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从教育改革以来,对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已呈百家争鸣的状态。如于漪的情感教学法:激发一个“趣”字,牢牢揪住一个“情”字,铸就一个“活”字;钱梦龙的导读教学法是以学生思维活动为中心,培养学生个体思维、情感、态度、习惯等,突出学生个体认识的发展过程;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即课堂教学中采用“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的基本步骤,来完成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六步教学法以知、情、行、恒相互作用的规律为依据,重视科学和民主,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些语文教学改革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走出自己的一条改革之路,也为许多一线教师提供很多的学习机会。
关键词:比较式;鉴赏式;讨论式
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可见,教师要努力激活学生的情绪,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把这种兴趣贯彻到教学中,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随着新课程的发展和语文中考改革的要求,在这些常规方法中有这几种方法越来越受到一线语文教师的青睐:
一、比较式教学法
比较式阅读教学法,从不同角度来对比分析几篇文章,可以是内容上和形式上有密切联系的两篇或几篇课文,引导学生同中求异或者异中求同,明白知识的结构体系,这样的教学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
如我在教梁衡的《夏》这篇文章时,首先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从文章中找出夏的三个特点;紧接着我就采用比较式的阅读教学:比较阅读梁衡的《夏》与钱钟书的《夏夜》,《夏夜》能否插入文本,能与不能都要言之有理。
学生可以结合两篇课文的写法、感情基调、描写内容等角度进行切入,从中可以得出作者是抓住景物的特征来表现夏的特点。在学生充分阅读这两篇文章后就开始了深入地思考和分析,最后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不仅现代文可以采用比较式阅读教学,其实古诗文也可以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而且效果也是相当不错的。
比如在教学《小石潭记》这篇文章时,我们就运用了比较阅读,效果也是很好的。
在理解这首词的情感的时候,与苏轼的《水调歌头》进行比较阅读,苏轼在这首词中情感变化的轨迹为:苦闷—矛盾—释怀—豁达;那么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情感变化的轨迹是怎样的?苏轼在这首词中所流露出的情感与柳宗元的有何不同?你更赞同哪一种?
比较式阅读教学,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的思辨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二、鉴赏式教学法
在最近几年的常州市研究课中,散文赏析型的课比较多,教师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受到艺术感染,在潜移默化中逐步体会作品的思想,体会文本的美:情感美,语言美,人物美。比如《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按照惯例是要两课时,但是我们采用了鉴赏式教学法,一节课也能让学生感受济南冬天的独特魅力。
赏析文章语言,分析描写景物所用的方法:
1.模仿或参考示例,赏析在文中划出的最美妙句子。
2.文章语言赏析可以从多个角度思考,如巧用修辞、用词精妙、色彩美感、紧扣特点描写景物、运用恰当的空间顺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融情于景等。
示例: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1)巧用修辞,融情于景
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
(2)用词精妙
一个“穿”字既准确表现了雪、草覆盖的状态,又引起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的比喻。
(3)动静结合,把静态的山写活了
(4)虚实结合,“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让读者想象春天来临山花烂漫的景象
(5)穿花衣的小山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这样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揣摩、体验、感受、欣赏,这种鉴赏过程,教师很少细细分析,只是做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让学生进行自由式美读鉴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来揣摩、体会和感受作品的优美处,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三、讨论式教学法
由于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经常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通过讨论合作学习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培养学生的评论和争辩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首先问题的创设应该有价值,值得让学生去讨论;其次,在讨论过程中,分组明确,分工细化,有组织地讨论;再次,是讨论时应该牢牢把握主题,教师在讨论过程中要随机启发引导,能整合动态资源的生成,并且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结果的总结,对难以达成共识的问题要引导学生课外继续研讨,并且能借助相关资料提高认识,这样才真正有利于学生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否则讨论就是走形式了。
如在我们学习《囚绿记》这篇文章时,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我们采用了讨论式教学:
自学一:从囚字说起,品味文中的情之切(共9分钟)
1.速读课文并思考:作者偶遇“绿”,他的感情有怎样的变化?(3分钟)
学法指导:(1)用□符号框出文中表现作者感情的词语。
(2)用批注法写出自己的理解。
有疑问翻红牌向老师求助。
已完成翻绿牌,开始知者加速。
知者加速:用“动词+绿”的形式梳理文章脉络。
( )绿——( )绿——(囚)
绿——( )绿——( )绿
2.互帮:(3分钟)
(1)组长起立组织交流,知者帮助未知者,任务完成者,完成知者加速。
(2)组长安排好发言。
3.交流:(3分钟)
自学二:从绿字说起,品味文中的绿之韵
(1)精读课文,说说这是一株怎样的常春藤。(5分钟)
学法指导:①用_____画出文中写常春藤的句子。
②通过赏析文章语言归纳常春藤的特点。(可从字词妙用、修辞等表现手法的角度思考)
③用批注法写出自己的理解。
有疑问翻红牌向老师求助。
已完成翻绿牌,开始知者加速。
知者加速:有人评价陆蠡的散文有一种诗意的忧郁,请从本文中找一些例子来具体说明。
(2)互帮:(8分钟)
①组长起立组织交流,知者帮助未知者,任务完成者,完成知者加速。
②组长组织将发言关键词写到互帮显示板上。
这节课的讨论模式让学生在互助合作中得以提高,不仅能运用一定的方法赏析文章的语言,还能说出常春藤的象征意义和文章的主旨,同时能分析出文章借物抒情、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真正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魅力,语文素养就能得到真正提高。
无论哪一种教学方式,只要运用合适,都能让语文课堂散发出生机和活力,在日常的教学中,多种教学方式就如打开一扇扇窗,使学生能感受到语文课堂如春天般的万紫千红,这就是我们永远不懈追求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于漪.让课堂精彩起来[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5(6).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实验初级中学)
编辑 孙玲娟
关键词:比较式;鉴赏式;讨论式
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可见,教师要努力激活学生的情绪,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把这种兴趣贯彻到教学中,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随着新课程的发展和语文中考改革的要求,在这些常规方法中有这几种方法越来越受到一线语文教师的青睐:
一、比较式教学法
比较式阅读教学法,从不同角度来对比分析几篇文章,可以是内容上和形式上有密切联系的两篇或几篇课文,引导学生同中求异或者异中求同,明白知识的结构体系,这样的教学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
如我在教梁衡的《夏》这篇文章时,首先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从文章中找出夏的三个特点;紧接着我就采用比较式的阅读教学:比较阅读梁衡的《夏》与钱钟书的《夏夜》,《夏夜》能否插入文本,能与不能都要言之有理。
学生可以结合两篇课文的写法、感情基调、描写内容等角度进行切入,从中可以得出作者是抓住景物的特征来表现夏的特点。在学生充分阅读这两篇文章后就开始了深入地思考和分析,最后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不仅现代文可以采用比较式阅读教学,其实古诗文也可以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而且效果也是相当不错的。
比如在教学《小石潭记》这篇文章时,我们就运用了比较阅读,效果也是很好的。
在理解这首词的情感的时候,与苏轼的《水调歌头》进行比较阅读,苏轼在这首词中情感变化的轨迹为:苦闷—矛盾—释怀—豁达;那么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情感变化的轨迹是怎样的?苏轼在这首词中所流露出的情感与柳宗元的有何不同?你更赞同哪一种?
比较式阅读教学,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的思辨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二、鉴赏式教学法
在最近几年的常州市研究课中,散文赏析型的课比较多,教师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受到艺术感染,在潜移默化中逐步体会作品的思想,体会文本的美:情感美,语言美,人物美。比如《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按照惯例是要两课时,但是我们采用了鉴赏式教学法,一节课也能让学生感受济南冬天的独特魅力。
赏析文章语言,分析描写景物所用的方法:
1.模仿或参考示例,赏析在文中划出的最美妙句子。
2.文章语言赏析可以从多个角度思考,如巧用修辞、用词精妙、色彩美感、紧扣特点描写景物、运用恰当的空间顺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融情于景等。
示例: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1)巧用修辞,融情于景
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
(2)用词精妙
一个“穿”字既准确表现了雪、草覆盖的状态,又引起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的比喻。
(3)动静结合,把静态的山写活了
(4)虚实结合,“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让读者想象春天来临山花烂漫的景象
(5)穿花衣的小山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这样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揣摩、体验、感受、欣赏,这种鉴赏过程,教师很少细细分析,只是做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让学生进行自由式美读鉴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来揣摩、体会和感受作品的优美处,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三、讨论式教学法
由于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经常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通过讨论合作学习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培养学生的评论和争辩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首先问题的创设应该有价值,值得让学生去讨论;其次,在讨论过程中,分组明确,分工细化,有组织地讨论;再次,是讨论时应该牢牢把握主题,教师在讨论过程中要随机启发引导,能整合动态资源的生成,并且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结果的总结,对难以达成共识的问题要引导学生课外继续研讨,并且能借助相关资料提高认识,这样才真正有利于学生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否则讨论就是走形式了。
如在我们学习《囚绿记》这篇文章时,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我们采用了讨论式教学:
自学一:从囚字说起,品味文中的情之切(共9分钟)
1.速读课文并思考:作者偶遇“绿”,他的感情有怎样的变化?(3分钟)
学法指导:(1)用□符号框出文中表现作者感情的词语。
(2)用批注法写出自己的理解。
有疑问翻红牌向老师求助。
已完成翻绿牌,开始知者加速。
知者加速:用“动词+绿”的形式梳理文章脉络。
( )绿——( )绿——(囚)
绿——( )绿——( )绿
2.互帮:(3分钟)
(1)组长起立组织交流,知者帮助未知者,任务完成者,完成知者加速。
(2)组长安排好发言。
3.交流:(3分钟)
自学二:从绿字说起,品味文中的绿之韵
(1)精读课文,说说这是一株怎样的常春藤。(5分钟)
学法指导:①用_____画出文中写常春藤的句子。
②通过赏析文章语言归纳常春藤的特点。(可从字词妙用、修辞等表现手法的角度思考)
③用批注法写出自己的理解。
有疑问翻红牌向老师求助。
已完成翻绿牌,开始知者加速。
知者加速:有人评价陆蠡的散文有一种诗意的忧郁,请从本文中找一些例子来具体说明。
(2)互帮:(8分钟)
①组长起立组织交流,知者帮助未知者,任务完成者,完成知者加速。
②组长组织将发言关键词写到互帮显示板上。
这节课的讨论模式让学生在互助合作中得以提高,不仅能运用一定的方法赏析文章的语言,还能说出常春藤的象征意义和文章的主旨,同时能分析出文章借物抒情、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真正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魅力,语文素养就能得到真正提高。
无论哪一种教学方式,只要运用合适,都能让语文课堂散发出生机和活力,在日常的教学中,多种教学方式就如打开一扇扇窗,使学生能感受到语文课堂如春天般的万紫千红,这就是我们永远不懈追求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于漪.让课堂精彩起来[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5(6).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实验初级中学)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