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大众媒体一直将科技传播与普及作为媒体功能的配角,因此“科技记者”的从业现状不容乐观。在“科技记者”业务技能素养需求的分析基础上,通过理论研究和对比分析,构建提出科技记者从业素养体系框架和详细的指标体系,并就如何提高科技记者素养能力制定对策建议便显得极为重要。科技记者的素养体系应包括基础素养和综合素养,其中基础素养可从文化素养和岗位专业素养来考核,综合素养可从科学素养、信息素养、道德素养来考核。
关键词:科技记者;素养体系;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6-0008-04
曾获诺贝尔奖的白川英树先生认为:“在这个科技迅猛发展的社会里,大众是需要科普知识的,而媒体是传播科普知识的最好渠道,所以进步的社会需要科学报道和科学记者,这是衡量社会进步程度的标准。[1]”科技记者是指从事科技信息采集、编辑和报道等科技传媒相关业务的从业人员,其从业领域主要包括科技报刊(科技期刊、科技类报纸等)、广播电视科学栏目、网络媒体的科技新闻报道以及专业的科学网站等。那么,当前我国科技记者的行业现状如何?我们又该如何提升科技记者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呢?
一、科技记者从业现状概述
长期以来,我国大众媒体一直将科技传播与普及作为媒体功能的配角,而国外媒体则把科技新闻作为四大主流新闻之一。举例来说,美国电视台的科技类节目的播出时间占节目总播出时间比重的20%,日本为15%,而我国仅为6%[2]。可见,我国大众媒体的科技传播意识还很淡薄,科技类节目的比重还较低。正是由于大众媒体对科技新闻记者需求的偏少,导致了我国科技新闻记者队伍阵容的薄弱。
不仅如此,我国新闻记者的培养又多采用传统的人文学科培养模式,由此培养出来的新闻记者大多数未接受过自然科学领域的专业教育和系统训练,进而影响科技新闻记者队伍的整体水平。因为对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掌握欠缺,以及对传媒新技术的了解有限,现有的科技记者并不能很好适应新时代科技传播的需求。
可见,我国科技记者行业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科技新闻记者阵容薄弱,科技记者呈现结构性缺失状态;二是科技记者自身队伍素质有待提升。因此,研究和制定科技记者的素养体系,不仅有助于完善科技记者的培训、选拔和使用机制,加强科技传媒工作能力的建设,而且对我国记者的素养提升也有参考价值。
二、科技记者素养体系框架
(一)素养体系的基本构成
科技记者的素养,即科技记者的素质,应为科技记者完成科技传媒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条件。科技记者所需的素养可分为文化素养、岗位专业素养、科学素养、信息素养、道德素养等。在这五种素养中,文化素养和岗位专业素养为科技记者的基本素养,即科技记者所需具备的阅读、写作等新闻传播的基本能力;而科学素养、信息素养和道德素养跟科技传媒工作业务紧密相关,为科技记者的综合素养,涉及对科技内容的处理能力。这也就勾勒出了科技记者素养体系的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科技记者素养体系框架图
目前,文化素养和岗位专业素养,作为基本素养要求,是一般新闻记者所需具备的能力;相关研究成果较多,在此不做赘述。而科技记者的科学素养、信息素养、道德素养,以前也仅限于单一维度的探讨,作为综合素养,就有必要进行系统的分析,有必要进行指标的设计和评估的研究。
我们可以进一步从态度与意识、知识、技能与方法等三个方面来讨论素养问题。“态度与意识”指科技记者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判断,比如科学观念、对待使用信息的态度等;“知识”指某一方面的认知和记忆,如科学原理知识、信息技术知识等;“技能与方法”指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科技传媒的语境下,三者构建了相对稳定的支撑关系,相互关系如图2所示。
图 2 科技记者综合素养体系中的各要素及其关系
科技记者综合素养体系中的每个素养,都包含了态度与意识、知识、技能与方法的描述。本文还将对每个素养制定二级指标,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科技传媒语境,得到和科技传媒工作相关的实践能力描述。
科技记者综合素养体系包括了科学素养、信息素养和道德素养,具体素养指标制定如下。
(二)科学素养
笔者认为科技记者的科学素养是一种以公民科学素养为基础,带有较多功能性的实用性科学素质。具备科学素养的科技记者应掌握与实际工作相关的科学知识、科学技能方法和科学观念,并能够用其解决传媒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本文通过对Miller三维模型、PISA科学素养模型、Hodson 科学素养三维度的分析,确定了科学素养的基本因素,即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技能、科学本质和 STS(Science、Technology、Society,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素养的测试指标可分为三个维度:科学知识维度、科学技能方法维度、科学观念维度。这三个维度组合在一起,便构成了科学素养的一级指标。
1.科学知识。科学知识涉及了科技记者日常工作领域中本质性和常规性的知识,包括如下维度的二级指标。
(1)掌握科学概念。科技记者应掌握一定的文明成果和舆论热点的科学术语;了解自身科技传媒工作领域内相关科学题材和背景知识。(2)判断科学事实。科技记者应了解并能正确判断科学事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科学研究进程以及科学事件本身的意义等。(3)了解科学发展情况。科技记者应了解自身领域历年来科技发展的重大事件;了解社会时代最新科学知识和科学发展的情况,与时俱进。
2.科学技能方法。科技技能方法指科技记者能运用科学知识来认识和解决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科学现象与实际问题,具体指标如下。
(1)掌握并合理运用相关科技政策。科技记者需掌握一定历史时期下较为重要的科技政策的制定过程和涉及内容,包括国家的和地方的科技发展战略、科技管理的基本原则等;另外科技记者应能够解读并传播面向公众的科技政策。(2)掌握处理事件的科学方法。科技记者应能够运用科学知识、政策等观察分析科学事件,掌握严密的观察实验方法和严格的逻辑推理能力;并能够通过自然科学方法和规律认识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由此及彼,由表及里。(3)正确引导公众,聆听反馈意见。科技记者应能够全面认识和正确把握科学事物,深入浅出传播科学知识;既要关注科技传播的过程也要关注传播效果,聆听受众的反馈意见。(4)运用科技技术创新工作形式。科技记者应能够以科技手段为辅助,优化自身工作流程;并能够运用最新的科技成果,实现科技传播形式的创新。 3.科学观念。科学观念集中体现了科技记者的价值观念和理性文化,具体指标如下。
(1)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自身工作。科技记者应该坚持真理、坚持科学、不畏强权、实事求是,应该向公众提供客观、真实、科学、准确的信息。(2)以科学意识正确引导科学思维。科技记者应将科学意识转化为现实工作中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将科技题材置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条件之中思考。
(三)信息素养
如今,国内外尚无“信息素养”的标准定义。国外学者和相关机构曾将信息素养定义为“具有确定、评价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成为独立的终身学习的人”[3],以及“能清楚地意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能确定、评价、有效利用信息以及利用各种形式交流信息的能力”[4]。本文将科技记者信息素养定义为能准确定位、及时有效获取所需要科技传媒信息,能分析和评价所获信息,并能综合运用各种信息处理手段和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进而创造性地利用信息创作出能满足大众需求的科技传媒作品的能力。
信息素养可从三个层面来衡量:对信息理解和认识的意识层面,即信息意识;对信息知识掌握的知识层面,即信息知识;对信息获取、分析与评价、加工处理和利用等的实践能力层面,即信息能力。
1.信息意识。端正的观念和敏锐的感知,能够驱动科技记者去创作出最契合时代需求且具有专业分量的科技传媒作品。信息意识可从如下指标进行衡量。
(1)信息观念。在信息化社会里,科技记者需要认识到信息和信息技术对科技传媒工作的重要作用,并在科技传媒工作实践中,确立尊重科学、尊重知识、终身学习、勇于创新的观念。(2)信息敏感度。科技记者应关注科技前沿的热点问题,善于从海量信息中捕获有价值的科技传播的题材,善于观察事物,观察生活,发现和捕捉有价值的内容,并能够将新媒体应用联系到科技传媒工作实践之中。
2.信息知识。由于科技记者工作的特殊性,其对于科技信息传播知识掌握能力的强弱与其业务素质有着很大关系。信息知识可从如下指标进行衡量。
(1)信息理论知识。在科技信息传播工作中,科技记者需了解和传媒实务相关的信息方法运用方面的理论知识。(2)信息技术知识。科技记者应具备数字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以便能更好地发挥信息传播能力。(3)法律知识。科技记者应了解与信息传播和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而能够有效规避信息传播过程中不慎触及的法律漩涡。
3.信息能力。信息能力是在科技传媒实践中体现出来的能力,与科技记者的业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根据科技传媒实务中对信息的一般操作流程和技能要求,从如下四个指标来衡量科技记者的信息能力。
(1)寻获有效信息的能力。科技记者需要综合使用多种信息获取的途径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比如科技事件采写、调查、文献检索等方法;需要建立个人科学信息资源的知识地图,具备与科学界人士深入沟通交流的能力;因需要查阅外文文献,科技记者还需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便于更通畅地获取信息。(2)分析与评价信息的能力。科技记者需要具备批判性思考的能力,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辨别科技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时效性,能够分析判断经科技传媒传播所带来的影响。(3)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科技记者应具备应用传媒业务系统设备对科技传媒事件进行加工报道的能力,如图文编辑、视音频剪辑、数据处理等。(4)创造性利用信息的能力。科技记者需要具备归类、整合,并综合利用各类科技传播信息资源的能力,并能将科技事件转化为通俗易懂的、适合面向大众传播的信息表现形式。比如转化科学术语、技术术语、科学概念等科技信息内容的能力,利用已有科学信息素材,对传播内容、形式进行创新再造的能力。
图 3 科技记者道德素养体系框架图
(四)道德素养
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凭借直觉或“良心”进行道德选择。但在科技传媒领域,从业人员面临诸多道德选择的困难,如很多科技主题本身存在道德争议;科技传媒工作一般涉及多方利益,如何去取舍;科技传媒影响广泛。因此,在面临复杂的道德选择时,科技记者应当具备一定的道德素养,以免在面临复杂的道德选择时无所适从或做出低质量的选择。
基于此,本文认为科技记者的道德素养应要求科技记者在面临道德问题时,能够做出合理选择,以提高做出的决策质量。在设定道德素养框架时,根据分析道德问题的过程,将其分为识别、分析、拓展三个阶段。道德素养要素主要体现在前两个阶段上,它与道德素养框架的对应关系(如图3所示)。
而这三个阶段分别对应为道德素养的三个要素,即一级指标,包括对道德问题的识别能力、道德分析能力、处理道德问题时的思维拓展能力。
1.对道德问题的识别能力。对道德问题的识别能力指当科技记者面临一个有关选择的话题(如是否报道或以何种角度报道)时,能够识别该话题是否涉及道德问题,并对其道德属性(如重要程度和涉及的价值)进行初步分析。对道德问题的识别能力的二级指标如下。
(1)道德问题判断。科技记者对道德问题的判断指能够判断当前话题是否涉及道德问题,是进行道德决策的第一步。如在传递某个科技信息时,能否判断它可能存在伦理道德问题。(2)道德程度判断。该指标指科技记者应能够判断道德问题的重要程度。它包括(如果不解决或解决不当)可能对社会造成的后果,问题所要求采取措施的迫切程度。(3)道德价值识别。该指标指科技记者能够识别情境中包含哪些价值。道德价值识别要求识别的价值有一定的全面性,不能只看到一方面(如只看到新闻的轰动效应而未看见可能对受众造成的精神刺激)。
2.道德分析能力。道德分析能力是指运用理性手段分析道德情境,并做出道德判断的能力。包括道德框架的运用,以及对事实和价值的评估。
(1)运用道德框架。道德框架包括基于动机、行为和结果的推理,以及基于责任的推理。具备道德框架,并不意味着一定了解道德框架内容,而是需要在面对具体材料时,能够分析某种做法动机上善恶如何,行为上是否合理,结果上是否合适,以及是否符合职业公认道德准则的要求。(2)评估事实的能力。该指标包括全面把握传媒材料的相关事实,并对其可能造成的道德结果做出推断。这就要求科技记者首先能搜集到相关事实,如在判断有关克隆人的问题时,能了解到相关实验进行时的科学伦理细节和科学界最新动态;其次是能对事实与当前情境的程度进行评估,以确定那些事实对于目前的道德判断尤为重要;最后是对事实的道德结果进行推断。(3)评估价值的能力。该指标要求科技记者能够评估情境中反应的价值的相关性,并去粗取精,消除偏见。去粗取精,是因为关联度越大的价值对最后决策的影响越大,对价值的相关性分析得越清楚,决策的最终结果越明晰;消除偏见是因为偏见一般产生于不相关价值的关联。 3.处理道德问题时的思维拓展能力。对道德问题的识别能力是指通过运用想象力或直觉思维能力为道德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包括换位思考能力、大局思考能力和解决方案的设计能力。因为,科技记者在进行道德分析时,不能机械地运用理性道德分析工具,而应适时跳出思维框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1)换位思考能力。该指标指科技记者应能够体会到受众在接受信息后的反应。如不应当在未经警告的情况下播放可能诱发癫痫病的视频画面,不应当在不必要时展示残酷、血腥、恶心的场面等。(2)大局思考能力。该指标指科技记者应能够从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的宏观角度思考道德问题。这就要求科技记者能够在适当的时候,跳出利害双方的利益纠缠,从大局视角来做出道德选择。(3)道德解决方案的设计能力。该指标指科技记者应能够为科技道德问题设计解决方案。这就要求科技记者应具备一定的创造力,在做出道德选择时能够摆脱“非A即B”的僵化思维模式,通过设计“第三条路径”顾及到各个价值,走出道德困境。
三、提升科技记者素养的对策建议
科技记者素养体系的建立、完善和实施,是一个漫长的素质提升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科技报刊(科技期刊、科技类报纸等)、广播电视科学栏目、网络媒体等科技传播主体应当秉承为社会培养专业科技记者的理念,加大培养力度,完善培养选拔机制,从而提升科技记者的素养能力。针对如何结合实际情况提升科技记者素养,本文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注重选拔和培养,强化科学素养的水平提升
陈力丹指出:传媒对科学报道的误读,一是传媒领域和科学界存在不同话语体系造成的,一定程度上难以避免;二是记者缺乏科学素养;三是利益驱动下记者不遵循职业道德[5]。因此,建议科技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媒体等科技传播主体在选拔和培养科技记者时,应结合科学素养指标,有针对性地提高科技记者的科学素养水平。如在招聘和选拔科技记者时,选择具有理工科背景的从业人员;结合各科技传播主体所涉及的科技领域,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体系,可邀请资深的从业人员为科技记者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等。
(二)结合科技传播实务,量化信息素养考核指标
鉴于信息素养涉及的实践技能较多,科技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媒体等科技传播主体应针对自身的业务特点,进一步制定出可量化的信息素养考核指标,如熟练掌握哪些信息检索工具,熟练操作哪些图文视频采编设备等,以实现对科技记者信息素养评估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从而培养能够适应新媒体融合环境的全能型背包记者。此外,专业院校应结合可量化的信息素养考核指标,完善科技记者信息技能的培养体系,为不同科技传播主体培养出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科技记者。
(三)加强道德伦理训练,不断提升道德选择能力
在科技传媒实务中,科技记者在报道许多社会热点议题(如胚胎干细胞研究、空间探索、遗传隐私等)时,应有较高的受众本位意识,以减少科技新闻报道对受众造成的负面影响。因此,科技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媒体等科技传播主体在培养科技记者时,应通过各种科技道德情景的模拟训练和定期的案例培训(如黄金大米,韩国黄禹锡事件等科技危机报道等题材案例),不断提升科技记者对自身业务经常涉及的某一领域科技新闻的道德选择能力。此外,在微博、社交网络等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各科技传播主体还应尝试制定社交媒体政策[6],对科技记者使用新媒体进行科技传播的行为加强道德约束,以减少不当的私人化的科技信息传播行为对公众、媒体和社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陆光元.诺贝尔奖得主白川英树:社会需要科学记者[EB/OL].千龙新闻网,2004-04-16.
[2] 牟慧玲,蒋宏.上海媒体与国外媒体科技传播的比较与启示[J].新闻界,2007(2).
[3] 陈文勇,杨晓光.国外信息素养的定义和信息素养标准研究成果概述[J].图书情报工作,2000(2).
[4] 丁申桃.互联网络与图书馆信息服务[J].情报学报,1998(2).
[5] 陈力丹,叶梦姝.再论传媒对科学的误读—摒弃“垃圾科学”与科学好新闻的产生[J].新闻大学,2011(1).
[6] 白净.新闻记者使用社交媒体规范探讨——中国大陆媒体、路透社、美联社规范比较研究[J].新闻记者,2013(3).
关键词:科技记者;素养体系;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6-0008-04
曾获诺贝尔奖的白川英树先生认为:“在这个科技迅猛发展的社会里,大众是需要科普知识的,而媒体是传播科普知识的最好渠道,所以进步的社会需要科学报道和科学记者,这是衡量社会进步程度的标准。[1]”科技记者是指从事科技信息采集、编辑和报道等科技传媒相关业务的从业人员,其从业领域主要包括科技报刊(科技期刊、科技类报纸等)、广播电视科学栏目、网络媒体的科技新闻报道以及专业的科学网站等。那么,当前我国科技记者的行业现状如何?我们又该如何提升科技记者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呢?
一、科技记者从业现状概述
长期以来,我国大众媒体一直将科技传播与普及作为媒体功能的配角,而国外媒体则把科技新闻作为四大主流新闻之一。举例来说,美国电视台的科技类节目的播出时间占节目总播出时间比重的20%,日本为15%,而我国仅为6%[2]。可见,我国大众媒体的科技传播意识还很淡薄,科技类节目的比重还较低。正是由于大众媒体对科技新闻记者需求的偏少,导致了我国科技新闻记者队伍阵容的薄弱。
不仅如此,我国新闻记者的培养又多采用传统的人文学科培养模式,由此培养出来的新闻记者大多数未接受过自然科学领域的专业教育和系统训练,进而影响科技新闻记者队伍的整体水平。因为对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掌握欠缺,以及对传媒新技术的了解有限,现有的科技记者并不能很好适应新时代科技传播的需求。
可见,我国科技记者行业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科技新闻记者阵容薄弱,科技记者呈现结构性缺失状态;二是科技记者自身队伍素质有待提升。因此,研究和制定科技记者的素养体系,不仅有助于完善科技记者的培训、选拔和使用机制,加强科技传媒工作能力的建设,而且对我国记者的素养提升也有参考价值。
二、科技记者素养体系框架
(一)素养体系的基本构成
科技记者的素养,即科技记者的素质,应为科技记者完成科技传媒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条件。科技记者所需的素养可分为文化素养、岗位专业素养、科学素养、信息素养、道德素养等。在这五种素养中,文化素养和岗位专业素养为科技记者的基本素养,即科技记者所需具备的阅读、写作等新闻传播的基本能力;而科学素养、信息素养和道德素养跟科技传媒工作业务紧密相关,为科技记者的综合素养,涉及对科技内容的处理能力。这也就勾勒出了科技记者素养体系的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科技记者素养体系框架图
目前,文化素养和岗位专业素养,作为基本素养要求,是一般新闻记者所需具备的能力;相关研究成果较多,在此不做赘述。而科技记者的科学素养、信息素养、道德素养,以前也仅限于单一维度的探讨,作为综合素养,就有必要进行系统的分析,有必要进行指标的设计和评估的研究。
我们可以进一步从态度与意识、知识、技能与方法等三个方面来讨论素养问题。“态度与意识”指科技记者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判断,比如科学观念、对待使用信息的态度等;“知识”指某一方面的认知和记忆,如科学原理知识、信息技术知识等;“技能与方法”指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科技传媒的语境下,三者构建了相对稳定的支撑关系,相互关系如图2所示。
图 2 科技记者综合素养体系中的各要素及其关系
科技记者综合素养体系中的每个素养,都包含了态度与意识、知识、技能与方法的描述。本文还将对每个素养制定二级指标,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科技传媒语境,得到和科技传媒工作相关的实践能力描述。
科技记者综合素养体系包括了科学素养、信息素养和道德素养,具体素养指标制定如下。
(二)科学素养
笔者认为科技记者的科学素养是一种以公民科学素养为基础,带有较多功能性的实用性科学素质。具备科学素养的科技记者应掌握与实际工作相关的科学知识、科学技能方法和科学观念,并能够用其解决传媒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本文通过对Miller三维模型、PISA科学素养模型、Hodson 科学素养三维度的分析,确定了科学素养的基本因素,即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技能、科学本质和 STS(Science、Technology、Society,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素养的测试指标可分为三个维度:科学知识维度、科学技能方法维度、科学观念维度。这三个维度组合在一起,便构成了科学素养的一级指标。
1.科学知识。科学知识涉及了科技记者日常工作领域中本质性和常规性的知识,包括如下维度的二级指标。
(1)掌握科学概念。科技记者应掌握一定的文明成果和舆论热点的科学术语;了解自身科技传媒工作领域内相关科学题材和背景知识。(2)判断科学事实。科技记者应了解并能正确判断科学事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科学研究进程以及科学事件本身的意义等。(3)了解科学发展情况。科技记者应了解自身领域历年来科技发展的重大事件;了解社会时代最新科学知识和科学发展的情况,与时俱进。
2.科学技能方法。科技技能方法指科技记者能运用科学知识来认识和解决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科学现象与实际问题,具体指标如下。
(1)掌握并合理运用相关科技政策。科技记者需掌握一定历史时期下较为重要的科技政策的制定过程和涉及内容,包括国家的和地方的科技发展战略、科技管理的基本原则等;另外科技记者应能够解读并传播面向公众的科技政策。(2)掌握处理事件的科学方法。科技记者应能够运用科学知识、政策等观察分析科学事件,掌握严密的观察实验方法和严格的逻辑推理能力;并能够通过自然科学方法和规律认识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由此及彼,由表及里。(3)正确引导公众,聆听反馈意见。科技记者应能够全面认识和正确把握科学事物,深入浅出传播科学知识;既要关注科技传播的过程也要关注传播效果,聆听受众的反馈意见。(4)运用科技技术创新工作形式。科技记者应能够以科技手段为辅助,优化自身工作流程;并能够运用最新的科技成果,实现科技传播形式的创新。 3.科学观念。科学观念集中体现了科技记者的价值观念和理性文化,具体指标如下。
(1)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自身工作。科技记者应该坚持真理、坚持科学、不畏强权、实事求是,应该向公众提供客观、真实、科学、准确的信息。(2)以科学意识正确引导科学思维。科技记者应将科学意识转化为现实工作中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将科技题材置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条件之中思考。
(三)信息素养
如今,国内外尚无“信息素养”的标准定义。国外学者和相关机构曾将信息素养定义为“具有确定、评价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成为独立的终身学习的人”[3],以及“能清楚地意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能确定、评价、有效利用信息以及利用各种形式交流信息的能力”[4]。本文将科技记者信息素养定义为能准确定位、及时有效获取所需要科技传媒信息,能分析和评价所获信息,并能综合运用各种信息处理手段和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进而创造性地利用信息创作出能满足大众需求的科技传媒作品的能力。
信息素养可从三个层面来衡量:对信息理解和认识的意识层面,即信息意识;对信息知识掌握的知识层面,即信息知识;对信息获取、分析与评价、加工处理和利用等的实践能力层面,即信息能力。
1.信息意识。端正的观念和敏锐的感知,能够驱动科技记者去创作出最契合时代需求且具有专业分量的科技传媒作品。信息意识可从如下指标进行衡量。
(1)信息观念。在信息化社会里,科技记者需要认识到信息和信息技术对科技传媒工作的重要作用,并在科技传媒工作实践中,确立尊重科学、尊重知识、终身学习、勇于创新的观念。(2)信息敏感度。科技记者应关注科技前沿的热点问题,善于从海量信息中捕获有价值的科技传播的题材,善于观察事物,观察生活,发现和捕捉有价值的内容,并能够将新媒体应用联系到科技传媒工作实践之中。
2.信息知识。由于科技记者工作的特殊性,其对于科技信息传播知识掌握能力的强弱与其业务素质有着很大关系。信息知识可从如下指标进行衡量。
(1)信息理论知识。在科技信息传播工作中,科技记者需了解和传媒实务相关的信息方法运用方面的理论知识。(2)信息技术知识。科技记者应具备数字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以便能更好地发挥信息传播能力。(3)法律知识。科技记者应了解与信息传播和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而能够有效规避信息传播过程中不慎触及的法律漩涡。
3.信息能力。信息能力是在科技传媒实践中体现出来的能力,与科技记者的业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根据科技传媒实务中对信息的一般操作流程和技能要求,从如下四个指标来衡量科技记者的信息能力。
(1)寻获有效信息的能力。科技记者需要综合使用多种信息获取的途径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比如科技事件采写、调查、文献检索等方法;需要建立个人科学信息资源的知识地图,具备与科学界人士深入沟通交流的能力;因需要查阅外文文献,科技记者还需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便于更通畅地获取信息。(2)分析与评价信息的能力。科技记者需要具备批判性思考的能力,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辨别科技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时效性,能够分析判断经科技传媒传播所带来的影响。(3)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科技记者应具备应用传媒业务系统设备对科技传媒事件进行加工报道的能力,如图文编辑、视音频剪辑、数据处理等。(4)创造性利用信息的能力。科技记者需要具备归类、整合,并综合利用各类科技传播信息资源的能力,并能将科技事件转化为通俗易懂的、适合面向大众传播的信息表现形式。比如转化科学术语、技术术语、科学概念等科技信息内容的能力,利用已有科学信息素材,对传播内容、形式进行创新再造的能力。
图 3 科技记者道德素养体系框架图
(四)道德素养
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凭借直觉或“良心”进行道德选择。但在科技传媒领域,从业人员面临诸多道德选择的困难,如很多科技主题本身存在道德争议;科技传媒工作一般涉及多方利益,如何去取舍;科技传媒影响广泛。因此,在面临复杂的道德选择时,科技记者应当具备一定的道德素养,以免在面临复杂的道德选择时无所适从或做出低质量的选择。
基于此,本文认为科技记者的道德素养应要求科技记者在面临道德问题时,能够做出合理选择,以提高做出的决策质量。在设定道德素养框架时,根据分析道德问题的过程,将其分为识别、分析、拓展三个阶段。道德素养要素主要体现在前两个阶段上,它与道德素养框架的对应关系(如图3所示)。
而这三个阶段分别对应为道德素养的三个要素,即一级指标,包括对道德问题的识别能力、道德分析能力、处理道德问题时的思维拓展能力。
1.对道德问题的识别能力。对道德问题的识别能力指当科技记者面临一个有关选择的话题(如是否报道或以何种角度报道)时,能够识别该话题是否涉及道德问题,并对其道德属性(如重要程度和涉及的价值)进行初步分析。对道德问题的识别能力的二级指标如下。
(1)道德问题判断。科技记者对道德问题的判断指能够判断当前话题是否涉及道德问题,是进行道德决策的第一步。如在传递某个科技信息时,能否判断它可能存在伦理道德问题。(2)道德程度判断。该指标指科技记者应能够判断道德问题的重要程度。它包括(如果不解决或解决不当)可能对社会造成的后果,问题所要求采取措施的迫切程度。(3)道德价值识别。该指标指科技记者能够识别情境中包含哪些价值。道德价值识别要求识别的价值有一定的全面性,不能只看到一方面(如只看到新闻的轰动效应而未看见可能对受众造成的精神刺激)。
2.道德分析能力。道德分析能力是指运用理性手段分析道德情境,并做出道德判断的能力。包括道德框架的运用,以及对事实和价值的评估。
(1)运用道德框架。道德框架包括基于动机、行为和结果的推理,以及基于责任的推理。具备道德框架,并不意味着一定了解道德框架内容,而是需要在面对具体材料时,能够分析某种做法动机上善恶如何,行为上是否合理,结果上是否合适,以及是否符合职业公认道德准则的要求。(2)评估事实的能力。该指标包括全面把握传媒材料的相关事实,并对其可能造成的道德结果做出推断。这就要求科技记者首先能搜集到相关事实,如在判断有关克隆人的问题时,能了解到相关实验进行时的科学伦理细节和科学界最新动态;其次是能对事实与当前情境的程度进行评估,以确定那些事实对于目前的道德判断尤为重要;最后是对事实的道德结果进行推断。(3)评估价值的能力。该指标要求科技记者能够评估情境中反应的价值的相关性,并去粗取精,消除偏见。去粗取精,是因为关联度越大的价值对最后决策的影响越大,对价值的相关性分析得越清楚,决策的最终结果越明晰;消除偏见是因为偏见一般产生于不相关价值的关联。 3.处理道德问题时的思维拓展能力。对道德问题的识别能力是指通过运用想象力或直觉思维能力为道德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包括换位思考能力、大局思考能力和解决方案的设计能力。因为,科技记者在进行道德分析时,不能机械地运用理性道德分析工具,而应适时跳出思维框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1)换位思考能力。该指标指科技记者应能够体会到受众在接受信息后的反应。如不应当在未经警告的情况下播放可能诱发癫痫病的视频画面,不应当在不必要时展示残酷、血腥、恶心的场面等。(2)大局思考能力。该指标指科技记者应能够从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的宏观角度思考道德问题。这就要求科技记者能够在适当的时候,跳出利害双方的利益纠缠,从大局视角来做出道德选择。(3)道德解决方案的设计能力。该指标指科技记者应能够为科技道德问题设计解决方案。这就要求科技记者应具备一定的创造力,在做出道德选择时能够摆脱“非A即B”的僵化思维模式,通过设计“第三条路径”顾及到各个价值,走出道德困境。
三、提升科技记者素养的对策建议
科技记者素养体系的建立、完善和实施,是一个漫长的素质提升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科技报刊(科技期刊、科技类报纸等)、广播电视科学栏目、网络媒体等科技传播主体应当秉承为社会培养专业科技记者的理念,加大培养力度,完善培养选拔机制,从而提升科技记者的素养能力。针对如何结合实际情况提升科技记者素养,本文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注重选拔和培养,强化科学素养的水平提升
陈力丹指出:传媒对科学报道的误读,一是传媒领域和科学界存在不同话语体系造成的,一定程度上难以避免;二是记者缺乏科学素养;三是利益驱动下记者不遵循职业道德[5]。因此,建议科技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媒体等科技传播主体在选拔和培养科技记者时,应结合科学素养指标,有针对性地提高科技记者的科学素养水平。如在招聘和选拔科技记者时,选择具有理工科背景的从业人员;结合各科技传播主体所涉及的科技领域,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体系,可邀请资深的从业人员为科技记者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等。
(二)结合科技传播实务,量化信息素养考核指标
鉴于信息素养涉及的实践技能较多,科技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媒体等科技传播主体应针对自身的业务特点,进一步制定出可量化的信息素养考核指标,如熟练掌握哪些信息检索工具,熟练操作哪些图文视频采编设备等,以实现对科技记者信息素养评估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从而培养能够适应新媒体融合环境的全能型背包记者。此外,专业院校应结合可量化的信息素养考核指标,完善科技记者信息技能的培养体系,为不同科技传播主体培养出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科技记者。
(三)加强道德伦理训练,不断提升道德选择能力
在科技传媒实务中,科技记者在报道许多社会热点议题(如胚胎干细胞研究、空间探索、遗传隐私等)时,应有较高的受众本位意识,以减少科技新闻报道对受众造成的负面影响。因此,科技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媒体等科技传播主体在培养科技记者时,应通过各种科技道德情景的模拟训练和定期的案例培训(如黄金大米,韩国黄禹锡事件等科技危机报道等题材案例),不断提升科技记者对自身业务经常涉及的某一领域科技新闻的道德选择能力。此外,在微博、社交网络等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各科技传播主体还应尝试制定社交媒体政策[6],对科技记者使用新媒体进行科技传播的行为加强道德约束,以减少不当的私人化的科技信息传播行为对公众、媒体和社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陆光元.诺贝尔奖得主白川英树:社会需要科学记者[EB/OL].千龙新闻网,2004-04-16.
[2] 牟慧玲,蒋宏.上海媒体与国外媒体科技传播的比较与启示[J].新闻界,2007(2).
[3] 陈文勇,杨晓光.国外信息素养的定义和信息素养标准研究成果概述[J].图书情报工作,2000(2).
[4] 丁申桃.互联网络与图书馆信息服务[J].情报学报,1998(2).
[5] 陈力丹,叶梦姝.再论传媒对科学的误读—摒弃“垃圾科学”与科学好新闻的产生[J].新闻大学,2011(1).
[6] 白净.新闻记者使用社交媒体规范探讨——中国大陆媒体、路透社、美联社规范比较研究[J].新闻记者,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