松活动。在进行完健美操锻炼之余要做好放松活动,放松可以拉伸肌肉,及时消除由于运动所致的疲劳。同时,放松可以让机体慢慢适应从运动状态到静止状态这一变化,保护身体的健康。在进行健美操的练习后,大量的有氧运动使身体产生乳酸,大量的乳酸堆积,如果不及时做放松会延长身体的恢复时间。运动后做放松活动可以减轻运动疲劳,减少运动损伤,促使运动损伤的恢复,从而提高健美操练习的效果。
4.改善健美操场馆的设施。在健美操的练习中,对于场地的要求很高。在对健美操专项学生访谈时学生指出,现在虽说健美操场馆是木质地板,但是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好多地面已经不平整,甚至出现了地板漏洞。这对于健美操的练习很不利,好多学生因为没注意到地面而摔倒。而且健美操的练习对于灯光的要求很高,要确保健美操场馆的灯光明亮,注意不要在黑暗的灯光下进行练习,以减少健美操练习过程中的运动损伤。
参考文献:
[1] 孙继勇.大学生健美操运动损伤成因与预防措施的探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24(6).
[2] 王艳.健美操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与防治[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9(09).
[3] 黄艳红.健美操运动损伤之初探[J].珠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7(16).
[4] 周慧敏.浅谈健美操运动损伤及其预防[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18(2).
[5] 刘颖.浅议健美操运动损伤及其预防[J].科技文化.2005.11(12).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天津体育学院健美操专项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并了解到天津体育学院健美操专项学生常见运动损伤种类及原因,并根据运动损伤常见种类提出可行性的预防措施,为健美操专项学生在进行健美操运动时提拱有益的指导。
关键词 健美操 运动损伤 预防措施
一、天津体育学院健美操专项学生常见的运动损伤种类及原因统计分析
(一)天津体育学院健美操专项学生常见的运动损伤种类统计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天津体育学院健美操专项学生以关节扭伤最为突出,其次依次为肌肉韧带拉伤、髌骨损伤、疲劳性骨膜炎、擦伤等。在健美操的运动中这与健美操快速灵活的套路动作有关,为避免同学们的身体遭受损伤的危害,在进行健美操运动前,应做好充足的预防措施。
(二)天津体育学院健美操专项学生常见的运动损伤原因统计分析
从图2可以看出,其中因为自身准备活动不足而导致损伤的人占最多,需要同学们高度重视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其次依次为技术动作不正确或变形、思想意识不重视,注意力不集中、局部负担过重、带伤训练、身体素质差、过度疲劳、场地、服装、天气的影响因素。只有把运动损伤的根源找出来,同学们加之引起高度重视才能尽量减少健美操的运动损伤。
二、健美操专项学生常见的运动损伤预防措施
(一)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在进行健美操的练习过程中,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使身体达到兴奋的程度,提高各个关节的灵活性。准备活动能够逐渐的提高心率,运动时能使血液重新分配,通过减少不参与运动器官的血流量,使大量的血液进入到运动的肌肉中,提前适应了即将进行的正式练习的健美操动作,有效地防止了运动损伤的发生。
(二)加强运动过程中的自我意识
健美操运动是一项倍受大众喜欢的健身娱乐项目,在进行健美操运动时,应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使自己能够长期坚持锻炼。在进行健美操练习的过程中练习者要十分注意身体所发出的各种信息,当身体的某個部位出现异常或不适时,应立即停止运动,进行调整休息,尽量避免造成运动损伤。
(三)加强医务监督,坚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
在进行健美操运动时,要加强医务监督,当发现身体的某个部位不适或者疼痛难忍时应该及时到医务室进行检查,不要忽略运动损伤。在进行一段时间的健美操运动后要定期检查身体,提早预防某个部位即将发生的损伤。健美操运动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过程,动作应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抽象到具体。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天津体育学院健美操专项学生受伤最常见的种类是关节扭伤,其主要原因是练习者自身准备活动不充分,其次是技术动作不正确或变形、注意力不集中、身体素质差、局部负担过重以及带伤训练等;客观因素是学校场馆设备、服装以及环境导致。
(二)建议
1.加强自身素质的练习,提高机体对健美操运动的适应能力。健美操练习者的柔韧性、协调性、力量等素质对完成健美操动作有直接的联系,加强练习者身体素质的全方位练习,有助于提高健美操练习者的运动适应能力。在平时进行健美操的练习中应该加强身体素质的练习,提高机体对健美操运动的适应能力,防止在健美操运动中的一系列运动损伤事故的发生。
2.普及健美操常见运动损伤的知识。普及健美操运动损伤的常见知识,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对健美操运动损伤的全方位的了解,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使无论接触健美操时间长短的学生都要高度重视在健美操中的运动损伤,提高自己对健美操运动的适应能力,从而减少健美操的运动损伤。
3.在健美操锻炼之后要进行放松活动。在进行完健美操锻炼之余要做好放松活动,放松可以拉伸肌肉,及时消除由于运动所致的疲劳。同时,放松可以让机体慢慢适应从运动状态到静止状态这一变化,保护身体的健康。在进行健美操的练习后,大量的有氧运动使身体产生乳酸,大量的乳酸堆积,如果不及时做放松会延长身体的恢复时间。运动后做放松活动可以减轻运动疲劳,减少运动损伤,促使运动损伤的恢复,从而提高健美操练习的效果。
4.改善健美操场馆的设施。在健美操的练习中,对于场地的要求很高。在对健美操专项学生访谈时学生指出,现在虽说健美操场馆是木质地板,但是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好多地面已经不平整,甚至出现了地板漏洞。这对于健美操的练习很不利,好多学生因为没注意到地面而摔倒。而且健美操的练习对于灯光的要求很高,要确保健美操场馆的灯光明亮,注意不要在黑暗的灯光下进行练习,以减少健美操练习过程中的运动损伤。
参考文献:
[1] 孙继勇.大学生健美操运动损伤成因与预防措施的探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24(6).
[2] 王艳.健美操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与防治[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9(09).
[3] 黄艳红.健美操运动损伤之初探[J].珠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7(16).
[4] 周慧敏.浅谈健美操运动损伤及其预防[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18(2).
[5] 刘颖.浅议健美操运动损伤及其预防[J].科技文化.2005.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