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立足互联网平台思维思考现代化专业群建设。文章分别从共建思维系统构建、互动思维打造团队、开放思维建课程、共享思维建基地四个方面阐述了现代化专业群建设的思路、做法,充分体现专业群建设的信息化、国际化和个性化。
关键词:平台思维;专业群;建设;新视角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5C-0046-03
“十三五”开局之年,省教育厅、财政厅决定启动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群建设工作。这是在“十二五”期间组织实施职业学校专业规范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设的基础上,打造江苏省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升级版”,也是主动迎接“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战略机遇,进一步推进职业学校专业结构调整,着力提高职业学校专业群集聚发展水平的重大举措。
面对机遇和挑战,在“互联网 ”时代,专业的竞争力不再以规模取胜,而是在于“群”的聚力效应和辐射效应。笔者认为,可应用“共建、互动、开放、共享”的互联网平台思维,按照“突出优势、聚焦特色、创新机制、打造品牌”的工作思路,创新性地开展现代化专业群建设。几年来,太仓中等专业学校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实践。
一、共建思维,系统构建专业群
在互联网平台思维下的专业群建设应是包括师、生、行政管理部门、行业、企业等多主体参与“共建”的生态系统。
(一)校企合作共建
学校通过实施“203002”工程(每个专业要与20个企事业单位建立密切的伙伴关系,与30名技术人员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与企业合作做成2件有创新性、开拓性的事情);开展“三访问”(组织企业、校友、家长访问)、“三找”(找专业相关与国际接轨的企业、找专业标准、找资格证书)活动、“三实习”(认识实习、中间见习、顶岗实习)等,建立了校企双方参与的专业群组织体系,健全了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不断调优、做强各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群先后与德资企业合作共建了太仓德资企业专业工人培训中心、舍弗勒(太仓)培训中心、海瑞恩(太仓)培训中心。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完善了“校企一体、引企入校、企业研修生”等合作样式,丰富了专业群建设的内涵,构建了“政府主导、双元育人、合同执行、成本分担”的校企合作共建的“太仓模式”,省内有名,国内有影响,堪称典范。
(二)院校合作共建
专业群建设定位必然是有效对接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主动适应行业和地区经济发展需求,全面面向地方产业群“中高端服务域”。为确保专业群建设的定位现代化,区域内的中职校和高职院需要携手共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中高职专业群分别服务于产业群的中高端服务域。先进制造业是太仓“十三五”期间重点发展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在太仓的德资企业243家,且超过80%为机械类企业,有舍弗勒(中国)有限公司等精密轴承制造类企业,海瑞恩精密技术有限公司等精密零件制造类企业,克恩·里伯斯等精密模具制造类企业。为此,学校与健雄学院在舍弗勒公司共建了(校际)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群共享培训中心,分别培养中专、大专、应用型本科等技术技能型人才,更好的服务于太仓先进制造产业群中的“特定域”。
二、互动思维,打造专业群教学团队
各种主体在“群”内发生多维的“互动”,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产生有效沟通,实现专业群建设螺旋式上升。
(一)与企业技术人员互动
学校制订《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建立教师下企业实践基地并认真实施。学校、企业人员、教师三方一起完成定时间、定目标、定任务、定计划、定企业师傅等一系列下企业实践。通过申报、审批、实践日志、电话回访、成果交流、企业评价等多种手段加强教师下企业实践管理,提高实效性。借助企业专家和德国职教专家的智慧,实实在在地做好“三报告”(专业群建设调研报告、专业群岗位能力分析报告、专业群建设论证报告)。同时,学校要求每个专业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专业辅导员”活动,邀请企业技术人员来校为师生做讲座,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教育,及时了解企业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先进方法等,不断优化完善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标准、课程标准。
(二)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互动
学校制订《学业管理条例》和《面对面评价实施意见》,以学生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为核心,系统制定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在评价内容上,引入德资企业对员工的评价内容和相关的评判标准,从知识、技能、工作态度、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多元化评价。在评价方式上,每学期开展一次面对面评价,由学生、家长、理论教师、实训教师、企业培训师共同参与,保证覆盖全部学生,对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平时表现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价,通过师长面对面的考评引导,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在培养质量评价上,建立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制度,采用问卷调查、企业走访、优秀毕业生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及时调查跟踪毕业生就业质量,了解用人单位满意度。引入第三方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校企职责分明,分工明确,2011年10月教育部专家组专程来校调研第三方评价。
(三)教师之间的互动
学校实施“教师素质与能力提升工程”“名师工作室建设工程”“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开展“寻找职业成长足迹,描绘未来蓝图”活动,确定专业群教师素质发展方向,采用学校规定和个人自选相结合的原则,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每年组织一次“TCSVS主题论坛”,论坛分总论坛和分论坛,专业部层面组织分论坛并进行评选,择优选入总论坛,学校层面组织总论坛。专业群内教师定期组织课改问题辨析、校企合作教研、“五课”教研、教学大赛研讨等活动。有效提高了专业群教师团队素质。
三、开放思维,建设专业群课程
专业群建设的“开放性”,可以最大化扩大参与的主体,可以打破群内各专业之间的界限,从而整合出最有效的专业群影响力和教育合力。 (一)开放的群课程体系建设
学校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以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专业培训大纲为标准,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构建了“为了行动而学习和通过行动来学习”的行动体系。以“专业知识和技能实用”为原则,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构建群课程体系。根据专业群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群平台课程、群方向课程和群选修课程的内容结构。群平台课程主要是专业理论课、理实一体化课、实践操作课(初级),在保证国家规定课程学时基础上,多增加群内各专业必需的一些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课程;群方向课程主要是实践操作课(中、高级)、顶岗实习,主要增加了德国工商行会AHK认证的课程;群选修课程分为人文类和专业类,主要体现在内容上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企业现实,要给学生以“新”和“有用”的感觉,使学生能通过选修课的学习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企业,培养具有开放的知识结构和个性的个体。通过专业群职业岗位的调研分析,建立了群内各专业彼此联系、共享开放的课程体系。
(二)开放的课程开发方式
学校制订实施方案推进课程开发工作,通过专家评估不断提升课程开发质量。一是邀请德国专家和职教专家来校指导群课程开发,让教师理解掌握先进的职教课程开发理念;二是与培训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组建课程开发团队,企业技术人员和培训师主要负责提供技术标准、加工工艺、产品图纸等课程资源,教师运用教学论对这些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和开发;三是通过添置创壹平台、泛雅网络教学平台、中职资源平台,教师建设网络课程教学空间和学习空间,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和互补;四是统一课程资源开发版式和要求。
(三)开放的课程资源
开放的课程资源应该包括教学设计、学习指南、学生工作页与引导提问、教师工作页、评价工作页、教学图纸与涉及技能方面和知识方面的“点”、工艺流程表、教学辅具与设备、手册、PPT、案例、动画、视频、软件、测试题、拓展资料(如参考书、网络资源)等。既有教师用课程资源,又有学生用课程资料;既包括纸质材料,又包括信息化资源。这种以项目化为特征的开放的课程资源能有效地体现学生的终身发展理念和专业群的中高职衔接要求。
四、共享思维,建设专业群实训基地
共享思维建设专业群实训基地,可以有效改变技能教学设备台套数不足,每一个学生实际实践教学时间严重不足,或教学设备人手一台(套),但设备年使用率严重不足、教学资源严重不足与严重浪费并存现象。
(一)共享的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
按照“职业实践过程设计教学过程,在工作情境中展开教学过程”的原则,把专业群教学的课堂搬进“教学工厂”,给工厂赋予其教育的主要功能,让学生在企业的氛围中成长。一是整体规划布局,创设一体化教学功能。以专业群学生数为基本依据,按照现代企业生产理念大框架设计,通过对教材、教具、媒体、设备、设施等教学资源的全面设计,集实践操作区、理论教学区、小组讨论区、培训师办公区四大主功能区于一体,构建理实一体化的学习场所。二是综合配置设备,创设项目实施功能。以“项目为中心”,全面规划功能,合理配置设备,搭建项目实施平台,让学生用真实的设备和真实的过程来完成真实的项目。三是导入企业文化,彰显环境育人功能。通过张贴安全标语、生产操作流程等,用标志线明显分隔工作区和安全通道,分类收集处理废弃物,师生统一着装,“7S”管理等手段,模拟企业工作环境,强化职业规范意识,营造职业素养养成的环境。
(二)共享的实践教学场所建设
实践教学场所一般包括理论教学区、基础技能训练区、理实一体教学区、综合技能训练区。首先,基础技能训练区通常以设备为单元设计,理实一体教学区通常以课程为单元设计,综合技能训练区通常以群内各专业或群间多专业为单元设计,任何一种实践教学场所都考虑理论教学区域,实现功能结构完整性。其次,每个区域的设备台套数根据教学模块的教学总量、一年教学时间、设备年利用率等来确定。设备年利用率一般为80-90%。
总之,借鉴互联网平台思维建设省现代化专业群,必须紧紧抓住专业群与地方产业群的对接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师团队建设、课程建设、基地建设等核心指标,真正实现专业群建设的信息化、国际化和个性化。
(责任编辑:章跃一)
关键词:平台思维;专业群;建设;新视角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5C-0046-03
“十三五”开局之年,省教育厅、财政厅决定启动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群建设工作。这是在“十二五”期间组织实施职业学校专业规范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设的基础上,打造江苏省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升级版”,也是主动迎接“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战略机遇,进一步推进职业学校专业结构调整,着力提高职业学校专业群集聚发展水平的重大举措。
面对机遇和挑战,在“互联网 ”时代,专业的竞争力不再以规模取胜,而是在于“群”的聚力效应和辐射效应。笔者认为,可应用“共建、互动、开放、共享”的互联网平台思维,按照“突出优势、聚焦特色、创新机制、打造品牌”的工作思路,创新性地开展现代化专业群建设。几年来,太仓中等专业学校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实践。
一、共建思维,系统构建专业群
在互联网平台思维下的专业群建设应是包括师、生、行政管理部门、行业、企业等多主体参与“共建”的生态系统。
(一)校企合作共建
学校通过实施“203002”工程(每个专业要与20个企事业单位建立密切的伙伴关系,与30名技术人员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与企业合作做成2件有创新性、开拓性的事情);开展“三访问”(组织企业、校友、家长访问)、“三找”(找专业相关与国际接轨的企业、找专业标准、找资格证书)活动、“三实习”(认识实习、中间见习、顶岗实习)等,建立了校企双方参与的专业群组织体系,健全了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不断调优、做强各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群先后与德资企业合作共建了太仓德资企业专业工人培训中心、舍弗勒(太仓)培训中心、海瑞恩(太仓)培训中心。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完善了“校企一体、引企入校、企业研修生”等合作样式,丰富了专业群建设的内涵,构建了“政府主导、双元育人、合同执行、成本分担”的校企合作共建的“太仓模式”,省内有名,国内有影响,堪称典范。
(二)院校合作共建
专业群建设定位必然是有效对接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主动适应行业和地区经济发展需求,全面面向地方产业群“中高端服务域”。为确保专业群建设的定位现代化,区域内的中职校和高职院需要携手共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中高职专业群分别服务于产业群的中高端服务域。先进制造业是太仓“十三五”期间重点发展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在太仓的德资企业243家,且超过80%为机械类企业,有舍弗勒(中国)有限公司等精密轴承制造类企业,海瑞恩精密技术有限公司等精密零件制造类企业,克恩·里伯斯等精密模具制造类企业。为此,学校与健雄学院在舍弗勒公司共建了(校际)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群共享培训中心,分别培养中专、大专、应用型本科等技术技能型人才,更好的服务于太仓先进制造产业群中的“特定域”。
二、互动思维,打造专业群教学团队
各种主体在“群”内发生多维的“互动”,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产生有效沟通,实现专业群建设螺旋式上升。
(一)与企业技术人员互动
学校制订《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建立教师下企业实践基地并认真实施。学校、企业人员、教师三方一起完成定时间、定目标、定任务、定计划、定企业师傅等一系列下企业实践。通过申报、审批、实践日志、电话回访、成果交流、企业评价等多种手段加强教师下企业实践管理,提高实效性。借助企业专家和德国职教专家的智慧,实实在在地做好“三报告”(专业群建设调研报告、专业群岗位能力分析报告、专业群建设论证报告)。同时,学校要求每个专业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专业辅导员”活动,邀请企业技术人员来校为师生做讲座,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教育,及时了解企业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先进方法等,不断优化完善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标准、课程标准。
(二)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互动
学校制订《学业管理条例》和《面对面评价实施意见》,以学生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为核心,系统制定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在评价内容上,引入德资企业对员工的评价内容和相关的评判标准,从知识、技能、工作态度、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多元化评价。在评价方式上,每学期开展一次面对面评价,由学生、家长、理论教师、实训教师、企业培训师共同参与,保证覆盖全部学生,对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平时表现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价,通过师长面对面的考评引导,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在培养质量评价上,建立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制度,采用问卷调查、企业走访、优秀毕业生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及时调查跟踪毕业生就业质量,了解用人单位满意度。引入第三方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校企职责分明,分工明确,2011年10月教育部专家组专程来校调研第三方评价。
(三)教师之间的互动
学校实施“教师素质与能力提升工程”“名师工作室建设工程”“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开展“寻找职业成长足迹,描绘未来蓝图”活动,确定专业群教师素质发展方向,采用学校规定和个人自选相结合的原则,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每年组织一次“TCSVS主题论坛”,论坛分总论坛和分论坛,专业部层面组织分论坛并进行评选,择优选入总论坛,学校层面组织总论坛。专业群内教师定期组织课改问题辨析、校企合作教研、“五课”教研、教学大赛研讨等活动。有效提高了专业群教师团队素质。
三、开放思维,建设专业群课程
专业群建设的“开放性”,可以最大化扩大参与的主体,可以打破群内各专业之间的界限,从而整合出最有效的专业群影响力和教育合力。 (一)开放的群课程体系建设
学校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以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专业培训大纲为标准,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构建了“为了行动而学习和通过行动来学习”的行动体系。以“专业知识和技能实用”为原则,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构建群课程体系。根据专业群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群平台课程、群方向课程和群选修课程的内容结构。群平台课程主要是专业理论课、理实一体化课、实践操作课(初级),在保证国家规定课程学时基础上,多增加群内各专业必需的一些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课程;群方向课程主要是实践操作课(中、高级)、顶岗实习,主要增加了德国工商行会AHK认证的课程;群选修课程分为人文类和专业类,主要体现在内容上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企业现实,要给学生以“新”和“有用”的感觉,使学生能通过选修课的学习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企业,培养具有开放的知识结构和个性的个体。通过专业群职业岗位的调研分析,建立了群内各专业彼此联系、共享开放的课程体系。
(二)开放的课程开发方式
学校制订实施方案推进课程开发工作,通过专家评估不断提升课程开发质量。一是邀请德国专家和职教专家来校指导群课程开发,让教师理解掌握先进的职教课程开发理念;二是与培训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组建课程开发团队,企业技术人员和培训师主要负责提供技术标准、加工工艺、产品图纸等课程资源,教师运用教学论对这些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和开发;三是通过添置创壹平台、泛雅网络教学平台、中职资源平台,教师建设网络课程教学空间和学习空间,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和互补;四是统一课程资源开发版式和要求。
(三)开放的课程资源
开放的课程资源应该包括教学设计、学习指南、学生工作页与引导提问、教师工作页、评价工作页、教学图纸与涉及技能方面和知识方面的“点”、工艺流程表、教学辅具与设备、手册、PPT、案例、动画、视频、软件、测试题、拓展资料(如参考书、网络资源)等。既有教师用课程资源,又有学生用课程资料;既包括纸质材料,又包括信息化资源。这种以项目化为特征的开放的课程资源能有效地体现学生的终身发展理念和专业群的中高职衔接要求。
四、共享思维,建设专业群实训基地
共享思维建设专业群实训基地,可以有效改变技能教学设备台套数不足,每一个学生实际实践教学时间严重不足,或教学设备人手一台(套),但设备年使用率严重不足、教学资源严重不足与严重浪费并存现象。
(一)共享的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
按照“职业实践过程设计教学过程,在工作情境中展开教学过程”的原则,把专业群教学的课堂搬进“教学工厂”,给工厂赋予其教育的主要功能,让学生在企业的氛围中成长。一是整体规划布局,创设一体化教学功能。以专业群学生数为基本依据,按照现代企业生产理念大框架设计,通过对教材、教具、媒体、设备、设施等教学资源的全面设计,集实践操作区、理论教学区、小组讨论区、培训师办公区四大主功能区于一体,构建理实一体化的学习场所。二是综合配置设备,创设项目实施功能。以“项目为中心”,全面规划功能,合理配置设备,搭建项目实施平台,让学生用真实的设备和真实的过程来完成真实的项目。三是导入企业文化,彰显环境育人功能。通过张贴安全标语、生产操作流程等,用标志线明显分隔工作区和安全通道,分类收集处理废弃物,师生统一着装,“7S”管理等手段,模拟企业工作环境,强化职业规范意识,营造职业素养养成的环境。
(二)共享的实践教学场所建设
实践教学场所一般包括理论教学区、基础技能训练区、理实一体教学区、综合技能训练区。首先,基础技能训练区通常以设备为单元设计,理实一体教学区通常以课程为单元设计,综合技能训练区通常以群内各专业或群间多专业为单元设计,任何一种实践教学场所都考虑理论教学区域,实现功能结构完整性。其次,每个区域的设备台套数根据教学模块的教学总量、一年教学时间、设备年利用率等来确定。设备年利用率一般为80-90%。
总之,借鉴互联网平台思维建设省现代化专业群,必须紧紧抓住专业群与地方产业群的对接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师团队建设、课程建设、基地建设等核心指标,真正实现专业群建设的信息化、国际化和个性化。
(责任编辑:章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