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信心作為一种重要的社会心理品质,使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本文从自信的含义及幼儿自信的重要性分析入手,探讨了幼儿缺乏自信的原因,自此基础上提出培养幼儿自信的几个策略。
关键词:幼儿教育;自信心;培养;原因与对策
一位哲人说的好,谁拥有了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自信心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心理品质,使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生活中每一个人的成长都不会是一帆风顺,自信往往是一个人获得成功、成为强者的重要条件之一,它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自信心是自时间活动中通过各种亲身体验及适当地教育形成的。
一、自信的含义及幼儿自信的重要性
自信是指对自己很有信心能看到自己的优点,并且能扬长避短,能充分认识自己,对自己有个正确和适宜的评价,切自信心是有积极的自我评价引起的自我肯定,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倾向。自信心是指个体对自身行为能力与价值客观认识和充分估计的一种成功体验,是一种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自信系自信心使个性结构中起驱动作用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着个性的健全发展。自信心就像催化剂能将人的一切潜能调动起来,使人们百折不挠不断努力,最终获得成功。只有通过各种活动,在实践中积累成功或失败的体验,才能对自己的能力有所认识。因此,要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授信应当鼓励他们去试一试、做一做;其次,父母、老师及幼儿心目中的其他权威人物对他们的信任和肯定评价,对孩子树立自信心,也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二、幼儿缺乏自信心的表现
在多年的实际工作中发现:自信心强的幼儿比较乐观,自我感觉较好,愿意追求新的兴趣,从不轻视自己,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各种活动,并经常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他们积极与他人交往,与同伴建立良好的关系,遇到困难时不说“我是白痴”,而说“我暂时不理解”;相反,缺乏自信的幼儿在生活中缺乏积极性,不能提出自己的意见,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不愿意做可能有困难的事,遇到困难就犹豫不决,而且频繁的要求得到肯定,特别怕别人笑话,不敢主动与小朋友交往,常常畏缩退避,独自游戏或玩耍,说话小声、胆怯,不能努力解决困难挫折,与同伴发生矛盾不能想办法解决,而是向老师告状或回家告诉父母。幼儿期是幼儿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自然也就缺乏了成功的基石,因此,发展和强化幼儿的自我价值感,增强其自信心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目标。
三、相信孩子并有意识地让幼儿承担一些责任
孩子虽小却具有巨大的学习和发展潜力,成人应该相信每个孩子都有一颗向上的心。因此,我们应视孩子的年龄大小,能力强弱,有意识地让孩子承担一些责任,如:让孩子自己吃饭、穿衣、系鞋带、收拾玩具和书包、整理自己的床铺等等,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不仅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还可以是孩子从中获得自信,确信“我能做好”、“我有能力”。有时孩子总喜欢做点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我们不要轻率的否定孩子想要试一试自己能力的举动,说些“你还小,做这还早呢”之类的话。如果我们把判断强加给孩子,就会损伤孩子的自信心。比如:孩子想游泳,不妨给他套上个救生圈,让她在水中嬉戏,做一些游泳的动作,虽然他并不见得能很快的学会游泳,可他会兴高采烈地喊:“我会了,我会游泳了!”两岁的孩子要将自己叠小被子,我们也不必说:“你做这还早呢!”只要交给她叠被子的方法和在一旁做适当的指导就够了。当孩子第一次叠出不方不正的被子,她会高兴地说:“我会叠被子了!”。当孩子通过尝试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时,就会增强其自信心,这将可能是他人生道路上的良好起步。
四、善于发现孩子的独特之处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孩子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活动时,是非常自信的。我们应该了解孩子的特点,帮助孩子在某些领域活动中获得成功,使孩子建立起自信心,从而促进其他方面的发展。同时,要为孩子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放手让孩子参与各种活动,让他们从实践中而不是从别人的赞美中获得自信。在活动乃至竞争中,要引导、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促进其自我肯定,树立自信心,因为能收到同伴和集体的尊重,是影响孩子自我肯定的一个关键因素。成人对孩子经常采取过度保护的措施,这会使孩子对环境产生恐惧感,从而影响他适应环境的能力和自信心。我们不应怕危险而限制他的活动,而因尽量为孩子腾出活动场地。当孩子摔倒时,不要大惊小怪,如果没有人去扶他,他会自己站起来;如果没有人对他的摔跤表示心疼,他也会不当一回事,而仅视之为暂时打断游戏的小插曲。这种活动显露出的自主精神,正是孩子自信心的最初表现。
五、让孩子从成功的体验中获得自信
孩子总希望受到大人的夸奖,我们应善于对他们的进步和成功给予鼓励,充分利用各种途径使孩子更多地获得成功,使孩子积累积极的情感体验。对自信心较弱的孩子应给予更多的爱和帮助,可先让他们做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事情,使他们在获得成功的体验中认识自己的长处,相信自己的力量,树立自信心。孩子本身的经验是有限的,并且自我认识模糊、易受暗示、可塑性强,其自信心最初是建立在别人对他的反应上,他们总是通过别人的眼睛认识自己,依靠自己心目中的权威人物来评价自己。如果幼儿认为自己讨人喜欢并具有一定的能力,那他就会勇往直前,并对自己充满信心,因此,我们要用微笑赞许的话来鼓励幼儿。如:当孩子画不好画时,我们应该对他说:“你能画好,再画一遍怎么样?”,而不要责怪他:“你怎么总画不好?”因为当我们认为他画不好时,他就会变得自卑,而且真的什么也画不好了,相反,我们鼓励他“你能画好的”他就会有信心,并且越画越好。
总之,教师注意给幼儿创造锻炼的机会,幼儿回家后家长却什么都不放手让幼儿去锻炼,这样是不可能培养和建立起幼儿的自信心的。因此家园要密切配合,经常沟通,发挥各自的教育优势,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我想只要我们承认平时多给幼儿树立正面的榜样形象,为幼儿创造民主、平等的环境,多对幼儿进行赏识教育,通过最大的信任、必要的指导以及最低程度的帮助,幼儿的自信心会一点点、一天天培养起来的。
参考文献:
[1]林少玲.在家庭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当代学前教育杂志,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年6期
关键词:幼儿教育;自信心;培养;原因与对策
一位哲人说的好,谁拥有了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自信心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心理品质,使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生活中每一个人的成长都不会是一帆风顺,自信往往是一个人获得成功、成为强者的重要条件之一,它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自信心是自时间活动中通过各种亲身体验及适当地教育形成的。
一、自信的含义及幼儿自信的重要性
自信是指对自己很有信心能看到自己的优点,并且能扬长避短,能充分认识自己,对自己有个正确和适宜的评价,切自信心是有积极的自我评价引起的自我肯定,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倾向。自信心是指个体对自身行为能力与价值客观认识和充分估计的一种成功体验,是一种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自信系自信心使个性结构中起驱动作用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着个性的健全发展。自信心就像催化剂能将人的一切潜能调动起来,使人们百折不挠不断努力,最终获得成功。只有通过各种活动,在实践中积累成功或失败的体验,才能对自己的能力有所认识。因此,要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授信应当鼓励他们去试一试、做一做;其次,父母、老师及幼儿心目中的其他权威人物对他们的信任和肯定评价,对孩子树立自信心,也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二、幼儿缺乏自信心的表现
在多年的实际工作中发现:自信心强的幼儿比较乐观,自我感觉较好,愿意追求新的兴趣,从不轻视自己,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各种活动,并经常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他们积极与他人交往,与同伴建立良好的关系,遇到困难时不说“我是白痴”,而说“我暂时不理解”;相反,缺乏自信的幼儿在生活中缺乏积极性,不能提出自己的意见,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不愿意做可能有困难的事,遇到困难就犹豫不决,而且频繁的要求得到肯定,特别怕别人笑话,不敢主动与小朋友交往,常常畏缩退避,独自游戏或玩耍,说话小声、胆怯,不能努力解决困难挫折,与同伴发生矛盾不能想办法解决,而是向老师告状或回家告诉父母。幼儿期是幼儿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自然也就缺乏了成功的基石,因此,发展和强化幼儿的自我价值感,增强其自信心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目标。
三、相信孩子并有意识地让幼儿承担一些责任
孩子虽小却具有巨大的学习和发展潜力,成人应该相信每个孩子都有一颗向上的心。因此,我们应视孩子的年龄大小,能力强弱,有意识地让孩子承担一些责任,如:让孩子自己吃饭、穿衣、系鞋带、收拾玩具和书包、整理自己的床铺等等,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不仅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还可以是孩子从中获得自信,确信“我能做好”、“我有能力”。有时孩子总喜欢做点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我们不要轻率的否定孩子想要试一试自己能力的举动,说些“你还小,做这还早呢”之类的话。如果我们把判断强加给孩子,就会损伤孩子的自信心。比如:孩子想游泳,不妨给他套上个救生圈,让她在水中嬉戏,做一些游泳的动作,虽然他并不见得能很快的学会游泳,可他会兴高采烈地喊:“我会了,我会游泳了!”两岁的孩子要将自己叠小被子,我们也不必说:“你做这还早呢!”只要交给她叠被子的方法和在一旁做适当的指导就够了。当孩子第一次叠出不方不正的被子,她会高兴地说:“我会叠被子了!”。当孩子通过尝试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时,就会增强其自信心,这将可能是他人生道路上的良好起步。
四、善于发现孩子的独特之处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孩子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活动时,是非常自信的。我们应该了解孩子的特点,帮助孩子在某些领域活动中获得成功,使孩子建立起自信心,从而促进其他方面的发展。同时,要为孩子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放手让孩子参与各种活动,让他们从实践中而不是从别人的赞美中获得自信。在活动乃至竞争中,要引导、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促进其自我肯定,树立自信心,因为能收到同伴和集体的尊重,是影响孩子自我肯定的一个关键因素。成人对孩子经常采取过度保护的措施,这会使孩子对环境产生恐惧感,从而影响他适应环境的能力和自信心。我们不应怕危险而限制他的活动,而因尽量为孩子腾出活动场地。当孩子摔倒时,不要大惊小怪,如果没有人去扶他,他会自己站起来;如果没有人对他的摔跤表示心疼,他也会不当一回事,而仅视之为暂时打断游戏的小插曲。这种活动显露出的自主精神,正是孩子自信心的最初表现。
五、让孩子从成功的体验中获得自信
孩子总希望受到大人的夸奖,我们应善于对他们的进步和成功给予鼓励,充分利用各种途径使孩子更多地获得成功,使孩子积累积极的情感体验。对自信心较弱的孩子应给予更多的爱和帮助,可先让他们做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事情,使他们在获得成功的体验中认识自己的长处,相信自己的力量,树立自信心。孩子本身的经验是有限的,并且自我认识模糊、易受暗示、可塑性强,其自信心最初是建立在别人对他的反应上,他们总是通过别人的眼睛认识自己,依靠自己心目中的权威人物来评价自己。如果幼儿认为自己讨人喜欢并具有一定的能力,那他就会勇往直前,并对自己充满信心,因此,我们要用微笑赞许的话来鼓励幼儿。如:当孩子画不好画时,我们应该对他说:“你能画好,再画一遍怎么样?”,而不要责怪他:“你怎么总画不好?”因为当我们认为他画不好时,他就会变得自卑,而且真的什么也画不好了,相反,我们鼓励他“你能画好的”他就会有信心,并且越画越好。
总之,教师注意给幼儿创造锻炼的机会,幼儿回家后家长却什么都不放手让幼儿去锻炼,这样是不可能培养和建立起幼儿的自信心的。因此家园要密切配合,经常沟通,发挥各自的教育优势,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我想只要我们承认平时多给幼儿树立正面的榜样形象,为幼儿创造民主、平等的环境,多对幼儿进行赏识教育,通过最大的信任、必要的指导以及最低程度的帮助,幼儿的自信心会一点点、一天天培养起来的。
参考文献:
[1]林少玲.在家庭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当代学前教育杂志,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