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莎杜朵的无用仙境

来源 :八小时以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524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她幼时的玩伴都已经成为名利场中尽展奢华与高贵的名媛之时,她却选择了一个“无用”的爱好——绘画作为自己的职业。
  当她同时代的画家们争相拥往纽约以求一举成名尽享掌声与财富之时,她却选择了一个“无用”的生活方式——在偏远山谷中经营自己的庄园,用掌控画笔的天才双手做起了粗重的农活。
  正是她选择的“无用”日子,却给她带来了如童话中仙境一般的生活。
  迷上自然的女孩
  一阵秋风拂过佛蒙特州的山丘,吹动了漫山的糖枫树,随着沙沙的林涛,整个山丘仿佛涌起了红色、橙色、金色混合的波浪。在这炫目的波浪起伏中,山谷里一座18世纪风格的房子若隐若现。和漫山闪耀的炫目颜色不同,房子四周的花园拥有让人平静沉迷的清新色彩:百合的淡雅、蔷薇的温柔、鸢尾的飘逸、玫瑰的艳丽……数不过来的繁花如细密的锦绣将整个花园铺满。
  就在这如童话中仙境一般的花园中,一位白发苍然的妇人坐在摇椅上,微阖着双目。她的周围,众多古拙的鸟笼里,鸡尾鹦鹉、金丝雀、夜莺正在啼唱,美妙的鸟鸣和阵阵的林涛漫过妇人耳边。和她一起欣赏这天籁之音的,还有两只可爱的柯基犬、几只慢悠悠的努比亚山羊和那只卧在怀中慵懒的猫咪。不远处,那栋样式古老的房子正在冒着袅袅炊烟,充满了暖暖的生活气息。
  这位坐拥仙境般生活的妇人叫塔莎?杜朵(Tasha Tudor)。这样的生活其实离她本该很遥远。塔莎?杜朵的父亲是当时美国著名的飞机设计师,母亲则是一位肖像画家。父亲非常喜欢《战争与和平》中的女主人公娜塔莎,便给自己1915年出生的女儿起名娜塔莎,不过人们更喜欢叫她塔莎。杜朵是她母亲的姓,日后塔莎改名的时候采用了塔莎?杜朵这个名字。
  作为美国波士顿名流家庭的孩子,塔莎?杜朵本该拥有的人生轨迹是当时女孩子最为梦想的:找一个门当户对的丈夫,享受家境殷实、衣食无忧的生活;学习文学和钢琴却不是为了谋生,而是为加入上流社会的交际圈打下基础……
  这样一条令人艳羡的生活轨迹,却在塔莎?杜朵四岁的时候因为一次拜访发生了巨大的偏移。几十年后塔莎?杜朵接受采访时,谈起了那次拜访是如何改变了她的人生:“我四岁的时候,去双亲的友人、发明电话的贝尔家拜访,看到一种单层的黄色玫瑰,心里就决定了将来要养花,一定要过与花相伴的生活。”
  那次拜访让塔莎?杜朵迷上了大自然。在她的玩伴看来,小塔莎似乎有些不合群了。当她们讨论如何穿漂亮衣服的时候,塔莎?杜朵却呆呆地望着外面山毛榉上的花栗鼠发呆;当她们在花园中喝下午茶谈天说地的时候,塔莎?杜朵又会对着花园里的花画着素描……小塔莎的父母也开始发现女儿似乎和以前不太一样了。有一次过生日的时候,她居然希望得到一头牛作为生日礼物。就这样,小塔莎开始离她原有的生活轨迹愈来愈远。
  当她九岁时父母离婚之后,母亲为了自己的绘画事业带着她搬到了纽约格林威治村,那里是美国艺术家的聚集地。在那里塔莎?杜朵接触到了那些艺术家波西米亚式的生活。虽然母亲很快意识到这样的生活环境对于小塔莎并不适合,将她送到康涅狄克州的朋友家,但那种流浪、自由的波西米亚生活已经深深烙入了塔莎?杜朵的灵魂,最终会在某个时刻推动着她奔向自由。
  被送到康涅狄克州的小塔莎虽然远离了让她着迷的艺术家们,却意外地迎来了她最喜欢的大自然。母亲的朋友家有一个农场,在这里彻底没了束缚和管教的塔莎?杜朵开始尽情地接触大自然。
  在康涅狄克州的六年生活让塔莎?杜朵彻底迷上了田园生活,她在波士顿的玩伴们惊讶地发现小塔莎似乎完全变成了一个乡下姑娘,她的梦想从成为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变成了只要在自己的花园里绘画、养花、养小动物。塔莎?杜朵总觉得自己是19世纪30年代的人,只是错误地诞生在浮躁和机器轰鸣的20世纪初。终于,十五岁的时候,塔莎?杜朵毅然从波士顿工艺美术艺术学校退学,正式开始了属于自己的田园生活。
  梦想的代价
  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一家农场,已到中年的塔莎?杜朵看着自己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地方:吵闹的鸡鸭忙碌地在草地上寻找着食物、慢悠悠的奶牛摇着尾巴驱赶着周围的蝇虫……突然之间她有些伤感,几天之后这座萦附着与丈夫一起劳作的甜蜜、与孩子欢笑嬉戏的快乐、做自己喜欢之事的舒畅、还有和丈夫离婚之后独自抚养四个孩子的艰辛回忆的农场,就不再属于她了。
  当初她从学校退学之后,曾经烙印在灵魂深处的波西米亚生活方式彻底觉醒了。那段时间里,她四处游历:在百慕大开过一家幼儿园、在康涅狄克开了一个奶牛场……直到碰上她的丈夫托马斯?雷滕?麦克瑞地,塔莎?杜朵终于找到了自己灵魂的归宿。这个纽约的艺术家虽然更爱大城市中的现代生活,但是为了心爱的妻子,托马斯毅然离开了艺术家聚集的地方来到康涅狄克州的家传小农场,陪妻子过她所向往的田园生活。
  可是当梦想走进生活,他们才发现田园所有的不仅仅是恬静和安详,还有高强度的劳动和生活压力。两个人开始为了生活饲养大量的牲畜,塔莎?杜朵每天凌晨起床去腥臊的牛棚挤牛奶,托马斯则负责将牛奶制成奶酪和黄油送到集市上去卖。由于地处偏远,简陋的农场不通水电,这让习惯了大城市生活的托马斯颇为不适。不过这些困难在一个被梦想所鼓舞的女人和一个被爱情所倾倒的男人面前,都被一一克服。特别是对塔莎?杜朵来说,这样的生活就是她一直以来所梦想的。充满激情的她在繁重的农场工作之外,还创办了一个木偶剧团,为孩子们表演。
  在农场生活期间,塔莎?杜朵又重新拾起了绘画。当年她在母亲和哥哥的鼓励下投身儿童插画,二十三岁的时候便以《南瓜月光》一举成名。在生活安定后,塔莎?杜朵开始畫儿童插画,一方面记录自己所喜爱的田园生活,另一方面拿些版税贴补家用。没想到1944年她的《鹅妈妈童谣集》出版并获奖,得到了一大笔奖金。夫妻两人用这笔钱在新罕布什尔州买下了一个更大的农场,在那里继续着田园之梦。在新罕布什尔州,塔莎?杜朵生下了四个孩子。她带着孩子们在农场周围的森林和田野中嬉戏,并把这些场景画进她的插画里。那个时期,塔莎?杜朵的插画充满了幸福感,和孩子们游戏的母亲、活力十足的小孩、可爱的小动物……这些都是塔莎?杜朵幸福生活的见证。   不过,当塔莎?杜朵的幸福生活正在浓时,她的爱情却到了保质期。曾经为她放弃一切的丈夫托马斯终于再也忍受不了清苦的田园生活,选择了和塔莎?杜朵离婚。她心目中曾经近乎完美的男耕女织的日子,被生活和时间磨去了另一半。
  离婚之后的塔莎?杜朵独自抚养四个孩子,生活压力骤然增加。度过了一段伤心的时间后,她终于发现,对她来说,热爱自然远比爱情重要得多。“孩子们曾经问我:‘你的一生一定很辛苦吧?’其实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呢。我一直都以度假的心情过日子,每天、每分、每秒,我都很享受着啊!”正是有了这样一份淡然的心情,她度过了人生中最大的危机。
  在四个孩子都长大成人离开她独立生活后,塔莎?杜朵又面临了另一个问题:新的孤独。没有了孩子们的欢笑声,只剩自己一人的农场突然显得有些空荡。对于孩子的责任已然尽到,剩下的岁月是不是该为自己再做打算呢?于是她决定卖掉农场,用版税的收入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世外仙境。
  仙境是这样建成的
  佛蒙特州,塔莎?杜朵的庄园,一幢19世纪风格的农舍里,一群来自世界各国的游客正在参观。他们惊叹于塔莎?杜朵收藏的古朴工艺品和纺织品,更为那如同仙境般的花园而着迷,那里开满了各样的鲜花。这个占地一平方公里多的庄园是塔莎?杜朵为自己修建的仙境,这些游客则是他们心目中的生活大师塔莎的粉丝。
  在塔莎?杜朵的两个朋友托娃?马丁和摄影师理查德?布朗把她的生活在书中描述出来之后,并不逐求名利的她在晚年却一下子成为风靡全球的生活大师,拥有了无数的拥趸。
  2008年,塔莎?杜朵去世后,她的庄园成了人们前往缅怀这位生活大师的朝圣之地。
  这座仙境诞生于1972年。那年,56岁的塔莎?杜朵在美国佛蒙特州找到了一处梦想中的地方。她买下了这块一平方公里多的土地。在儿子的帮助之下,塔莎?杜朵在这块满是密林的土地上开拓出果林、菜地、池塘,当然还有她最爱的花园和一座她梦想中的19世纪风格的房子。
  几年的辛勤开拓,这处属于塔莎?杜朵的庄园在老妇人粗糙的双手下一点一点变成了美丽的仙境。当春天的暖风吹开冬日的冰封,塔莎?杜朵带着她的两只柯基犬在花园和菜地中辛劳地耕种着;当夏日的炎阳被树木和葡萄藤遮挡,被无数鲜花围绕的塔莎?杜朵在荫凉中招待着朋友们,一起品尝着自酿的果酒;当秋天催熟了浆果与燕麦,它們在塔莎?杜朵的厨房里变成麦香四溢的面包和香甜的果酱;当冬雪覆盖了整个庄园,在温暖的壁炉旁,塔莎?杜朵和自己的孙女编制着精巧的手工织品……
  在这个仙境中,幸运与惊喜随处可见。在西方,据说如果能找到一株拥有四个叶片的三叶草会带来幸运,可见其罕见。当有人和塔莎?杜朵打赌她找不到四叶的三叶草时,微笑的老奶奶只用了几分钟就找到了更为罕见的五叶的三叶草,然后,在那个人惊奇的目光中施施然告诉他,家里还藏着七叶的三叶草。
  生活在这样的地方,离我们愈来愈远的惊喜与幸福却随处可得。
  幽居世外的塔莎?杜朵的生活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仅仅局限在这一处美丽的仙境。她曾经长时间游历英国、日本,汲取绘画的营养。而在七十多岁的时候还前往法国普罗旺斯的庄园写生,在那里生活的一年多时间里,老奶奶居然学会了简单的法语。
  在摄影师理查德?布朗的镜头下,塔莎?杜朵总是微微笑着,那笑容是如此自然和满足。老奶奶道出了这笑容的来源:“英国作家萧伯纳曾说:‘只有年少时拥有年轻,是件可惜的事。’对我而言,随着年纪的增长,日子过得更充实,且懂得享受生活的乐趣。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光。”
  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九十二年的塔莎?杜朵,在她十五岁的时候选择了当时被人们看做“无用”的生活方式,并一直坚持了下去。她因此失去了手持香槟在酒会上展示风采的机会、失去了豪车锦服的闲逸生活、失去了光滑细致的肌肤……她却在这近八十年的“无用”生活中,收获了创作插画的灵感和无尽的满足与幸福。她留给世人的,除了一百本以上的插画著作,还有如何幸福的秘密。就像她在书中所说的那样:“想获得幸福,就是希望心灵得以充实吧!我满足于身旁的任何事物。无论是屋子、庭院、动物或是天气,生活中的一切,都令我满足。为了生活,我们可以每天勤劳工作,但,不能为此而失去乐趣。”
  真正的满足,就在这“无用”之中。
其他文献
1、读一本无用的书  若按名利之标准,王世襄的《锦灰堆》必定是天字第一号的无用闲书。此书非但无用,而且极易让人恋物成癖,继而玩物丧志。翻开书页,鸽子、蛐蛐、明式家具、葫芦、漆器、竹刻、古乐器、烹饪……在王世襄笔下,这些玩物都散发着无穷的魅力。单单鸽子一项,王世襄便列出了上百可供观赏的品种,还有详尽的各种饲养、装饰、放飞之道。这是一般人穷其一生都未必能有的境界,更不用说像明式家具、漆器这样的物件。掩
期刊
疗伤之草  台湾,2003年的冬夜,露寒风冷。  漆黑的浴室里,一个女子强作镇定地对着手机说:“你在外面有别的女人和孩子,我已经知道了。”然后没等对方有所回复便颤抖地挂掉电话,捂着脸无声地抽泣着。  在那个冬夜之前,蔡怡贞拥有着她梦想中最幸福的生活:不必像朝九晚五的上班女性那样为生计而烦恼、担忧,每天的生活是在大酒店里悠闲地喝喝下午茶,接下来在商场里逛逛LV、GUCCI买上一堆让佣人拿回家,然后再
期刊
有谁会不喜欢听故事呢?她是一个对书与书店有着奇特爱恋情结的女人:凡是与书或书店相关的人、事、地、物她都倍感兴趣;与书或书店相关的传奇故事她都极想听闻。  英文有句话:“I have a soft spot for bookshops!(书店是我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这句话大概最能表达她对书店的特殊感觉。每个人的心中都有那么一个“柔软点”,面对某些特定的东西时会产生难以解释、无法抗拒的情结与爱恋。掳
期刊
“莎乐伦书店”是一家以贩售西洋古书和绝版印刷品为主的老店,其悠久的历史与店内的收藏同样令人倾心。1761年,亨利?莎乐伦(Henry Sotheran)和朋友约翰?托德(John Todd)在约克市(York)开了一家书店。1773年,两人各用自己的名号继续营业。1815年,亨利?莎乐伦的侄子汤姆士?莎乐伦(Thomas Sotheran)到伦敦开店,汤姆士的儿子与孙子先后接掌书店,从此成了欧美的
期刊
叛逆女孩  英国东伦敦新艺术区,肖迪奇。  午后的阳光照在充满旧日韵味的威廉·莫里斯壁纸上,漫射成暖暖的光辉,桌上是散发着香气的锡兰红茶和精致的点心。一只英国短毛猫正卧在窗台上,一边享受阳光一边颇有兴趣地盯着一个一个的羊毛线团,考虑着什么时候抓来玩玩。而在散落着线轴、手工针和毛线团的屋里,一群年轻的女孩正围坐在桌旁,讨论着如何编织毯子或者围巾,间或夹杂着一些关于妇女权利的讨论……这早已被如今英国年
期刊
今年的春天来得有点儿晚  我们所能做的,只有心怀希望等待  等待夜色褪去,阳光普照  等待冬天过去,春暖花开  在这无尽的等待中  一缕风过,一朵花开,一季轮回,一路风景落满尘埃  山里的花儿虽还没盛开  不过春天的气息  已有些许征兆  看那小路边,水塘上,还有那白墙黑瓦的院落里  都有迹象表明春天即将落下  卡夫卡说:  我们就这么躺着,或睡或醒,或梦或默默地唱,日复一日  好吧,我们也这么躺
期刊
记得小时候,特别喜欢玩的一件事就是画下自己想象中的“家”。它大概有上下两层,有旋转楼梯,有木质地板,甚至受動画片的启发还添加上了传送带,可以让我在懒得不愿挪动步子时能轻松到达家的另一端。我边画还边跟家人说:“将来我要让你们住这样的房子……”  其实,要不是参加这次的玩偶屋节,我都快记不起自己年幼时还曾幻想过这些事。小时候脑子里那些不靠谱的天马行空,现在想起来才觉得那房子得多大又造价多高呀。那么,真
期刊
先来看看到 2050年会发生什么:2050年,美国 75~ 85岁的人口将增加到 3000万,今天这一数字为 1700万。2050年,日本老龄人口将会占到总人口比例的近40%。2050年,欧洲每 10个人就有将近 3个人年龄在 65岁以上,每 6个人就有 1个人年龄超过75岁,这个比例将是现在的 3倍以上。今天,拉丁美洲有一半人口的年龄在 15岁以下;到了 2050年,有一半人口的年龄在 40岁以
期刊
大约半年前的某一天,突然接到好友雅的电话:“救我!”原来她失恋后经常失眠、失去自信,注意力分散,甚至有时话也讲不利索。我安慰了她一下,并留给了她一个心理咨询的电话号码。  三个月之后我见到了她,情况没有好转。没想到,她真的得了抑郁症。她是那种特别优秀、自信的女子。数月不见,判若两人。  如果要評选一种离我们生活最近的心理疾病,抑郁症是绝对要排上前三位的。一个叫“走饭”的网友自杀的事情让很多人意识到
期刊
无用的价值  我们划分有用无用的标准是什么?  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社会心态蓝皮书:2011年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指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每个人实现自我的动力各不相同,中国人排名第一位的是对子女发展的期望,第二位是对个人利益的追求,追求生活情趣被排在了第九位。  在追求利益的動力目标下,我们开始习惯用“功利”二字将生活中的所有事情划分成“有用”和“无用”,然后理所当然地抛开那些排名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