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会展业在我国发展速度很快,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当前的发展热潮中,会展业布局不合理问题日益凸显。优化其产业布局,促进其长远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分析了会展产业布局中几个突出问题,论证了其总体布局的基本发展战略,最后提出了优化会展布局的有针对性的措施。
关键词:会展业 产业布局 战略选择
一、引言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会展业在我国逐步壮大,成为近年来我国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谓会展业的产业布局,是指会展产业在一定地域空间上的分布与组合。它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宏观层次,即哪些城市适宜成为哪个级别的会展中心;二是微观层次,即在既定的会展中心城市内,会展中心区位选择的标准。
由于市场、交通条件和运输费用的影响,从地域分布的角度而言,我国会展最初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沿海和经济发达的地区,随着近两年来会展业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其产业布局也有了一定的调整,从原先相对集中的东部地区逐渐向中西部地区扩展开来。
考察现阶段中国会展业布局和发展状况,最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是会展产业带的发展。中国会展业作为都市型服务业,已在一些经济水平较高、基础设施完善、第三产业发达的城市迅速崛起,使中国会展业在区域分布上,基本形成了分别以北京、上海、广州、大连、成都、西安、昆明为会展中心城市的环渤海会展经济带、长三角会展经济带、珠三角会展经济带、东北会展经济带及中西部会展城市经济带等五大会展经济产业带框架。但取得成绩的同时,会展业发展过程中一些布局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分析现代会展业空间布局的相关问题对优化我国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会展业产业布局的突出问题
第一,会展业在全国范围盲目无序发展
会展业是一种新型的经济类型和产业。正因为其本身所具有的巨大诱惑力,我国许多城市都掀起了会展经济的浪潮,一些城市己将会展经济列入城市经济发展的蓝图,作为城市支柱产业来发展。目前,全国大中小各类城市中,提出要把本市办成“国际会展都市”、“中国会展中心城市”、“中国会展名城”、“中国区域会展中心”的不在少数,而且其中大多数城市都己经把这一目标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或本地的发展规划当中。而分析具体的现实情况,未来几十年内,全国有望达到这些发展目标的城市寥寥可数。如此盲目发展,使会展业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显然缺乏科学依据。会展业的发展必须具备经济基础,要以交通、通讯、餐饮、住宿、旅游等行业作支撑,并不是所有的城市和地区都适合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哪些地区要优先发展,要如何发展需要进一步分析论证。
第二,会展业区域布局失衡
国内会展业的区域布局失衡有两个明显的表现,一是区域会展业发展不平衡。即各省市的会展业发展水平相差明显但又不是真正的“重点突出,合理分散”,因为除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之外的区域会展中心体系尚未建立起来,而且北京、上海、广州等主要会展城市的会展项目安排、会展基础设施建设也不尽合理,综合竞争力也不够强。二是国家对会展场馆建设的控制失灵。因为缺少科学的总体规划,虽然全国每年对会展场馆的投资是惊人的,会展场馆数量也在增加,但仍不能满足会展市场的需要,从而使会展业发展陷入了“规模不经济”的怪圈。在空间布局上,我国会展业发展表现出“天女散花”的特点,面面俱到,但实质上却是重点不突出。因为各省市都提出要大力发展会展经济,而很少有城市注重自身的区位、资源条件及市场环境。
第三,展馆规模结构失衡
会展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会展场馆的投资建设。然而,由于空间布局和档次结构不合理,各地会展场馆的规模相对于当地的会展水平来说是有失平衡的,全国会展业普遍出现了“供给不能适应需求”的问题。而且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会展业将步入成熟期,届时,不少国际专业展都将超过10万平方米甚至达到15万平方米的规模,展览面积不足的矛盾会更加突出。就目前来看,全国展览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的展馆只有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全国农业展览馆、上海国际博览中心、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和广交会场馆等几家,国内前10位展馆的展览面积总和竟抵不上全球会展王国德国汉诺威博览会展览馆一个场馆的面积。
引起会展业这种结构失衡的局面主要是由于缺乏市场调研和准确的规模定位。我国一些城市在建展览中心时,仓促上阵,不考虑当地和周边城市展览市场的需求,规划的制定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另一方面,为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各地纷纷上马新的展馆,造成区域性重复建设,甚至出现同一城市拥有好几个展览中心的局面。各展览中心之间恶性削价竞争,非常不利于展览业的健康发展。
三、我国会展业总体布局的战略选择
以区域经济学的观点来看,我国现阶段已经形成的五个会展经济产业带的发展要齐头并进并不现实,以梯度形式进行则不失为一种相互竞争和相互拉动的良好策略;而从各区域来看,则应各展所长,充分发挥各会展产业带自身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等,构筑各自的区域创新系统,以促进我国会展产业进一步发展。
1、建立区域会展业发展的增长极
增长极不仅具有扩张性,能引导经济活动进一步发展,而且也是拥有推进型产业综合体的地域。处于增长极状态的中心城市对周边区域的“扩散效应”非常强。比较我国区域和城市会展经济的发展状况,随着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大部分劳动力将逐渐转移到城市工业和服务业,城市的扩散效益急剧增加,我国大多数城市正处在这一状态。而像北京、上海这些增长极扩散作用相当活跃的城市屈指可数。大型会展活动的集中能对区域的发展起到最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可以把发展会展业放在优先位置,有条件的话可以逐步形成会展为首的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建立区域会展业发展的增长极。
2、建立会展城市群增长极
城市群作为区域增长极,具有良好的经济和功能互补性,会展业可以充分利用城市的不同性质和资源,在城市群内实现更合理布局将会比集中在单一的中心城市更容易实现其经济和社会效益,带动区域发展。五大会展经济产业带中的城市在积极发展会展业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与周边城市的关系,中心大城市应以发展大规模国际展为主,周边小城市可以集中开展专业贸易展,相互错位,协调发展。同时,还要对同一区域内展览会类别、举办时间等方面进行整合。以沪宁杭城市群为例,作为中国金融、贸易和科技中心的上海,非常适合开展大型的商品博览会、科技产品和技术展示会,而拥有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的杭州、南京,则可利用独特吸引力,开展大型的会议和国际交流活动。
3、中小城市应结合自身的实力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会展
会展业集中在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其聚集效应和扩散效
应。同时中小城市也完全可以结合地区特色,开展与自身综合实力相适应的会展。如浙江的台州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600家,台州充分利用这一特色,举办中国日用商品交易会,大大提高了台州的知名度,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宁波的服装节、奉化的水蜜桃节、海宁的皮革展也带动了当地的第三产业、基础设施和特色经济的发展。可见中小城市完全有能力结合自身实力和特点,开展规模相对较小的会展,成为中心城市的有益补充。
四、优化城市会展业布局的建议
我国会展业结构失衡,区域布局重点不突出,场馆建设规模不经济。因此,有必要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引导以及行业协会的行业规划来优化当前的会展业产业布局,促进我国会展业持续稳定地健康发展。
(一)实现城市会展业发展的合理定位
我国会展业的出路在于尽快搭建起中国会展业的发展框架,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使具有举办全国性乃至国际性展会优势和可能的城市,担负起展览支柱城市的使命;其他城市中具有举办面向省、市乃至周边一定区域展会能力和影响的城市,承担起区域性展览任务;不能成为区域性展览城市的城市,应逐步转向,淡出展览市场,从而逐步形成有序竞争、各具特色、互为补充、协调发展的格局。
这就为各地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两种层次的选择:要么成为全国性的会展中心城市或区域性的会展中心城市,要么逐渐淡出。洞察中国会展业发展格局和趋势,认清本地的优劣势和可能性,准确地确定自己的定位,并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应是各中心城市或经济中心发展会展业所必须关注的问题。
(二)优化会展城市场馆规模结构
这里的场馆规模结构是针对单个城市而言的,因为在总体布局合理的前提下,只要各会展城市的场馆规模结构优化了,全国会展业的场馆规模结构自然就有了竞争力。我国各主要城市尤其是那些有条件成为区域会展中心的城市,在对会展场馆规模进行优化时必须做到三个结合。
一是与城市经济规模相结合。会展业的发展是以举办地一定的经济基础、经济存量为前提的,因此,会展场馆过多过少均不利于会展业的发展。在会展业的发展过程中,各会展城市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在市场调查和预测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场馆的布局,不能一哄而起,搞形式主义,以免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二是与市场需求总量相结合。即会展场馆建设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而不能盲目地追求大规模和大齐全,因为会展业也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在场馆建设方面,是市场规律吸引场馆,而不是场馆创造市场。一个交通条件落后的城市即使建有全国最大规模甚至是最现代化的展馆,也吸引不了以追求商机为主要目的的参展商。
三是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会展业发展潜力较大的城市在编制或修订城市总体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到会展业发展的需要,反过来,会展场馆的建设又不能破坏城市发展的总体构想。
(三)强化会展城市的综合配套功能
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强化城市的综合配套功能,以先进的规划理论指导城市建设对于国际级的会展中心城市,在城市规划时注意会展中心应辟有专区,同时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必须跟上,包括酒店、写字楼、国际商务信息中心、国际传播中心、银行、商业与旅游服务、博物馆、体育馆或健身广场等。在规划理念上,应以参展商为本,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建设便利、生态、环保、辐射力强的会展功能区。对于国家级的会展中心城市,在规划时,也应以先进的规划理念为指导。
参考文献:
[1] 应丽君.21世纪中国会展经济与会展产业[C].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
[2] 鞠航,田金信.城市会展产业的布局与创新模式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6(11).
[3] Douglas L.Ducate. The Exhibition Industry Situation Analysis. Center for Exhibition Industry Research. December 2003,Vol.2, No.5
关键词:会展业 产业布局 战略选择
一、引言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会展业在我国逐步壮大,成为近年来我国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谓会展业的产业布局,是指会展产业在一定地域空间上的分布与组合。它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宏观层次,即哪些城市适宜成为哪个级别的会展中心;二是微观层次,即在既定的会展中心城市内,会展中心区位选择的标准。
由于市场、交通条件和运输费用的影响,从地域分布的角度而言,我国会展最初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沿海和经济发达的地区,随着近两年来会展业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其产业布局也有了一定的调整,从原先相对集中的东部地区逐渐向中西部地区扩展开来。
考察现阶段中国会展业布局和发展状况,最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是会展产业带的发展。中国会展业作为都市型服务业,已在一些经济水平较高、基础设施完善、第三产业发达的城市迅速崛起,使中国会展业在区域分布上,基本形成了分别以北京、上海、广州、大连、成都、西安、昆明为会展中心城市的环渤海会展经济带、长三角会展经济带、珠三角会展经济带、东北会展经济带及中西部会展城市经济带等五大会展经济产业带框架。但取得成绩的同时,会展业发展过程中一些布局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分析现代会展业空间布局的相关问题对优化我国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会展业产业布局的突出问题
第一,会展业在全国范围盲目无序发展
会展业是一种新型的经济类型和产业。正因为其本身所具有的巨大诱惑力,我国许多城市都掀起了会展经济的浪潮,一些城市己将会展经济列入城市经济发展的蓝图,作为城市支柱产业来发展。目前,全国大中小各类城市中,提出要把本市办成“国际会展都市”、“中国会展中心城市”、“中国会展名城”、“中国区域会展中心”的不在少数,而且其中大多数城市都己经把这一目标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或本地的发展规划当中。而分析具体的现实情况,未来几十年内,全国有望达到这些发展目标的城市寥寥可数。如此盲目发展,使会展业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显然缺乏科学依据。会展业的发展必须具备经济基础,要以交通、通讯、餐饮、住宿、旅游等行业作支撑,并不是所有的城市和地区都适合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哪些地区要优先发展,要如何发展需要进一步分析论证。
第二,会展业区域布局失衡
国内会展业的区域布局失衡有两个明显的表现,一是区域会展业发展不平衡。即各省市的会展业发展水平相差明显但又不是真正的“重点突出,合理分散”,因为除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之外的区域会展中心体系尚未建立起来,而且北京、上海、广州等主要会展城市的会展项目安排、会展基础设施建设也不尽合理,综合竞争力也不够强。二是国家对会展场馆建设的控制失灵。因为缺少科学的总体规划,虽然全国每年对会展场馆的投资是惊人的,会展场馆数量也在增加,但仍不能满足会展市场的需要,从而使会展业发展陷入了“规模不经济”的怪圈。在空间布局上,我国会展业发展表现出“天女散花”的特点,面面俱到,但实质上却是重点不突出。因为各省市都提出要大力发展会展经济,而很少有城市注重自身的区位、资源条件及市场环境。
第三,展馆规模结构失衡
会展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会展场馆的投资建设。然而,由于空间布局和档次结构不合理,各地会展场馆的规模相对于当地的会展水平来说是有失平衡的,全国会展业普遍出现了“供给不能适应需求”的问题。而且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会展业将步入成熟期,届时,不少国际专业展都将超过10万平方米甚至达到15万平方米的规模,展览面积不足的矛盾会更加突出。就目前来看,全国展览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的展馆只有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全国农业展览馆、上海国际博览中心、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和广交会场馆等几家,国内前10位展馆的展览面积总和竟抵不上全球会展王国德国汉诺威博览会展览馆一个场馆的面积。
引起会展业这种结构失衡的局面主要是由于缺乏市场调研和准确的规模定位。我国一些城市在建展览中心时,仓促上阵,不考虑当地和周边城市展览市场的需求,规划的制定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另一方面,为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各地纷纷上马新的展馆,造成区域性重复建设,甚至出现同一城市拥有好几个展览中心的局面。各展览中心之间恶性削价竞争,非常不利于展览业的健康发展。
三、我国会展业总体布局的战略选择
以区域经济学的观点来看,我国现阶段已经形成的五个会展经济产业带的发展要齐头并进并不现实,以梯度形式进行则不失为一种相互竞争和相互拉动的良好策略;而从各区域来看,则应各展所长,充分发挥各会展产业带自身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等,构筑各自的区域创新系统,以促进我国会展产业进一步发展。
1、建立区域会展业发展的增长极
增长极不仅具有扩张性,能引导经济活动进一步发展,而且也是拥有推进型产业综合体的地域。处于增长极状态的中心城市对周边区域的“扩散效应”非常强。比较我国区域和城市会展经济的发展状况,随着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大部分劳动力将逐渐转移到城市工业和服务业,城市的扩散效益急剧增加,我国大多数城市正处在这一状态。而像北京、上海这些增长极扩散作用相当活跃的城市屈指可数。大型会展活动的集中能对区域的发展起到最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可以把发展会展业放在优先位置,有条件的话可以逐步形成会展为首的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建立区域会展业发展的增长极。
2、建立会展城市群增长极
城市群作为区域增长极,具有良好的经济和功能互补性,会展业可以充分利用城市的不同性质和资源,在城市群内实现更合理布局将会比集中在单一的中心城市更容易实现其经济和社会效益,带动区域发展。五大会展经济产业带中的城市在积极发展会展业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与周边城市的关系,中心大城市应以发展大规模国际展为主,周边小城市可以集中开展专业贸易展,相互错位,协调发展。同时,还要对同一区域内展览会类别、举办时间等方面进行整合。以沪宁杭城市群为例,作为中国金融、贸易和科技中心的上海,非常适合开展大型的商品博览会、科技产品和技术展示会,而拥有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的杭州、南京,则可利用独特吸引力,开展大型的会议和国际交流活动。
3、中小城市应结合自身的实力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会展
会展业集中在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其聚集效应和扩散效
应。同时中小城市也完全可以结合地区特色,开展与自身综合实力相适应的会展。如浙江的台州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600家,台州充分利用这一特色,举办中国日用商品交易会,大大提高了台州的知名度,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宁波的服装节、奉化的水蜜桃节、海宁的皮革展也带动了当地的第三产业、基础设施和特色经济的发展。可见中小城市完全有能力结合自身实力和特点,开展规模相对较小的会展,成为中心城市的有益补充。
四、优化城市会展业布局的建议
我国会展业结构失衡,区域布局重点不突出,场馆建设规模不经济。因此,有必要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引导以及行业协会的行业规划来优化当前的会展业产业布局,促进我国会展业持续稳定地健康发展。
(一)实现城市会展业发展的合理定位
我国会展业的出路在于尽快搭建起中国会展业的发展框架,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使具有举办全国性乃至国际性展会优势和可能的城市,担负起展览支柱城市的使命;其他城市中具有举办面向省、市乃至周边一定区域展会能力和影响的城市,承担起区域性展览任务;不能成为区域性展览城市的城市,应逐步转向,淡出展览市场,从而逐步形成有序竞争、各具特色、互为补充、协调发展的格局。
这就为各地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两种层次的选择:要么成为全国性的会展中心城市或区域性的会展中心城市,要么逐渐淡出。洞察中国会展业发展格局和趋势,认清本地的优劣势和可能性,准确地确定自己的定位,并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应是各中心城市或经济中心发展会展业所必须关注的问题。
(二)优化会展城市场馆规模结构
这里的场馆规模结构是针对单个城市而言的,因为在总体布局合理的前提下,只要各会展城市的场馆规模结构优化了,全国会展业的场馆规模结构自然就有了竞争力。我国各主要城市尤其是那些有条件成为区域会展中心的城市,在对会展场馆规模进行优化时必须做到三个结合。
一是与城市经济规模相结合。会展业的发展是以举办地一定的经济基础、经济存量为前提的,因此,会展场馆过多过少均不利于会展业的发展。在会展业的发展过程中,各会展城市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在市场调查和预测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场馆的布局,不能一哄而起,搞形式主义,以免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二是与市场需求总量相结合。即会展场馆建设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而不能盲目地追求大规模和大齐全,因为会展业也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在场馆建设方面,是市场规律吸引场馆,而不是场馆创造市场。一个交通条件落后的城市即使建有全国最大规模甚至是最现代化的展馆,也吸引不了以追求商机为主要目的的参展商。
三是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会展业发展潜力较大的城市在编制或修订城市总体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到会展业发展的需要,反过来,会展场馆的建设又不能破坏城市发展的总体构想。
(三)强化会展城市的综合配套功能
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强化城市的综合配套功能,以先进的规划理论指导城市建设对于国际级的会展中心城市,在城市规划时注意会展中心应辟有专区,同时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必须跟上,包括酒店、写字楼、国际商务信息中心、国际传播中心、银行、商业与旅游服务、博物馆、体育馆或健身广场等。在规划理念上,应以参展商为本,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建设便利、生态、环保、辐射力强的会展功能区。对于国家级的会展中心城市,在规划时,也应以先进的规划理念为指导。
参考文献:
[1] 应丽君.21世纪中国会展经济与会展产业[C].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
[2] 鞠航,田金信.城市会展产业的布局与创新模式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6(11).
[3] Douglas L.Ducate. The Exhibition Industry Situation Analysis. Center for Exhibition Industry Research. December 2003,Vol.2, No.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