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就成了语文教师们的热门问题,于是“课堂情景剧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这一课题也就随之诞生了,那么,课堂情景剧的应用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究竟有什么效果呢?对于同学们接受新的知识方面又有什么新的帮助呢?通过近年一线课堂的研究与实践,我认为课堂情景剧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创新点,具体感悟如下:
、创新点一
(1)形式新。能极大调动学生学课文的兴趣。过去教学某一课文时,教师点滴不漏、照本宣科,学生则听的昏昏欲睡。而现在要学生自己把课文编成剧本并且自己当演员,学生的兴趣自然来了:选哪一篇?怎样编?谁演什么角色合适?人物性格有何特点?等等一系列问题,学生都愿意主动思考、编排,并一遍遍地认真阅读课文,互相交流。另外,编演课本剧不知道戏剧常识不行,同学们课下主动学习并认真阅读那些剧本,然后自己揣摩人物、改编课文,学习过程变得主动、积极。
(2)内容新。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编演过程,对学生语文知识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剧本不是课文,不再有大量的叙述性语言,除了有简单的舞台说明外,大部分是对话。对话语言要规范,就要求改写剧本时用词要准确、句子要完整;表演时语音要准确,对话就要与人物性格相符合。这些都需要学生有较扎实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为了演好某个角色,演员对其中的每一句话,甚至是一个眼神都是反复推敲、试演,在这个过程中,其语文基础知识自然也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3)思维新。能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兴趣。编演课本剧同时又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改编是一种创造,表演更是一种创造。“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在阅读课文时都有自己独到的理解。改编后进入表演,他们又会根据实际,结合当代学生的一些特点不断调整、充实,进行再创造,从而使人物的动作、表情、对话等更具个性化,使得形象更为丰满。
(4)表现新。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活的能力。戏剧是一门文学,其生命力的源泉就是生活。编演课本剧就是用戏剧语言辅以动作等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进而反映生活的。这就需要学生将戏中人物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去把握其性格并注意对话语言的表达技巧。表演中的动作也是如此。
(5)感受深。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美好情操。原来上语文课,分析人物总是让学生想象、联想他是个什么样的人。编演课本剧后,学生亲身感受人物的生活、用心体验他说的每一句话,就更直接、更感性地理解了人物,不知不觉中被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品质、精神所感染。
二、创新点二
(1)这一形式大大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他们真正成为了整个活动的主体。学生为了达到自己的预想效果,利用课外时间去改编、排练。到后来,他们甚至是自己写剧本,按照班级人物的实际情况构思内容。出炉了如《坠落的男孩》、《沙漏》等让人惊喜的作品。每个小组都能在几天的时间内通过自己对剧中人物的琢磨,把握住作品的主题和精彩之处,并通过自己独到的表演将他们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众所周知,戏剧属于舞台表演艺术,它是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形式的结合体,是对作品的一种较完美的诠释。课堂情景剧是戏剧的一个小小缩影,所以,选择这样一种形式来作为课堂活动的内容,是因为它融合了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种训练形式,课堂的有效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生并没有照搬原著,而是将整个剧情浓缩在30分钟内,这是一种新的突破,是对学生能力的全面锻炼,他们真正成为了活动的主体。
(2)这样的活动提升了学生对某篇文章或者某一观点的认知能力,他们对作品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再创造,在活动实践过程中得到了自身情感的体验、感悟、提升。
首先,从改编上来说,实现了他们读、写能力的锻炼。曾经改编过《鸿门宴》的学生说,前期准备时,他们把原著读了好几遍,还去查阅古代文化常识中的很多内容,生怕有差错,光改稿就写了有十页。《林黛玉进贾府》的台词修改了四五次。学生自己创作的剧目《坠落的男孩》是借鉴了迪诺布扎蒂的作品,同时,还加入了自己的想象,结合演员情况作了大胆地改动。而在《沙漏》这一作品中,学生通过穿越时空救人的片段来表达人类对爱情、友情的坚定信念,里面有斯蒂芬金穿越时空救人的影子,还添加了其“黑暗塔”系列的情节,并融合自己班级人员的实际情况创作而成,整个剧本的形式、构思绝对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体现。教育界老前辈张志公先生说:“我很重视文学教育,这不是要求学生们人人成为文学家,但是人人要接受文学教育。”我想,老前辈的思想无非是认为语文课堂中的一方面就是要培养他们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但在新课程标准下,更重要的是可以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由死读书,变成真正的活读书,在创作中实现对 自我能力的提升,让他们在借鉴、联想、想象中得到创作思维的锻炼。学生将平日在生活中积累的的艺术形式移植到自己的创作之中,这也是一种联想,也是一种艺术再创造。
其次,从导演的角度说,他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导演要懂得如何安排人员的出场,从大局把握整体的“运作”,这是对他们组織和审美的一个极大挑战和体现。这里面包括上下场顺序,选用的音乐要烘托怎样的气氛,道具的摆放位置,刮风下雨产生的效果,舞台上灯光明暗的时间等,这一切都要听从“导演”的调遣。导演这号人物通常都能在各种活动中脱颖而出,语文课堂可以有一种“精英意识”,他们的能力应该得到体现。这些都是一般教学活动所不能实现的。
最后,在这里不得不提的还有在情景剧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类人物,他相当于电影中的特效、后期制作、剧务等多种身份。是他们实现自己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体现。如《沙漏》短短 45分钟的演出,学生为了配合完美的剧情表演,制作了多媒体特效,背景音乐,甚至还出了海报,影片预告,幕后花絮等等,已经形成了一个系列,让所有同学大为震惊。
(3)表演的过程超越了师生之间的简单课堂对话,使学生的潜能发挥了出来。从整个过程来看,表演的重中之重就是演员,而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另一个教学原则是全面参与,要在整个活动中充分体现民主性,在参与之中培养其合作精神。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心,肯定了自己的能力。对大部分学生而言,这样的演出是他们学习生涯中的第一次,有很多人从来没有在全班同学面前表达过自己的观点,更不用说去表演,而这样的演出让他们充分肯定了自己的价值,即使是在班上“默默无闻”的学生也可以“一鸣惊人”,对于那些本来就很优秀的学生更是在这样的形式中更充分地表现了自己,让自己的光芒更加夺目。
(4)这种情景剧的表演实现的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它对教师和学生的自身修养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对个人素质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这些都是平时课堂教学的准备中所不能得到的。有的人说,这样的表演让学生玩野了,老师轻松了。其实,反过来思考,组织这样的活动实际上给老师和学生出了个共同的难题。
首先,每一次的演出都没有现成的剧本,老师要花大量的精力来对他们进行个人和集体的指导,有时候还要亲自示范,这对老师和学生都是能力和素质的检验和提高。
其次,每场的台词通常都要琢磨好几遍,人物间语言的衔接要怎样才比较连贯,互相间要什么眼神,大家反复琢磨,反复排练,这是老师与学生对作品理解的考验。包括语气的把握,声音的大小,速度的快慢, 也是在精心揣摩了情境,反复琢磨了很多遍后才确定下来的。 对于学生而言,我想他们收获到了自己人生当中一笔巨大。学生在老师的要求下,要自己动手做很多事情。他们要自选音乐背景,背景画面,自己设计服装、道具。更重要的是,他们要揣摩人物,细品语言,安排详略。他们还要学着去接触不同的人,亲自体验、感受完成一件事情的每一个细节,自己想办法去解决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这就是他们的成长过程,这就是语文课堂给予他们的另外一面,他们的心智在成熟,他们的洞察力、理解力在提高,这些都是教师讲几堂课都不可能教授出的知识。但他们在磨练中得到了,感悟到了。
总之,课堂情景剧表演这样一种语文课堂活动形式大大丰富了初中语文课堂内容。这一形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积累丰富多彩的语文知识,在提升学生知识迁移、理解能力的同时还让学生获得足够的情感体验,超越普通的师生对话。不局限于课内,能够为学生所喜欢的课堂,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在其中有了很多的收获,而且收获远远超过了常规的课堂教学内容。为我们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条全新的康庄大道。
、创新点一
(1)形式新。能极大调动学生学课文的兴趣。过去教学某一课文时,教师点滴不漏、照本宣科,学生则听的昏昏欲睡。而现在要学生自己把课文编成剧本并且自己当演员,学生的兴趣自然来了:选哪一篇?怎样编?谁演什么角色合适?人物性格有何特点?等等一系列问题,学生都愿意主动思考、编排,并一遍遍地认真阅读课文,互相交流。另外,编演课本剧不知道戏剧常识不行,同学们课下主动学习并认真阅读那些剧本,然后自己揣摩人物、改编课文,学习过程变得主动、积极。
(2)内容新。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编演过程,对学生语文知识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剧本不是课文,不再有大量的叙述性语言,除了有简单的舞台说明外,大部分是对话。对话语言要规范,就要求改写剧本时用词要准确、句子要完整;表演时语音要准确,对话就要与人物性格相符合。这些都需要学生有较扎实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为了演好某个角色,演员对其中的每一句话,甚至是一个眼神都是反复推敲、试演,在这个过程中,其语文基础知识自然也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3)思维新。能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兴趣。编演课本剧同时又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改编是一种创造,表演更是一种创造。“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在阅读课文时都有自己独到的理解。改编后进入表演,他们又会根据实际,结合当代学生的一些特点不断调整、充实,进行再创造,从而使人物的动作、表情、对话等更具个性化,使得形象更为丰满。
(4)表现新。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活的能力。戏剧是一门文学,其生命力的源泉就是生活。编演课本剧就是用戏剧语言辅以动作等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进而反映生活的。这就需要学生将戏中人物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去把握其性格并注意对话语言的表达技巧。表演中的动作也是如此。
(5)感受深。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美好情操。原来上语文课,分析人物总是让学生想象、联想他是个什么样的人。编演课本剧后,学生亲身感受人物的生活、用心体验他说的每一句话,就更直接、更感性地理解了人物,不知不觉中被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品质、精神所感染。
二、创新点二
(1)这一形式大大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他们真正成为了整个活动的主体。学生为了达到自己的预想效果,利用课外时间去改编、排练。到后来,他们甚至是自己写剧本,按照班级人物的实际情况构思内容。出炉了如《坠落的男孩》、《沙漏》等让人惊喜的作品。每个小组都能在几天的时间内通过自己对剧中人物的琢磨,把握住作品的主题和精彩之处,并通过自己独到的表演将他们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众所周知,戏剧属于舞台表演艺术,它是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形式的结合体,是对作品的一种较完美的诠释。课堂情景剧是戏剧的一个小小缩影,所以,选择这样一种形式来作为课堂活动的内容,是因为它融合了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种训练形式,课堂的有效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生并没有照搬原著,而是将整个剧情浓缩在30分钟内,这是一种新的突破,是对学生能力的全面锻炼,他们真正成为了活动的主体。
(2)这样的活动提升了学生对某篇文章或者某一观点的认知能力,他们对作品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再创造,在活动实践过程中得到了自身情感的体验、感悟、提升。
首先,从改编上来说,实现了他们读、写能力的锻炼。曾经改编过《鸿门宴》的学生说,前期准备时,他们把原著读了好几遍,还去查阅古代文化常识中的很多内容,生怕有差错,光改稿就写了有十页。《林黛玉进贾府》的台词修改了四五次。学生自己创作的剧目《坠落的男孩》是借鉴了迪诺布扎蒂的作品,同时,还加入了自己的想象,结合演员情况作了大胆地改动。而在《沙漏》这一作品中,学生通过穿越时空救人的片段来表达人类对爱情、友情的坚定信念,里面有斯蒂芬金穿越时空救人的影子,还添加了其“黑暗塔”系列的情节,并融合自己班级人员的实际情况创作而成,整个剧本的形式、构思绝对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体现。教育界老前辈张志公先生说:“我很重视文学教育,这不是要求学生们人人成为文学家,但是人人要接受文学教育。”我想,老前辈的思想无非是认为语文课堂中的一方面就是要培养他们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但在新课程标准下,更重要的是可以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由死读书,变成真正的活读书,在创作中实现对 自我能力的提升,让他们在借鉴、联想、想象中得到创作思维的锻炼。学生将平日在生活中积累的的艺术形式移植到自己的创作之中,这也是一种联想,也是一种艺术再创造。
其次,从导演的角度说,他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导演要懂得如何安排人员的出场,从大局把握整体的“运作”,这是对他们组織和审美的一个极大挑战和体现。这里面包括上下场顺序,选用的音乐要烘托怎样的气氛,道具的摆放位置,刮风下雨产生的效果,舞台上灯光明暗的时间等,这一切都要听从“导演”的调遣。导演这号人物通常都能在各种活动中脱颖而出,语文课堂可以有一种“精英意识”,他们的能力应该得到体现。这些都是一般教学活动所不能实现的。
最后,在这里不得不提的还有在情景剧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类人物,他相当于电影中的特效、后期制作、剧务等多种身份。是他们实现自己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体现。如《沙漏》短短 45分钟的演出,学生为了配合完美的剧情表演,制作了多媒体特效,背景音乐,甚至还出了海报,影片预告,幕后花絮等等,已经形成了一个系列,让所有同学大为震惊。
(3)表演的过程超越了师生之间的简单课堂对话,使学生的潜能发挥了出来。从整个过程来看,表演的重中之重就是演员,而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另一个教学原则是全面参与,要在整个活动中充分体现民主性,在参与之中培养其合作精神。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心,肯定了自己的能力。对大部分学生而言,这样的演出是他们学习生涯中的第一次,有很多人从来没有在全班同学面前表达过自己的观点,更不用说去表演,而这样的演出让他们充分肯定了自己的价值,即使是在班上“默默无闻”的学生也可以“一鸣惊人”,对于那些本来就很优秀的学生更是在这样的形式中更充分地表现了自己,让自己的光芒更加夺目。
(4)这种情景剧的表演实现的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它对教师和学生的自身修养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对个人素质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这些都是平时课堂教学的准备中所不能得到的。有的人说,这样的表演让学生玩野了,老师轻松了。其实,反过来思考,组织这样的活动实际上给老师和学生出了个共同的难题。
首先,每一次的演出都没有现成的剧本,老师要花大量的精力来对他们进行个人和集体的指导,有时候还要亲自示范,这对老师和学生都是能力和素质的检验和提高。
其次,每场的台词通常都要琢磨好几遍,人物间语言的衔接要怎样才比较连贯,互相间要什么眼神,大家反复琢磨,反复排练,这是老师与学生对作品理解的考验。包括语气的把握,声音的大小,速度的快慢, 也是在精心揣摩了情境,反复琢磨了很多遍后才确定下来的。 对于学生而言,我想他们收获到了自己人生当中一笔巨大。学生在老师的要求下,要自己动手做很多事情。他们要自选音乐背景,背景画面,自己设计服装、道具。更重要的是,他们要揣摩人物,细品语言,安排详略。他们还要学着去接触不同的人,亲自体验、感受完成一件事情的每一个细节,自己想办法去解决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这就是他们的成长过程,这就是语文课堂给予他们的另外一面,他们的心智在成熟,他们的洞察力、理解力在提高,这些都是教师讲几堂课都不可能教授出的知识。但他们在磨练中得到了,感悟到了。
总之,课堂情景剧表演这样一种语文课堂活动形式大大丰富了初中语文课堂内容。这一形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积累丰富多彩的语文知识,在提升学生知识迁移、理解能力的同时还让学生获得足够的情感体验,超越普通的师生对话。不局限于课内,能够为学生所喜欢的课堂,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在其中有了很多的收获,而且收获远远超过了常规的课堂教学内容。为我们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条全新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