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各地轰轰烈烈地铺开。新课改让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让课堂教学更精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尤其是“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加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但笔者调查发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存在着这样几个问题。
一、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让合作学习走过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常看到有的教师见有人在公开课上使用合作学习受到肯定时,自己也就不假思索地照搬过来,因此就形成了不管课堂实际需要不需要,一古脑儿搬进来,为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完全流于形式。课堂上我们也能看到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时,有的对此置之不理,有的仍然做自己的事,有的几个人在一起随便说两句就算大功告成,还有的虽然几个人在一起,但说的却是与学习无关的事,教师对这些事也是听之任之……当教师叫合作学习小组代表发言时,往往都是自己的一家之言,一个人来代替小组,小组的其他成员对此无动于衷。有的教师面对这种情况熟视无睹,心中想的反正我使用了合作学习这种形式,至于效果如何那我就不管了。这可要不得。
二、合作学习安排不合理
合作学习不是在什么情况下都需要的,而是要讲究一定的契机,教师在上课时不能随心所欲地安排合作学习。合作内容不够,合作学习是万万不可的。课堂上我们可以看见教师动不动就让学生合作学习,只要遇到问题都离不开合作学习,把合作学习当做灵丹妙药,好像能包治学习上的百病。本身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有的教师也要搞合作学习;刚一上课问题还未出现,教师就叫合作学习;大部分学生都已明白的问题,也还是让学生合作学习;不管你厌烦不厌烦教师仍按部就班布置合作学习,凡此种种,已经对合作学习产生了负面影响。我们倡导的合作学习是名副其实的,是在学生独自解决不了问题的情况下,确实需要合作学习方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才采用。
三、合作学习中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调控不好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认为合作学习减轻了自己的负担,以为学生有了问题可以甩手不管,让他们自己去解决,教师在课堂上好像是一个看客,遇到争执时也不指导如何解决,结果时间耽误了,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如合作学习小组之间组员的搭配不合理(有的组全部都是学习较吃力的学生),人员的分工不合理(有的一人在组上大包大揽,让其他人没有事干),人数的多少不合理(有的两三人,有的五六人);作为“导”师的教师没有真正地参加到学生的合作学习当中,只是当了一个监工,甚至有个别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时做与教学无关的事。
四、用合作学习取代学生的独立学习
我们发现有的教师十分热衷于合作学习,整节课都是学生在合作学习,很少有时间让学生独立学习,这样一来有的学生就形成了一种依赖思想:我懒得动脑筋,反正我不思考也没有关系,我不思考自然有人帮我思考,有人会帮我说出答案。长此以往,一个班上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能得到锻炼,而余者学习积极性也会降低,独立学习的能力就不能得到培养。要知道在一个人一生的学习中独立学习是占主要的,生活中经常需要独立学习。
怎样才能真正发挥出合作学习的效能呢?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科学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把握它的精神实质。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1.合作小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要将学生的性别、性格、成绩、人数等因素合理搭配组建合作小组。我们一般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策略,人数一般4~6人。分组中尽量不为“小权威”“合作滞后者”的产生创造条件。同时也要看到,并不是组建了小组自然就会合作,要避免开小差、说闲话等假合作,需要教师长期培训。
2.合作技能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保证。小组合作技能水平低往往导致小组交往水平低,不善于倾听小组成员的发言,只关注自己的发言,个人主义泛滥,体现不出小组成员的相互帮助、相互启迪……小组合作技能包括倾听、协作、交往、整合等技能,教师在平常训练中要意识到对学生加强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3.合作任务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确定什么样的合作任务至关重要,恰当的合作任务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合作欲望,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合作任务中去。牵强的合作任务更多地是为合作而合作,不仅达不到预期的合作效果,而且很容易引起对合作学习的厌倦和反感。因此,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首先应有一定的难度,问题应有一定的挑战性,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小组学习活动的激情以及发挥学习共同体的创造性;其次合作学习的内容应当具有一定的生活价值,活动形式可以生活化,从而更能接近学习生活,让学生在合作中感悟数学的实用性。同时这也是保证合作学习更有效地开展的关键问题之一。◆(作者单位:江西省宜黄县中港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周瑜芽
一、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让合作学习走过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常看到有的教师见有人在公开课上使用合作学习受到肯定时,自己也就不假思索地照搬过来,因此就形成了不管课堂实际需要不需要,一古脑儿搬进来,为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完全流于形式。课堂上我们也能看到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时,有的对此置之不理,有的仍然做自己的事,有的几个人在一起随便说两句就算大功告成,还有的虽然几个人在一起,但说的却是与学习无关的事,教师对这些事也是听之任之……当教师叫合作学习小组代表发言时,往往都是自己的一家之言,一个人来代替小组,小组的其他成员对此无动于衷。有的教师面对这种情况熟视无睹,心中想的反正我使用了合作学习这种形式,至于效果如何那我就不管了。这可要不得。
二、合作学习安排不合理
合作学习不是在什么情况下都需要的,而是要讲究一定的契机,教师在上课时不能随心所欲地安排合作学习。合作内容不够,合作学习是万万不可的。课堂上我们可以看见教师动不动就让学生合作学习,只要遇到问题都离不开合作学习,把合作学习当做灵丹妙药,好像能包治学习上的百病。本身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有的教师也要搞合作学习;刚一上课问题还未出现,教师就叫合作学习;大部分学生都已明白的问题,也还是让学生合作学习;不管你厌烦不厌烦教师仍按部就班布置合作学习,凡此种种,已经对合作学习产生了负面影响。我们倡导的合作学习是名副其实的,是在学生独自解决不了问题的情况下,确实需要合作学习方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才采用。
三、合作学习中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调控不好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认为合作学习减轻了自己的负担,以为学生有了问题可以甩手不管,让他们自己去解决,教师在课堂上好像是一个看客,遇到争执时也不指导如何解决,结果时间耽误了,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如合作学习小组之间组员的搭配不合理(有的组全部都是学习较吃力的学生),人员的分工不合理(有的一人在组上大包大揽,让其他人没有事干),人数的多少不合理(有的两三人,有的五六人);作为“导”师的教师没有真正地参加到学生的合作学习当中,只是当了一个监工,甚至有个别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时做与教学无关的事。
四、用合作学习取代学生的独立学习
我们发现有的教师十分热衷于合作学习,整节课都是学生在合作学习,很少有时间让学生独立学习,这样一来有的学生就形成了一种依赖思想:我懒得动脑筋,反正我不思考也没有关系,我不思考自然有人帮我思考,有人会帮我说出答案。长此以往,一个班上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能得到锻炼,而余者学习积极性也会降低,独立学习的能力就不能得到培养。要知道在一个人一生的学习中独立学习是占主要的,生活中经常需要独立学习。
怎样才能真正发挥出合作学习的效能呢?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科学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把握它的精神实质。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1.合作小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要将学生的性别、性格、成绩、人数等因素合理搭配组建合作小组。我们一般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策略,人数一般4~6人。分组中尽量不为“小权威”“合作滞后者”的产生创造条件。同时也要看到,并不是组建了小组自然就会合作,要避免开小差、说闲话等假合作,需要教师长期培训。
2.合作技能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保证。小组合作技能水平低往往导致小组交往水平低,不善于倾听小组成员的发言,只关注自己的发言,个人主义泛滥,体现不出小组成员的相互帮助、相互启迪……小组合作技能包括倾听、协作、交往、整合等技能,教师在平常训练中要意识到对学生加强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3.合作任务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确定什么样的合作任务至关重要,恰当的合作任务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合作欲望,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合作任务中去。牵强的合作任务更多地是为合作而合作,不仅达不到预期的合作效果,而且很容易引起对合作学习的厌倦和反感。因此,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首先应有一定的难度,问题应有一定的挑战性,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小组学习活动的激情以及发挥学习共同体的创造性;其次合作学习的内容应当具有一定的生活价值,活动形式可以生活化,从而更能接近学习生活,让学生在合作中感悟数学的实用性。同时这也是保证合作学习更有效地开展的关键问题之一。◆(作者单位:江西省宜黄县中港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周瑜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