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就现阶段绿色生态建筑进行了简要的讨论,意在为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要点;讨论
1 绿色建筑设计原则
1.1 整体及环境优化原则
建筑是一个开发体系,与周围的环境相互影响,其应与环境形成一个和谐的有机整体,设计要保证环境效益最大化。建筑要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和谐相处,体现对环境的尊重,用现代的美学艺术让建筑体现自己的风格和时代精神。
1.2 简单高效发展的原则
绿色建筑最大的特点是实现对能源的节约。因此,在进行绿色建筑的设计时,要最大限度的利用可再生能源,并采用发展的理念,将近期规划与长远规划有机结合,为扩建和改造留有余地。
1.3 健康舒适的原则
绿色建筑应保证建筑的舒适性和适用性,为用户创造与自然环境沟通的条件,让人们在健康、舒适、充满活力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例如:创造良好的通风环境;保证建筑的自然光照;营造良好的声环境;建立立体绿化系统净化环境。
2 绿色建筑设计要点内容
在进行建筑节能时不但要做到能源与资源的充分、高效使用,还应该保证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能够达到人们对生活、工作的需要,从而创造出健康、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建筑节能的内容包括以下三点:
2.1 保证建筑物的冬暖夏凉。建筑结构中的围护结构具有较好的保温隔热效果,采暖空调设备效果良好,因此,居住环境更加的舒适。
2.2 保证建筑物的通风效果。空气在经过过滤之后,产生新风,保证室内的空气清新。
2.3 在建筑围护方面,主要包括了建筑物的屋面保温、门窗的密封程度以及保证建筑物的外墙保温等,实现能源的节约
3 绿色建筑规划阶段技术要点
3.1 节地与室外环境
3.1.1 建筑场地的选择
建筑场地优先选择已开发或者具有改造潜力的用地,充分的利用原有用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与建筑相结合,彰显“绿色”的概念;
3.1.2 合理提高建筑群的建筑密度
建筑密度是开发商和居住的业主都非常关心的一个工程参数,对于开发商来说,建筑密度关系到建筑数量的多少,与开发商的经济利益密切相关;对于业主来说,建筑密度关系到建筑的采光、通风和居住环境,因此,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从绿色建筑的理念出发,适当提高建筑的建筑密度,强化土地的利用率。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的开发地下空间。
3.1.3 建筑绿化
建筑绿化是建筑规划时必须要考虑的一环,如果设计合理,可以起到降低能耗,降低污染和隔绝噪音的作用。建筑绿化可采用生态绿地、墙体绿化、屋顶绿化等多样化的绿化方式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生态结构。对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不仅可以遮阳,对局部环境进行水土保持和气候调节。
3.2 节能与能源利用
建筑的能源消耗主要在照明和隔热保温两个方面,如何利用建筑场地的自然条件,达到节约能源,降低能耗的目的,是绿色建筑在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考虑的。
3.2.1 通风设计
在可能的情况下建筑最好不要设计成全封闭式的,这样可以减少对空调系统的依赖,从而减少电能的消耗;建筑的布局要有利于自然通风,且建筑平面的进深不宜过大,以利于穿堂风的形成;要充分利用中庭或者风塔的拔风效应。
3.2.2 照明设计
建筑的照明主要与窗户有关,窗户的数量和面积不仅要根据建筑的形象来设计,还要考虑到自然光照的利用,这样不仅使建筑有漂亮的外观,而且能够充分利用自然光照,降低能耗。一般来说,窗户面积最好是室内面积的20%左右,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经验值。另外中庭的设置对采光有特殊的作用,中庭的形式和形状对自然光照影响很大,在设计中需考虑其透明程度及宽度、高度的比例等等。
3.2.3 溫度调节
建筑的外墙保温是实现建筑节能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对建筑的整体温度进行调节。当外界温度高时,起到隔热作用,当外界温度低时,起到保温作用。因此,要充分利用建筑外墙保温技术,降低建筑的能耗。
4 绿色建筑设计要点
4.1 保证居住者或使用者的健康
建筑是为居住者或者使用者而建造的,所以建筑首先要保证居住着或者使用者的健康,绿色建筑当然更是如此。
4.1.1 要保证室内的空气质量。在设计中要尽可能的采用无毒或者低毒的材料并合理设置进风口和出风口。
4.1.2 合理进行自然采光,既满足人类健康的需要,又满足视觉美学的需要,同时达到节能的效果。
4.1.3 通过改进细部设计和建造方法,以及采用吸声材料来提高建筑的隔音效果,保证良好的声环境。
4.2 合理利用资源
4.2.1 清洁能源的利用
建筑中利用较多的清洁能源主要是太阳能和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可被利用建造太阳能光电屋顶、太阳能电力墙和太阳能光电玻璃,实现太阳能向电能和热能的转化,为建筑本身所用。风能同样也是一种情结能源,不仅能够满足建筑的自然通风,而且还能通过风力发电和风力致热的设备,进行电能和热能的转化。
4.2.2 旧建筑材料的利用
旧建筑的建筑材料是一个很大的材料市场,有很多材料可以回收利用且性能优良。绿色建筑要最大限度的降低能源和物质的投入及废弃物和污染物的产出,因此,在绿色建筑的设计中要充分利用旧建筑的材料,如钢材、保温材料、砖石等。当然,旧材料的使用一定要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前提下使用,不能为了降低工程成本,使用不满足要求的旧建筑材料。
4.3 考虑建筑周边环境影响
在对建筑物的整体以及外部环境的节能设计时,对建筑物周边的气候环境条件进行分析,之后再进行建筑物的选址、规划以及体型朝向等的设计,从而保证建筑物的外部拥有一个良好的气候环境,最终达到建筑节能的目标。
建筑物地址的选址应该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对当地的气候、水质、地质地形以及周边的环境条件等因素。在建筑物的设计过程中,不但要考虑建筑物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微气候环境的适用情况,为建筑节能的实现提供有利条件,还必须考虑不会对整个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4.4 最大限度降低能耗
4.4.1 减少建筑材料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能耗
在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建筑设计应尽可能地选用生产能耗低的建筑材料和回收利用率高的建筑材料,如:钢材和铝材,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同时,为减少材料在运输的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和形成的能耗,要尽可能的就近选用材料。
4.4.2 减少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耗
建筑在投入使用后毫无疑问的会产生大量的能耗,建筑能耗是否能否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取决于建筑本身的节能设计。在设计中,要从建筑的布局设计,平面形状设计,墙体、门窗、屋顶、热缓冲区的设计等方面入手,确保整个建筑的节能效果。
4.5 降低环境负荷
在进行绿色建筑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建筑对周围自然环境的影响与破坏,要最大限度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将建筑带给环境的负荷降到最小值。
4.5.1 选用环境负荷小的建筑材料
建筑在建造的过程中会大量的消耗能源和资源,必然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但如何把这种污染控制到最低值,是设计师应重点考虑的。建筑师在进行建筑材料额选择时,要有生态意识,选择经济、环保的材料。
4.5.2 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
建筑的施工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工序庞杂,如果没有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必然会浪费大量的建筑材料和资源,加大对环境的污染。所以,要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并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执行,减少施工的能耗和降低其带来的环境负荷。
参考文献:
[1] 刘彩萍.浅谈绿色建筑设计[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24).
[2] 孟宪建.浅析可再生能源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应用[J].能源与节能,2011,(12).
[3] 余茹.浅析如何有效开展绿色建筑设计[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2,(01).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要点;讨论
1 绿色建筑设计原则
1.1 整体及环境优化原则
建筑是一个开发体系,与周围的环境相互影响,其应与环境形成一个和谐的有机整体,设计要保证环境效益最大化。建筑要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和谐相处,体现对环境的尊重,用现代的美学艺术让建筑体现自己的风格和时代精神。
1.2 简单高效发展的原则
绿色建筑最大的特点是实现对能源的节约。因此,在进行绿色建筑的设计时,要最大限度的利用可再生能源,并采用发展的理念,将近期规划与长远规划有机结合,为扩建和改造留有余地。
1.3 健康舒适的原则
绿色建筑应保证建筑的舒适性和适用性,为用户创造与自然环境沟通的条件,让人们在健康、舒适、充满活力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例如:创造良好的通风环境;保证建筑的自然光照;营造良好的声环境;建立立体绿化系统净化环境。
2 绿色建筑设计要点内容
在进行建筑节能时不但要做到能源与资源的充分、高效使用,还应该保证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能够达到人们对生活、工作的需要,从而创造出健康、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建筑节能的内容包括以下三点:
2.1 保证建筑物的冬暖夏凉。建筑结构中的围护结构具有较好的保温隔热效果,采暖空调设备效果良好,因此,居住环境更加的舒适。
2.2 保证建筑物的通风效果。空气在经过过滤之后,产生新风,保证室内的空气清新。
2.3 在建筑围护方面,主要包括了建筑物的屋面保温、门窗的密封程度以及保证建筑物的外墙保温等,实现能源的节约
3 绿色建筑规划阶段技术要点
3.1 节地与室外环境
3.1.1 建筑场地的选择
建筑场地优先选择已开发或者具有改造潜力的用地,充分的利用原有用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与建筑相结合,彰显“绿色”的概念;
3.1.2 合理提高建筑群的建筑密度
建筑密度是开发商和居住的业主都非常关心的一个工程参数,对于开发商来说,建筑密度关系到建筑数量的多少,与开发商的经济利益密切相关;对于业主来说,建筑密度关系到建筑的采光、通风和居住环境,因此,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从绿色建筑的理念出发,适当提高建筑的建筑密度,强化土地的利用率。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的开发地下空间。
3.1.3 建筑绿化
建筑绿化是建筑规划时必须要考虑的一环,如果设计合理,可以起到降低能耗,降低污染和隔绝噪音的作用。建筑绿化可采用生态绿地、墙体绿化、屋顶绿化等多样化的绿化方式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生态结构。对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不仅可以遮阳,对局部环境进行水土保持和气候调节。
3.2 节能与能源利用
建筑的能源消耗主要在照明和隔热保温两个方面,如何利用建筑场地的自然条件,达到节约能源,降低能耗的目的,是绿色建筑在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考虑的。
3.2.1 通风设计
在可能的情况下建筑最好不要设计成全封闭式的,这样可以减少对空调系统的依赖,从而减少电能的消耗;建筑的布局要有利于自然通风,且建筑平面的进深不宜过大,以利于穿堂风的形成;要充分利用中庭或者风塔的拔风效应。
3.2.2 照明设计
建筑的照明主要与窗户有关,窗户的数量和面积不仅要根据建筑的形象来设计,还要考虑到自然光照的利用,这样不仅使建筑有漂亮的外观,而且能够充分利用自然光照,降低能耗。一般来说,窗户面积最好是室内面积的20%左右,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经验值。另外中庭的设置对采光有特殊的作用,中庭的形式和形状对自然光照影响很大,在设计中需考虑其透明程度及宽度、高度的比例等等。
3.2.3 溫度调节
建筑的外墙保温是实现建筑节能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对建筑的整体温度进行调节。当外界温度高时,起到隔热作用,当外界温度低时,起到保温作用。因此,要充分利用建筑外墙保温技术,降低建筑的能耗。
4 绿色建筑设计要点
4.1 保证居住者或使用者的健康
建筑是为居住者或者使用者而建造的,所以建筑首先要保证居住着或者使用者的健康,绿色建筑当然更是如此。
4.1.1 要保证室内的空气质量。在设计中要尽可能的采用无毒或者低毒的材料并合理设置进风口和出风口。
4.1.2 合理进行自然采光,既满足人类健康的需要,又满足视觉美学的需要,同时达到节能的效果。
4.1.3 通过改进细部设计和建造方法,以及采用吸声材料来提高建筑的隔音效果,保证良好的声环境。
4.2 合理利用资源
4.2.1 清洁能源的利用
建筑中利用较多的清洁能源主要是太阳能和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可被利用建造太阳能光电屋顶、太阳能电力墙和太阳能光电玻璃,实现太阳能向电能和热能的转化,为建筑本身所用。风能同样也是一种情结能源,不仅能够满足建筑的自然通风,而且还能通过风力发电和风力致热的设备,进行电能和热能的转化。
4.2.2 旧建筑材料的利用
旧建筑的建筑材料是一个很大的材料市场,有很多材料可以回收利用且性能优良。绿色建筑要最大限度的降低能源和物质的投入及废弃物和污染物的产出,因此,在绿色建筑的设计中要充分利用旧建筑的材料,如钢材、保温材料、砖石等。当然,旧材料的使用一定要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前提下使用,不能为了降低工程成本,使用不满足要求的旧建筑材料。
4.3 考虑建筑周边环境影响
在对建筑物的整体以及外部环境的节能设计时,对建筑物周边的气候环境条件进行分析,之后再进行建筑物的选址、规划以及体型朝向等的设计,从而保证建筑物的外部拥有一个良好的气候环境,最终达到建筑节能的目标。
建筑物地址的选址应该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对当地的气候、水质、地质地形以及周边的环境条件等因素。在建筑物的设计过程中,不但要考虑建筑物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微气候环境的适用情况,为建筑节能的实现提供有利条件,还必须考虑不会对整个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4.4 最大限度降低能耗
4.4.1 减少建筑材料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能耗
在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建筑设计应尽可能地选用生产能耗低的建筑材料和回收利用率高的建筑材料,如:钢材和铝材,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同时,为减少材料在运输的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和形成的能耗,要尽可能的就近选用材料。
4.4.2 减少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耗
建筑在投入使用后毫无疑问的会产生大量的能耗,建筑能耗是否能否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取决于建筑本身的节能设计。在设计中,要从建筑的布局设计,平面形状设计,墙体、门窗、屋顶、热缓冲区的设计等方面入手,确保整个建筑的节能效果。
4.5 降低环境负荷
在进行绿色建筑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建筑对周围自然环境的影响与破坏,要最大限度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将建筑带给环境的负荷降到最小值。
4.5.1 选用环境负荷小的建筑材料
建筑在建造的过程中会大量的消耗能源和资源,必然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但如何把这种污染控制到最低值,是设计师应重点考虑的。建筑师在进行建筑材料额选择时,要有生态意识,选择经济、环保的材料。
4.5.2 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
建筑的施工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工序庞杂,如果没有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必然会浪费大量的建筑材料和资源,加大对环境的污染。所以,要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并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执行,减少施工的能耗和降低其带来的环境负荷。
参考文献:
[1] 刘彩萍.浅谈绿色建筑设计[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24).
[2] 孟宪建.浅析可再生能源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应用[J].能源与节能,2011,(12).
[3] 余茹.浅析如何有效开展绿色建筑设计[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