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驱动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来源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gosh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问题驱动式教学,有利于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思考,提升分析问题、创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理解数学的本质,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本文以问题驱动概念为基础,并从螺旋式、多元性、启发性三个方面探讨了初中数学问题驱动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驱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10-0079-01
  问题驱动是借助探究问题答案的形式,不断应用问题驱动学生学习和思考,有效理解数学的本质,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正确指导,如何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基于问题驱动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施螺旋式问题教学
  初中生对客观世界存在很高的好奇心,这就需要教师把学生探究事物的好奇心转移到对生活中数量关系的探究上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鼓励学生沿着解决问题的脉络,在解决问题后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从而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更加主动地思考新的問题。如在组织学生探究“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知识时,笔者设计了如下螺旋式问题:“如何利用已学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性质与图像等知识解决与此有关的生活问题”“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问题的步骤是什么”“解决具体问题中应注意哪些事项”“谈谈本节课程所获得收获和不足”。然后,利用新闻链接、多媒体以及日常生活情境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解决,最后,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内容,及时呈现一些反比例函数延伸拓展题目。
  2 注重拓展学生的问题空间,创设多元问题探究形式
  现代教学理念倡导将问题交流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当成授课契机,因此,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依照学生问题交流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和教学内容,创设多样化的交流形式,有效增加问题研究的客观性、问题解答的多样性以及知识学习的产生性,促使学生在宽广的问题空间中无拘无束地谈自己的看法,逐渐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发散思维能力。如在学习完“三角形全等”章节知识时,笔者要求学生自主整理本章节内容,并以小组协作的形式利用已学知识完成题目:如图1所示,在△ABC中,D为AB的中点,已知AB=AC=6,BC=4,试求(1):如果点P从点B处以1 m/s的速度向点C处做运动,而点Q也从点C向点A运动,①若Q从点C向点A运动的速度也为1 m/s时,则1 s后,则试求△BPD≌△CPQ;②假设点Q与点P运动速度不相等,则试求在某一时刻要使△BPD≌△CPQ,则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2)若点P以1 m/s的速度,点Q以②中的速度分别从点B、点C处沿着逆时针在△ABC上运动,则试求经过多长时间,则点P、点Q在△ABC的那条边上第一次相遇。
  3 注重拓展学生的思维宽度,设置启发性数学问题
  初中学生往往缺乏学习探究的持久性和耐力,因此,为了激发与维持学生参与数学概念、规律以及公式的探究活动,使学生获得更科学的答案创造条件,教师应为学生预留充足的思考时间,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数学问题。同时,当学生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无从下手时,教师应结合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思维习惯,及时给予适当的指导。如图2所示,AC=AB,DC=DB,∠CAB=60°,∠CDB=120°,F是AB延长线上的一点,E是AC上的一点,并且BF=CE,(1)试求DF=DE。(2)若点G在AB上,并且∠EDG=60°,则试求CE、GE、GB之间的关系。
  在给与学生充足思考的基础上,并预测可能出现的情况,要求学生以小组探究的形式探究解题思路,然后借助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排除错误的解题思路,并设计了如下启发性问题:∠CAB=,当∠EDG满足什么条件时,则上述(2)中的结果仍然成立。
  总之,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把学生变为学习的主体,设计螺旋式、多元式、启发性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问题的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其他文献
【摘 要】掌握好生物学基础知识是学好高中生物的基础,通过设计思维导图来组织和构建生物学知识体系,能够清晰地掌握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并且将获得的概念组织成知识体系,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实践发现思维导图模式下的生物复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加深基础知识的记忆,形成知识体系,改善学生学习高中生物学的认知结构,改善复习的效果。  【关键词】思维导图;生物;复习  
期刊
【摘 要】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普及,物理课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很多使用计算机课件的物理课中,并未改变老师为主体的满堂灌形式,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没有充分发挥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的主体地位还不是很突出。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来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学习能力,让计算机网络走入物理课堂?当下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网上“物理乐园”,受到学生的喜欢,收到较好的效果。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数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工作显得愈发重要。本文主要探讨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路径,以及分析核心素养在高中数学教学工作中的实践与应用措施。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养成路径;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10-0091-01  如今,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下的教育发展需要
期刊
【摘 要】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需要高度重视“探究活动”的作用。物理课堂教学应多采用实验方式,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动手、动脑的机会;教师应在课前充分准备“物理实验”,以应对学生实验可能出现的偏差和困难;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开展探究活动;物理课堂的教学设计应立足于“发展”,实现“教学相长”。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探究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学生学习时较好的互助平台,这种方式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态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创新物理实验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索学习实验,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本文主要根据笔者的实际经验以及相关的文献分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创新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物理;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
期刊
【摘 要】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具有抽象性,对学生的学习来讲具有一定难度。因此,要尝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让学生能够经过数学教育后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学会利用数学思维进行思考,在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认知规律,完成数学核心素养的构建。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核心素养;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10-0058-01
期刊
【摘 要】类比是探究未知事物的工具,是数学活动中伟大的引路人。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仅一字之差,具有某种可比性,用类比思想去认识等比数列,体会类比是探究未知事物的引路人。  【关键词】等比数列;类比;数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10-0061-02  1 教学内容解析  本课来自人教A版必修5中的2.4节.学习了等差数列的定义、通
期刊
【摘 要】信息意识与创新思想是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新课程课堂教学要求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思想。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始终坚持在新理念下不断创造机会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美图秀秀的学习重点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问题意识、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让学生敢想敢做,不断建立自信。  【关键词】美图秀秀;
期刊
【摘 要】数学是具有很强逻辑性的重要学科,要求学生要用逻辑性思维理解数学概念。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学老师要改变教学思想和方式,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文提出了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数形结合的一些教学措施,希望给初中数学老师的教学带来帮助。  【关键词】数形结合;初中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10-009
期刊
【摘 要】在2014年省初中物理优质课评比时,王国强院长在闭幕式讲话时就明确指出“教学研究是我们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研究是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离开了课堂教学,学校教育是一句空话。”那么,在我们常态教学过程中,只有重视教材内容研究和实验研究,才能实实在在地教物理,“就物论物”、让学生“做中学”、“悟中学”。初中物理教师只有刻苦钻研教学业务,从课堂出发,设计有物理味道的常态课,才能真正深化初中物理课程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