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根据我国现行《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数学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因此本文探究如何挖掘小学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期望能为新一轮教育改革献策,全面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主动性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尚未成熟,因此抽象的数学知识对于他们来说学习难度很大,再加上课堂上单一化的教学方法,让他们逐渐失去了探究学习的兴致,甚至在日复一日的习题训练中排斥数学、厌倦数学,而想要适应当前核心素养改革要求,让学生放下心理负担,在自由、民主、愉悦的环境氛围中快乐学习,我们必须从培养数学学习兴趣着手,以兴趣为指引激发探究数学知识的驱动力,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提高学习主动性。
1.直观教学,调动学习兴趣
小学生之所以感觉数学“难”,究其原因在于他们的思维能力及逻辑判断能力较差,只有简单、直观、形象的实物才能帮助他们活跃思维,所以在数学课堂上,我们不妨采取“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做法,让数学概念及数学原理更直观化,这样学生通过感性的学习过程,由浅入深地抽象数学概念并深化理解。例如小学生刚接触“乘法”时,他们的思路还停留在简单的加法计算层面,那么教师就要思考如何能让学生理解相对抽象的乘法知识。于是在课堂上,我设计了直观的探究情景:邀请三名同学上台,戴上小兔子的帽子道具,然后向台下的同学提问:大家看,每一只小兔子都有两只长耳朵,那么三只小兔子,共有几只长耳朵呢?依据直觉,小学生最先给出的自然是加法算式:2+2+2=6。而我又继续启发:你们看,这个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吗?今天老师要教给你们比加法计算更简便的算式方法。由此引出乘法算式:2×3=6,再与学生一起探讨算式中数字2、3和6代表的含义。这样层层递进的直观化、形象化教学手段,让学生水到渠成地掌握了乘法算式,理解乘法的意义。
2.关联生活,体验学习价值
核心素养背景下,学好数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实践运用,所以我们要善于寻找生活中的数学元素,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创设生活情境,强化感性认知,优化学习过程。例如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时,我提前让学生自己收集身边带“角”的实物,并在课堂上展示和讲解,大家通过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在交流与讨论中得出角的特征,初步完成知识的构建。课后我又让学生继续探索“角”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分析“角”的用处。例如能够调整靠背的躺椅,椅面和椅背成不同角度时,坐着的舒适度也有一定区别,你认为哪种角度最舒服?为什么?通过提炼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借助数学知识积累生活经验,学生逐渐认识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联,深感数学应用的重要性和学好数学的必要性。
3.游戏教学,增添学习趣味
小学生的年龄小,他们活泼好动,在课堂上想让他们长时间地保持注意力,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多设计一些符合他们年龄特征的游戏活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增添学习的趣味性。例如学习“认识三角形”时,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就是让学生理解“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概念。为了加深印象并能学以致用,我提前通过网络下载数学小游戏“炸弹小子”,课堂上组织学生快速在4-6条线段中找出三条边组成三角形,看哪个小组的反应最快、准确率最高,大家交流学习体验,并在游戏中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原理。实践表明,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小游戏,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教学效率也有了显著提升,而无论是团队游戏还是个体游戏,教师在其中发挥的主导作用也不可小觑,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设计既有趣又有用的数学小游戏,让学生一边玩一边学,在思考中获得愉悦的数学体验。
4.注重实践,拓展学习思路
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多重感官参与数学活动,通过动手操作体验学习的乐趣,拓展学习思路,获取数学知识。例如学习“认识立体图形”时,我带来了大量的实物素材,有积木、有纸盒、有篮球、有魔方、有萬花筒等等。然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合作探究小组,让大家观察物体,并动手操作,将相同形状的物体分类在一起,最后选一名同学代表发言:你们小组将物品分成了几类?每类物品的特征是什么?在课堂上,大家看一看、想一想、摸一摸,再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数学特征,逐步建立了立体、直观的体验,掌握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及球体等不同的表象,而在此过程中他们既活跃了思维,也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一举多得。
综上所述,课堂是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而想要激活小学生的求知动力,提高学习主动性,我们必须从“兴趣”二字着手。将学生视为课堂学习的主人,通过开展多样化的课堂实践活动、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在提高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数学学习水平,夯实数学基础。
参考文献
[1] 卢红艳.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的学习兴趣[J].数码设计(上),2019,(9):68-69.
[2] 张春英.浅谈提高小学数学学习效率与兴趣的方法[J].读与写,2019,16(26):119.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主动性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尚未成熟,因此抽象的数学知识对于他们来说学习难度很大,再加上课堂上单一化的教学方法,让他们逐渐失去了探究学习的兴致,甚至在日复一日的习题训练中排斥数学、厌倦数学,而想要适应当前核心素养改革要求,让学生放下心理负担,在自由、民主、愉悦的环境氛围中快乐学习,我们必须从培养数学学习兴趣着手,以兴趣为指引激发探究数学知识的驱动力,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提高学习主动性。
1.直观教学,调动学习兴趣
小学生之所以感觉数学“难”,究其原因在于他们的思维能力及逻辑判断能力较差,只有简单、直观、形象的实物才能帮助他们活跃思维,所以在数学课堂上,我们不妨采取“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做法,让数学概念及数学原理更直观化,这样学生通过感性的学习过程,由浅入深地抽象数学概念并深化理解。例如小学生刚接触“乘法”时,他们的思路还停留在简单的加法计算层面,那么教师就要思考如何能让学生理解相对抽象的乘法知识。于是在课堂上,我设计了直观的探究情景:邀请三名同学上台,戴上小兔子的帽子道具,然后向台下的同学提问:大家看,每一只小兔子都有两只长耳朵,那么三只小兔子,共有几只长耳朵呢?依据直觉,小学生最先给出的自然是加法算式:2+2+2=6。而我又继续启发:你们看,这个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吗?今天老师要教给你们比加法计算更简便的算式方法。由此引出乘法算式:2×3=6,再与学生一起探讨算式中数字2、3和6代表的含义。这样层层递进的直观化、形象化教学手段,让学生水到渠成地掌握了乘法算式,理解乘法的意义。
2.关联生活,体验学习价值
核心素养背景下,学好数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实践运用,所以我们要善于寻找生活中的数学元素,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创设生活情境,强化感性认知,优化学习过程。例如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时,我提前让学生自己收集身边带“角”的实物,并在课堂上展示和讲解,大家通过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在交流与讨论中得出角的特征,初步完成知识的构建。课后我又让学生继续探索“角”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分析“角”的用处。例如能够调整靠背的躺椅,椅面和椅背成不同角度时,坐着的舒适度也有一定区别,你认为哪种角度最舒服?为什么?通过提炼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借助数学知识积累生活经验,学生逐渐认识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联,深感数学应用的重要性和学好数学的必要性。
3.游戏教学,增添学习趣味
小学生的年龄小,他们活泼好动,在课堂上想让他们长时间地保持注意力,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多设计一些符合他们年龄特征的游戏活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增添学习的趣味性。例如学习“认识三角形”时,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就是让学生理解“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概念。为了加深印象并能学以致用,我提前通过网络下载数学小游戏“炸弹小子”,课堂上组织学生快速在4-6条线段中找出三条边组成三角形,看哪个小组的反应最快、准确率最高,大家交流学习体验,并在游戏中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原理。实践表明,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小游戏,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教学效率也有了显著提升,而无论是团队游戏还是个体游戏,教师在其中发挥的主导作用也不可小觑,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设计既有趣又有用的数学小游戏,让学生一边玩一边学,在思考中获得愉悦的数学体验。
4.注重实践,拓展学习思路
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多重感官参与数学活动,通过动手操作体验学习的乐趣,拓展学习思路,获取数学知识。例如学习“认识立体图形”时,我带来了大量的实物素材,有积木、有纸盒、有篮球、有魔方、有萬花筒等等。然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合作探究小组,让大家观察物体,并动手操作,将相同形状的物体分类在一起,最后选一名同学代表发言:你们小组将物品分成了几类?每类物品的特征是什么?在课堂上,大家看一看、想一想、摸一摸,再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数学特征,逐步建立了立体、直观的体验,掌握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及球体等不同的表象,而在此过程中他们既活跃了思维,也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一举多得。
综上所述,课堂是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而想要激活小学生的求知动力,提高学习主动性,我们必须从“兴趣”二字着手。将学生视为课堂学习的主人,通过开展多样化的课堂实践活动、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在提高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数学学习水平,夯实数学基础。
参考文献
[1] 卢红艳.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的学习兴趣[J].数码设计(上),2019,(9):68-69.
[2] 张春英.浅谈提高小学数学学习效率与兴趣的方法[J].读与写,2019,16(2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