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有关统计,在今天的世界上,每一分钟里有500多万个电子邮件被发送,每一小时里有3500多万个音频邮件被送出,每一天里大概有5万多人申请移动电话服务,源源不断地加入到全球2亿多无线用户的行列中去,每一周里有63万条新的电话线路被安装。世界正在被网络和信息层层缠绕……
全球现在每天约有3700万用户登录互联网,他们在大约8.3亿个网站主页中浏览,他们的平均上网时间超过30分钟……由信息技术(IT)和网络引发的一系列商业革命已经如火如荼,其中电子商务更是一马当先。凭借世界领先的信息技术,美国经济保持了连续数年的高速增长,从几乎已成败局的美日竞争中脱颖而出,后来居上……
潮流所趋 诸雄争先
电子商务的基础是网络。俄罗斯互联网技术中心业家调查系统工程1999年抽样调查,被采访的企业中,已经有78%了解到电子商务是信息时代一种新型的经营模式。
技术所至 殊途同归
从传统商务扩展到电子商务就如同报纸扩展到网络版一样自然,这是技术发展和市场竞争的结果。当电视在20世纪50年代初露头角时,有百年历史的报纸的老板们嗤之以鼻,以为电视不过是哗众取宠的雕虫小技,只能娱乐家庭主妇。然而时至今日,电视早已是大众传媒的主角。即使以获取新闻而论,取电视为第一媒介的人数也已经远远超过了报纸。
电子商务的底层是网络。从交互性看,网络分为局域网和互联网,即英文所说Internet和Internet。业内人士认为,由于信息技术发展的差异,美国等发达国家是在局域网(对企业来说,就是企业内部网)的基础上与互联网相接,从而实现电子商务;而中国所走的电子商务之路可能是先接入互联网,然后再完善企业内部网。
生不同时 量不同级
现在,全球有许多网络用户在网上寻找商机。但是,企业要真正实现电子商务有两个条件非常关键:网上支付和网下送货。目前,这两个条件在中国还不成熟。同样是中国企业家系统1999年抽样调查,被采访的企业中,只有11.5%有自己的网站,20%有自己的网页,35.6%有自己的网址。就是在这些规模不大的企业网页中,90%仅仅列有产品目录和联系地址,85%已经有半年没有更新,成为业界所说的“死页”。由此可以看出,国内企业中大部分仍在等待和观望。
相比之下,美国互联网的企业普及率在1997年已经超过61%,英国、法国和德国平均达到47%;同年美国在信息技术上的消费额约3200亿美元,英、法、德三国也平均达到1960亿美元。在投资上,美国企业的信息技术投资约占企业总投资的9%。在世界经济正趋向一体化的今天,只要中国开放国门,全球50强乃至更多的强手就会潮水般涌向上海、北京、广州……美国的戴尔公司已经在厦门建立了生产和配送中心,通过互联网接受国内用户的订单,迈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电子商务第一步。
中小企业 同线起跑
电子商务是一种交互式的界面。经济学家认为,就商业而言,电子商务几乎没有行业和地域的界限。而且,由于网络在世界各地无处不在,电子商务对中小企业在现代商业竞争中的作用尤为明显。和大公司相比,中小企业在财力、物力及人力上明显处于劣势。当现代消费市场已经“物”满为患的时候,密集型广告轰炸、挨门挨户的样品推销只能是财大气粗的大公司的专利。互联网的触角遍及全球的每一个角落,中小企业可以凭借网络把自己的形象和产品推向市场和家庭。因此,经济学家认为,电子商务使中小企业得以与大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同场竞技。
中国的中小企业约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数量接近1000万家。专家估计,中小企业在乡以上工业企业中,其产值约占总产值的62%,就业人数约占总就业人数的71%。中国目前食品、造纸、印刷业产值的70%以上,服装、皮革、文体用品、塑料和金属制品业产值的80%以上,木材、家具业产值的90%以上都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它们的特征也十分明显:多数是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行业,资金少、利润薄,科技含量低。正因为如此,中国才更需要电子商务助阵。
脚踏实地 多种尝试
在中国尝试电子商务应该脚踏实地。为此,中外有关专家提出了几种方案。其一是网上营销。用专家的话说,这是在国内支付和配送技术完善之前,依据现有条件,把网络作为中国企业最终开展电子商务的切入点。网络营销不包括网上支付及配送系统,只是利用网页,在塑造企业形象的同时,建立与客户的交互性往来,了解客户需求,全面服务于客户。
另外一种方案是利用现在互联网和电子邮件来进行供应链管理,把采购、生产和销售连成一体,全面提高企业效益。从应用的初级阶段看,所说的供应链管理,就是利用现有的互联网,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及时传递包括采购、库存、销售等清单在内的商务信息,使企业能随时跟踪物流,调整产、供、销。因为互联网已经遍及各地,电子邮箱比比皆是,所以专家认为,国内许多企业以此种方式应用网络,在财力和人力上应该是游刃有余的。
商业竞争正从过去的4P(产品、价格、市场和促销)竞争发展到今天的4C(客户、成本、便利和沟通)竞争。从建立简单的网页进而创建和经营网站,从树立企业形象进而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从收发电子邮件进而完成供应链管理系统(sCM),中国企业可以以最简便的方式涉足互联网,抓住机遇,最大程度满足客户需求,与客观条件同步成长,最终决胜电子商务。
全球现在每天约有3700万用户登录互联网,他们在大约8.3亿个网站主页中浏览,他们的平均上网时间超过30分钟……由信息技术(IT)和网络引发的一系列商业革命已经如火如荼,其中电子商务更是一马当先。凭借世界领先的信息技术,美国经济保持了连续数年的高速增长,从几乎已成败局的美日竞争中脱颖而出,后来居上……
潮流所趋 诸雄争先
电子商务的基础是网络。俄罗斯互联网技术中心业家调查系统工程1999年抽样调查,被采访的企业中,已经有78%了解到电子商务是信息时代一种新型的经营模式。
技术所至 殊途同归
从传统商务扩展到电子商务就如同报纸扩展到网络版一样自然,这是技术发展和市场竞争的结果。当电视在20世纪50年代初露头角时,有百年历史的报纸的老板们嗤之以鼻,以为电视不过是哗众取宠的雕虫小技,只能娱乐家庭主妇。然而时至今日,电视早已是大众传媒的主角。即使以获取新闻而论,取电视为第一媒介的人数也已经远远超过了报纸。
电子商务的底层是网络。从交互性看,网络分为局域网和互联网,即英文所说Internet和Internet。业内人士认为,由于信息技术发展的差异,美国等发达国家是在局域网(对企业来说,就是企业内部网)的基础上与互联网相接,从而实现电子商务;而中国所走的电子商务之路可能是先接入互联网,然后再完善企业内部网。
生不同时 量不同级
现在,全球有许多网络用户在网上寻找商机。但是,企业要真正实现电子商务有两个条件非常关键:网上支付和网下送货。目前,这两个条件在中国还不成熟。同样是中国企业家系统1999年抽样调查,被采访的企业中,只有11.5%有自己的网站,20%有自己的网页,35.6%有自己的网址。就是在这些规模不大的企业网页中,90%仅仅列有产品目录和联系地址,85%已经有半年没有更新,成为业界所说的“死页”。由此可以看出,国内企业中大部分仍在等待和观望。
相比之下,美国互联网的企业普及率在1997年已经超过61%,英国、法国和德国平均达到47%;同年美国在信息技术上的消费额约3200亿美元,英、法、德三国也平均达到1960亿美元。在投资上,美国企业的信息技术投资约占企业总投资的9%。在世界经济正趋向一体化的今天,只要中国开放国门,全球50强乃至更多的强手就会潮水般涌向上海、北京、广州……美国的戴尔公司已经在厦门建立了生产和配送中心,通过互联网接受国内用户的订单,迈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电子商务第一步。
中小企业 同线起跑
电子商务是一种交互式的界面。经济学家认为,就商业而言,电子商务几乎没有行业和地域的界限。而且,由于网络在世界各地无处不在,电子商务对中小企业在现代商业竞争中的作用尤为明显。和大公司相比,中小企业在财力、物力及人力上明显处于劣势。当现代消费市场已经“物”满为患的时候,密集型广告轰炸、挨门挨户的样品推销只能是财大气粗的大公司的专利。互联网的触角遍及全球的每一个角落,中小企业可以凭借网络把自己的形象和产品推向市场和家庭。因此,经济学家认为,电子商务使中小企业得以与大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同场竞技。
中国的中小企业约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数量接近1000万家。专家估计,中小企业在乡以上工业企业中,其产值约占总产值的62%,就业人数约占总就业人数的71%。中国目前食品、造纸、印刷业产值的70%以上,服装、皮革、文体用品、塑料和金属制品业产值的80%以上,木材、家具业产值的90%以上都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它们的特征也十分明显:多数是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行业,资金少、利润薄,科技含量低。正因为如此,中国才更需要电子商务助阵。
脚踏实地 多种尝试
在中国尝试电子商务应该脚踏实地。为此,中外有关专家提出了几种方案。其一是网上营销。用专家的话说,这是在国内支付和配送技术完善之前,依据现有条件,把网络作为中国企业最终开展电子商务的切入点。网络营销不包括网上支付及配送系统,只是利用网页,在塑造企业形象的同时,建立与客户的交互性往来,了解客户需求,全面服务于客户。
另外一种方案是利用现在互联网和电子邮件来进行供应链管理,把采购、生产和销售连成一体,全面提高企业效益。从应用的初级阶段看,所说的供应链管理,就是利用现有的互联网,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及时传递包括采购、库存、销售等清单在内的商务信息,使企业能随时跟踪物流,调整产、供、销。因为互联网已经遍及各地,电子邮箱比比皆是,所以专家认为,国内许多企业以此种方式应用网络,在财力和人力上应该是游刃有余的。
商业竞争正从过去的4P(产品、价格、市场和促销)竞争发展到今天的4C(客户、成本、便利和沟通)竞争。从建立简单的网页进而创建和经营网站,从树立企业形象进而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从收发电子邮件进而完成供应链管理系统(sCM),中国企业可以以最简便的方式涉足互联网,抓住机遇,最大程度满足客户需求,与客观条件同步成长,最终决胜电子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