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纵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分期、治疗和预后的重要因素.目前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主要依据胸部CT.为明确用CT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可靠性,本研究收集伴纵隔淋巴结转移的NSCLC样本152例,将CT诊断结果与纵隔淋巴结病理学检查结果对比,以评价CT在诊断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
【机 构】
:
434000湖北省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放化疗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分期、治疗和预后的重要因素.目前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主要依据胸部CT.为明确用CT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可靠性,本研究收集伴纵隔淋巴结转移的NSCLC样本152例,将CT诊断结果与纵隔淋巴结病理学检查结果对比,以评价CT在诊断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
其他文献
随着对肿瘤疾病认识的深化、各种诊治方法的创新和改进,肿瘤诊治的理念、策略和模式也在不断地演变,恶性肿瘤的诊治正在经历从多元化治疗模式向多学科综合诊治模式的发展。为了推动肿瘤的临床研究,总结并普及临床所取得的经验及新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促进学术交流,提高肿瘤专业医师整体的临床诊治水平。
目的 观察霞草苷Ⅱ对前列腺癌DU-145细胞侵袭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前列腺癌DU-145细胞经霞草苷Ⅱ处理后,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其生长与增殖的变化;细胞侵袭小室法观察其体外侵袭能力的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的表达变化.结果 经霞草苷Ⅱ处理后,DU-145细胞的增殖受抑制;体外侵袭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每1
自然杀伤(NK)细胞是人体天然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对血液肿瘤细胞的杀伤主要是由其表面抑制性受体和活化性受体所传递的信号共同决定的.近年来,异体半相合NK细胞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和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方面均显示出对人类血液系统肿瘤的积极治疗作用,为以NK细胞为基础的过继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可能。
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明显上升.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为晚期.静脉化疗应用于晚期肺癌可以缓解症状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静脉化疗较易产生难以耐受的不良反应,斑蝥酸钠维生素B6作为一种静脉化疗辅助用药应用于肿瘤临床治疗,可明显减轻化疗不良反应,增加患者耐受性.为探讨该药在晚期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将35例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在静脉化疗基础上加用斑蝥酸钠维生素B6,连续静脉化疗6
肺癌最常用的肿瘤分期系统是TNM分期,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在第13界世界肺癌大会上公布了新修订的第七版肺癌TNM分期.准确的临床分期有赖于从病史、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及侵入性检查等多方面分析,准确的临床分期对于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第七版肺癌TNM分期分别从原发病灶、淋巴结转移及远隔脏器转移方面分别作了修订,使之更准确地对应患者预后。
可变剪接作为基因的一种修饰方式,是真核细胞表达调控过程的重要因素。它使同一蛋白质编码基因能够产生多种转录本,极大地扩展了遗传信息的应用。在人类肿瘤细胞中前体信使RN A的可变剪接扮演着重要角色,一些重要基因通过可变剪接产生不同于正常细胞中的剪接异构体。这些肿瘤特异性剪接异构体的存在导致了肿瘤的发生、发展。深入探索肿瘤相关基因的可变剪接对肿瘤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6和IL-8在正常胃组织、胃溃疡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正常对照组(33例)、胃溃疡患者(30例)和准备手术的胃癌患者(52例)血浆中IL-6和IL-8的表达水平,并随访胃癌患者术后1周的IL-6、IL-8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癌周围正常组织(45例)、胃溃疡组织(35例)和胃癌组织(45例)标本中IL-6和IL-8的
射频消融治疗不仅造成局部肿瘤细胞的坏死,产生免疫原性的肿瘤相关抗原,还可产生大量炎性细胞因子和多种免疫原性介质,促进免疫细胞的局部浸润和活化,刺激免疫系统产生一定的抗肿瘤效应,但是这种抗肿瘤作用的强度较弱,不足以抵抗肿瘤生长.将射频消融治疗联合特定的免疫治疗如免疫刺激剂、过继免疫细胞治疗、树突状细胞疫苗、单克隆抗体等,可以取得最大临床获益,是免疫治疗有机融入肿瘤综合治疗的一个很好的模式。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厄洛替尼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靶向治疗药物,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但其耐药性的发生成为其进一步应用的瓶颈.现已证实T790M突变、KRAS突变、c-met癌基因扩增在耐药机制中起重要作用.针对不同耐药机制,第2代TKI的应用、再次应用化疗或厄洛替尼以及针对失败模式进行后续治疗等多项临床试验不断开展。
放疗是无手术指征肝细胞肝癌(HCC)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内放疗、三维适形放疗、三维调强放疗(IMRT)、立体定向放疗及放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等.对于微小病灶、外照射后残存或复发的病灶,内放疗可有目的性地放置放射性核素以提高靶器官辐射量,减少正常组织的辐射量.对于肿瘤边界不清,有癌栓、淋巴结转移或局部复发的患者,三维适形放疗、IMRT及放疗联合TACE则可以更好地使高剂量分布形状与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