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搪瓷制品作为中国20世纪五十年代-20世纪末的生活日用品关键角色,它不仅具有实用性,它还反映了当时人们在精神文化方面的追求。分析搪瓷制品的产品语义,将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产品设计符号。
【关键词】搪瓷制品;产品语义;设计符号
1.符号学与产品的关系
1.1符号学的理论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是语言的动物”,而德国哲学家卡希尔则认为人类是符号的动物,从人类的语言到思维都离不开符号,它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媒介,符号作为信息载体是实现信息存储和记忆的工具,符号又是人类借以表达思想情感的物质手段,只有依靠符号的作用,人类才能实现彼此间的交流,人类的意识领域正是一个符号的世界。[1]
而符号学的研究在于揭示符号性质、运作方式和在运作过程中生成的文化意蕴。埃克在《符号学原理》中,根据符号的来源和目的将其分为两类。“某些符号是为了意指而制造出来的客体,而另一些符号是为了使用功能而制造出来的客体。”[2]传统的中国搪瓷文化就是一种具有意指、表现与传达等语言作用的综合系统。它通过时代的色彩、图案和文字表达了当时人们的一种精神面貌,传达了人们对党、对国家、对集体主义的忠诚和热爱。
1.2产品的语义学
产品语义学是在符号学的理论基础上,把研究语言符号的构想运用到产品设计上,从而有了产品语义学。从产品自身来讲,体现在外在视觉上的形象语意主要包括五方面的因素:造型语意、色彩语意、材质语意、结构语意和布局语意。
2.对搪瓷日用品产品语义的分析
2.1搪瓷日用品的历史
搪瓷工艺传入中国,大约是在元代。明代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中国创制了珐琅镶嵌工艺品景泰蓝茶具,清代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景泰蓝从宫廷流向民间,这可以说是中国搪瓷工业的肇始。
搪瓷,实际上是一种涂烧在金属底坯表面上的无机玻璃瓷釉。搪瓷制品安全无毒,耐高温、耐磨,易清洗。搪瓷是一种适合制作生活饮食器具和洗涤用具的材料。
2.2陶瓷制品的产品形象语义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正是全民“搪瓷时代”的年代,同样也是我国文化大革命的年代,虽然当时的搪瓷日用品已经发展到了从茶杯、饭盆、脸盆到痰盂、尿盆等,几乎遍布生活的每个角落,但繁华的市场并没有促使搪瓷制品出现多样化的发展,搪瓷制品的产品形象语义受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革思想和精神的影响,在造型、色彩、结构、布局、材质上都显露出了单一与局限。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在视觉形象、字体和色彩上,文革时期的图形元素在政治上都经过了严格的筛选,所以呈现高度单一重复的状况,一元性思想的公式化表达使图形设计成为形而上学的观念游戏,当时的主要图形元素以毛泽东形象和工农兵形象为主,标准字体是毛体,标准颜色是象征烈士鲜血的红色,而辅助色通常是绿色,辅助图形主要是象征希望、象征美好新生活的红太阳,向日葵,红旗等,图形语言充满一一对应的符号指涉和象征意味;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特点是图式语言的构成方式,遵循“红光亮”和“三突出”的视觉趣味和充满战斗感和崇高性的构图形式。这样的产品语义使得搪瓷制品除了是生活日用品以外,它还变为了传递毛泽东思想的一个媒介。
直到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随着文革的结束,思想的解放,经济出现了高速增长,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观念、消费结构也都随之发生了变化。经济结构的变化,改变了社会的传统观念、价值标准,也深刻的影響着人们的审美意识,这些必然都会反映到设计邻域。此时的搪瓷制品的设计无论是从造型、色彩还是图案上都出现了重大的突破与改变。
(1)造型曲线多变:造型是营造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通过产品造型的尺度、形状、比例及其相互之间的构成关系营造出一定的产品氛围,使人产生夸张、含蓄、趣味、愉悦、轻松、神秘等不同的心理情绪,使消费者产生某种心理体验,让用户产生亲切感、成就感,从而建立起一定的产品形象。曲线能创造动态造型,使人容易感受到生命的力量,有利于营造热烈、自由、亲切的气氛。此时的搪瓷制品摆脱了单一的造型设计,摈弃了文革时期的直线型态,出现了多变的曲线造型,丰富了产品的外观型态,表现了当时人们思想上的解放,开始追求不同艺术形态美。[3]
(2)以花卉、吉祥的图案作为主要图形:在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中国的经济刚刚复苏,传统的计划经济还在持续,所以婚嫁送礼人们都喜欢选用经济实用的搪瓷日用品。因此吉祥如意,讨口彩的图案就成为这一时期搪瓷日用品的主流装饰,如象征富贵的牡丹花、象征年年有鱼的鲤鱼,大红的喜字等。除了作为婚嫁送礼,搪瓷制品也常常被作为单位奖励先进职工的奖品,因此搪瓷制品上书写纪念性、奖励性德文字也是当时的一种潮流,但书写的字体却多以隶体和宋体为主,不再是文革时期的毛体。
(3)色彩语意:在产品语意中,色彩语意是最让人敏感的,当我们还是婴儿的时候,就能通过色彩来决定自己的喜好。色彩语意又是一个抽象的语言,它通过色彩的明度、纯度和色相对人视觉、感官产生的刺激,来让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和视觉欣赏,从而影响人们对产品外观设计的评价,甚至是对产品综合素质的评价。在现代产品设计中,影响色彩语意的不仅有产品设计师的设计观念,还有社会大众的审美要求和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人们刚从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中走出来,渴望的是和平、安定的生活,并且当时的生产技术等各方面都还在恢复中,所以这时候的搪瓷制品在色彩上仍然是以纯净稳定的白色为底色,只是稍加以其他色彩作画点缀。直到八十年代后期,解放思想的人们开始追求美好的新生活,这反应在陶瓷日用品的设计色彩上,色彩开始由暗转明,由冷变暖,变单调为多彩,出现了更多的色彩变化,如黄色、蓝色做底色等等。色彩语意的丰富展现了当时人们的思维解放,产品设计开始步入了新的局面。
(4)材质语意。材质语意是造型语意、和色彩语意的载体,它可以通过材质的不同质感,肌理对人的心理产生不同的暗示,比如木质材质给人的语意是敦厚、朴实、温暖,玻璃、金属材质给人的语意就是现代、高速、时尚等等。搪瓷日用品的材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改革开放、思想解放和技术的发展,到了80年代陶瓷日用品的材质已经从最初的通体都是搪瓷开始向多种材质共同设计作用了,比如陶瓷锅就开始利用隔热性更好的塑料、木质把手来替代之前的搪瓷把手等。
3、结语
虽然现在搪瓷制品已经被更多的陶瓷、塑料、不锈钢制品慢慢替代,但是它带给某个时期人们的回忆是无法磨灭的,在那个年代它满足了人们对消费文化的追求,它不仅是产品,它还是传递信息的媒介,包含着人类的精神文化与心理的满足。
【关键词】搪瓷制品;产品语义;设计符号
1.符号学与产品的关系
1.1符号学的理论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是语言的动物”,而德国哲学家卡希尔则认为人类是符号的动物,从人类的语言到思维都离不开符号,它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媒介,符号作为信息载体是实现信息存储和记忆的工具,符号又是人类借以表达思想情感的物质手段,只有依靠符号的作用,人类才能实现彼此间的交流,人类的意识领域正是一个符号的世界。[1]
而符号学的研究在于揭示符号性质、运作方式和在运作过程中生成的文化意蕴。埃克在《符号学原理》中,根据符号的来源和目的将其分为两类。“某些符号是为了意指而制造出来的客体,而另一些符号是为了使用功能而制造出来的客体。”[2]传统的中国搪瓷文化就是一种具有意指、表现与传达等语言作用的综合系统。它通过时代的色彩、图案和文字表达了当时人们的一种精神面貌,传达了人们对党、对国家、对集体主义的忠诚和热爱。
1.2产品的语义学
产品语义学是在符号学的理论基础上,把研究语言符号的构想运用到产品设计上,从而有了产品语义学。从产品自身来讲,体现在外在视觉上的形象语意主要包括五方面的因素:造型语意、色彩语意、材质语意、结构语意和布局语意。
2.对搪瓷日用品产品语义的分析
2.1搪瓷日用品的历史
搪瓷工艺传入中国,大约是在元代。明代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中国创制了珐琅镶嵌工艺品景泰蓝茶具,清代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景泰蓝从宫廷流向民间,这可以说是中国搪瓷工业的肇始。
搪瓷,实际上是一种涂烧在金属底坯表面上的无机玻璃瓷釉。搪瓷制品安全无毒,耐高温、耐磨,易清洗。搪瓷是一种适合制作生活饮食器具和洗涤用具的材料。
2.2陶瓷制品的产品形象语义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正是全民“搪瓷时代”的年代,同样也是我国文化大革命的年代,虽然当时的搪瓷日用品已经发展到了从茶杯、饭盆、脸盆到痰盂、尿盆等,几乎遍布生活的每个角落,但繁华的市场并没有促使搪瓷制品出现多样化的发展,搪瓷制品的产品形象语义受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革思想和精神的影响,在造型、色彩、结构、布局、材质上都显露出了单一与局限。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在视觉形象、字体和色彩上,文革时期的图形元素在政治上都经过了严格的筛选,所以呈现高度单一重复的状况,一元性思想的公式化表达使图形设计成为形而上学的观念游戏,当时的主要图形元素以毛泽东形象和工农兵形象为主,标准字体是毛体,标准颜色是象征烈士鲜血的红色,而辅助色通常是绿色,辅助图形主要是象征希望、象征美好新生活的红太阳,向日葵,红旗等,图形语言充满一一对应的符号指涉和象征意味;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特点是图式语言的构成方式,遵循“红光亮”和“三突出”的视觉趣味和充满战斗感和崇高性的构图形式。这样的产品语义使得搪瓷制品除了是生活日用品以外,它还变为了传递毛泽东思想的一个媒介。
直到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随着文革的结束,思想的解放,经济出现了高速增长,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观念、消费结构也都随之发生了变化。经济结构的变化,改变了社会的传统观念、价值标准,也深刻的影響着人们的审美意识,这些必然都会反映到设计邻域。此时的搪瓷制品的设计无论是从造型、色彩还是图案上都出现了重大的突破与改变。
(1)造型曲线多变:造型是营造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通过产品造型的尺度、形状、比例及其相互之间的构成关系营造出一定的产品氛围,使人产生夸张、含蓄、趣味、愉悦、轻松、神秘等不同的心理情绪,使消费者产生某种心理体验,让用户产生亲切感、成就感,从而建立起一定的产品形象。曲线能创造动态造型,使人容易感受到生命的力量,有利于营造热烈、自由、亲切的气氛。此时的搪瓷制品摆脱了单一的造型设计,摈弃了文革时期的直线型态,出现了多变的曲线造型,丰富了产品的外观型态,表现了当时人们思想上的解放,开始追求不同艺术形态美。[3]
(2)以花卉、吉祥的图案作为主要图形:在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中国的经济刚刚复苏,传统的计划经济还在持续,所以婚嫁送礼人们都喜欢选用经济实用的搪瓷日用品。因此吉祥如意,讨口彩的图案就成为这一时期搪瓷日用品的主流装饰,如象征富贵的牡丹花、象征年年有鱼的鲤鱼,大红的喜字等。除了作为婚嫁送礼,搪瓷制品也常常被作为单位奖励先进职工的奖品,因此搪瓷制品上书写纪念性、奖励性德文字也是当时的一种潮流,但书写的字体却多以隶体和宋体为主,不再是文革时期的毛体。
(3)色彩语意:在产品语意中,色彩语意是最让人敏感的,当我们还是婴儿的时候,就能通过色彩来决定自己的喜好。色彩语意又是一个抽象的语言,它通过色彩的明度、纯度和色相对人视觉、感官产生的刺激,来让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和视觉欣赏,从而影响人们对产品外观设计的评价,甚至是对产品综合素质的评价。在现代产品设计中,影响色彩语意的不仅有产品设计师的设计观念,还有社会大众的审美要求和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人们刚从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中走出来,渴望的是和平、安定的生活,并且当时的生产技术等各方面都还在恢复中,所以这时候的搪瓷制品在色彩上仍然是以纯净稳定的白色为底色,只是稍加以其他色彩作画点缀。直到八十年代后期,解放思想的人们开始追求美好的新生活,这反应在陶瓷日用品的设计色彩上,色彩开始由暗转明,由冷变暖,变单调为多彩,出现了更多的色彩变化,如黄色、蓝色做底色等等。色彩语意的丰富展现了当时人们的思维解放,产品设计开始步入了新的局面。
(4)材质语意。材质语意是造型语意、和色彩语意的载体,它可以通过材质的不同质感,肌理对人的心理产生不同的暗示,比如木质材质给人的语意是敦厚、朴实、温暖,玻璃、金属材质给人的语意就是现代、高速、时尚等等。搪瓷日用品的材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改革开放、思想解放和技术的发展,到了80年代陶瓷日用品的材质已经从最初的通体都是搪瓷开始向多种材质共同设计作用了,比如陶瓷锅就开始利用隔热性更好的塑料、木质把手来替代之前的搪瓷把手等。
3、结语
虽然现在搪瓷制品已经被更多的陶瓷、塑料、不锈钢制品慢慢替代,但是它带给某个时期人们的回忆是无法磨灭的,在那个年代它满足了人们对消费文化的追求,它不仅是产品,它还是传递信息的媒介,包含着人类的精神文化与心理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