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德育应以学生发展为本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xiant2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教育一般分为德育、智育、体育三个主要的方面。既然创新型人才是由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组成的,那么,学校教育就应该为两个方面因素的形成作出努力。在学校教育中,智育重在开发人的智力,它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智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因此,学校总是把“教学”放在一切工作的中心地位,这种“教学崇拜”还有不断加强的趋势,使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有着观念上和行动上的保障。在此情况下,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任务就显得十分重要。而德育,正是完成这方面任务的重要手段。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对传统德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首先,人的发展意义上的德育应取代社会发展意义上的德育。应该说,我们国家对学校德育是非常重视的,曾一度提出“德育首位”。但在实践中,德育却常常是“嘴上说起来重要,实施环节上次要,一忙起来都不要”。传统德育难以真正落实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它不顾学生个体的发展水平和需要,一味地向学生灌输各种各样的“社会”要求,从而使学校德育有了太强的政治色彩,德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代名词,德育实际上是作为思想工作或政治工作来做的。教育学教科书也承认德育应当包括道德品质的教育,但实际上,所谓的“思想品德教育”却将德育变成完全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表现出将德育泛化的倾向,而且大大窄化了德育的功能。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强调德育的地位本无可指责,但这种政治化的德育完全忽视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忽视了人的发展的内在需要,显然是不合适的。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德育应该由以社会为本转到以促进学生个体发展为本,担负起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任。只有这样,德育才能获得新生,才能具有广阔的前景。
  其次,德育的内容必须进行改革。从理论上讲,德育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集合,也有人把心理健康教育归为德育。可是在实践中,这种全方位的德育常常变调,基本上已经演化为以政治教育为核心的德育。这种泛政治化倾向是与计划经济体制以及“以政治为中心”的时代一脉相承的。但是,它不符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及价值观念多元化的新时期的实际需要,因此成为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德育工作的障碍。德育,理所当然地要担负起培养学生全面的、完善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的重任,而且应当将其作为主要任务。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的逐步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现代公民意识与品德,必将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分内之责,而且是重要之责。
  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准和现代公民意识是民族精神之所在,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应该让德育的政治色彩弱一些,让道德目的成为德育的主旋律。
  再次,德育应该与各种教育相协调。长期以来,学校教育总是人为地把德育与其他教育割裂开来,把德育当作是学校分工中的一个门类。事实上,德育、智育、体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的三个重要方面,德育不是学校的一项工作,而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归宿,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最终目的之一。因此,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要把德育渗透到教育当中,做到各育相互联系,密切协调,共同育人。
  最后,要在实践中建立德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体系。德育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主要承担着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工作,因此,德育必须改变原先的内容体系和培养方式,创造出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相配套的新体系。在这一新体系中,要特别重视如下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心理。这是非智力因素的主要部分,是个体重要的生存能力,是一种发掘情感潜能、运用情感力量影响生活各个层面及未来人生的关键性品质要素。心理方面的素质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目标,原先的一些政治性课程可以削减,多开设一些心理保健和心理训练方面的课程。
  ①情绪控制:自我安慰并摆脱焦虑状态,控制冲动和愤怒,在挫折和失败面前保持镇静、信心、希望和勇气,能够化解不良情绪;
  ②自我感知:对自己优缺点和所处环境的准确感受和把握,对自我的正确认识;
  ③自我激励:持续保持热情,不断明确目标,始终专注于目标;
  ④认知他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感受他人的感受;
  ⑤人际交往:顺利进行人际交往。
  品德。品德包括公德、私德和职业道德。公德教育是要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意识,养成其符合国民公德及社会公德的行为习惯,如遵守社会公共秩序、文明礼貌、讲究卫生、爱护公物、保护环境、救死扶伤、见义勇为、维护国家安全和民族尊严等。私德教育是要培养学生的私人生活的道德意识,养成其在私人生活中与他人交往的道德行为习惯,特别是在恋爱、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行为习惯。职业道德教育是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养成其符合职业道德要求的行为习惯,如忠于职守、勤恳工作、诚实劳动、廉洁奉公、团结合作、维护本行业声誉等。
  思想。思想教育的内容体现在三个层次上。一是影响思想的知识:关于中国近代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马列主义基本理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知识,在不同阶段设立不同的教育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测验评价。二是情感教育: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这是在“知”的基础上形成的“情”,必须予以加强。三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作指导观察分析问题,这是在“意”和“行”层次的内容。
  在这个新体系中,德育完全是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基本的出发点,把德育作为一种目标,把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为重要任务。我们相信,如果将德育与人的发展和成长紧密结合起来,德育就会在长期低迷的徘徊中走进“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这是德育改革的需要,更是适应新世纪的挑战,培养出创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
  (责 编 流 水)
其他文献
进入21世纪后,教育均衡发展已经成为各国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目标。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差距日渐拉大,教育方面的不均衡也表现得异常突出。基础教育发展的这种不均衡正严重地影响着未来公民的健康成长,也制约着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与稳定。因此,缩小差距,研究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区域内学校教育发展失衡的表现    当前学校之间教
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皮亚杰认为,像数学概念一类的逻辑知识代表的是事物之间的某种关系,它不是由外界传授获得的,而是由主体内部自己建构出来的。幼儿对数学的学习依赖于生活中对具体事物反复的自由探索和亲身体验。只有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幼儿才能将数学经验逐渐内化,并进行自我建构以获得发展。所以,我们要从生活中寻找幼儿数学教育的素材,利用身边的自然资源,抓住生活中的教育契机,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  一
目前,《河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读本》“省情”一至九年级已全部编写完毕,年秋季开学,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将会拿到新近出版的省情教材。地方课程的设置是国家推进素质教育的一
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班主任就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中播种、耕耘的人。每年我们都在完成着相似的工作,我们同孩子一起欢笑,与孩子一起感动。几年了,我总有一种把这些感动记录下来的冲动,但每每提起笔来却又觉得它们实在平淡无奇。细细体味,平淡中的感动也许正是班主任工作的真谛——感动学生,也感动自己。  开学初,我总是精心设计与学生第一次见面时的“见面礼”。本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走进新教室就
师生之间关系极其微妙,二者既是利益共同体,又充满矛盾和冲突。而要化解矛盾,柔性管理较刚性管理效果更理想。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敏感自尊,感情脆弱,且有着渴望被别人认同和尊重的强烈欲望,但同时由于他们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形成,涉世不深,往往容易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轻则扰乱班级秩序,重则损害班级荣誉。  面对这种情况,假如一个老师企图用高压政策压服学生,往往会造成他们的逆反心理,产生抵触情绪,老师说东他们偏
前段时间,濮阳市教育局组织部分中小学校长到上海华东师大培训学习,并组织大家到5所中小学挂职考察。我在长宁区适存小学挂职学习期间,深入该校及其他一些学校,通过座谈、听课、
"和谐世界"理念是在列宁的和平共处思想的基础上的继承和创新,也是对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发展。当今时代不同民族和地域的文化特点与差异依然存在的情况下,减少摩擦
作业本记录着学生的学习历程,透过作业本可以看到每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掌握知识的情况。教学十几年来,我深深地感受到批改作业不只是批改对错.而且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我
当今社会,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因而国民创造力的高低也就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尺。人才,尤其是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民族振兴的关键。那么,语文教学怎样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服务呢?笔者认为需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语文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创造能力的高低最终取决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作为我们生存依赖的“食品”——成了侵害我们身体的利剑。批量生产的食品在供应链的任何一个环节不符合国家的强制性标准和要求,有毒有害物质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