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育,其特殊性要求高职院校教师要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不足、教学方式陈旧、培养制度不完善、教师内在动力不足等问题已经成为应用性教育质量提高的瓶颈,成为应用性人才培养的最大障碍。高职院校应从强化教师培训体制机制、鼓励教师企业实践或企业兼职和健全激励机制等途径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
高职教育 实践能力 企业实践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育,其特殊性要求高职院校教师不仅要具备普通高等教育教师的基本素质,还应满足职业教育的特殊要求,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是一种高级的综合能力,是多种能力要素的有机组合。高职院校教师应具备的专业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高职院校教师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能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自然融合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高职院校教师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具备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实习、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的能力。
但是,目前高职院校教师普遍缺乏在企业或生产一线工作的经验,理论与实践脱节,难以对学生进行实操指导,无法胜任技能培训和实践指导工作。因此,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问题已经成为应用性教育质量提高的瓶颈,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实践教学能力不足、教学方式陈旧
目前我国高职教师的主要来源大多是是由普通高校毕业的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进入高职院校,只有极少数教师有过企业工作经历或者企业兼职经验,总体专业实践经验严重不足,实际动手能力较差。对专业教学中实际情况也没有切身的体会,因而很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由于行业企业一线情况不了解,授课过程中往往生搬硬套,而且很多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包括相当多的教学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師,习惯于照搬教材组织教学,不重视甚至轻视实践教学,除了看一些专业书籍外,很少关注企业行业的发展动态。
(2)培养制度不完善
针对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的培养渠道和培训机会太少,有些高职院校因为各种原因限制教师的外出培训的次数、地点,从培训途径获得实践技能提升非常困难。
而且高职院校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第一,在高职院校教师的任职资格标准中,没有对实践教学能力做出明确的要求,更没有专门的职业教师准入制度对教师的实践技能作出具体的规定。第二,教育行政部门没有将实践教学能力作为高职教师职称晋升的基本条件,而科研成果和发表论文的数量成为衡量教师能否晋升的基本要求,这更加助长了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尽管很多高职院校要求教师定期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但事实上,教师很难得到企业的真正支持到企业的生产第一线进行实际操作。这些制度的缺失,使得许多高职专业教师没有机会或动力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3)教师内在动力不足
目前,高职专业教师提高自身实践教学能力的内在动力普遍不足,这主要表现在他们习惯于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授受,而不愿到生产车间进行实践操作。他们认为课堂教学才是“正途”,“下车间”是体力劳动,不符合高校教师的身份。而且,很多院校的实际情况也不允许教师离开工作岗位进行企业实践,教师的教学任务排得很满,周教学学时达到12学时以上,每天的精力耗费在备课、撰写教学文件、做科研和课堂教学上,没有时间和精力深入行业企业一线。因此,增强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内驱力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巨大难题。
对应用性教育而言,扩大规模、加大投入都是容易实现的,但要尽快提高专业课教师的实践能力,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各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寻找提升新途径。
(1)强化教师培训体制机制
建立健全高职院校教师准入制度,把专业实践能力作为高职院校教师准入标准之一。结合院校实际制定教师培训制度,加强新教师在教学方式、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和培训。安排实践经验不足的教师参与企业横向合作研究、定期到教师实训基地接受培养、积极联合企业,邀请行业专家到学校为专业教师讲授实践经验,传授技能、开展形式多样的专家讲学、专题讲座、教学研讨、导师指导等培训活动,使教师参与行业的交流学习实践活动,及时了解行业的前沿资讯,提升专业技能。
(2)鼓励教师进行企业实践或者企业兼职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鼓励教师进行企业实践或者企业兼职,与一线工作人员以及行业专家进行交流,吸收许多新鲜的知识和经验,使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更能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更能有效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同时,通过与业内的专家及一线员工的深入接触,了解到行业发展的最新进展,克服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学而无用、学过境迁的窘境。在教学中更加重视联系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注重按照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组织教学,从而满足行业企业对人才知识结构不断更新的要求。
(3)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
高职院校对于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制订科学的的派遣计划,明确相关待遇并在职称晋升、岗位聘任、绩效考核、教学工作量折算等一系列环节给予政策倾斜,激发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实践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教师转变观念,主动寻求提升自身实践教学能力的机会。积极支持和鼓励教师参加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并获得本专业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和技师以上证书,促进与推动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 刘彩琴,刘庆华,路建彩.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模式探索—以邢台职业技术学院示范校建设项目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10(1).
[3]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Z].2005-10-28.
[4] 张宇华.高职院校教师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的途径与方法探索[J].科教导刊,2010(4)(上):76.
高职教育 实践能力 企业实践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育,其特殊性要求高职院校教师不仅要具备普通高等教育教师的基本素质,还应满足职业教育的特殊要求,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是一种高级的综合能力,是多种能力要素的有机组合。高职院校教师应具备的专业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高职院校教师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能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自然融合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高职院校教师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具备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实习、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的能力。
但是,目前高职院校教师普遍缺乏在企业或生产一线工作的经验,理论与实践脱节,难以对学生进行实操指导,无法胜任技能培训和实践指导工作。因此,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问题已经成为应用性教育质量提高的瓶颈,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实践教学能力不足、教学方式陈旧
目前我国高职教师的主要来源大多是是由普通高校毕业的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进入高职院校,只有极少数教师有过企业工作经历或者企业兼职经验,总体专业实践经验严重不足,实际动手能力较差。对专业教学中实际情况也没有切身的体会,因而很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由于行业企业一线情况不了解,授课过程中往往生搬硬套,而且很多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包括相当多的教学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師,习惯于照搬教材组织教学,不重视甚至轻视实践教学,除了看一些专业书籍外,很少关注企业行业的发展动态。
(2)培养制度不完善
针对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的培养渠道和培训机会太少,有些高职院校因为各种原因限制教师的外出培训的次数、地点,从培训途径获得实践技能提升非常困难。
而且高职院校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第一,在高职院校教师的任职资格标准中,没有对实践教学能力做出明确的要求,更没有专门的职业教师准入制度对教师的实践技能作出具体的规定。第二,教育行政部门没有将实践教学能力作为高职教师职称晋升的基本条件,而科研成果和发表论文的数量成为衡量教师能否晋升的基本要求,这更加助长了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尽管很多高职院校要求教师定期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但事实上,教师很难得到企业的真正支持到企业的生产第一线进行实际操作。这些制度的缺失,使得许多高职专业教师没有机会或动力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3)教师内在动力不足
目前,高职专业教师提高自身实践教学能力的内在动力普遍不足,这主要表现在他们习惯于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授受,而不愿到生产车间进行实践操作。他们认为课堂教学才是“正途”,“下车间”是体力劳动,不符合高校教师的身份。而且,很多院校的实际情况也不允许教师离开工作岗位进行企业实践,教师的教学任务排得很满,周教学学时达到12学时以上,每天的精力耗费在备课、撰写教学文件、做科研和课堂教学上,没有时间和精力深入行业企业一线。因此,增强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内驱力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巨大难题。
对应用性教育而言,扩大规模、加大投入都是容易实现的,但要尽快提高专业课教师的实践能力,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各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寻找提升新途径。
(1)强化教师培训体制机制
建立健全高职院校教师准入制度,把专业实践能力作为高职院校教师准入标准之一。结合院校实际制定教师培训制度,加强新教师在教学方式、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和培训。安排实践经验不足的教师参与企业横向合作研究、定期到教师实训基地接受培养、积极联合企业,邀请行业专家到学校为专业教师讲授实践经验,传授技能、开展形式多样的专家讲学、专题讲座、教学研讨、导师指导等培训活动,使教师参与行业的交流学习实践活动,及时了解行业的前沿资讯,提升专业技能。
(2)鼓励教师进行企业实践或者企业兼职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鼓励教师进行企业实践或者企业兼职,与一线工作人员以及行业专家进行交流,吸收许多新鲜的知识和经验,使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更能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更能有效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同时,通过与业内的专家及一线员工的深入接触,了解到行业发展的最新进展,克服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学而无用、学过境迁的窘境。在教学中更加重视联系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注重按照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组织教学,从而满足行业企业对人才知识结构不断更新的要求。
(3)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
高职院校对于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制订科学的的派遣计划,明确相关待遇并在职称晋升、岗位聘任、绩效考核、教学工作量折算等一系列环节给予政策倾斜,激发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实践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教师转变观念,主动寻求提升自身实践教学能力的机会。积极支持和鼓励教师参加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并获得本专业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和技师以上证书,促进与推动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 刘彩琴,刘庆华,路建彩.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模式探索—以邢台职业技术学院示范校建设项目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10(1).
[3]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Z].2005-10-28.
[4] 张宇华.高职院校教师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的途径与方法探索[J].科教导刊,2010(4)(上):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