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歌唱是意识和机体的双重活动,是高级的心理活动之一。本文针对声乐教学中某些共性的问题,简要论述了自信心的重要性,并就如何培养自信心作出初步探讨。
关键词:自信心;师生关系;实践活动;多元评价
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人,培养人,但我们并不是要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音乐家,而是为了众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帮助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才能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从音乐中得到启迪,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并为他们今后成长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可是当前,在教育活动中,学生存在的害羞和缺乏自信心的现象,在音乐教育方面表现得较为明显。
场景一:新学期开始了,今天是老师第一堂音乐课,略作修饰,满面阳光地走进教室,亲切随和地做完自我介绍,然后请学生也学着老师的样子做自我介绍。这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低下了头,很少有学生敢直视老师的眼睛,说话声轻如蚊音,或垂下眼睑,看着地面,像做检讨。场景二:整齐的歌声停止了,老师微笑地说:“哪位同学来为大家独唱一遍?”话音刚落,空气一下子凝固了,静得连一根针掉到地上都能听见,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把头躲进了领子里,生怕老师点到名字。这时,老师点到某位同学时,该生则无奈地站起来,红着脸,躬腰背,手不停地捏着衣角,显得十分紧张,表情极不自然。以上的场景,我想每位音乐老师都碰到过,特别是农村学校的音乐老师。究其原因:害羞和缺乏自信心。自信心是创造性思维的保证。“有志者,事竟成。”经常怀疑自己的人是很难成功的。相反,所有的创造者、发明家、有成就者,一般都是自信心较强的人。日本发明学会会长丰泽民曾说过:“搞发明创造的首要‘秘诀’就是认为创造发明不难。”一个人如果在心理上精神上输了,就难以在行动上取胜。建立自信,在当今的社会不仅是一个人追求成功所必要的心理素质,也是当代人应该具有的精神气质。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也是音乐教学不可忽视的内容。那么怎样才能克服学生不敢在众人注视下表现自己的心理障碍,怎样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
一、 让自信心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孕育
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是交往和相互作用的双方,雙方在交往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建立起各种各样的关系,这种关系统称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自信心不可缺少的条件。当前,在教育活动中,仍然大量存在着师生关系不和谐、不合理的现象,教师简单、粗暴地对待学生,各种歧视、剥夺和强制的行为仍然大量存在,师生冲突、对立、情绪冷漠、气氛紧张等现象在教学活动中相当普遍。因此,要使学生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大胆自信地表达,老师首先要解放思想,把握全新的教育理念,改变以往师道尊严,放下权威的架子,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把学生作为责权主体来对待,使学生感到课堂上没有嘲笑,没有羞辱,没有指责,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心理氛围中萌发自信心。
(1)善待调皮的学生。调皮的学生不一定就是差学生,更不是坏学生。实际上很多求知问题都是学生在调皮过程中提出来的。调皮意味着有问题,这恰恰说明了学生好思,好动,此时老师要引导学生释疑解难。
(2)以老师的自信去感染学生。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在音乐教学中,音乐老师的身教是十分重要的,在许多时候身教比言教更有说服力,身教对学生往往产生“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老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老师的行动能在学生的行动中反映出来。如果老师能自信地面对学生,学生也势必能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自信。在音乐课中,可经常组织一些师生共同参加的游戏活动,如正式上课前,师生交互着出一些“脑筋急转弯”的题目。如果老师出的题目学生答不上来,就抽签由一位同学演唱一首歌;如果学生答出来了,就由学生给老师点一个节目,由老师表演。每一次,我都大方地为同学们表演,有时唱歌,有时跳舞。这样,老师的行为自然也激发起学生的表演热情,自信也就一点点树立起来。
(3)不轻易打不及格分数。学习成绩在学生的自我评价系统中占有中心地位,其自信往往与学校的评分直接相关,应帮助学生解决疑难之后再予评分。
(4)不单纯以音乐能力的高低评价学生。分数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单纯以考分评价学生,会对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观念的形成起错误的导向作用。
二、 让自信心在实践活动中成长
(1)竞赛活动。如在表现作品时,学生可表演舞蹈,可用打击乐器伴奏,也可用诗歌、故事、绘画等表现形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展示才华的舞台。比如某学校音乐课的一个片断,主题是《音乐擂台》。“刚才,小倩为大家献上了一曲《雪绒花》,那优美的旋律让我们陶醉。接下来,谁有‘绝招’敢与她一比高低?”在小主持人的鼓动下,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眼睛闪着智慧的光芒,脸上荡漾着兴奋与激动。这时,只见第三组的“小喇叭”小亮乘机溜上了讲台,用洪亮的大嗓门说:“我为大家吹一曲口哨《啊朋友,再见》。”同学们热情地鼓起了掌。在活动的准备过程中,学生自己商量要准备哪些节目,各个节目负责人是谁,由谁主持等。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工作,整个活动中学生始终是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和参与者。他们自己成了活动的主人,那他们还会怕谁呢?还会不自信吗?
(2)游戏活动。游戏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相连,而且是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活动,即学生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创造表演者参与其间,其意义非同一般。这种活动是先于智力的,是原始的、接近自然的、机体的,能让每个人学会的,适合于儿童的。“如果人疏远了接近原始的东西,丧失了平衡,就会走向心灵的荒芜。”(奥尔夫语)。游戏就是“放纵”,艺术活动中的放纵与现实生活中的放纵是有着本质的不同的。在音乐教学中,给予学生行动上、感情上的即兴的机会,使每个人回复到最自然的状态去随心所欲一下,不但是艺术性质(个性、求异性、独特性)所鼓励支持的,也是最有价值的。教师应创建自由宽松的环境,让学生自主表达、独立解决问题,进行发现性学习。在学生的即兴奏唱实践中,做不做是关键问题,而做得好不好倒是次要的。学生创造音乐,重在学习过程,而不仅是结果,在此没有对错,不会造成儿童的挫折感,相反这个尝试的过程却能够使他们体验到发现探索的乐趣、成功的喜悦,使他们能表达自己的独创和个性,这是教育中最有价值和意义的部分。如之前提到的课前游戏。上课开始五分钟,每次都由老师给学生出一个“脑筋急转弯”的题目,学生也可以出题目反考老师。如果答题者回答正确,就由出题者自由表演一个节目;如果回答错误,就由答题者表演。无论表演如何,都让表演者得一分,累计加到5分,就给予一个小纪念品的奖励,还可以在他的期末总评中加上相应的分数。一开始,有些同学表演时还有些扭扭捏捏,但时间久了,在一些表现积极的同学的影响下,大家的参与积极性都十分高涨。
总而言之,人都具有主观能动性,都不喜欢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充当知识的容器。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把学习音乐内化为自我的需要,积极地参与音乐活动,自觉地接受音乐的熏陶,从而领悟音乐的魅力:同时也可以借助音乐的神奇力量,促进学生自身身心的和谐发展,培养出一大批有艺术涵养,高素质的人才。农村的孩子大部分比较拘谨,但他们也渴望艺术,渴望表演。音乐教师应该主动地为他们树立起自信,让他们敢于开口。
关键词:自信心;师生关系;实践活动;多元评价
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人,培养人,但我们并不是要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音乐家,而是为了众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帮助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才能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从音乐中得到启迪,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并为他们今后成长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可是当前,在教育活动中,学生存在的害羞和缺乏自信心的现象,在音乐教育方面表现得较为明显。
场景一:新学期开始了,今天是老师第一堂音乐课,略作修饰,满面阳光地走进教室,亲切随和地做完自我介绍,然后请学生也学着老师的样子做自我介绍。这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低下了头,很少有学生敢直视老师的眼睛,说话声轻如蚊音,或垂下眼睑,看着地面,像做检讨。场景二:整齐的歌声停止了,老师微笑地说:“哪位同学来为大家独唱一遍?”话音刚落,空气一下子凝固了,静得连一根针掉到地上都能听见,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把头躲进了领子里,生怕老师点到名字。这时,老师点到某位同学时,该生则无奈地站起来,红着脸,躬腰背,手不停地捏着衣角,显得十分紧张,表情极不自然。以上的场景,我想每位音乐老师都碰到过,特别是农村学校的音乐老师。究其原因:害羞和缺乏自信心。自信心是创造性思维的保证。“有志者,事竟成。”经常怀疑自己的人是很难成功的。相反,所有的创造者、发明家、有成就者,一般都是自信心较强的人。日本发明学会会长丰泽民曾说过:“搞发明创造的首要‘秘诀’就是认为创造发明不难。”一个人如果在心理上精神上输了,就难以在行动上取胜。建立自信,在当今的社会不仅是一个人追求成功所必要的心理素质,也是当代人应该具有的精神气质。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也是音乐教学不可忽视的内容。那么怎样才能克服学生不敢在众人注视下表现自己的心理障碍,怎样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
一、 让自信心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孕育
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是交往和相互作用的双方,雙方在交往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建立起各种各样的关系,这种关系统称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自信心不可缺少的条件。当前,在教育活动中,仍然大量存在着师生关系不和谐、不合理的现象,教师简单、粗暴地对待学生,各种歧视、剥夺和强制的行为仍然大量存在,师生冲突、对立、情绪冷漠、气氛紧张等现象在教学活动中相当普遍。因此,要使学生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大胆自信地表达,老师首先要解放思想,把握全新的教育理念,改变以往师道尊严,放下权威的架子,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把学生作为责权主体来对待,使学生感到课堂上没有嘲笑,没有羞辱,没有指责,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心理氛围中萌发自信心。
(1)善待调皮的学生。调皮的学生不一定就是差学生,更不是坏学生。实际上很多求知问题都是学生在调皮过程中提出来的。调皮意味着有问题,这恰恰说明了学生好思,好动,此时老师要引导学生释疑解难。
(2)以老师的自信去感染学生。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在音乐教学中,音乐老师的身教是十分重要的,在许多时候身教比言教更有说服力,身教对学生往往产生“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老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老师的行动能在学生的行动中反映出来。如果老师能自信地面对学生,学生也势必能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自信。在音乐课中,可经常组织一些师生共同参加的游戏活动,如正式上课前,师生交互着出一些“脑筋急转弯”的题目。如果老师出的题目学生答不上来,就抽签由一位同学演唱一首歌;如果学生答出来了,就由学生给老师点一个节目,由老师表演。每一次,我都大方地为同学们表演,有时唱歌,有时跳舞。这样,老师的行为自然也激发起学生的表演热情,自信也就一点点树立起来。
(3)不轻易打不及格分数。学习成绩在学生的自我评价系统中占有中心地位,其自信往往与学校的评分直接相关,应帮助学生解决疑难之后再予评分。
(4)不单纯以音乐能力的高低评价学生。分数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单纯以考分评价学生,会对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观念的形成起错误的导向作用。
二、 让自信心在实践活动中成长
(1)竞赛活动。如在表现作品时,学生可表演舞蹈,可用打击乐器伴奏,也可用诗歌、故事、绘画等表现形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展示才华的舞台。比如某学校音乐课的一个片断,主题是《音乐擂台》。“刚才,小倩为大家献上了一曲《雪绒花》,那优美的旋律让我们陶醉。接下来,谁有‘绝招’敢与她一比高低?”在小主持人的鼓动下,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眼睛闪着智慧的光芒,脸上荡漾着兴奋与激动。这时,只见第三组的“小喇叭”小亮乘机溜上了讲台,用洪亮的大嗓门说:“我为大家吹一曲口哨《啊朋友,再见》。”同学们热情地鼓起了掌。在活动的准备过程中,学生自己商量要准备哪些节目,各个节目负责人是谁,由谁主持等。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工作,整个活动中学生始终是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和参与者。他们自己成了活动的主人,那他们还会怕谁呢?还会不自信吗?
(2)游戏活动。游戏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相连,而且是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活动,即学生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创造表演者参与其间,其意义非同一般。这种活动是先于智力的,是原始的、接近自然的、机体的,能让每个人学会的,适合于儿童的。“如果人疏远了接近原始的东西,丧失了平衡,就会走向心灵的荒芜。”(奥尔夫语)。游戏就是“放纵”,艺术活动中的放纵与现实生活中的放纵是有着本质的不同的。在音乐教学中,给予学生行动上、感情上的即兴的机会,使每个人回复到最自然的状态去随心所欲一下,不但是艺术性质(个性、求异性、独特性)所鼓励支持的,也是最有价值的。教师应创建自由宽松的环境,让学生自主表达、独立解决问题,进行发现性学习。在学生的即兴奏唱实践中,做不做是关键问题,而做得好不好倒是次要的。学生创造音乐,重在学习过程,而不仅是结果,在此没有对错,不会造成儿童的挫折感,相反这个尝试的过程却能够使他们体验到发现探索的乐趣、成功的喜悦,使他们能表达自己的独创和个性,这是教育中最有价值和意义的部分。如之前提到的课前游戏。上课开始五分钟,每次都由老师给学生出一个“脑筋急转弯”的题目,学生也可以出题目反考老师。如果答题者回答正确,就由出题者自由表演一个节目;如果回答错误,就由答题者表演。无论表演如何,都让表演者得一分,累计加到5分,就给予一个小纪念品的奖励,还可以在他的期末总评中加上相应的分数。一开始,有些同学表演时还有些扭扭捏捏,但时间久了,在一些表现积极的同学的影响下,大家的参与积极性都十分高涨。
总而言之,人都具有主观能动性,都不喜欢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充当知识的容器。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把学习音乐内化为自我的需要,积极地参与音乐活动,自觉地接受音乐的熏陶,从而领悟音乐的魅力:同时也可以借助音乐的神奇力量,促进学生自身身心的和谐发展,培养出一大批有艺术涵养,高素质的人才。农村的孩子大部分比较拘谨,但他们也渴望艺术,渴望表演。音乐教师应该主动地为他们树立起自信,让他们敢于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