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在高职钳工实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chao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钳工作为一种以手工操作为主的机械加工工种,是各类机械加工的基础工种。通过分析当前钳工实训教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结合六步教学法对钳工实训课堂进行精心设计,以达到提高学生的技能,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目的。
  [关 键 词] 信息化教学;钳工实训;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1-0164-01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及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全面渗入社会的各个领域。面对发展如此之快的信息时代,高职教师的教学方式只有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才能培养出适应当代信息化社会的优质复合型人才。
  目前,虽然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具备网络、多媒体的技术平台,但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开发、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却不尽如人意。
  本文拟以湖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为例,进行高职钳工实训课程的应用研究,以期为高职钳工实训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借鉴。
  一、教学现状
  钳工是一种通过手工操作完成对零件的加工制作,对机器的装配、调试及修理的工种,是各类机械加工的基础工种。在我院,钳工实训课程已确定为全校公共必修课,通过此课程的学习,也为后续机械类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鉗工实训课堂由于劳动强度高、工作环境差、所用设备工具简单,让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备受打击。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钳工理论知识的传授,导致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实训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缺乏具有新意的课题,使学生容易产生浮躁的情绪,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课堂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训效果。
  二、信息化教学方案设计
  (一)教学策略
  在信息化教学课堂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仅仅是引导者,负责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进程,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在信息化教学中,主要采用兴趣课题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方式进行学习,引导学生把课本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实现专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同步提升。
  (二)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根据“课前准备→情景导入→分工合作→课堂演示→分析评价→能力拓展”六步教学法原则,结合钳工实训课程自身的特点,该课程的总体流程设计为:课前热身→理论课程→任务布置与小组讨论→实训课程→分析评价→能力拓展。
  1.课前热身
  在这一阶段,教师首先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寻找合适的兴趣课题,利用信息化手段制作微课视频、PPT等教学资源,通过微信公众号、QQ群、邮箱等网络社交工具、雨课堂教学软件或者慕课形式让学生课前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在课前达到热身的目的。
  2.理论课程
  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对课程的理论知识已经进行了一定的学习,但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教师还不了解,此时教师可通过问卷星、雨课堂等教学软件以选择题的形式给学生手机发送考核试题,考核完毕后教学软件会自动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结合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理论授课。
  3.任务布置与小组讨论
  (1)通过视频或PPT等形式导入兴趣课题情境,向学生解说课题的要求与注意事项。(2)根据异质分组原则将不同能力的学生分成一组,尽量缩小各小组之间的差距。由于每组最终需提交一个最终产品,在分配任务时需考虑各成员之间的能力差距,合理分配任务。(3)学生接收任务后,根据自己学习的理论知识自主寻求解决加工零件的方法。(4)经学生自主分析获得零件的加工方法后,组织各小组分别进行讨论,协商最终产品的加工组装方案,各组员根据产品的要求适当调整自己零件的加工方式。
  4.实训课程
  教师通过演示、视频、慕课等形式让学生学习钳工技能的操作要领,待学生掌握技能的操作要领后,让学生各自加工自己的零件,此时教师需在实训场地巡回指导,对学生的错误操作给予纠正。
  5.分析评价
  待产品加工完成后,各小组通过小组汇报形式对各自组员在零件加工、装配、人员协商等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自我评价,总结优劣得失。教师根据课题要求对产品的完成情况、学生理论与实训课堂表现情况、小组汇报情况等方面进行点评,并评选出最佳的优秀小组,在课题成绩中予以体现。
  6.能力拓展
  学生完成学业后最终服务于社会,在学习的最后阶段教师需将本课程的知识与社会生产实际相融合,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解说岗位需求与职业素养,引导学生把课本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实现专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同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平.高职英语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2):50-52.
  [2]刘峰善.钳工实训中存在的问题及教育策略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5(23):30-32.
  [3]周永光,张兴强.浅谈高职钳工实训教学模式的探究[J].科技风,2017(7).
  [4]张俊娟,穆卓辉.信息化教学手段下高职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以“隧道施工技术”课程为例[J].继续教育,2015(10):73-74.
  [5]杨善江.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研讨式“六步”教学法探讨[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7(11):33-37.
其他文献
[摘 要] 基于工作过程对《机械制图》学习领域教学情境的设计,介绍了课程教学设计思路、教学模式、教学条件、课程评价方式,起到借鉴与引导作用。  [关 键 词] 机械制图;学习情境;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1-0066-01  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教学是将传统意义上的学科体系进行解构,形成现代意义上的行动体系的重构。将
期刊
[摘 要] 鉴于学生对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中工作原理和机械结构等知识掌握不牢固,难以形成较强实践能力等问题。借鉴心理学中认知规律,建议在本门课程教学中遵循教学规律,提升学生对食品机械与设备相关知识的内化与实践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相关知识的学习方法,为食品科学相关专业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提  供支撑。  [关 键 词] 食品机械与设备;认知;知识内化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
期刊
[摘 要] 《餐饮服务与管理》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具有理论性、实践性的特点,因而必须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  [关 键 词] 餐饮服务与管理;教学设计;西餐早餐服务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1-0104-01  一、教学设计概述  教学设计以传播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以教学传播过程为研究对象。这是一
期刊
[摘 要] 《药物制剂设备》课程是药物制剂技术及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制药设备的基本理论与技能、常用制药设备的操作与维护。通过对该课程的教学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从而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 键 词] 药物制剂设备;课程;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1-0106-01
期刊
[摘 要] 高职学生的写作课通常采取传统的“理论讲授—写作”模式,学生课堂积极性不高,教学成效不明显。通过长期教学实验,使用在第二语言教学中较为普遍的任务教学法,使高职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课程取得初步成效。  [关 键 词] 任务教学法;高职学生;应用文写作;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1-0114-01  任务教学法是语言教
期刊
[摘 要] 在以往的宏观经济学教学模式中,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已经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拦路石。宏观经济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面临者诸多问题,比如。缺乏对碎片化教学整合的平台、碎片化学习资源缺乏等。因此,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措施解决上述面临的问题。  [关 键 词] 碎片化学习;教学模式;宏观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
期刊
[摘 要] 分层教学是近年来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将因材施教的思想真正融入了高校的数学课堂,使每个学生可以在各自的空间内学有所得,进一步实现了补差并举的效果。  [关 键 词] 高等教学;讲练分层;分类指导;分层考核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1-0120-01  近年来,由于招生形式的多变及招生计划的变更,我院的
期刊
[摘 要] 招生的改革、市场的变化客观上要求我们高职学校必须认真分析我们的教育,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实施不同的教育,依据学生的需要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而进行有效教学,才能保证学生的出路、学校的发展。  [关 键 词] 有效教学;内化;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1-0147-01  招生制度的改革,给每个学校、每个学生无限
期刊
[摘 要] 当前,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为了促使教师专业化发展,教育部在所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内容中,专门设置了“教学诊断”模块课程,其要求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与优势,充分调动自身的反思与总结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此引导教师对专业的理解,从而为教师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 键 词] 课堂自我诊断; 诊断视角; 诊断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
期刊
[摘 要] 微课,又称为微型课程,它在大学教育活动中的引入,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可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因而,在大学教学改革阶段,应尝试把“以生为本”教育理念作为导向,展开微课教学模式。分析了微课的概念和特点,再阐述了大学教学改革新思路这一问题,旨在创设一个良好的大学阶段教育环境,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关 键 词] 大学;教学改革;微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