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造合同准则于2007年在我国正式实施,它为更好地规范我国的建造合同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为我国的会计领域朝着高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制定了相关的标准,但是在具体的实际执行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将对最新修改之后的建造合同准则进行相关论述,并分析其在实际执行过程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合同准则;可靠性;税金
1988年我国发布了第一部建造合同准则,1999年开始在上市公司实行相关准则,2006年国家财政部为适应市场经济需求和国家的发展趋势,颁布了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而建造合同准则归属于其中之一——《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简称“建造合同准则”)。
一、建造合同准则概述
建造合同准则主要服务于建造行业,该体系对《建造合同》的定义为:为建造一项或数项在设计、技术、功能、最终用途等方面密切相关的资产而订立的合同。这一新的准则体系,对建筑施工单位提出了更高的职业素质和技术水平方面的要求,对建筑合同的相关制度的规范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标准。同时使得管理者能够更加宏观地把握建造过程中的具体财务状况。
通常建造合同分为两种,一种是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够被准确估计,企业应该依据完工百分比法在资产负债表日确认合同收入与合同费用;相对而言,另一种是建筑合同的结果不能被估计,在不能被可靠估计的情况下,如果合同成本能被收回,合同收入的确认必须依据能够收回的实际合同成本金额,合同成本在其发生的当期确认为合同费用;合同成本不可能收回的,应在发生时立即确认为合同费用,不能确认为合同收入。
二、建造合同准则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的问题
虽然最新出台的建造合同准则有着多方面的理论优势,但是在具体的建筑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并且执行难度非常大。下面就建造合同准则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一)高标准的要求与现实状况的落差
在新的建造合同准则中,要求建造企业及施工单位具备高标准的技术要求:在人员配备上,要求相关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和专业的职称评定;在管理水平上,要求施工单位具备系统的管理制度和完善的管理构架,在施工过程中面对突发状况时,能准确地制定应急方案。
但是实际上,我国大部分的施工单位的资格认定水平都相对较低,许多用人单位在聘请施工人员上的审查不严谨,很多施工人员根本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素质和文化水平,许多的市政单位甚至存在隐l生操作问题。这也使得合同总收人确认与合同预计总成本预测的可靠性大大降低。
(二)影响合同可靠性的客观因素的不可把握性
除了施工人员和管理水平等人为因素对建造合同可靠性产生相关影响之外,建造合同的可靠性还受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理论上验证合同的可靠性必须具备四个因素:1.能准确地估量出合同总收入;2.与合同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人企业;3.合同完工进度和完成合同需要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确定;4.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能够清楚地区分并进行可靠的计量。从理论上,这是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的,但以上四种因素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具有诸多实践难度。
首先对合同总收入的估量具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整个成本的计量只依靠财务部门的工作是无法完成的,它必须依靠各个相关部门的协调。而这在现实中是比较困难的,现今建造市场还不规范,许多的施工单位在施工的过程中进行的改造并不能及时进行协商,市场经济导致的物价不稳定性,也使得在施工过程中的材料费用处于不确定状况。
其次由于完工进度的不可确定性。在制定与进度相关的财务报表时,其财务报表的制定主要依靠人为操作执行,很容易导致经济利益流入个人和相关企业。
(三)新准则下营业税金与所得税金的确认难度加大
依据最新建造合同准则,建造合同收入确认时间与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不同,如果单纯以营业税法定纳税时间来确定,很容易导致营业税金的确认与现实状况不相符。相反如果以建造合同准则确认的收入来确认营业税金,则违反了营业税税法中“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收讫营业收入款项或者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证当天”的相关法定依据。
同时建造合同准则在企业所得税税金的确认上也存在问题,企业所得税税法规定,企业所得税纳税期限为按季预缴,年度终了4个月内缴清。但是在年终办理结算时,大部分的企业都难做到与工程进度一致,所以在时间上很难按季预缴,甚至在年终四个月内缴清。此外,如果一部分合同成本没有办法收回,将会导致最终计量所得的总收入小于制度范围内的纳税总收入,这一部分无法收回的合同成本只有在冲销坏账时才能协调解决,显然,这给实际工作带来了很多的不便。
结束语
建造合同准则的制定基本上是适应中国建造发展的现实状况的,也让中国的建造合同准则向国际化标准的发展迈进了一大步。虽然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但是随着建造行业和会计财务行业的不断发展,这些问题和困难也将得到逐步的完善。
关键词:合同准则;可靠性;税金
1988年我国发布了第一部建造合同准则,1999年开始在上市公司实行相关准则,2006年国家财政部为适应市场经济需求和国家的发展趋势,颁布了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而建造合同准则归属于其中之一——《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简称“建造合同准则”)。
一、建造合同准则概述
建造合同准则主要服务于建造行业,该体系对《建造合同》的定义为:为建造一项或数项在设计、技术、功能、最终用途等方面密切相关的资产而订立的合同。这一新的准则体系,对建筑施工单位提出了更高的职业素质和技术水平方面的要求,对建筑合同的相关制度的规范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标准。同时使得管理者能够更加宏观地把握建造过程中的具体财务状况。
通常建造合同分为两种,一种是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够被准确估计,企业应该依据完工百分比法在资产负债表日确认合同收入与合同费用;相对而言,另一种是建筑合同的结果不能被估计,在不能被可靠估计的情况下,如果合同成本能被收回,合同收入的确认必须依据能够收回的实际合同成本金额,合同成本在其发生的当期确认为合同费用;合同成本不可能收回的,应在发生时立即确认为合同费用,不能确认为合同收入。
二、建造合同准则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的问题
虽然最新出台的建造合同准则有着多方面的理论优势,但是在具体的建筑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并且执行难度非常大。下面就建造合同准则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一)高标准的要求与现实状况的落差
在新的建造合同准则中,要求建造企业及施工单位具备高标准的技术要求:在人员配备上,要求相关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和专业的职称评定;在管理水平上,要求施工单位具备系统的管理制度和完善的管理构架,在施工过程中面对突发状况时,能准确地制定应急方案。
但是实际上,我国大部分的施工单位的资格认定水平都相对较低,许多用人单位在聘请施工人员上的审查不严谨,很多施工人员根本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素质和文化水平,许多的市政单位甚至存在隐l生操作问题。这也使得合同总收人确认与合同预计总成本预测的可靠性大大降低。
(二)影响合同可靠性的客观因素的不可把握性
除了施工人员和管理水平等人为因素对建造合同可靠性产生相关影响之外,建造合同的可靠性还受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理论上验证合同的可靠性必须具备四个因素:1.能准确地估量出合同总收入;2.与合同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人企业;3.合同完工进度和完成合同需要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确定;4.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能够清楚地区分并进行可靠的计量。从理论上,这是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的,但以上四种因素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具有诸多实践难度。
首先对合同总收入的估量具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整个成本的计量只依靠财务部门的工作是无法完成的,它必须依靠各个相关部门的协调。而这在现实中是比较困难的,现今建造市场还不规范,许多的施工单位在施工的过程中进行的改造并不能及时进行协商,市场经济导致的物价不稳定性,也使得在施工过程中的材料费用处于不确定状况。
其次由于完工进度的不可确定性。在制定与进度相关的财务报表时,其财务报表的制定主要依靠人为操作执行,很容易导致经济利益流入个人和相关企业。
(三)新准则下营业税金与所得税金的确认难度加大
依据最新建造合同准则,建造合同收入确认时间与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不同,如果单纯以营业税法定纳税时间来确定,很容易导致营业税金的确认与现实状况不相符。相反如果以建造合同准则确认的收入来确认营业税金,则违反了营业税税法中“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收讫营业收入款项或者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证当天”的相关法定依据。
同时建造合同准则在企业所得税税金的确认上也存在问题,企业所得税税法规定,企业所得税纳税期限为按季预缴,年度终了4个月内缴清。但是在年终办理结算时,大部分的企业都难做到与工程进度一致,所以在时间上很难按季预缴,甚至在年终四个月内缴清。此外,如果一部分合同成本没有办法收回,将会导致最终计量所得的总收入小于制度范围内的纳税总收入,这一部分无法收回的合同成本只有在冲销坏账时才能协调解决,显然,这给实际工作带来了很多的不便。
结束语
建造合同准则的制定基本上是适应中国建造发展的现实状况的,也让中国的建造合同准则向国际化标准的发展迈进了一大步。虽然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但是随着建造行业和会计财务行业的不断发展,这些问题和困难也将得到逐步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