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28400广东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
摘 要 目的:探讨抗结核治疗中发生暂时恶化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治疗过程中出现暂时恶化反应的结核病患38例者,回顾性分析诊治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结果:38例患者均通过继续实施抗结核病治疗方案并对症处理危重症,均获痊愈。2周症状消失11例,4周症状消失10例,8周症状消失17例。结论: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若出现结核病的恶化征象,应仔细求证,排除其他疾病,继续保持原治疗方案的同时,根据情况予以激素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 抗结核治疗 暂时恶化反应 临床特点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052
结核病在采用强力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偶尔会有病例出现暂时恶化或一过性恶化现象,临床又称作类赫氏反应[1]。抗结核病治疗中发生暂时恶化现象,其症状与肺炎、药物热、肺部肿瘤、肺结核恶化等疾病类似,很容易被误诊为上述疾病,而采用相关药物进行治疗[2]。肺结核过程中发生暂时恶化现象应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
资料与方法
2006年1月~2010年11月治疗过程中发生暂时恶化现象的结核病患者38例,男31例,女14例;年龄21~66岁,平均33.5岁;所有患者均按照标准进行诊断和分型[3],其中结核性胸膜炎例6例,原发性肺结核4例,继发性肺结核例28例。来就诊时,未进行过其他抗结核的治疗。
方法:①抗结核治疗方案及发生暂时恶化反应情况:采用抗结核治疗的药物如利福平(R)、链霉素(S)、异烟肼(H)、乙胺丁醇(E)、吡嗪酰胺(Z)等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具体治疗方案及发生暂时恶化病例情况为:采用2SHRZ/4HR方案治疗,发生7例暂时恶化反应;采用2HRZE/4HR方案治疗,发生暂时恶化18例;采用2SHRZE/6HRE方案治疗,发生暂时恶化反应2例;采用2HRZ/4HR方案治疗,发生暂时恶化11例。发生时间均出现在治疗后的前3个月,其中尤以治疗后1~2个月的发生病例为多(31例)。②治疗中发生暂时恶化的临床主要表现:所有病例均表现出结核中毒症状加重,如:发热、咳嗽、盗汗、气喘、胸痛、淋巴结肿大等结核中毒症状加重;X线胸片显示,病灶暂时增加25例,出现新空洞2例,11例X线胸片无明显改变。出现胸水6例、腹水2例,心包积液2例,淋巴结肿大8例。
处理措施:38病例经确诊为抗结核治疗中发生暂时恶化反应时,继续按照原抗结核病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同时根据症状情况,分别采取对症治疗。10例患者出现胸、腹、心包积液情况,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抽取积液对症治疗;对于淋巴结肿大软化患者采取保守抽脓清洗法治疗;以及对症治疗其他危急症状。
结 果
38例抗结核治疗中发生暂时恶化反应经患者经上述治疗措施后,其恶化症状均在2个月之内消失,治疗时间和症状消失间的统计,见表1。
讨 论
抗结核治疗中发生暂时恶化反应的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先后有4方面推断:①抗结核治疗方案中利福平是化学治疗的基石,而利福平可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当治疗方案不够强、不足以控制疾病发展,不能克服、超越其免疫抑制作用时,结核病可进展,恶化。②由于结核患者长期使用以利福平与异烟肼为主的强力杀菌化疗方案,致使结核菌在短期内被大量杀死,死菌中的游离成分如蛋白质、磷酸酯肽糖等大量释放,导致病变局部的变态反应。③在抗结核治疗后结核杆菌被杀伤、大量抗原释放所致的机体的免疫学反应。④机体的超敏反应。抗结核治疗中结核菌抗原的大量释放,“复苏”的淋巴细胞增多而引起的迟发型超敏反应[4]。
从上面关于抗结核治疗中发生暂时恶化反应的发生机制的讨论中,可以看出,该病是一种变态反应,其转归也应属于良性转归,但若临床发生了肺不张,或胸、腹、心包积液及淋巴结软化破溃等严重症状时,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对出现此类反应,除了继续保持原化疗方案外,还应及时进行对症处理,以防病变发生恶化。本组研究资料中,分析38例患者的基本资料发现,抗结核治疗中发生暂时恶化的患者大多都是青壮年,这或许和青壮年的机体免疫系统较为敏感有关;暂时恶化大多发生在抗结核治疗的强力期,治疗方案中都含有利福平和异烟肼两种药物[5]。38例患者通过继续保持原抗结核治疗方案不变得前提下,采用激素抗结核及其他方法进行对症治疗,所有患者均于2个月之内恶化症状得以消失。
综上所述,在结核病治疗强力期若病情出现恶化,但临床症状却发生减轻甚或无症状,胸、腹水、心包积液培养未发现有癌症,淋巴结穿刺液培养也未发现癌变,此时,不能轻易放弃原抗结核治疗方案,多次行痰检是鉴别真假恶化最为重要的方法。若痰中发现结核菌增多,则说明是真正的结核病恶化。若无增多则应考虑为暂时恶化反应。区分清楚恶化的真假以后,进行区别治疗。暂时性恶化治疗原则为保持原抗结核治疗方案不便,对症处理危重症状。
参考文献
1 梁思礼,廖俊秀,胡晓林.结核病化疗期类赫氏反应的表现[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4,14:229.
2 张厚洋,闫吉修,王滕民,等.类赫氏反应在结核病化疗中的表现特点(附23例报告)[J].中国防痨杂志,1995,17(2):60.3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临床诊疗指南·结核病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
4 马玙,朱莉贞,潘毓萱.结核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1):558-559.
5 张玉蓉.抗结核治疗中的类赫氏反应25例分析[J].实用内科杂志,1983,3(4):228.
528400广东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
摘 要 目的:探讨抗结核治疗中发生暂时恶化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治疗过程中出现暂时恶化反应的结核病患38例者,回顾性分析诊治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结果:38例患者均通过继续实施抗结核病治疗方案并对症处理危重症,均获痊愈。2周症状消失11例,4周症状消失10例,8周症状消失17例。结论: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若出现结核病的恶化征象,应仔细求证,排除其他疾病,继续保持原治疗方案的同时,根据情况予以激素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 抗结核治疗 暂时恶化反应 临床特点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052
结核病在采用强力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偶尔会有病例出现暂时恶化或一过性恶化现象,临床又称作类赫氏反应[1]。抗结核病治疗中发生暂时恶化现象,其症状与肺炎、药物热、肺部肿瘤、肺结核恶化等疾病类似,很容易被误诊为上述疾病,而采用相关药物进行治疗[2]。肺结核过程中发生暂时恶化现象应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
资料与方法
2006年1月~2010年11月治疗过程中发生暂时恶化现象的结核病患者38例,男31例,女14例;年龄21~66岁,平均33.5岁;所有患者均按照标准进行诊断和分型[3],其中结核性胸膜炎例6例,原发性肺结核4例,继发性肺结核例28例。来就诊时,未进行过其他抗结核的治疗。
方法:①抗结核治疗方案及发生暂时恶化反应情况:采用抗结核治疗的药物如利福平(R)、链霉素(S)、异烟肼(H)、乙胺丁醇(E)、吡嗪酰胺(Z)等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具体治疗方案及发生暂时恶化病例情况为:采用2SHRZ/4HR方案治疗,发生7例暂时恶化反应;采用2HRZE/4HR方案治疗,发生暂时恶化18例;采用2SHRZE/6HRE方案治疗,发生暂时恶化反应2例;采用2HRZ/4HR方案治疗,发生暂时恶化11例。发生时间均出现在治疗后的前3个月,其中尤以治疗后1~2个月的发生病例为多(31例)。②治疗中发生暂时恶化的临床主要表现:所有病例均表现出结核中毒症状加重,如:发热、咳嗽、盗汗、气喘、胸痛、淋巴结肿大等结核中毒症状加重;X线胸片显示,病灶暂时增加25例,出现新空洞2例,11例X线胸片无明显改变。出现胸水6例、腹水2例,心包积液2例,淋巴结肿大8例。
处理措施:38病例经确诊为抗结核治疗中发生暂时恶化反应时,继续按照原抗结核病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同时根据症状情况,分别采取对症治疗。10例患者出现胸、腹、心包积液情况,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抽取积液对症治疗;对于淋巴结肿大软化患者采取保守抽脓清洗法治疗;以及对症治疗其他危急症状。
结 果
38例抗结核治疗中发生暂时恶化反应经患者经上述治疗措施后,其恶化症状均在2个月之内消失,治疗时间和症状消失间的统计,见表1。
讨 论
抗结核治疗中发生暂时恶化反应的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先后有4方面推断:①抗结核治疗方案中利福平是化学治疗的基石,而利福平可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当治疗方案不够强、不足以控制疾病发展,不能克服、超越其免疫抑制作用时,结核病可进展,恶化。②由于结核患者长期使用以利福平与异烟肼为主的强力杀菌化疗方案,致使结核菌在短期内被大量杀死,死菌中的游离成分如蛋白质、磷酸酯肽糖等大量释放,导致病变局部的变态反应。③在抗结核治疗后结核杆菌被杀伤、大量抗原释放所致的机体的免疫学反应。④机体的超敏反应。抗结核治疗中结核菌抗原的大量释放,“复苏”的淋巴细胞增多而引起的迟发型超敏反应[4]。
从上面关于抗结核治疗中发生暂时恶化反应的发生机制的讨论中,可以看出,该病是一种变态反应,其转归也应属于良性转归,但若临床发生了肺不张,或胸、腹、心包积液及淋巴结软化破溃等严重症状时,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对出现此类反应,除了继续保持原化疗方案外,还应及时进行对症处理,以防病变发生恶化。本组研究资料中,分析38例患者的基本资料发现,抗结核治疗中发生暂时恶化的患者大多都是青壮年,这或许和青壮年的机体免疫系统较为敏感有关;暂时恶化大多发生在抗结核治疗的强力期,治疗方案中都含有利福平和异烟肼两种药物[5]。38例患者通过继续保持原抗结核治疗方案不变得前提下,采用激素抗结核及其他方法进行对症治疗,所有患者均于2个月之内恶化症状得以消失。
综上所述,在结核病治疗强力期若病情出现恶化,但临床症状却发生减轻甚或无症状,胸、腹水、心包积液培养未发现有癌症,淋巴结穿刺液培养也未发现癌变,此时,不能轻易放弃原抗结核治疗方案,多次行痰检是鉴别真假恶化最为重要的方法。若痰中发现结核菌增多,则说明是真正的结核病恶化。若无增多则应考虑为暂时恶化反应。区分清楚恶化的真假以后,进行区别治疗。暂时性恶化治疗原则为保持原抗结核治疗方案不便,对症处理危重症状。
参考文献
1 梁思礼,廖俊秀,胡晓林.结核病化疗期类赫氏反应的表现[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4,14:229.
2 张厚洋,闫吉修,王滕民,等.类赫氏反应在结核病化疗中的表现特点(附23例报告)[J].中国防痨杂志,1995,17(2):60.3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临床诊疗指南·结核病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
4 马玙,朱莉贞,潘毓萱.结核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1):558-559.
5 张玉蓉.抗结核治疗中的类赫氏反应25例分析[J].实用内科杂志,1983,3(4):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