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围绕着旧城改造中的城市更新和文脉延续问题展开分析,探讨了我国城市在旧城改造中应该如何做好城市更新工作,又如何做好文脉延续工作,提出了自己的一点见解和建议,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旧城改造;城市更新;文脉延续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目前,旧城改造中的城市更新工作和文脉延续工作难以协调,所以,探讨如何更好的做好城市更新工作和文脉延续工作非常有必要,这是提高旧城改造水平的必经之路。
二、城市更新的基本理论
1.城市更新的概念
城市更新是城市飞速发展过程中针对发展的不平衡所导致的城市老化衰退,而进行的一种自我调适的新陈代谢过程。即对城市中某一衰落的区域,进行拆迁、改造、投资和建设,使之重新发展和繁荣。
2.城市更新的发展背景
工业革命在带动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环境恶劣,住房紧张等。两次世界大战,给一些西方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创伤,许多城市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大规模的逆城市化导致了城市中心区的逐渐衰落。为了挽救城市命运,恢复城市经济,改善城市的不适环境,欧美各国率先展开了大规模的“城市更新”运动。
3.城市更新的发展历程
二战后,西方国家的旧城更新实践大致都经历了“清除贫民窟——邻里重建——社区更新”的过程。早期,为了战后重建和解决紧张的住房问题,在“形体决定论”的影响下,城市更新的方式主要以大规模的推到重建为主。然而,焕然一新的城市面貌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美好,整齐划一的建筑和街道带不仅让人们觉得单调和乏味,也给许多历史性城市留下了不少难以挽回的巨大破坏,加剧了西方城市中心区严重的衰败现象。对此,许多西方学者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对大规模推倒重建进行了反思。如L.芒福德的《城市发展史》(1961年)、J.雅各布斯的《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1961年)、C.亚历山大的《城市不是一棵树》(1965年)等。他们尖锐的批判了简单的用大规模形体规划来解决复杂城市问题的更新方式,主張传统的渐进式和小规模改造方式。自此,西方国家的城市更新运动开始逐渐转向小规模、分阶段的谨慎渐进式的开发模式,强调规划应首先考虑“人的需要”和“适宜技术”。重新确立人在城市中的主导地位。
与西方国家“城市更新”运动的开展背景有所不同,中国的城市更新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伴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对旧城的功能进行调整,对城市空间进行“再利用”的过程。中国的许多城市既有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沉重负担,又有发展过程中所必然出现的严重障碍。城市自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决定了中国的城市更新不可能跟着西方走。然而,认识的不足,加上观念上的一些偏颇,中国的不少历史城市依然走着西方早期城市更新过程中“推倒重建”的老路。城市更新非但没有解决原有的城市问题,反而破坏了原有城市的空间结构和社会网络,给城市带来了非常棘手的社会、经济问题。
三、城市文脉的内涵分析
城市文脉指本质上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及传统,它与一座城市功能的延续与变迁有着重要的联系。一座城市的功能与文化,如果能够在城市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得以延续,那么就形成了城市独有的文化传统,而如果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中断,则难以形成文脉。一座城市只有形成自身独特的文脉,并将其延续下去,其功能才能发挥到极致。城市的文脉的形成不仅是市政基本设施、文化遗址和名胜古迹的维护和积累,更是城市中一代又一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人与地的相互适应与协调发展的宝贵经验。
城市化进程中,尤其是在社会变革加剧的今天,城市的一些功能受天灾人祸影响而被迫中断,延续千百年的文脉因此而岌岌可危。因而,强化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对城市文脉的延续与传承有着很强的必要性。
四、旧城更新思想方法的思考
1、系统性,全局性的更新改造
旧城更新改造已不是局部性问题,它决不仅仅是拆除几栋旧房子,拓宽几条旧马路的事情,而是使旧城从城市功能、布局、产业结构上进行调整,使旧城机能得以完善,强调中心区的综合功能,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真正做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旧城更新改造要从总体上对旧城区进行全面的研究,制定一个系统的旧城更新改造规划,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旧城更新改造进行规划控制,要有明确的评价体系,目标体系及控制体系作支撑,要与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相衔接,这样才能避免因规划控制不力而造成的混乱和矛盾。
2、传承城市文化特色的更新改造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对旧城进行大规模更新时,不仅要注重对传统建筑单体的保护,更要注重对整个街区的保护和有机更新,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在“破旧”中“护旧”,“护旧”中“立新”,从而创造出一个富有特色的“新城”。从传承文化,突显城市人文和物质空间特色,保持城市活力与人气的思路出发,在更新改造中保留一定数量的原住居民,以原生的功能类型与形态为功能策划的根基,充实、补充新鲜血液,满足当代生活需要,从而解决旧城区功能性衰退的问题。
3、坚持以人为本的更新改造
城市是千百万人生活的有机载体,因此在旧城更新中涉及到居民权益的,政府应该设立沟通渠道,能够倾听公众的声音,建立公众参与的良好的制度环境。另外,城市更新改造是为人民服务的,因而在更新改造中应做到以人为本,从人们的心理上,认知上考虑人居环境的更新改造。
五、基于文脉延续改造的具体策略
城市文脉是通过城市历史遗迹来表现的,一个片区的文脉主要由历史建筑及街道空间来表现,提取改造区的文脉,实质上是对改造区的历史建筑及街道进行合理的空间规划。例如,以昆明市为例,其祥云片区的历史建筑分布散乱,这使得片区文脉展示不完整且不具有连续性。因此,为了能更好的表达改造区文脉,笔者在此提出三种片区历史建筑空间规划思路。
1、将历史建筑搬迁至指定的保护区域,进行全面集中系统的保护。这种方法耗费的资金较多,对历史建筑的损耗也大。虽然将建筑进行集中保护,可以体现出城市特色,但对历史建筑地址的搬迁,这已经破坏了城市文脉,改变城市原本发展的印记,已偏离基于文脉延续改造规划的中心。
2、独立保护建筑按原址保留,近代居民建筑群保留占地面积最大的昆明市南强街南侧居民群,其他居民建筑群占地可改变其用地性质,用以商业开发。这种思路是通过对历史建筑进行分类筛选,将性质、布局建造方式、建设年代相同,并具有相同特征的建筑进行合并或选择性保留,这样的改造方式即能展示城市不同时期的不同类型建筑风貌,同时能最大限度的为片区经济建设提供发展空间。但是,拆迁居住群涉及到居民的搬迁安置问题,同时,片区的进一步开发肯定会影响保留下来的历史建筑的保护,同时,改造片区内本来遗留下来的历史建筑就不多,再对其进行拆除,会使城市文脉更加残缺。
3、各保护区用步行街道相连接,形成一条独立的、具有历史特色的步行街。由于这种形式可以使得文化连成一片,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和保存效果,是当下比较可行的方案之一。同时,这样的改造思路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历史遗迹和城市文脉,但是,这种形式会减少改造片区内建设用地的面积,并且增加历史建筑的保护成本。
上述三种规划思路,笔者认为第三种更为适合。文脉需要通过历史建筑来表达,从国内外各种案例来看,保护历史建筑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原址上对建筑进行修缮和再利用,加上通过街道将分散的历史建筑相联系,即将历史建筑连成系统,又有利于形成一条有特色的历史风貌步行街,充分体展现了城市文脉和城市特色风貌。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旧城改造过程中,如果没有做好相关的研究和设计工作,就难以做好城市更新和文脉延续工作,因此,为了提高城市改造实施的效果,一定要同时做好城市更新和文脉延续工作。
【参考文献】
[1]傅守祥.生态文明时代的城市文化生态保护与文脉接续[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93-98
[2]郑国.基于地方文脉的城市形象定位研究——以河北白沟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0(11):77-81
【关键词】旧城改造;城市更新;文脉延续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目前,旧城改造中的城市更新工作和文脉延续工作难以协调,所以,探讨如何更好的做好城市更新工作和文脉延续工作非常有必要,这是提高旧城改造水平的必经之路。
二、城市更新的基本理论
1.城市更新的概念
城市更新是城市飞速发展过程中针对发展的不平衡所导致的城市老化衰退,而进行的一种自我调适的新陈代谢过程。即对城市中某一衰落的区域,进行拆迁、改造、投资和建设,使之重新发展和繁荣。
2.城市更新的发展背景
工业革命在带动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环境恶劣,住房紧张等。两次世界大战,给一些西方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创伤,许多城市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大规模的逆城市化导致了城市中心区的逐渐衰落。为了挽救城市命运,恢复城市经济,改善城市的不适环境,欧美各国率先展开了大规模的“城市更新”运动。
3.城市更新的发展历程
二战后,西方国家的旧城更新实践大致都经历了“清除贫民窟——邻里重建——社区更新”的过程。早期,为了战后重建和解决紧张的住房问题,在“形体决定论”的影响下,城市更新的方式主要以大规模的推到重建为主。然而,焕然一新的城市面貌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美好,整齐划一的建筑和街道带不仅让人们觉得单调和乏味,也给许多历史性城市留下了不少难以挽回的巨大破坏,加剧了西方城市中心区严重的衰败现象。对此,许多西方学者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对大规模推倒重建进行了反思。如L.芒福德的《城市发展史》(1961年)、J.雅各布斯的《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1961年)、C.亚历山大的《城市不是一棵树》(1965年)等。他们尖锐的批判了简单的用大规模形体规划来解决复杂城市问题的更新方式,主張传统的渐进式和小规模改造方式。自此,西方国家的城市更新运动开始逐渐转向小规模、分阶段的谨慎渐进式的开发模式,强调规划应首先考虑“人的需要”和“适宜技术”。重新确立人在城市中的主导地位。
与西方国家“城市更新”运动的开展背景有所不同,中国的城市更新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伴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对旧城的功能进行调整,对城市空间进行“再利用”的过程。中国的许多城市既有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沉重负担,又有发展过程中所必然出现的严重障碍。城市自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决定了中国的城市更新不可能跟着西方走。然而,认识的不足,加上观念上的一些偏颇,中国的不少历史城市依然走着西方早期城市更新过程中“推倒重建”的老路。城市更新非但没有解决原有的城市问题,反而破坏了原有城市的空间结构和社会网络,给城市带来了非常棘手的社会、经济问题。
三、城市文脉的内涵分析
城市文脉指本质上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及传统,它与一座城市功能的延续与变迁有着重要的联系。一座城市的功能与文化,如果能够在城市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得以延续,那么就形成了城市独有的文化传统,而如果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中断,则难以形成文脉。一座城市只有形成自身独特的文脉,并将其延续下去,其功能才能发挥到极致。城市的文脉的形成不仅是市政基本设施、文化遗址和名胜古迹的维护和积累,更是城市中一代又一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人与地的相互适应与协调发展的宝贵经验。
城市化进程中,尤其是在社会变革加剧的今天,城市的一些功能受天灾人祸影响而被迫中断,延续千百年的文脉因此而岌岌可危。因而,强化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对城市文脉的延续与传承有着很强的必要性。
四、旧城更新思想方法的思考
1、系统性,全局性的更新改造
旧城更新改造已不是局部性问题,它决不仅仅是拆除几栋旧房子,拓宽几条旧马路的事情,而是使旧城从城市功能、布局、产业结构上进行调整,使旧城机能得以完善,强调中心区的综合功能,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真正做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旧城更新改造要从总体上对旧城区进行全面的研究,制定一个系统的旧城更新改造规划,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旧城更新改造进行规划控制,要有明确的评价体系,目标体系及控制体系作支撑,要与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相衔接,这样才能避免因规划控制不力而造成的混乱和矛盾。
2、传承城市文化特色的更新改造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对旧城进行大规模更新时,不仅要注重对传统建筑单体的保护,更要注重对整个街区的保护和有机更新,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在“破旧”中“护旧”,“护旧”中“立新”,从而创造出一个富有特色的“新城”。从传承文化,突显城市人文和物质空间特色,保持城市活力与人气的思路出发,在更新改造中保留一定数量的原住居民,以原生的功能类型与形态为功能策划的根基,充实、补充新鲜血液,满足当代生活需要,从而解决旧城区功能性衰退的问题。
3、坚持以人为本的更新改造
城市是千百万人生活的有机载体,因此在旧城更新中涉及到居民权益的,政府应该设立沟通渠道,能够倾听公众的声音,建立公众参与的良好的制度环境。另外,城市更新改造是为人民服务的,因而在更新改造中应做到以人为本,从人们的心理上,认知上考虑人居环境的更新改造。
五、基于文脉延续改造的具体策略
城市文脉是通过城市历史遗迹来表现的,一个片区的文脉主要由历史建筑及街道空间来表现,提取改造区的文脉,实质上是对改造区的历史建筑及街道进行合理的空间规划。例如,以昆明市为例,其祥云片区的历史建筑分布散乱,这使得片区文脉展示不完整且不具有连续性。因此,为了能更好的表达改造区文脉,笔者在此提出三种片区历史建筑空间规划思路。
1、将历史建筑搬迁至指定的保护区域,进行全面集中系统的保护。这种方法耗费的资金较多,对历史建筑的损耗也大。虽然将建筑进行集中保护,可以体现出城市特色,但对历史建筑地址的搬迁,这已经破坏了城市文脉,改变城市原本发展的印记,已偏离基于文脉延续改造规划的中心。
2、独立保护建筑按原址保留,近代居民建筑群保留占地面积最大的昆明市南强街南侧居民群,其他居民建筑群占地可改变其用地性质,用以商业开发。这种思路是通过对历史建筑进行分类筛选,将性质、布局建造方式、建设年代相同,并具有相同特征的建筑进行合并或选择性保留,这样的改造方式即能展示城市不同时期的不同类型建筑风貌,同时能最大限度的为片区经济建设提供发展空间。但是,拆迁居住群涉及到居民的搬迁安置问题,同时,片区的进一步开发肯定会影响保留下来的历史建筑的保护,同时,改造片区内本来遗留下来的历史建筑就不多,再对其进行拆除,会使城市文脉更加残缺。
3、各保护区用步行街道相连接,形成一条独立的、具有历史特色的步行街。由于这种形式可以使得文化连成一片,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和保存效果,是当下比较可行的方案之一。同时,这样的改造思路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历史遗迹和城市文脉,但是,这种形式会减少改造片区内建设用地的面积,并且增加历史建筑的保护成本。
上述三种规划思路,笔者认为第三种更为适合。文脉需要通过历史建筑来表达,从国内外各种案例来看,保护历史建筑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原址上对建筑进行修缮和再利用,加上通过街道将分散的历史建筑相联系,即将历史建筑连成系统,又有利于形成一条有特色的历史风貌步行街,充分体展现了城市文脉和城市特色风貌。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旧城改造过程中,如果没有做好相关的研究和设计工作,就难以做好城市更新和文脉延续工作,因此,为了提高城市改造实施的效果,一定要同时做好城市更新和文脉延续工作。
【参考文献】
[1]傅守祥.生态文明时代的城市文化生态保护与文脉接续[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93-98
[2]郑国.基于地方文脉的城市形象定位研究——以河北白沟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0(11):7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