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的学生难管、难教育,几乎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甚至有的教师感叹学生一届不如一届,“问题学生”的教育更应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因为它不仅危及一个家庭的幸福,甚至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我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些学生品德不良的形成原因及教育对策进行探讨。
一、“问题学生”的行为特征
“问题学生”的“问题”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在不良的社会风气侵蚀下、在不正常的家庭教育或学校教育失误的影响下,由各种消极因素随着身心的成长发展的结果。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不用心、精力不集中,没有耐心,纪律松散。他们内心深处也有要求上进的愿望,但缺乏持久的动力和毅力。有的学生情感脆弱,承受挫折能力差,遇到困难和矛盾,便手忙脚乱,想不出应对的措施,只好采取消极应付或过激的办法。“问题学生”具有更为强烈的自尊心,他们更渴望平等和成功,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表扬。只要我们根据其特殊的心理状态和特点,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满腔热情地关怀和引导,是完全可以教育好的。转化“问题学生”是获得教育教学大面积丰收的重要保证,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
二、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的策略
1.爱的教育,了解、宽容学生
只要发内心的地爱学生,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尤其是“问题学生”,他们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往往对身边的人存在不信任和排斥,行为上拒绝合作。这时我们不妨来个换位思考,揣摩他们的心理,理解他们的处境,宽容他们的缺点,俯下身来听听他们怎么说,慢慢地,你会在一个个问题中找到自信,你会在学生的脸中得到满足,这样做能最大限度给他们以尊重,让他们从心底里接纳了你,把你当作了朋友,教育转化工作便有了成功的可能。
2.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理念统一
学校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而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构建社会、学校、家庭相互支持的教育体系是当今大教育的任务和使命。
从家庭教育的现状来看,大多数家长不是教育方面的专家,缺乏教育理论的指导,缺乏对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的研究,[1]面对着自己唯一的孩子又缺乏相关的教育经验,仅着对孩子的爱进行教育,往往会出现许多偏差。家庭教育需要学校教育的指导和配合。尤其是在某些方面表现较差的学生,绝大多数隐瞒在校的真实情况而不愿让家长知道,家长对子女的表现情况不清楚,最终导致学校与家庭的教育脱节。积极参与家庭教育讲座,增强对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和家庭教育的水平,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康发展。比如,通过开家长会,让家长随时了解孩子的基本情况,以及学校的教学内容、培养目标等等。家校合作教育就有利于做到优势互补。
从学校教育的现状来看,家庭教育是最基本的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教育。很多“问题学生”的“问题”的根源都是家庭,不同的家庭会培养出不同的学生。所以学校必须了解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最大程度上与家长达成教育理念上的一致,取得家长的支持,减轻学校教育的难度,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及时改善教育策略,强化教育效果。
从社会教育的现状来看,学校是向社会输送人才的摇篮,学校的人才培养策略、培养目标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素质,学生的素质进而影响到社会的发展。社会是一个大课堂,对学生的生活学习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社会应该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接纳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关部门应加大力度整治社会上存在的不良风气,尤其是网站或者电视节目中低下的内容,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纯洁的文化氛围,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培养社会人才尽责。
3.教育“问题学生”对其未来发展的影响
第一,有利于“问题学生”思想品质、个性、智力和身心的健康发展。一般来说,人的行为发展是一个连续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2]个体行为的发展还存在着所谓的“关键期”,也就是说在某一阶段中,某一特定行为最容易形成。一岁的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关键期”。在这一“关键期”阶段,他们模仿性强,易走向模仿的反面,价值观混乱、价值观扭曲,易出现观念偏差,形成“问题行为”,在“问题行为”阶段如果教育引导准确,就会向正常行为转化,如果教育时机失去,就会向不良行为转化,从轻到重不断强化就会形成违法犯罪或精神性格异常。在这一阶段其所形成的行为将会影响到今后的身心发展正常,也可能导致违法犯罪或心理疾病、心理变态。因此,对这个时期的青年学生“问题行为”的研究和教育引导,就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第二,有利于促進学校,家庭,社会的稳定发展。[3]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几年内,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以上,其中十五、六岁的少年犯罪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以上。教育专家分析说,[3]如今青少年普遍存在狭隘、自私、惟我独尊、好占上风的心理,而不良社会环境的熏染和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又助长了青少年的心理缺陷,甚至促使青少年走了违法犯罪的道路。网络的普及,网络成瘾的学生不断上升,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也在侵蚀青少年,这些“问题学生”如果不很好的教育和训练,会扰乱学校管理,又增添家庭的负担。如果他们不能掌握一定的技能,走出学校,进入社会,在社会上找不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不但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到最后往往成为犯罪的“后备军”,对社会形成压力。
因而教育策略也应该是综合性的,这就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相配合,给予青少年良好的指导,树立他们的法律意识,使他们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因此,转化“问题学生”又是学校,家庭,社会义不容辞的任务和责任。
[参考文献]
[1]浅谈“问题学生”及其形成原因[J].张成.现代教育科学.2010(08)
[2]国内关于“问题学生”界定研究综述[J]. 卢尧,黄少兵,汪学余.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05)
[3]“问题学生”的成因与教育转化[J]. 杨彦勤,辛全才,赵风.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一、“问题学生”的行为特征
“问题学生”的“问题”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在不良的社会风气侵蚀下、在不正常的家庭教育或学校教育失误的影响下,由各种消极因素随着身心的成长发展的结果。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不用心、精力不集中,没有耐心,纪律松散。他们内心深处也有要求上进的愿望,但缺乏持久的动力和毅力。有的学生情感脆弱,承受挫折能力差,遇到困难和矛盾,便手忙脚乱,想不出应对的措施,只好采取消极应付或过激的办法。“问题学生”具有更为强烈的自尊心,他们更渴望平等和成功,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表扬。只要我们根据其特殊的心理状态和特点,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满腔热情地关怀和引导,是完全可以教育好的。转化“问题学生”是获得教育教学大面积丰收的重要保证,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
二、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的策略
1.爱的教育,了解、宽容学生
只要发内心的地爱学生,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尤其是“问题学生”,他们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往往对身边的人存在不信任和排斥,行为上拒绝合作。这时我们不妨来个换位思考,揣摩他们的心理,理解他们的处境,宽容他们的缺点,俯下身来听听他们怎么说,慢慢地,你会在一个个问题中找到自信,你会在学生的脸中得到满足,这样做能最大限度给他们以尊重,让他们从心底里接纳了你,把你当作了朋友,教育转化工作便有了成功的可能。
2.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理念统一
学校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而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构建社会、学校、家庭相互支持的教育体系是当今大教育的任务和使命。
从家庭教育的现状来看,大多数家长不是教育方面的专家,缺乏教育理论的指导,缺乏对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的研究,[1]面对着自己唯一的孩子又缺乏相关的教育经验,仅着对孩子的爱进行教育,往往会出现许多偏差。家庭教育需要学校教育的指导和配合。尤其是在某些方面表现较差的学生,绝大多数隐瞒在校的真实情况而不愿让家长知道,家长对子女的表现情况不清楚,最终导致学校与家庭的教育脱节。积极参与家庭教育讲座,增强对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和家庭教育的水平,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康发展。比如,通过开家长会,让家长随时了解孩子的基本情况,以及学校的教学内容、培养目标等等。家校合作教育就有利于做到优势互补。
从学校教育的现状来看,家庭教育是最基本的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教育。很多“问题学生”的“问题”的根源都是家庭,不同的家庭会培养出不同的学生。所以学校必须了解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最大程度上与家长达成教育理念上的一致,取得家长的支持,减轻学校教育的难度,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及时改善教育策略,强化教育效果。
从社会教育的现状来看,学校是向社会输送人才的摇篮,学校的人才培养策略、培养目标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素质,学生的素质进而影响到社会的发展。社会是一个大课堂,对学生的生活学习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社会应该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接纳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关部门应加大力度整治社会上存在的不良风气,尤其是网站或者电视节目中低下的内容,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纯洁的文化氛围,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培养社会人才尽责。
3.教育“问题学生”对其未来发展的影响
第一,有利于“问题学生”思想品质、个性、智力和身心的健康发展。一般来说,人的行为发展是一个连续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2]个体行为的发展还存在着所谓的“关键期”,也就是说在某一阶段中,某一特定行为最容易形成。一岁的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关键期”。在这一“关键期”阶段,他们模仿性强,易走向模仿的反面,价值观混乱、价值观扭曲,易出现观念偏差,形成“问题行为”,在“问题行为”阶段如果教育引导准确,就会向正常行为转化,如果教育时机失去,就会向不良行为转化,从轻到重不断强化就会形成违法犯罪或精神性格异常。在这一阶段其所形成的行为将会影响到今后的身心发展正常,也可能导致违法犯罪或心理疾病、心理变态。因此,对这个时期的青年学生“问题行为”的研究和教育引导,就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第二,有利于促進学校,家庭,社会的稳定发展。[3]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几年内,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以上,其中十五、六岁的少年犯罪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以上。教育专家分析说,[3]如今青少年普遍存在狭隘、自私、惟我独尊、好占上风的心理,而不良社会环境的熏染和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又助长了青少年的心理缺陷,甚至促使青少年走了违法犯罪的道路。网络的普及,网络成瘾的学生不断上升,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也在侵蚀青少年,这些“问题学生”如果不很好的教育和训练,会扰乱学校管理,又增添家庭的负担。如果他们不能掌握一定的技能,走出学校,进入社会,在社会上找不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不但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到最后往往成为犯罪的“后备军”,对社会形成压力。
因而教育策略也应该是综合性的,这就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相配合,给予青少年良好的指导,树立他们的法律意识,使他们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因此,转化“问题学生”又是学校,家庭,社会义不容辞的任务和责任。
[参考文献]
[1]浅谈“问题学生”及其形成原因[J].张成.现代教育科学.2010(08)
[2]国内关于“问题学生”界定研究综述[J]. 卢尧,黄少兵,汪学余.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05)
[3]“问题学生”的成因与教育转化[J]. 杨彦勤,辛全才,赵风.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