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高校品牌建构的文化价值取向

来源 :湖北教育·领导科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j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通常将省部属高校以外的地方本科院校定位为应用型高校,以确立与学术型高校错位发展,以及品牌建构之路。这类地方高校目前已达219所,占中国755所普通本科院校的近1/3,其价值取向与发展走势,事关国家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的重大问题和战略全局。
  一、地方应用型高校品牌建构的主体价值取向
  高等教育价值反映的是高等教育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的一种对应关系,体现了主体需求对客体属性的主体性评价。地方高校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主体价值认知和选择问题。从高等教育的共性价值来看,“高深的专门知识(Expertise)是研究高等教育一切问题、一切现象的逻辑起点”[1],专业性和高深性是高等教育的基本价值属性;但就地方高校在高等教育分类中所属的地位和个性价值来看,它们既不同于侧重普通教育的学术研究型本科院校,也异于侧重职业教育的技术应用型高职院校。因而,有必要从品牌价值的建构层面来界定地方高校的主体价值,以突显特色差异,确立错位发展战略。
  (一)地方应用型高校的独特品位:差异性品牌建构
  学校品牌应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凝结在其名称中,具有特定价值底蕴和识别符号,并得以跨越时空、为公众认可的一种无形资产。从显性层面来看,地方高校的品牌建构应确立差异性品味。体现品牌价值属性在市场竞争中表现出来的专有显性能力和比较能力,在比较中显现出竞争的优劣、强弱及不可替代的差异性。差异性是品牌建构的根本属性。地方高校品牌建构的根本标志就是在所属教育类型中彰显个性、突出优势,凝练区别于其他类型教育的个性价值,个性价值越强,越具有不可替代性,越能形成品牌强势。对于我国尚处于发展转型期的地方高校来说,目前尚缺乏老牌学术型高校的品牌优势和办学实力,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然而一流的教育与学校层次和类型没有直接的关系,关键是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地方高校的方向性问题入手,准确把握教育类型特征,突显个性差异,培育显著特色,形成竞争优势,以真正超越本科学术型或专科翻版型的专业应用型教育模式,引领学校“错位发展”,建立起决定全局的持久的品牌地位。
  因此,首要问题是确立地方高校专业应用型教育的个性价值或差异性品位。现在通行的观点是将本科层次的地方高校定位为“应用型本科”或“技术型本科”。问题在于,单纯定位为“应用型本科”,尽管内涵上强化了与学术型本科的错位发展,但外延过于宽泛。事实上,一些老牌的工科院校,包括部分研究型大学,同样培养应用型人才,应用性特色同样明显。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任何大学教育所应体现的一项价值功能。所以,简单地以“应用型本科”来定位地方高校的个性价值,外延就过于宽泛,不能和其他类型、层次的高校有明确的区分。而定位为“技术型本科”,外延又显得比较狭窄,难以覆盖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类型,内涵上也不易与职业型院校相区分。我们认为,应用型教育存在学术应用型(含基础应用研究)、工程应用型、技术应用型和技能应用型四种教育类型,其中第二、三者属于专业应用型的普通教育类型,第四者属于职业应用型的职业教育类型。按照国际上通行的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双轨制”教育体制与类型,地方高校应定位于“专业应用型”普通高等教育,它与“学术型”普通高等教育同型异质,主要存在培养方向和模式上的差异,本质上应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应用型教育,侧重体现人才培养专业性、应用科研专业性和区域服务专业性,并在品牌建构中形成与学术型高校的错位发展和个性价值。
  (二)地方应用型高校的核心品质:整合性品牌建构
  核心竞争力是学校品牌建构的基础性力量,是根植于学校内部的能力系统与外部市场环境实行能量交换的原动力,其价值隐含在学校卓越的办学理念、优良的校园文化、规范的组织管理、高水平的学科建设、优质的人才培养等系统要素匹配整合的内生系统之中。将整合性作为塑造地方高校品牌的内在属性,旨在表明地方高校应在特定的教育层次、结构与办学类型上,发挥出系统的整合功能,凝聚处于核心地位的竞争能力,体现异质性创造价值和品牌优势,赢得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同度和赞誉度,实现品牌价值的社会满意最大化、品牌忠诚度最大化和办学效益最大化,进而赢得强势品牌地位。正是从这一意义上讲,地方高校的品牌建构是学校内在品质和办学品位的综合反映,是社会认同感与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完美结合。
  在诸多要素中,学科与专业是地方高校承载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功能的核心要素,是铸造专业应用型教育品质的重要切入点和鲜明标志。地方高校只有抓住学科专业建设这根主线,才能做到纲举目张,才能保证高质量人才的培养,确保专业教育水平的有力提升;学科专业建设是地方高校优化学术梯队建设的关键,是形成自身优势与特色的根本。抓好学科专业建设,不仅有助于形成专业应用型教育的特色和优势,带动学校建设上水平、上档次,而且也可以提高学校的社会地位与影响力。
  地方高校学科专业建设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促进学科结构特色、学科文化特色、学科延伸特色和学科专业特色的形成上。其中,学科结构特色是学校学科专业发展并形成特色的逻辑起点,应按照非均衡发展原则,确定优先支持和重点建设的学科专业,力求“有所先为,有所后为”,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新”,把优质资源集中在优势学科或带头学科上,形成学科门类结构特色、资源配置特色、发展水平特色;学科文化特色主要强调学科制度建设的支撑作用,使学科制度、学术规范转化成群体成员自觉追求的行为准则,转化为优良的学术品格和学术氛围;学科延伸特色重在促进学校的学科结构适应区域社会的经济结构,形成具有区位优势和地方优势的特色学科,增进学科之间的互动延伸,最终促进学科的“共生”和均衡发展;学科专业特色既强调有成熟的学科和行业背景作为支撑,更要求有稳定的职业岗位和人才需求作为基石,应以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为宗旨,以专业建设为目标,以学科建设为依托,一手抓专业建设,一手抓学科建设,侧重以专业背景和行业背景分析为基础,针对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设置具有职业针对性和适应性的专业结构群,并以此整合师资队伍,建构以学科带头人为龙头的学术梯队,形成关键性的持续竞争优势。
  (三)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延伸品效:延伸性品牌建构
  從外延层面来看,地方高校的品牌建构应确立延伸性品效,体现品牌扩张属性在竞争中表现出来的外向拓展能力。地方高校的品牌建构,重在面向地方、面向公众、面向未来,从扩大规模的线性发展,转向形成品位的立体发展,注重内涵提升和外延发展的统一,形成区域化、集约化、产学研办学的独特优势,使办学效益和竞争地位得以加强和巩固,特色内涵更加丰富,综合实力逐步增强,品牌优势日益彰显。
  所谓区域化延伸,即在目标层面上,反映出学校办学理念的区域指向性和发展价值性;在结构层面上,反映出办学的区域服务性质、本科教育层次与专业应用教育类型;在机制层面上,反映出学校特色定位与区域互动发展的运行机制。侧重以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应用研究、科技转化为两翼,切实依靠地方、行业和企业的深度参与,通过合作、合资、联办、共建等多种互动形式,整合社会力量和优势资源,实现由学校本位转向社会本位,由封闭发展转向开放发展,由单一模式转向多元拓展,最终由“无差别增长”转向“有机增长”,形成与区域发展良性互动的优选路径和运行模式,呈现出双生共赢的发展优势和可持续发展价值。
  所谓集约化延伸,是指地方高校实施集约化延伸战略,突破学校本位的单一办学模式,通过行业参与,校企互动,校校联合,寻求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的延伸互补,构建最优化的教育资源平台,增强规模化、集约化办学实力。所谓产学研延伸,旨在面向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置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参与经济发展大循环,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产学研合作,凝聚外延扩展与内涵充实的办学实力,营造校企结合、产学一体的发展优势,开拓产业性与教育性并举的办学新思路。尤其是贴近企业技术改造、农业产业化的实际需要,发挥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功能,提供形式多样的应用研究和技术服务,增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辐射力和贡献率,从而也为地方高校整合社会力量和资源,为自身资源扩展、基地建设、人才就业和可持续发展,赢得勃勃生机与活力。
  二、地方应用型高校品牌建构的文化价值取向
  从整体价值层面上,地方高校的品牌建构应坚守和谐发展理念,追求专业教育人文化,人文教育专业化,体现专业应用价值和人文发展价值双重价值属性。
  (一)地方应用型高校品牌建构的价值偏离趋向
  1. 价值目标的功利化趋向:关注工具理性,忽视价值理性。“专业应用教育”并非是一个现代概念。早在中世纪大学建立时,就有为社会培养官员、医生、律师和牧师的专业应用教育;在中国,尽管“重道轻艺”成为主流价值观,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器善观”,仍随着“六艺之学”、“畴人之学”和师徒传承的艺徒制而延续千古。到近现代,无论是以斯宾塞、布鲁纳为代表的科学教育哲学,还是严复、陶行知的科学教育思想,均主张教育的科学化和专业化。以科学主义为基础的教育哲学认为,为公众服务和为国家服务是大学的显性职能,大学教育就是要经过专业训练培养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科技人才。因此,专业应用型教育的存在既是合理的,也是必需的。但不适宜地放大专业应用教育的功利性,过于突出专业应用教育的工具理性价值,则将导致大学成为仅仅生产文凭和知识的物化工具,使教育活动成为纯粹知性的活动,忽视和排斥教育理性价值和人的生命价值,势必削弱现代教育的批判创新功能,凸显人文价值危机。
  2. 价值内涵的狭窄化趋向:注重科学价值,忽略人文价值。现代知识观使教育价值内涵窄化为科学教育,这样势必导致大学人文价值的缺失,使大学要么成为独立于社会之外的象牙塔,要么成为被动适应社会的教育工厂。受后现代主义影响,人们对现代知识观进行不断反思,认为知识同样具有社会性和价值性,不存在绝对客观的和普遍适用的纯粹知识;知识的生成是理性与非理性交织的复杂社会劳动过程;知识的增长是批判性检验的整体化综合化过程。因此,未来的大学教育理应重塑科学教育的价值,强调人的主体性与创造性,注重发挥人文教育对人格塑造、心灵净化的作用;未来的大学不仅是知识生产和创新的基地,而且还必须是人类崇高精神的瞭望塔。
  3. 价值功能的单一化趋向:追求生存价值,淡化存在价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强调:“人的生存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教育应包括培养和发展一个人全部潜能的教养过程”。大学教育归根到底是“存在的教育”,而不单纯是“生存的教育”。“为生计”固然是大学教育的基本价值功能,但“为人生”才是大学教育的核心价值追求。专业应用型教育如果僅仅强化人的生存能力,而忽略人的存在价值,则将丧失教育的灵魂,其结果将使“目的的人”异化为“工具的人”,最终导致培养对象人格的肢解和生命的残缺。因此,专业应用型教育不应单纯追求工具和手段的合理性,而忽视了目的本身的合理性,其终极价值在于促进教育与人的价值的全面提升。
  (二)地方应用型高校品牌建构的文化价值取向
  1. 和而不同:错位发展价值取向。和谐是社会运行的一种理想状态和价值取向,其内容包括多元统一、兼容共生和文化共享等方面。正是从这一意义上讲,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以和而不同、错位发展为前提,兼容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地方高校的专业应用型培养模式应是一种以专业应用教育为主的普通教育,而不适宜采用学术型高校的以普通教育为主的专业教育模式。应强调厚基础、宽专业、多方向、人本位,培养具有一宽(基础学力宽厚)、二高(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三强(就业能力强、创业能力强、发展能力强)的鲜明特色和复合能力的专业应用型高级人才。就其内容取向看,普通教育强调基础性、广博性、普适性和非职业性,专业教育则强调专门性、特殊性、实践性和应用性。而在大学中,学术性是它们共有的特征,这也是专业教育区别于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因此,地方高校的和谐发展是建立在错位发展基础上的,它所建构的品牌应是专业应用型的普通教育发展模式。
  2. 和合兼融:和合发展价值取向。和合兼融是中国文化人文精神的精髓和被普遍认同的生命智慧。剑桥大学的施诺爵士在20世纪中叶指出,学术文化已形成两个壁垒森严的世界,一个是人文的,一个是科学的。这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就演变成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对立。应当看到,科学精神为人文精神奠定理性自觉,人文精神为科学精神提供价值理想,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是人类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双翼。跨越两种文化鸿沟,促进两种教育文化价值的融合,才能摆脱教育价值内涵窄化的趋向,增进人类社会的相互理解与宽容。因此,地方高校的品牌价值体现在:以科学的人文主义引导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渗透与融合,把专业教育从“为谋生而教育”、“为就业而教育”转变成“为人生而教育、为人类而教育、为和谐而教育”,强调专业教育人文化,人文教育专业化,在强化科学价值的同时,更加注重人文教育的深化和专业文化价值的提升。
  3. 内外合一:特色发展价值取向。内外合一、主客交融是和谐文化发展的深层境界。在更高层面上,地方高校应在办学过程中凭借其个性化的教育实践活动,结合区域特点和行业要求,整合社会力量和优质资源,来确立满足社会特定需求的品牌发展战略,逐渐形成比较稳定持久的特色发展模式和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优良的办学价值。在品牌建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地域经济、文化优势,并在与地域经济、文化相融合的过程中,确定学校的发展目标、建设重点,彰显学校独特的个性魅力,凝练服务社会的“内功”,集聚服务社会的“资本”,成为地方经济和文化建设的引航标和“孵化器”,真正办出地方大学的区位特色和文化特色,不是沿着学术导向的传统本科教育的惯性运行,而是着眼价值理性和特色创建的战略层面,坚持以特色求生存、以品牌求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建品牌专业和课程,探索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新范式,形成关键性的持续竞争优势,最终凸现专业应用型教育的鲜明特色。
  参考文献:
  [1] [美]约翰·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等译.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
  
  责任编辑:周振国
其他文献
与学峰兄相识十年有余,每每为其书品、人品所触动,总让我想起吃过的小吃“老友粉”,通窍提神,带着温暖。
期刊
深化改革促进保险事业发展康冬发宜黄县保险公司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深化改革,勇于探索,着力调整险种结构,开发新险种,优化保险服务,促进了保险事业地
吾乡兴化,三步一桥,两步水,菜畦瓜圃,燕户渔庄,诗情画意,四季迥异。余髫年嬉戏其间,其乐无法尽道于人。祖讳月满、月堂辈,晴耕雨读,笃好佛典,以品行修禅为先。尝以板桥居士、懊道人书画
村庄规划最重要的是要对农村人居环境进行治理。村庄人居环境会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有所好转,但是村民庭院建设参差不齐,排水排污设施不畅,人畜居住混杂,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不齐备等
将社会热点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创新的体现。然而,社会热点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也存在着如何增强其有效性的问题。为此,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我们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一条宝贵的历史经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时代性、人民性的内在统一。中国化是前提,它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
期刊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在我国高等教育连续扩招、教育部对普通本科院校进行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出现结构性矛盾、以市场为基础配置生源的方式和机制开始形成的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