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技能培养教学模式探索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uto5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索了建立并实施职业学校技能培养教学模式的方法,即职业学校技能培养教学模式为“技能+素质”、“中职+中级工”,素质支撑技能,“双证”就业。其内涵是以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为线索,确定课程设置;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以职业岗位操作(服务)过程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以职业资格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以岗位职业道德渗透课程内容为根本,立德树人。做中教,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悟,教学做有机结合。创设“课堂教学现场化、现场教学课堂化”的职业教学环境。
  关键词:职业学校;技能培养模式;行为导向教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0)09-0042-02
  
  职业学校技能培养教学模式探索的必要性
  (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技能操作型人才是职业学校的历史使命
  进入21世纪,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已使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J.M.Juran)博士说:“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在积极扩大经济的数量和规模的基础上,更应注重提高经济的质量和效益。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学校办学指导思想,也是职业学校教学的指导思想。职业学校应围绕一个中心(即“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三个基本点(即以职业教育、道德教育为育人点,以实践动手操作为技能点,以够用的理论知识为支撑点)进行不断的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现行职业学校教学模式的不足
  教学模式是职业学校践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指导思想的关键。现行的职业学校教学模式是传统的以内容和教师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已经完全不适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指导思想以及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更不适合职业学校在校生的特点,也不适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传统以内容和教师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存在如下四大不足:“填鸭式”灌输授课,学生是被动的;重视理论讲授,忽视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授课内容脱离生产实际,学生学之而不能用之;重视学生知识掌握,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三)构建职业学校技能培养教学模式的目的与意义
  构建职业学校技能培养教学模式的目的是以立德树人为前提,突出技能培养,强化知识支撑技能,打造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胜任工作过程的职业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社会满意的毕业生,形成职业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进而提高职业学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职业学校的可持續发展。
  主要意义是:一是改革传统的以内容和教师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改变为以行动设计导向的工作任务为线索、以典型产品为载体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以一个“岗位工作者”的身份去学习,由“学生”转换为“工作人”。二是解决目前中职课程内容的过于理论化。课程内容的组织应以实践为导向,以岗位操作要求为依据。岗位职业能力包括操作技能、职业道德、基础知识,课程内容应充分体现这些,实现技能与知识、情感态度的有机融合。三是解决目前中职职业道德教育与课程内容的分离。把岗位职业素质渗透到教材内容中。“立德树人”是中职教育教学的根本,有知识、有道德、有技能的毕业生才是社会的需要。四是解决目前中职学生的厌学现象。以项目驱动,以实践为导向,工作任务为引领的教学标准组织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五是解决目前中职教育要学生“知道什么?”的抽象教学,改教室为车间,创设职场实景,转向教学生“要做什么?如何做?”的教学。六是解决目前中职“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应通过教师的引导,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职业学校技能培养教学模式探索的理念和基本原则
  职业学校技能培养教学模式探索的理念是以学生素质提高作基础,技能训练为主导,理论支撑技能,“双证”为目标。我们的创新思路之一是:学生素质提高为先。思想教育、职业教育、行为教育为先,学生素质提高计划实施是保证。创新思路之二是:技能训练为本。以生产实际岗位工种操作技能为主,设置课程、确定课程内容,以任务为引领,训练操作技能、职业素质,职业素质教育、法律法规行业规定教育渗透到技能培养的所有环节。创新思路之三是:管理评价以过程为主,考核以实际操作为主,制定《项目操作考核标准》,引领教师、学生重视操作技能训练。
  职业学校技能教学模式探索研究遵循的原则是:实用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和科学性原则。
  我校技能培养教学模式的探索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提高其就业创业能力。须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要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须加大专业技能课程的比重,要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采用基础平台加专门化方向的专业课程结构,设置专业技能课程。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进一步推进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我校在职业学校技能培养教学模式的探索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学校成立《职业学校技能培养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
  课题组结构如下:
  (二)构建《职业学校技能培养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体系
  (三)课题组赴企业调研
  调研一:2007年8月我们对河南辅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九家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或生产经营主任(部门经理)进行了调研。调研题目:选择应聘者考虑的五项因素。调研结果:职业道德和责任心(82.1%);参加过专业项目(技能)训练和有团队合作意识(66.7%);沟通能力(62.3%);独立解决问题能力(56.1%);持续学习能力(50.2%);学习成绩(26%)。
  调研二:2007年8月我们对河南辅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九家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65位我校毕业生进行了调研。调研题目:工作中用到的知识或技能是从哪里获得的(可多选)。调研结果:工作后获得——75.02%;通过顶岗实习(到企业实习)获得——60.3%;通过学校技能训练获得——41.5%;从教材中获得——20.5%;从教师课堂讲授获得——21.6%。
  调研三:2007年8月我们对河南辅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九家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65位我校毕业生进行了调研。调研题目:资格证书在就业或工作中的作用。调研结果:有作用(100%);满足持证上岗的岗位(80%);无证从事的岗位技术含量低;工资待遇相差215元。
  (四)职业学校学生特点分析
  职校生的文化基础差,形象思维活跃,不善抽象思维,个性特点鲜明。他们大多是中考和高考的落榜生,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大多数在学习失败中度过小学和初中阶段,很少受到过教师表扬,有一定的自卑心理;缺少积极向上的动力,有厌学情绪;上课不专心听讲,交头接耳,打瞌睡的不少;课后不看书不做作业的多,抄袭别人作业的现象严重,考试作弊的极多。
  (五)构建职业学校技能培养教学模式
  1.技能培养教学模式:“技能+素质”,“中职+中级工”,素质支撑技能,“双证”就业。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具有急回特性的平面连杆机构极位夹角的分析,讨论了速度、加速度与行程速比系数的关系,指出了在机构中行程速比系数的取值范围.
1.农用地膜普遍使用农用地膜已成为当今科技兴农的一项重要举措.农用地膜畅销的主要原因是:大棚蔬菜、高效经济作物的栽培,以及春季育苗、育秧每年都需要大量的地膜,加之2005
提出了一个基于Web环境的网络自动答疑系统,根据其目标要求和功能,设计出系统框架和技术解决方案,并给出了系统实现的方法.
治扁桃体炎 取萝卜汁(用鲜萝卜压制,下同)100毫升,加甘蔗汁100毫升,调匀,以温开水送服,每日二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