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视造就的伤害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_77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作者基于教学实践,介绍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所接触到的一个典型案例,得到启示: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能够切实体会学生的处境,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能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理解学生、爱护学生。
  关键词: 课堂教学秩序 学生 心理根源
  
  小明,是我工作第一年接触的一位高一的男生,中考成绩在班里处于末几位。性格开朗,过于好动,据其他任课老师说他尤其爱在课堂上和老师唱反调,晚自修的时候也是众班老师最为头疼的对象,不是要去厕所就是找理由去医务室,要不就影响周边同学学习,睡觉是最听话的表现。不论是作检讨还是写保证,好景都不长。
  起先,由于是刚毕业的新老师,加上我所任教的课程《礼貌礼节》能通过引经据典而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故他的上述行为在我的课堂上表现并不明显。但两个月后,他开始慢慢产生与文化课类似的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比如在我正常的教学过程中他会突然大声问一些与教学无关的问题,或撕下课本折只纸飞机,在我板书的时候和其他男生玩。在观察了他一段时间后,决定找他谈话。
  新教师不过在年龄上略长他们几岁,不具备老教师的威信,能不怒而威,对这类学生该适度地让他们知道新教师的威严,有过错就得惩罚,写检讨并作保证。尽管有过前车之鉴,思前想后还是决定听取老教师的意见,还有一方面原因是我也想在学生面前树立新教师的威信。于是第一次谈话我采取了罗列和指责过错的方法,话是谈了,但效果并不明显,他只是坚持了几天便又回到之前的状态。为此,我很沮丧,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自己是不是适合当老师,能不能教育好学生。但又不能半途而废,只有继续谈话。
  这次,我改变了谈话的方式,既然“硬”的不行,只好试试“软”的。仍然是在影响教学秩序后,把他请到一个师生往来较少的角落,语重心长地讲明了谈话的目的:不为兴师问罪,只是想了解他的真实想法。
  罗杰斯说:“真诚是人民交流的基础,也是人民友好的前提。”在进行心理辅导和交流的时候,前提就是情感,要让真情去打开学生的心扉。于是我决定用真情来引起他的共鸣。
  师:“我很好奇,为什么你经常会在课堂上做些和学习无关的事呢?”
  生:“我也不知道,习惯了。”
  师:“什么时候开始有这个习惯的?”
  生:“初中吧。”
  师:“那你知不知道这些习惯对你的学习没有好处呢?”
  生:“反正成绩那么差了,听了也没用。”
  师:“任何事情,只要你肯用心,相信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但如果你完全放弃,那真的是一点希望也没有了。你说是不是?”
  他不语。
  师:“我觉得,开学的第一个月,你在我课上表现很好啊!很认真,也很积极,可最近开始为什么态度不一样了呢?是老师的课让你觉得没意思了吗?还是觉得学了没用?”
  生:“不是。”
  师:“那是什么原因呢?”
  他低着头似乎不准备回答。
  师:“愿意告诉我原因吗?”
  他依然沉默不语。我决定继续用真情来感化。
  师:“其实啊,看到自己辛苦准备的课被打断和破坏,心里真的很难过,所以上次找你谈话的时候态度不太好,还让你作检讨、写保证,可是这真的不是我所希望的,你能理解吗?”
  他点点头。在真诚和宽松的气氛下,明显感觉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我想把学生和老师放到平等的位置上来沟通会更有效。
  师:“老师很希望我们能像朋友一样相互尊重、相互帮助,首先,我为自己上次不好的态度向你道歉,不过,我想一个大小伙子应该不会记女孩子的仇吧?”
  他腼腆地笑了笑。过了一会儿,正如我所希望的,他像下了很大决心似的说:“老师,我以后尽量注意不在课上吵。”
  师:“恩,我也相信你会的。但我还是希望你能告诉我原因,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方式,只要你愿意讲的时候。好吗?”
  他点点头后跑开了。虽然这次谈话比较成功,但我知道我还没有完全解决他心理的顾虑和问题,于是决定给予他更多的关注。
  之后的一周里,他在课上的表现又回复到开学初的样子,为此我也给予了他更多的关注。他是班里少有的肯举手回答提问的学生,每次不管是不是答对了,我都会找出他的优点在全班面前表扬他。他的表现也越来越好,虽然成绩不见得有明显的提高,但我看出他在努力。不仅自己不在课堂上吵闹,还会协助我管理课堂纪律。后来,他主动找我谈话。
  生:“老师,我可不可以叫你姐姐啊?”
  师:“可以啊,但是课堂上我们还是师生,课外我很愿意成为一个姐姐。”
  他很满足地点点头。
  师:“上次问你的问题,现在是不是可以告诉我了?”
  他憨憨一笑,却给了我一个意外的答案,是在我考虑的范围外的回答:课上吵的原因是因为他觉得他被老师们忽视了。
  这个答案确实让我很讶异,原来问题的根源在于我,在于我们老师。回头想想,他讲的确是事实。开学初,我对全班同学都不熟悉,因而对大家都一视同仁,但后来受其他任课老师的影响,无形之中在心里把一个班的学生按平时表现和入学成绩分成了三六九等。课堂上也无意识地偏爱成绩好、表现佳的学生。这样的言行在我毫无知觉中造成了对某些学生的伤害,从而引起了他们的不满和心理逆反。他们认为既然不能像好学生那样从成绩、表现上引起老师的注意,便反其道而行,以另一种形式来表达自己被忽视的反抗。
  作为老师,扪心自问,若不是因为个别扰乱课堂教学秩序的学生既不学习又不安分,在我眼里乃至心里,他们确实会被我忽视,甚至希望他们甘心做一个被忽视的学生。可以说,中等职业学校的很多老师大都抱有这种荒唐的从大局出发的想法。和好学生一样,他们拥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和受关心权,而这些权利却因为成绩不好被老师们理所当然地剥夺了。影响教学秩序只是他们表达不满的方式,若论过错,错不在他们,听了他的告白后,我很惭愧。
  此外,他说的这句话也令我震惊和内疚:“不是我不想学,只是我听不懂,在老师眼中,我就是坏学生。其他同学上课的时候也聊天,但老师批评的时候只针对我。”很多时候,公平只是美好的愿望,真正要做到,很难。但不公平对于这类学生来说,老师们几乎次次做到。学生成绩不好,老师要负的责任更大,我们没有理由把自己的过错全部让学生包揽,他们年轻的心如何承受得了?
  经过坦诚的交流,我对扰乱课堂教学秩序学生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观,没有人生来就希望自己不如别人,也没有人希望自己成为老师同学眼中的后进生。在学习道路上落后了以后,很多老师给的不是鼓励,而是排斥和打击,导致了他们反常和不满的举动。
  是啊,作为老师的我们几乎很少有人能感同身受,作为老师的我们一直是我们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何尝体会得了这类学生的处境。不是他们不懂得尊重我,而是我没有用心去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面对他们,我尤感任重道远。
其他文献
摘 要: 薇拉·凯瑟的《我的安东尼亚》描写了美国早期女性移民者的拓荒开垦生活,塑造了坚强不屈的拓荒者形象。本文作者力求结合自己对女性的态度,从该小说层叠的叙事角度分析,解读小说中女性角色并未被赋予话语权这一事实。  关键词: 《我的安东尼亚》 性别 权力 层叠叙述 话语权    《我的安东尼亚》是薇拉·凯瑟的边境小说之一,通常被定义为是一部赞美早期拓荒女性坚韧不屈精神的作品,“《我的安东尼亚》表现
摘 要: 卡尔·比勒的语言符号观集中体现在其语言工具论模式中,他在对语言功能进行区分的同时,定义了三种不同功能的语言符号。皮尔斯符号学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对符号的分类,根据符号与指称对象的关系提出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符号。两者都肯定了符号功能及主体人在符号意义诠释中的不可缺少性,但比勒研究重点仅是语言符号,而皮尔斯则对整个世界中各种符号现象作出研究,更具全面性与解释力。  关键词: 卡尔·比
摘 要: 语文课堂是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实际工作中,语文教师要树立有情人的形象,上课时精心设计好导语;充分挖掘文章中的情感因素,在讲析中让学生领悟情感;在诵读中,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课文内容中引申出生活话题,引导学生思考、写作,再次巩固情感,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情商、培养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 中职生 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教育是要培养有感情的人。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教
摘 要: 作为北欧斯堪第纳维亚地区极其重要的画家之一,哈莫修依的绘画作品以一种脱离现实社会生活、“去情绪化”、“冷色调”的单纯风格著称于世。本文作者通过解读他的几幅油画作品,来感悟其心灵深处的语言。  关键词: 哈莫修依 油画作品 作品意义    通过英国广播公司(BBC)的记录片《寻找失落的艺术》,我非常有幸认识了丹麦画家威廉·哈莫修依及他的画作,跟随记录中的主要人物米高·柏林爵士的讲解和步伐,
仅从电影作品的角度来看,《掬水月在手》是一部意在传世而不在投资回报率的艺术片,其商业价值明显弱于它所产生的社会价值与文化影响力。影片取得的789.6万元票房成绩虽创造了全国艺联纪录片的纪录,但离成本回收还存在一定差距。然而,若从打造“文化IP”的角度来看,《掬水月在手》却又是影片出品方“长文化产品”价值链中的重要一环。借助影片的制作与推广,出品公司得以链接与整合多种社会资源,经由合作打造的衍生产品
摘 要: 本文作者以史实为依据,以文化常识为佐证,以批判的眼光解读土默热先生对于《红楼梦》的研究,以元春这一人物形象为切入口,就元春的身份、封号、原型、判词、曲子、省亲情节等方面驳斥土默热先生的谬误,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坚持以《红楼梦》原文为基础,尊重文本,以平民视角解读元春这一人物形象。  关键词: 元春 土默热 原型 判词 元妃省亲    近来,拜读了土默热先生的大作《土默热红楼判词新解》(中国
摘 要: 林徽因学贯中西,她深受西方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现代主义、人文主义等思潮的影响,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教婚姻观、儒家的生命本体观、诗画意境创作手法也渗入到林徽因的灵魂中。中西两方面的精神资源在林徽因的文学创作中相互碰撞并融合。本文旨在通过唯美的浪漫与超脱的性灵、含蓄的象征与诗画的意境、先锋的现代技巧与传统的叙事技巧、西方的现代思潮与东方的文人情怀这四个方面的对比阐述,对林徽因的文学创作中受
2021年春节档,凭借《你好,疯子》(2016)与《无名之辈》(2018)走入主流电影视野的中国新生代青年导演饶晓志,再次从城市小人物的视角出发叙写了善良、淳朴而狡黠的边缘人群生活。这部以“2021年,你做好准备换个活法,‘牛’转乾坤了吗”为宣传口号的喜剧片《人潮汹涌》(2021)翻拍自日本电影《盗钥匙的人》(内田贤治,2012),采取了将两名性格反差巨大的角色进行“身份对调”的叙事策略,并将故事
摘 要: 陈子龙是明末的诗词大家,其诗豪放瑰丽,雄浑飘逸,体现了情与气的融通,在同时代很少诗人有此鲜明的特点,这也是陈子龙诗歌的审美新质之所在。本文结合陈子龙诗作,分析了他的诗风。  关键词: 陈子龙 气 诗风    陈子龙的朋友宋征璧序陈子龙、李雯《陈李倡和集》云:“卧子弱年孤露,心多伤悼,遇物缠绵。舒章壮志沈寂,触事所起,增其风调。是以游思流畅,不废儿女之情;深怀孤出,动有风云之气也。”①“儿
摘要:课程改革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正在转化成教师的教学行为。但在现实教学中,却不同程度存在看“迷信权威,追赶时髦”和“故弄玄虚。不知所云”两大恶习,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本文认为,教师应当抑制浮躁,关注自我,充分利用外部资源,真正扎实文本,扎实课堂。  关键词:语文公开课 恶习 对策    近段时间,笔者曾在一博客上看到商友敬先生针对时下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