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对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引领和指导作用,竞赛试题由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的专家精心设计,来源于生产实践,高度契合企业需求;技术要求复合度也较高,能及时体现企业的新工艺、新技术。为进一步加强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专业发展的引领作用,突出大赛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带动作用,促进大赛成果在教学过程中的推广和应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执行委员会出台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资源转化工作办法》,要求各赛项执委会和赛项承办院校于赛后30天内提出赛项的资源转化方案,资源转化的其中一种方式即为教学资源转化。笔者所在的河南机电职业学院积极参与包括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内的各级各类技能竞赛活动,并基于“三融四境”的办学模式致力于技能竞赛融课程开发,将技能竞赛项目转换为产、学、研、创“融课程”,以指导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三融四境”模式
“三融四境”是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历经10余年的校企合作实践探索出的富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模式,成功培养了大批与企业岗位对接的技术人才和产业急需的复合型技能人才。“三融”即融体系、融体制、融课程,“四境”即产、学、研、创四个育人场境。“融体系”是指基于产、学、研、创各主体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协同的开放式人才培养体系。“融体制”是指学校通过资产国有、学校管理、企业使用的“三权分置”改革,吸引有一定劳动密集度、有发展前景的科技企业走进来,校企在人才培养中共担培养权和共享收益权;通过驻厂包线、托管企业培训中心等形式,送教入厂,厂校一体。在“融体制”主导下,基于“产”办“学”,形成育人的产境和学境;基于“产+学”办技术研究院,形成育人的研境;基于“产+学+研”办众创空间,形成育人的创境。“融课程”是指“任务—完成、问题—解决”式跨领域课程,由来自“四境”的四导师教学团队共同开发、共同实施。“三融四境”的核心是“融课程”,“融课程”来自“四境”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又回到“四境”中应用于教学,带动四个教学场境、四个教学角色、四项学习内容的有效联动,从而打通产教融合最后一公里。
二、课程开发思路
技能竞赛项工业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赛试题突出工业产品设计、数控加工等岗位的技能技术需求,实践性、综合性强,试题本身就是典型的工作任务。基于“三融四境”的技能竞赛融课程开发,一方面依托大赛赛项要求开发融课程,另一方面借鉴大赛赛项设置内容,借助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校企合作平台,根据企业获取相关产品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问题分析和技术改进,将此项目转化为融课程资源。基于“三融四境”模式的技能竞赛融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是从企业产品实际使用的问题出发,为产品的创新和制造提供解决方案,借助“产、学、研、创”四个育人场境进行实施,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课程开发首先要分析賽题或企业实践案例内容,设定教学情境,提取教学因子,分析知识点和技能点,构建基于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的讲义和工作页,采用项目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实施教学。
(一)工业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赛项分析
工业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赛项以《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理念为指导方针,紧密结合“高端数控机床”项目发展方向,利用三维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针对复杂曲面的工业产品及零部件,进行数字化建模、创新设计和制造,赛项以工业产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作为案例,分为数据采集、建模与创新设计以及创新产品加工、装配验证两个赛段,有样品三维数据采集、三维建模、产品创新设计、数控编程与加工、职业素养、样件装配验证等6个任务,涵盖数据采集、创新设计、数控加工、装配等多个岗位,让学生体验数字化、智能化的产品开发和创新设计的真实工作过程。
(二)讲义编写
讲义编写按照情境导入、信息搜集、分析计划、任务实施、评估汇报等5个环节进行,结合脑图、鱼骨图等手段,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新知、解决问题以及团队协作能力。首先寻找企业的真实案例,将其进行筛选改造作为情境导入内容,让学生明白任务的具体内容。在信息搜集环节,讲义应为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所需要的知识或基本技能,然后在学生小组内进行头脑风暴,提出解决该问题的方案,并进行任务分解、准备工作,最终完成情况通过小组进行汇报,小组间根据评教标准进行组间评价、教师评价。
我们对工业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近几年的赛题进行梳理发现,赛项一般选择正在使用中的工艺产品,结合使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提出改进要求,学生利用提供的样件进行扫描、数据处理、创新及加工。以2018年赛题为例,图1为某公司生产的车载吸尘器,根据用户使用调研情况,提出了改进意见:一是增加电池供电,设计电池的固定结构;二是增加软接头和清洁液体。
以此作为教学任务,结合赛项要求提取教学因子,如下表所示。
情景导入部分要求学生描述车载吸尘器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明确任务要求。信息搜集部分主要要求学生了解掌车载吸尘器改进及零件加工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并将其改进流程分为数据采集、三维建模、结构创新、加工及装配5个步骤,为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基础。分析计划部分要求学生列出完成任务所需的人员、材料、设备、工具、方法等要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任务实施部分注重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规范其操作流程。评价汇报部分应对接企业的需求,对学生的技能水平、理论素养和社会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
三、课程实施
近几年的技能竞赛赛题越来越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及创新能力的考核,除了技能要求,创新思维、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写作能力、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等贯穿于竞赛的整个过程。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更应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课程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一)教学场所的改变
传统课程的教学地点多为教室或实验室等,基于“三融四境”模式的技能竞赛融课程,其教学项目来源于企业及生产实际,其教学场所根据任务的不同,可以是企业、教室、工作现场、研究院等。
(二)教学方法的改变
传统课程的教学方法多以讲授法为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基于“三融四境”模式的技能竞赛融课程以项目教学法、问题教学法为主,以学生为主导,在掌握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养成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手段的改变
教学场所的多样化,给课堂教学带来一定难度,如不同场所之间导师的沟通、教学评价等。利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如利用学习通APP,可以多人共同备课,方便进行多方评价等。
(四)教学评价的改变
教学评价内容参照企业生产的标准、产品技术要求等进行量化,同时注重职业素养、综合能力的评价。评价主体应该包含学生个人、学习小组以及产、学、研、创四方导师。
四、课程建设效果
(一)形成课程库,促进专业教学的更新
专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调研论证、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专业教学的开展等一系列工作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长周期决定了专业教学内容往往滞后于职业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而技能竞赛的规程制订周期短,可根据当下技术发展及时更新竞赛内容,顺应技术更新的趋势。因此,在新技术、新工艺的适应方面技能竞赛通常领先于专业教学。基于“三融四境”模式的技能竞赛融课程开发可以将赛项资源以及企业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再应用于教学,逐年积累形成课程库。只有使专业课程得到及时更新,才能使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二)优化教学模式,培养优秀人才
一些参与竞赛的团队往往通过短时间高强度的集训,去争取最好的竞赛成绩,这种做法虽然有一定的可取性,但是也会造成一般专业教育与技能竞赛培养差异过大,造成学生培养的两极分化。而基于“三融四境”模式的技能竞赛融课程其任务来源于企业实践,教学过程即工作过程,从教学内容、教学场所、教学师资、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都进行了优化,突出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2016年以来,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共三次参加河南省工业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大赛,获一等奖2次,二等奖1次,两次代表河南省参加国赛,获三等奖1次,基于“三融四境”模式的技能竞赛融课程教学改革初见成效。 (责编 王鹏飞)
一、“三融四境”模式
“三融四境”是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历经10余年的校企合作实践探索出的富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模式,成功培养了大批与企业岗位对接的技术人才和产业急需的复合型技能人才。“三融”即融体系、融体制、融课程,“四境”即产、学、研、创四个育人场境。“融体系”是指基于产、学、研、创各主体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协同的开放式人才培养体系。“融体制”是指学校通过资产国有、学校管理、企业使用的“三权分置”改革,吸引有一定劳动密集度、有发展前景的科技企业走进来,校企在人才培养中共担培养权和共享收益权;通过驻厂包线、托管企业培训中心等形式,送教入厂,厂校一体。在“融体制”主导下,基于“产”办“学”,形成育人的产境和学境;基于“产+学”办技术研究院,形成育人的研境;基于“产+学+研”办众创空间,形成育人的创境。“融课程”是指“任务—完成、问题—解决”式跨领域课程,由来自“四境”的四导师教学团队共同开发、共同实施。“三融四境”的核心是“融课程”,“融课程”来自“四境”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又回到“四境”中应用于教学,带动四个教学场境、四个教学角色、四项学习内容的有效联动,从而打通产教融合最后一公里。
二、课程开发思路
技能竞赛项工业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赛试题突出工业产品设计、数控加工等岗位的技能技术需求,实践性、综合性强,试题本身就是典型的工作任务。基于“三融四境”的技能竞赛融课程开发,一方面依托大赛赛项要求开发融课程,另一方面借鉴大赛赛项设置内容,借助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校企合作平台,根据企业获取相关产品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问题分析和技术改进,将此项目转化为融课程资源。基于“三融四境”模式的技能竞赛融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是从企业产品实际使用的问题出发,为产品的创新和制造提供解决方案,借助“产、学、研、创”四个育人场境进行实施,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课程开发首先要分析賽题或企业实践案例内容,设定教学情境,提取教学因子,分析知识点和技能点,构建基于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的讲义和工作页,采用项目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实施教学。
(一)工业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赛项分析
工业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赛项以《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理念为指导方针,紧密结合“高端数控机床”项目发展方向,利用三维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针对复杂曲面的工业产品及零部件,进行数字化建模、创新设计和制造,赛项以工业产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作为案例,分为数据采集、建模与创新设计以及创新产品加工、装配验证两个赛段,有样品三维数据采集、三维建模、产品创新设计、数控编程与加工、职业素养、样件装配验证等6个任务,涵盖数据采集、创新设计、数控加工、装配等多个岗位,让学生体验数字化、智能化的产品开发和创新设计的真实工作过程。
(二)讲义编写
讲义编写按照情境导入、信息搜集、分析计划、任务实施、评估汇报等5个环节进行,结合脑图、鱼骨图等手段,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新知、解决问题以及团队协作能力。首先寻找企业的真实案例,将其进行筛选改造作为情境导入内容,让学生明白任务的具体内容。在信息搜集环节,讲义应为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所需要的知识或基本技能,然后在学生小组内进行头脑风暴,提出解决该问题的方案,并进行任务分解、准备工作,最终完成情况通过小组进行汇报,小组间根据评教标准进行组间评价、教师评价。
我们对工业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近几年的赛题进行梳理发现,赛项一般选择正在使用中的工艺产品,结合使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提出改进要求,学生利用提供的样件进行扫描、数据处理、创新及加工。以2018年赛题为例,图1为某公司生产的车载吸尘器,根据用户使用调研情况,提出了改进意见:一是增加电池供电,设计电池的固定结构;二是增加软接头和清洁液体。
以此作为教学任务,结合赛项要求提取教学因子,如下表所示。
情景导入部分要求学生描述车载吸尘器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明确任务要求。信息搜集部分主要要求学生了解掌车载吸尘器改进及零件加工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并将其改进流程分为数据采集、三维建模、结构创新、加工及装配5个步骤,为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基础。分析计划部分要求学生列出完成任务所需的人员、材料、设备、工具、方法等要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任务实施部分注重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规范其操作流程。评价汇报部分应对接企业的需求,对学生的技能水平、理论素养和社会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
三、课程实施
近几年的技能竞赛赛题越来越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及创新能力的考核,除了技能要求,创新思维、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写作能力、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等贯穿于竞赛的整个过程。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更应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课程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一)教学场所的改变
传统课程的教学地点多为教室或实验室等,基于“三融四境”模式的技能竞赛融课程,其教学项目来源于企业及生产实际,其教学场所根据任务的不同,可以是企业、教室、工作现场、研究院等。
(二)教学方法的改变
传统课程的教学方法多以讲授法为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基于“三融四境”模式的技能竞赛融课程以项目教学法、问题教学法为主,以学生为主导,在掌握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养成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手段的改变
教学场所的多样化,给课堂教学带来一定难度,如不同场所之间导师的沟通、教学评价等。利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如利用学习通APP,可以多人共同备课,方便进行多方评价等。
(四)教学评价的改变
教学评价内容参照企业生产的标准、产品技术要求等进行量化,同时注重职业素养、综合能力的评价。评价主体应该包含学生个人、学习小组以及产、学、研、创四方导师。
四、课程建设效果
(一)形成课程库,促进专业教学的更新
专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调研论证、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专业教学的开展等一系列工作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长周期决定了专业教学内容往往滞后于职业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而技能竞赛的规程制订周期短,可根据当下技术发展及时更新竞赛内容,顺应技术更新的趋势。因此,在新技术、新工艺的适应方面技能竞赛通常领先于专业教学。基于“三融四境”模式的技能竞赛融课程开发可以将赛项资源以及企业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再应用于教学,逐年积累形成课程库。只有使专业课程得到及时更新,才能使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二)优化教学模式,培养优秀人才
一些参与竞赛的团队往往通过短时间高强度的集训,去争取最好的竞赛成绩,这种做法虽然有一定的可取性,但是也会造成一般专业教育与技能竞赛培养差异过大,造成学生培养的两极分化。而基于“三融四境”模式的技能竞赛融课程其任务来源于企业实践,教学过程即工作过程,从教学内容、教学场所、教学师资、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都进行了优化,突出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2016年以来,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共三次参加河南省工业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大赛,获一等奖2次,二等奖1次,两次代表河南省参加国赛,获三等奖1次,基于“三融四境”模式的技能竞赛融课程教学改革初见成效。 (责编 王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