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保障数据安全,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更好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7年12月8日下午就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大数据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应该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深入了解大数据发展现状和趋势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我国大数据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保障数据安全,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更好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
要全面实施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
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大数据是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随着信息技术和人类生产生活交汇融合,互联网快速普及,全球数据呈现爆发增长、海量集聚的特点,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国家管理、人民生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世界各国都把推进经济数字化作为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动能,在前沿技术研发、数据开放共享、隐私安全保护、人才培养等方面做了前瞻性布局。
习近平强调,要推动大数据技术产业创新发展。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集中优势资源突破大数据核心技术,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大数据产业链、价值链和生态系统。要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统筹规划政务数据资源和社会数据资源,完善基础信息资源和重要领域信息资源建设,形成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地一体的网络空间。要发挥我国制度优势和市场优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发展主战场,全面实施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完善大数据发展政策环境。要坚持数据开放、市场主导,以数据为纽带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形成数据驱动型创新体系和发展模式,培育造就一批大数据领军企业,打造多层次、多类型的大数据人才队伍。
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
要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离不开大数据发展和应用。我们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继续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要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系统推进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建设,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数字经济。
用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
要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要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要以推行电子政务、建设智慧城市等为抓手,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推动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打通信息壁垒,形成覆盖全国、统筹利用、统一接入的数据共享大平台,构建全国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综合分析风险因素,提高对风险因素的感知、预测、防范能力。要加强政企合作、多方参与,加快公共服务领域数据集中和共享,推进同企业积累的社会数据进行平台对接,形成社会治理强大合力。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让百姓少跑腿 数据多跑路
要运用大数据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数据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大有作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互联网 教育”“互联网 医疗”“互联网 文化”等,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要坚持问题导向,抓住民生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强化民生服务,弥补民生短板,推进教育、就业、社保、医药卫生、住房、交通等领域大数据普及应用,深度开发各类便民应用。要加强精准扶贫、生态环境领域的大数据运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为加快改善生态环境助力。
大力保护数字产品及个人隐私
要切实保障国家数据安全。要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强化国家关键数据资源保护能力,增强数据安全预警和溯源能力。要加强政策、监管、法律的统筹协调,加快法规制度建设。要制定数据资源确权、开放、流通、交易相关制度,完善数据产权保护制度。要加大对技术专利、数字版权、数字内容产品及个人隐私等的保护力度,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社会稳定、国家安全。要加强国际数据治理政策储备和治理规则研究,提出中国方案。
习近平指出,善于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是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懂得大数据,用好大数据,增强利用数据推进各项工作的本领,使大数据在各项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开启信息化的第三次浪潮
“大数据是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作出的重要論断。
PC机的广泛应用是信息化的第一次浪潮,大约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是以单机应用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阶段。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到现在,信息化的第二次浪潮是以互联网应用为主要特征的网络化阶段。现在我们正在进入第三次浪潮,即以数据的深度挖掘和融合应用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化阶段。
数字经济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产业为依托,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数据是重要生产要素,网络是重要载体,信息技术应用是重要推动力。
2015年两会期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8次提到互联网,这是从未有过的数量,并且首次将“互联网 ”写进报告。
之后,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有关政策,社会上亦掀起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互联网 ”风潮。
2016年9月,在G20杭州峰会上,“数字经济”首次被列为G20创新增长蓝图的重要议题,并由中国主导通过了第一个具有全球意义的数字经济合作倡议。
2016年10月,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会议上,中央明确提出: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
到2017年两会,数字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被视为撬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新动力。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2017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16年中国数字经济总量达到22.6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超过30%。数字经济已成为近年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
中国数字经济之所以呈现如此高速的发展,主要受到两个基本要素的驱动:数字化基础设施和巨大的用户市场,它们分别构成了宏观经济方程式的供给侧和需求侧。
从供给侧看,政府和商业部门在推进数字化转型方面一直不遗余力;从需求侧来看,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移动互联网市场,超过50%的中国人口都已接入移动网络。
尽管成绩不小,我国大数据的生态现状还不容乐观。首先从事大数据应用的企业较多,掌握关键技术企业偏少。由于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我国信息技术长期存在“空心化、低端化”的问题。此外,我国各地数据中心建设也存在过热的问题。过于注重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投入,可能导致超前投资、重复投资和能源浪费,因此在发展大数据时一定要注重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积极谋划,审慎推进。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7年12月8日下午就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大数据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应该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深入了解大数据发展现状和趋势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我国大数据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保障数据安全,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更好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
要全面实施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
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大数据是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随着信息技术和人类生产生活交汇融合,互联网快速普及,全球数据呈现爆发增长、海量集聚的特点,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国家管理、人民生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世界各国都把推进经济数字化作为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动能,在前沿技术研发、数据开放共享、隐私安全保护、人才培养等方面做了前瞻性布局。
习近平强调,要推动大数据技术产业创新发展。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集中优势资源突破大数据核心技术,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大数据产业链、价值链和生态系统。要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统筹规划政务数据资源和社会数据资源,完善基础信息资源和重要领域信息资源建设,形成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地一体的网络空间。要发挥我国制度优势和市场优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发展主战场,全面实施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完善大数据发展政策环境。要坚持数据开放、市场主导,以数据为纽带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形成数据驱动型创新体系和发展模式,培育造就一批大数据领军企业,打造多层次、多类型的大数据人才队伍。
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
要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离不开大数据发展和应用。我们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继续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要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系统推进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建设,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数字经济。
用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
要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要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要以推行电子政务、建设智慧城市等为抓手,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推动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打通信息壁垒,形成覆盖全国、统筹利用、统一接入的数据共享大平台,构建全国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综合分析风险因素,提高对风险因素的感知、预测、防范能力。要加强政企合作、多方参与,加快公共服务领域数据集中和共享,推进同企业积累的社会数据进行平台对接,形成社会治理强大合力。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让百姓少跑腿 数据多跑路
要运用大数据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数据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大有作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互联网 教育”“互联网 医疗”“互联网 文化”等,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要坚持问题导向,抓住民生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强化民生服务,弥补民生短板,推进教育、就业、社保、医药卫生、住房、交通等领域大数据普及应用,深度开发各类便民应用。要加强精准扶贫、生态环境领域的大数据运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为加快改善生态环境助力。
大力保护数字产品及个人隐私
要切实保障国家数据安全。要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强化国家关键数据资源保护能力,增强数据安全预警和溯源能力。要加强政策、监管、法律的统筹协调,加快法规制度建设。要制定数据资源确权、开放、流通、交易相关制度,完善数据产权保护制度。要加大对技术专利、数字版权、数字内容产品及个人隐私等的保护力度,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社会稳定、国家安全。要加强国际数据治理政策储备和治理规则研究,提出中国方案。
习近平指出,善于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是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懂得大数据,用好大数据,增强利用数据推进各项工作的本领,使大数据在各项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开启信息化的第三次浪潮
“大数据是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作出的重要論断。
PC机的广泛应用是信息化的第一次浪潮,大约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是以单机应用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阶段。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到现在,信息化的第二次浪潮是以互联网应用为主要特征的网络化阶段。现在我们正在进入第三次浪潮,即以数据的深度挖掘和融合应用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化阶段。
数字经济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产业为依托,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数据是重要生产要素,网络是重要载体,信息技术应用是重要推动力。
2015年两会期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8次提到互联网,这是从未有过的数量,并且首次将“互联网 ”写进报告。
之后,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有关政策,社会上亦掀起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互联网 ”风潮。
2016年9月,在G20杭州峰会上,“数字经济”首次被列为G20创新增长蓝图的重要议题,并由中国主导通过了第一个具有全球意义的数字经济合作倡议。
2016年10月,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会议上,中央明确提出: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
到2017年两会,数字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被视为撬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新动力。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2017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16年中国数字经济总量达到22.6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超过30%。数字经济已成为近年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
中国数字经济之所以呈现如此高速的发展,主要受到两个基本要素的驱动:数字化基础设施和巨大的用户市场,它们分别构成了宏观经济方程式的供给侧和需求侧。
从供给侧看,政府和商业部门在推进数字化转型方面一直不遗余力;从需求侧来看,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移动互联网市场,超过50%的中国人口都已接入移动网络。
尽管成绩不小,我国大数据的生态现状还不容乐观。首先从事大数据应用的企业较多,掌握关键技术企业偏少。由于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我国信息技术长期存在“空心化、低端化”的问题。此外,我国各地数据中心建设也存在过热的问题。过于注重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投入,可能导致超前投资、重复投资和能源浪费,因此在发展大数据时一定要注重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积极谋划,审慎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