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的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中提出在教育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等能力,大力开展探究式教学。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呢?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谈一下自己的认识:更新观念,提高对“探究式教学”的认识;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动机;任务驱动,进行合作探究;加强指导,形成探究式学习方法。
[关键词] 探究式教学 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
在知识飞速更新发展的时代,要求我们教育战线的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自主去探究知识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适应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所以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运动量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那么什么是探究式教学?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呢?
一、 关于探究式教学的含义
探究式学习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科学探究过程”的课程理念,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在初中教学中把科学领域的探究引入课堂,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物理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并培养相应能力的教学方式称之为探究式教学。科学探究活动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它包含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要素。
那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式教学呢?
二、 探究式教学在物理课堂中的实施
(一)更新观念,提高对“探究式教学”的认识
“探究式教学”重在学习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思维方法、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学习者是否掌握某项具体的知识或技能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否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换句话说,探究式学习的过程本身也就是它所追求的结果。
“探究式教学”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使学生学习更接近于人们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因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探究式教学”应强调学习体验的重要地位。探究活动中,学生对问题也会出现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验,这些学习体验可以弥补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缺口。
(二)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动机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一切现象、事物、生活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此,在教学中,应设法激趣,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如在《动与静》的教学中,播放2008年春晚小品《公交协奏曲》片段。这是动与静相对性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小品中笑星冯巩与乘务员站在车厢内风趣地谈论,车窗外是后退的树木与房屋。此时向学生提出问题:冯巩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通过这个事例让学生对运动与静止现象进行识别,从而引发认识上的冲突,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动机。
(三)任务驱动,进行合作探究
给学生下达任务,这个任务是为了解决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对学生具有实际的意义,能够引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如在探究“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的教学中,让学生分组利用身边物品设计运动与静止现象进行探究。学生探究的欲望很强烈。有的学生把课本平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个铅笔盒,推动课本使它沿桌面缓缓移动,分析文具盒相对于桌面、相对于课本的运动情况。有的学生推动铅笔盒,分析铅笔盒内的钢笔相对于桌面、相对于铅笔盒的运动情况,等等。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必须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活动,在合作、相互表达与倾听中,探究者各自的想法、思路被明晰化,从而使学生突破认识上的障碍,得到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结论。
(四)加强指导,形成探究式学习方法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要形成探究式学习方法,成为具有科学素养的人,教师角色就是要重视引导,教给学生独立学习、研究、自行获取知识的方法。如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让学生提出可能的因素(物体的体积、物体在液面下的体积、物体所处的深度、液体的密度、物体的密度等)与实验方案,引导学生采取控制变量法。在探究“声音的产生”时,引导学生利用转化法,如在发声的扬声器上撒泡沫塑料,用乒乓球轻轻接触发声的音叉等。还要向学生介绍科学家常用的其它的探究方法,如类比法、等效代替法、建立模型法等等。
總之,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在每一节课上,体现在每一位学生身上。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领会科学探究活动的内容,并付诸实际行动。相信课程改革能屏弃应试教育的弊端,走出教育的误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塑造新世纪的栋梁之才创造科学的氛围。
参考文献:
[1] 张玉民.新课程教师组织合作学习和创设教学情景能力培养与训练[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2.
[2]朱慕菊花.走进新课堂[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关键词] 探究式教学 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
在知识飞速更新发展的时代,要求我们教育战线的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自主去探究知识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适应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所以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运动量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那么什么是探究式教学?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呢?
一、 关于探究式教学的含义
探究式学习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科学探究过程”的课程理念,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在初中教学中把科学领域的探究引入课堂,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物理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并培养相应能力的教学方式称之为探究式教学。科学探究活动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它包含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要素。
那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式教学呢?
二、 探究式教学在物理课堂中的实施
(一)更新观念,提高对“探究式教学”的认识
“探究式教学”重在学习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思维方法、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学习者是否掌握某项具体的知识或技能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否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换句话说,探究式学习的过程本身也就是它所追求的结果。
“探究式教学”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使学生学习更接近于人们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因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探究式教学”应强调学习体验的重要地位。探究活动中,学生对问题也会出现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验,这些学习体验可以弥补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缺口。
(二)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动机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一切现象、事物、生活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此,在教学中,应设法激趣,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如在《动与静》的教学中,播放2008年春晚小品《公交协奏曲》片段。这是动与静相对性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小品中笑星冯巩与乘务员站在车厢内风趣地谈论,车窗外是后退的树木与房屋。此时向学生提出问题:冯巩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通过这个事例让学生对运动与静止现象进行识别,从而引发认识上的冲突,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动机。
(三)任务驱动,进行合作探究
给学生下达任务,这个任务是为了解决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对学生具有实际的意义,能够引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如在探究“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的教学中,让学生分组利用身边物品设计运动与静止现象进行探究。学生探究的欲望很强烈。有的学生把课本平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个铅笔盒,推动课本使它沿桌面缓缓移动,分析文具盒相对于桌面、相对于课本的运动情况。有的学生推动铅笔盒,分析铅笔盒内的钢笔相对于桌面、相对于铅笔盒的运动情况,等等。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必须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活动,在合作、相互表达与倾听中,探究者各自的想法、思路被明晰化,从而使学生突破认识上的障碍,得到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结论。
(四)加强指导,形成探究式学习方法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要形成探究式学习方法,成为具有科学素养的人,教师角色就是要重视引导,教给学生独立学习、研究、自行获取知识的方法。如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让学生提出可能的因素(物体的体积、物体在液面下的体积、物体所处的深度、液体的密度、物体的密度等)与实验方案,引导学生采取控制变量法。在探究“声音的产生”时,引导学生利用转化法,如在发声的扬声器上撒泡沫塑料,用乒乓球轻轻接触发声的音叉等。还要向学生介绍科学家常用的其它的探究方法,如类比法、等效代替法、建立模型法等等。
總之,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在每一节课上,体现在每一位学生身上。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领会科学探究活动的内容,并付诸实际行动。相信课程改革能屏弃应试教育的弊端,走出教育的误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塑造新世纪的栋梁之才创造科学的氛围。
参考文献:
[1] 张玉民.新课程教师组织合作学习和创设教学情景能力培养与训练[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2.
[2]朱慕菊花.走进新课堂[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