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先生以前对儿子采取“放牧式”的教育,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成长,结果儿子学会了打娘骂爷、出口成“脏”,并时时从他那小嘴里蹦出来骂别人,让人哭笑不得。更糟糕的是儿子学习不上心,刚上一年级就考了个全班倒数第二。
王先生经过反思,是自己的放任自流导致了孩子的许多弊病,于是他决定给孩子加点适当压力。王先生对儿子“约法二章”:一是放学后可以玩一个小时,然后写作业,在吃晚饭(7点)前写好,饭后让爸妈检查。二是晚上看电视到9点钟,就要睡觉。
习惯了野马般生活的儿子刚开始受不了,总是消极对抗。王先生不为所动,坚持按规矩办事。一段时间过去,儿子在王先生的管束下有了可喜的变化,语言文明多了,学习进步了,自制力增强了,能定时吃饭、定时上床睡觉。总之,一切都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还是那句话说得好: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大人小孩都这样。心理学告诉我们,有压力并非全是坏事,要看到压力也会带来不可忽视的积极因素。很多研究发现,适度的压力有利于我们保持良好的状态,有助于挖掘我们的潜能,提高个人与群体的整体效率。比如运动员每到参加比赛,一定要将自己调整到感到适度的压力,让自己进入最佳的竞技状态;如果他不紧张,没压力感,则不利于出成绩。再如考试时,适度的压力能调动我们的大脑,让我们兴奋,考出好的成绩。所以,适度的压力对于促进社会发展和挖掘内在潜力资源,是有正面意义的。
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当他的货轮卸货后在浩瀚的大海上返航时,突然遭遇到了可怕的风暴,水手们惊慌失措。老船长果断地命令水手们打开货舱,往里面灌水。“船长是不是疯了,往船舱里灌水只会增加船的压力,使船下沉,这不是自寻死路吗?”一个年轻的水手嘟囔。看着船长严厉的脸色,水手们还是照做了。随着货舱里的水位升高,船一寸一寸地下沉,依旧猛烈的狂风巨浪对船的威胁却一点一点地减少,货轮渐渐平稳了。
船长望着松了一口气的水手们说:“百万吨的巨轮很少有被打翻的,被打翻的常常是根基轻的小船。船在负重的时候是最安全的,空船时则是最危险的。当然这种负重是要根据船的承载能力界定的,适当的压力可以抵挡暴风骤雨的侵袭;但如果是船不能承受之重,它就会如你们担心的那样,消失在海面。”这就是“压力效应”。那些得过且过,没有一点压力,就像风暴中没有载货的船,一场人生的狂风巨浪便会把他们打翻;而那些有适度负荷的人却不会被风浪击倒。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们也要注意“压力效应”。
据新闻报道,2016年3月22日,14岁的商南县初级中学初一(9)班男生王某由于多次未及时完成作业在受到老师的批评后,竟从10米多高的4楼跳下,抢救无效身亡。这起悲剧再次给部分青少年不能承受压力的心理素质敲响了警钟。
现实生活中,有些孩子一旦感到在学校不顺,家长就要到学校兴师问罪,生怕孩子受到一点委屈。家长爱孩子的心可以理解,但孩子和成年人一样,都是在摔打中获得成长的。所以,适当的压力并不是一件坏事,比方现代人普遍感到的生存压力,可以变成工作的动力,开发我们更大的潜能,推动个人与社会向前走。
加压是一门艺术。加得恰到好处才能产生好的效果。适当的压力是动力,能够推动孩子学习;当压力超出孩子所能承受的负荷时,就会产生负作用。因此,施加压力方法不当、发生偏差,不仅无助于学习,还将使孩子形成不良的习惯与心理倾向。人都有积极与惰性的一面,当惰性一面即将占上风时,及时施加压力无疑效果最佳。而当压力超出认识水平而成为一种负担时,就要及时减轻压力。对于家长来说,还应注意将外部环境的无形压力“过滤”,引导孩子正确看待外部所施于的压力,抵御消极影响。
另外,每个孩子都拥有与生俱来的天赋,家长在对孩子恰当加压的同时,应想方设法去诱发这些天赋。如对具有各种语言优势和技巧的孩子,其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多听、多阅读,并鼓励他们用外语自由交谈和写作;对善于抽象思维、概念清楚、喜欢探索事物相互关系的逻辑运算型孩子,应多让他们玩逻辑填字游戏,给他们讲推理故事,对其提出的寻根究底的问题给予理性的解答;对喜欢亲自参与各种活动、喜欢动手做事的整体动作型孩子,应让他们参加各类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参加手工活动和体育运动;对有音乐艺术天赋的孩子,应让他们上各种音乐课,观摩各种音乐表演,参加各种音乐活动,独唱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人生怎能没有压力?想想孩子面临的人生道路,升学、就业、跳槽,或者从偏远的乡村走向繁华的都市,每一个足迹都是一次次壓力的结果。没有压力,个人的生活也许都会是另外一个模样。
生活本来就是丰富的,任何人的生活都不会一成不变,我们需要一帆风顺的快乐,但也要接受挑战和压力带给我们的磨练。恰当给孩子加压,是家庭教育的一门艺术,现代父母需细细思考、好好琢磨。
王先生经过反思,是自己的放任自流导致了孩子的许多弊病,于是他决定给孩子加点适当压力。王先生对儿子“约法二章”:一是放学后可以玩一个小时,然后写作业,在吃晚饭(7点)前写好,饭后让爸妈检查。二是晚上看电视到9点钟,就要睡觉。
习惯了野马般生活的儿子刚开始受不了,总是消极对抗。王先生不为所动,坚持按规矩办事。一段时间过去,儿子在王先生的管束下有了可喜的变化,语言文明多了,学习进步了,自制力增强了,能定时吃饭、定时上床睡觉。总之,一切都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还是那句话说得好: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大人小孩都这样。心理学告诉我们,有压力并非全是坏事,要看到压力也会带来不可忽视的积极因素。很多研究发现,适度的压力有利于我们保持良好的状态,有助于挖掘我们的潜能,提高个人与群体的整体效率。比如运动员每到参加比赛,一定要将自己调整到感到适度的压力,让自己进入最佳的竞技状态;如果他不紧张,没压力感,则不利于出成绩。再如考试时,适度的压力能调动我们的大脑,让我们兴奋,考出好的成绩。所以,适度的压力对于促进社会发展和挖掘内在潜力资源,是有正面意义的。
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当他的货轮卸货后在浩瀚的大海上返航时,突然遭遇到了可怕的风暴,水手们惊慌失措。老船长果断地命令水手们打开货舱,往里面灌水。“船长是不是疯了,往船舱里灌水只会增加船的压力,使船下沉,这不是自寻死路吗?”一个年轻的水手嘟囔。看着船长严厉的脸色,水手们还是照做了。随着货舱里的水位升高,船一寸一寸地下沉,依旧猛烈的狂风巨浪对船的威胁却一点一点地减少,货轮渐渐平稳了。
船长望着松了一口气的水手们说:“百万吨的巨轮很少有被打翻的,被打翻的常常是根基轻的小船。船在负重的时候是最安全的,空船时则是最危险的。当然这种负重是要根据船的承载能力界定的,适当的压力可以抵挡暴风骤雨的侵袭;但如果是船不能承受之重,它就会如你们担心的那样,消失在海面。”这就是“压力效应”。那些得过且过,没有一点压力,就像风暴中没有载货的船,一场人生的狂风巨浪便会把他们打翻;而那些有适度负荷的人却不会被风浪击倒。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们也要注意“压力效应”。
据新闻报道,2016年3月22日,14岁的商南县初级中学初一(9)班男生王某由于多次未及时完成作业在受到老师的批评后,竟从10米多高的4楼跳下,抢救无效身亡。这起悲剧再次给部分青少年不能承受压力的心理素质敲响了警钟。
现实生活中,有些孩子一旦感到在学校不顺,家长就要到学校兴师问罪,生怕孩子受到一点委屈。家长爱孩子的心可以理解,但孩子和成年人一样,都是在摔打中获得成长的。所以,适当的压力并不是一件坏事,比方现代人普遍感到的生存压力,可以变成工作的动力,开发我们更大的潜能,推动个人与社会向前走。
加压是一门艺术。加得恰到好处才能产生好的效果。适当的压力是动力,能够推动孩子学习;当压力超出孩子所能承受的负荷时,就会产生负作用。因此,施加压力方法不当、发生偏差,不仅无助于学习,还将使孩子形成不良的习惯与心理倾向。人都有积极与惰性的一面,当惰性一面即将占上风时,及时施加压力无疑效果最佳。而当压力超出认识水平而成为一种负担时,就要及时减轻压力。对于家长来说,还应注意将外部环境的无形压力“过滤”,引导孩子正确看待外部所施于的压力,抵御消极影响。
另外,每个孩子都拥有与生俱来的天赋,家长在对孩子恰当加压的同时,应想方设法去诱发这些天赋。如对具有各种语言优势和技巧的孩子,其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多听、多阅读,并鼓励他们用外语自由交谈和写作;对善于抽象思维、概念清楚、喜欢探索事物相互关系的逻辑运算型孩子,应多让他们玩逻辑填字游戏,给他们讲推理故事,对其提出的寻根究底的问题给予理性的解答;对喜欢亲自参与各种活动、喜欢动手做事的整体动作型孩子,应让他们参加各类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参加手工活动和体育运动;对有音乐艺术天赋的孩子,应让他们上各种音乐课,观摩各种音乐表演,参加各种音乐活动,独唱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人生怎能没有压力?想想孩子面临的人生道路,升学、就业、跳槽,或者从偏远的乡村走向繁华的都市,每一个足迹都是一次次壓力的结果。没有压力,个人的生活也许都会是另外一个模样。
生活本来就是丰富的,任何人的生活都不会一成不变,我们需要一帆风顺的快乐,但也要接受挑战和压力带给我们的磨练。恰当给孩子加压,是家庭教育的一门艺术,现代父母需细细思考、好好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