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岁儿童亲子课程探讨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_owen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基于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儿童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这一平台,对0~6岁儿童亲子课程进行探讨,主要包括:0~6岁儿童亲子课程的内涵;0~6岁儿童亲子课程的特点;0~6岁儿童亲子课程的设置;0~6岁儿童亲子课程的开发。
  关键词: 0~6岁 儿童 亲子课程
  笔者作为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儿童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的一名成员(以下简称儿发中心),运用经验总结法,在亲子课程具体实施过程中对其进行归纳与分析,在亲子课程的内涵、特点、设置与开发上形成较为系统化、理论化的认识,以此更好地指导活动课程的实施。
  一、0~6岁儿童亲子课程的内涵
  要想界定“0~6岁儿童亲子课程”的科学定义,首先得明确什么是“课程”。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找到目前学前教育领域比较认同的课程概念:“在幼儿园安排下进行的一切有组织、有系统、有意义的园内外学习经验或活动。”[1]进而对“0~6岁儿童亲子课程”进行定义,即0~6岁儿童亲子课程,指根据0~6岁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在亲子教师的指导下,由儿童及父母或其他看护者共同参与开展的一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意义、多形式的园内外学习经验或亲子活动。
  以上界定明确了家长与儿童学习空间既可以在亲子园内又可以在亲子园外,这与亲子课程的设置结构可分为室内课程与户外课程(下面会论述)相一致。
  二、0~6岁儿童亲子课程的特点、设置与开发
  (一)0~6岁儿童亲子课程的特点
  亲子课程在儿童成长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亲子课程设计以孩子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家长配合进行。亲子课程中不仅有情感交流,还有心智发展、社会活动、兴趣培养和认知活动。以儿发中心为平台,目前已经设计出40余份亲子课程活动方案,在实施过程中,笔者不断探索、不断提炼,总结出“0~6岁儿童亲子课程”具有如下四个特点:
  1.教育双维性
  亲子教育中的“子”指孩子,“亲”指孩子以外的家庭内部成员,主要指孩子的双亲。所以,亲子教育是家庭教育内涵的深化与发展,涵盖“家长教育”和“子女教育”两方面。一方面以强化亲子活动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强调家长自我学习和提高,不断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环境,以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儿发中心致力于家长、儿童的学习和成长,为家长和孩子提供实用性、针对性的家庭教育资讯,也为其创造交流、互动的平台。确切地说,这是一种交互的、对话的、生活化的、感性的教育方式。一言以蔽之,亲子课程的核心内容就是家长与孩子共同教育、一起成长。
  2.理解尊重性
  为了保障高质量的儿童早期教育,澳大利亚教育、就业和劳资关系部于2009年颁布了《归属、存在和成长:澳大利亚儿童早期学习框架》。该《框架》以儿童早期学习为核心,由三个内部相连的要素组成:原则、实践方法及预期学习成果[2],在其实施性原则中提到尊重性原则。同样,由儿发中心构建的亲子课程充分显示出理解尊重性,具体来讲,内容包括尊重婴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个体差异、尊重选择自由、尊重兴趣多样等。
  3.全面发展性
  近年来,全面发展观成为世界幼儿教育发展的趋势,且大量研究表明,具备良好社会能力的儿童可以更好地处理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过渡,从而更容易取得学业上的成功,具有较强的幸福感。相反,社会能力较弱的儿童则更容易产生辍学、同伴拒绝及社会隔绝等不良问题[3]。基于此,由儿发中心开发的亲子课程,致力于以爱护婴幼儿身心健康和开发婴幼儿潜能及培养婴幼儿个性为目标,强调社会修养、知识教育、能力素质与情感性格四者合而为一,而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传输,这与流行的“灵性教育”思想不谋而合。关于儿童的灵性发展,有学者提出了“十个力量来源”:认识自己;保持真实;我能给予什么;我来倾听什么;寻找自己的声音;把握自己;展望未来;我在哪里;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与自己的心在一起[4]。灵性教育帮助儿童保持开放性思维、探索观察方法、鼓励个体意识,和灌输教育是相反的概念。正如儿发中心开发出的亲子课程关注婴幼儿综合能力,既重视潜能开发,又不忽视生命优化发展,体现教育的全面发展性。
  4.幸福快乐性
  这里的“幸福快乐”可以从三个维度来讲,一是孩子的幸福观,就像之前阐述的,儿发中心构建的亲子课程注重儿童人格的培养和智力开发,培养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促使儿童幸福、快乐、健康成长[5]。二是家长的幸福观,家长在课程中陪着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固然能体验到深深的幸福感。三是亲子教师的幸福观,亲子教师们用一个个真实故事诠释着她们的快乐和幸福。“当家长因孩子健康成长向我轻声道谢时,我是幸福的;当孩子远远看见我时就冲过来跟我抱个满怀,我是幸福的”。这是一种被认同的幸福,一种付出的幸福,一种亲子教师独有的幸福[6]。
  (二)0~6岁儿童亲子课程的设置
  亲子课程设置是建立高品质课程的关键,关系到亲子教师、儿童、家长的幸福体验。这一基本价值判断促使儿发中心从婴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出发,以多元智能为理论支撑,运用蒙台·梭利、奥尔夫音乐和感觉统合等先进教育理念,以《指南》和《纲要》为导向,科学合理地设置亲子课程。本文拟通过课程设置目标、设置结构、设置内容三个方面分析亲子课程设置现状。从课程设置目标动态化、结构合理化、内容灵活化体现0~6岁儿童亲子课程设置的具体化、系统化、特色化。
  1.亲子课程设置目标动态化
  课程目标决定着课程设计方向,是课程内容选择和具体活动组织的依据,也是进行课程评价的准则。课程目标设置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
  (1)亲子课程总目标。这是课程目标体系中最上位的目标。儿发中心对总目标的设置与亲子教育目的一致,我们深刻认识到:落实 0~6岁儿童亲子课程,必须把培养0~6 岁儿童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各方面和谐发展的“完整的儿童”作为根本任务,即遵循“完整儿童的全面发展”这一理念。   (2)各领域目标。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五个领域的教育内容、目标要求与指导要点,明确领域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衔接关系。儿发中心将亲子课程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儿童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发展[7]。
  (3)不同年龄阶段目标。儿发中心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确立的三个不同年龄阶段幼儿普遍应该实现的目标,与《纲要》中的领域目标结合起来,具体落实亲子课程总体目标。
  (4)具体亲子教育活动目标。这是亲子课程目标的微观目标。在设置过程中强调操作性、适宜性和可行性,同时结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将前三位目标贯彻到具体亲子活动过程中,以此真正落实到幼儿的全面发展上。
  以上四级目标的设置注意相互间的衔接与转化,看起来是自上而下的关系,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又是自下而上地实现、贯彻和检验着上一级目标[8]。同时根据幼儿的发展需求及对幼儿的观察和解读,及时调整各级目标。儿发中心正是这样用前瞻眼光看待培养目标,注重适切性与灵活性,充分体现课程设置目标的动态化。
  2.亲子课程设置结构合理化
  在课程结构设置上,儿发中心将其整体分为室内课程与户外课程两个层级。室内课程又具体分为整合活动课程、领域活动课程和主题活动课程三个下属层级;户外课程则下分为“亲子指导角”和“大型亲子运动会”两个层级。
  (1)室内课程
  ①整合活动课程。主要针对0~3岁的婴儿设计。0~3岁的婴儿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他们的学习需求不能局限于某个领域,更多的需要一些简单的整合式活动方案。针对0~3岁婴儿的特性,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亲子律动、奥尔夫亲子音乐教学、亲子游戏、亲子手工等。同时根据不同月龄段婴儿的最近发展区的差异,在实施过程中适时适当调整课程活动方案的实施方式。每次45分钟的亲子活动以亲子互动为核心线,环节设置科学合理,活动方式多样交替,每一项内容的活动时间安排与每个月龄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匹配。
  ②领域活动课程。主要针对3~6岁的幼儿设计。基于五大领域基础上设计的亲子课程活动方案,一方面,方案中各领域相互渗透、交融整合,从不同路径共同致力于开发儿童潜能。另一方面,方案从不同领域展开亲子教育,有助于幼儿与家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家长与家长之间不同维度地学习与共同发展进步。从活动组织形式看,有平行性小组活动内容,也有合作性集体活动内容。平行性小组活动内容既便于向家庭延伸,又便于亲子教师就每一对孩子和家长的互动行为进行个别化指导;而合作性集体活动内容可以弥补当今独生子女缺乏兄弟姐妹之爱的遗憾,有利于培养孩子团结互助精神。二者协调开展、合理搭配,共同推进活动科学实施。
  ③主题活动课程。针对0~6岁的婴幼儿设计。其中包含以中国传统节日为主题的课程活动方案(如中秋节、国庆节、元旦节等)、以外国节日为主题的课程活动方案(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以各季节为主题的课程活动方案(如我爱秋天、有趣的冬天)和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课程活动方案(如惊蛰、春分、谷雨等)。在构建以主题为核心实现整合课程有机联系的同时,依据儿童身心发展进度及学习经验的阶段性特点,考虑到学科知识的逻辑演进序列,关照到各阶段之间的协调。也就是说,同一个主题课程在不同年龄段感受、体验和学习的内容是循序渐进的。
  具体课程体系框架请见下图
  图 1
  (2)户外课程
  ①亲子指导角。傍晚时分,校园内的家长们喜欢带着自家小孩聚在小白楼前面的空地上唠嗑。针对这一现象,儿发中心设置了颇有创意的“亲子指导角”户外课程模式,借助空地小角,吸纳校内婴幼儿及家长参加由中心人员组织的家庭育儿指导活动,为广大家长提供家教指导和服务。由于充分利用家长们的空闲时间,并根据季节特征随时调整活动时间,活动采用各种生动、轻松的形式,因此深受家长们的欢迎。
  ②大型亲子运动会。这是儿发中心首次开发的一大品牌亲子课程活动方案,即“首届大型亲子运动会”。儿童的发展由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两方面构成,体能活动对幼儿具有特别显著的身心素质培养功效,儿发中心设计组织的大型亲子运动会就是根据体能活动教育原则发展幼儿的上肢运动、下肢运动、全身运动,包括走、跑、跳、爬、钻、投等基本动作。此课程模式意欲呼吁家长提高对幼儿体能活动教育的重视,鼓励家长与小孩多到户外参加体育锻炼。此外,我们的运动会以亲子共同参与形式进行,有利于加强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加亲子之间的沟通机会,培养孩子与父母共同克服困难夺得胜利的精神,培养孩子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让他们亲身体验体育活动的魅力。
  儿发中心重视课程结构的均衡性和综合性,努力做到将儿童的经验和生活整体联系,关注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性和一体性。正是通过设置科学、均衡的课程活动结构,保障0~6岁儿童亲子课程内容的完整性,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由此,课程设置结构的合理化显而易见。
  3.亲子课程设置内容灵活化
  课程内容设置主要涉及课程内容的选择。儿发中心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把握以下四点:一是根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课程目标的动态化(文章前面已论述)直接决定课程内容的灵活化;二是使课程内容贴近社会生活,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与时俱进;三是注重课程内容的联系性,虽然核心价值是相同的,但在不同阶段各领域发展的侧重点不一样,呈现的组织形式也不一样[9];四是重视课程内容的全面性,课程内容包含健康、语言、社会、艺术、科学五大领域[10]。同时涉及儿童财商管理、儿童早期领导力、国学、0~3岁亲职教育渗透等方面。
  总之,课程设置内容选择多样化,需要灵活变通。
  (三)0~6岁儿童亲子课程的开发
  立足社会热点关注、考虑家长实际需求、根据儿童身心年龄特征及园本课程特色,是儿发中心开发亲子课程的依据。本文即从亲子教师、家长、儿童和课程自身四个层面论述亲子课程的开发情况。   1.亲子教师层面
  亲子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作为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协助者、引导者,其作用的发挥要经历一定的过程,这就是课程的开发过程,即制订计划——观察儿童活动——对儿童评价——制订新的计划,这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又螺旋上升的过程,也是一个动态过程[11]。亲子教师面临的是课程的实际情况,对已形成的课程内容进行再判断和选择。在课程实践中,要明确课程选择方向,在课程活动实际情境中自主、灵活地决定和开发课程[12]。在此过程中,亲子教师一直遵循“反思性原则”。正如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 反思[13],教师的成长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课程的成长,就是儿童的成长。无独有偶,英国学者埃利奥特将教师的教学视为一种“反思性实践”[14]。教学与反思若分离则意味着教学与课程开发的分离,最后必然导致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分离。也就是说,亲子教师是以反思性教学为途径实现课程研发的。亲子教师在课程开发中成长的过程就是亲子教师不断检验、完善和发展新课程的过程,课程开发每前进一步都是亲子教师跟进的铿锵步履。一言以蔽之,亲子教师与课程开发同行,并与之同生共长。
  2.家长层面
  亲子课程的开发包括开发广泛的课程资源。亲子课程的资源广泛存在于生活之中,要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可以超越经济条件的,课程资源不等于高档商品[15]。就像意大利瑞吉欧的很多幼儿园的课程资源绝大部分都是生活用品和随处可见的自然材料。因此,儿发中心通过“家园共育”渠道,积极主动寻求家长的帮助,共同合作建立课程资源库。当然,亲子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一个不断努力的过程,这个过程与课程开发过程相协调、相配合。
  3.儿童层面
  亲子课程的开发关注儿童的真实体验。让儿童主动做能很好地激发儿童的本能,吸引儿童实验和发现。让儿童在不同工作中忙碌,是亲子教师的一种责任和追求。杜威的所谓“主动作业”就是一种积极的探索、操作和交往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过去的经验与当前的经验产生联系,他人的经验与自己的经验产生联系。其实,体验从本质上说,是与生活和生命的一种关联,亲子课程的开发注重儿童的真实体验,使其与生活相联系,促进其生命成长。这与文章前面提到的亲子课程“全面发展性”特点中的“亲子课程关注婴幼儿综合能力,既重视潜能开发,又不忽视生命优化发展”一致。
  4.课程自身层面
  亲子游戏在亲子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基于儿童的天性,游戏与活动成为儿童教育的主要形式,在寓教于乐中激发儿童的潜能,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是亲子课程创造性生成的关键。亲子教师在儿童游戏中承担多重角色,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促进儿童基于游戏的学习。游戏中,亲子教师要与儿童进行可持续的对话交流,以拓展儿童的思维[16]。同时,亲子游戏课程内容和方式都要不断变化,以适应儿童的需要变化。简而言之,亲子课程的开发要坚持将游戏与课程相融合,将教育理念和目标要求相融合,努力探求课程与游戏的内在联系,最大限度发挥游戏的教育价值,让幼儿在生活、学习与游戏的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
  儿发中心统筹亲子教师、家长、儿童和课程自身四个层面,多管齐下对“0~6岁儿童亲子课程”进行开发,这是一个探究课程最大价值的动态过程,其目的是达到课程设置合理化,最终实现课程价值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刘懿,卢筱红.0~3岁亲子园课程的实践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1(2).
  [2]Austratian Government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Employment and WorkplaceRrelations.Belonging,Being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论文针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够完善和健全的问题,提出具体可行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方案。  关键词: 高职 商务英语课程体系 改革 实践  随着全球的经济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对外贸易往来变得日益频繁,对不同层次外贸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扩大,对于高素质的商务英语人才的要求也随之提升。近年来,高职院校培养的外贸人才数量逐年增加,但人才质量却没有提高。针对这一现
摘要:在长期的民族杂居历史背景下,受到伊斯兰宗教清真饮食文化和江南饮荼文化的共同影响,镇江产生了独特的清真茶食文化。作者以“三京茶食”为例,追溯了镇江清真荼食历史,介绍了镇江市清真茶食的发展状况,阐明了镇江清真茶食文化的内涵,说明了保护镇江清真茶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镇江 清真 茶食 “三京茶食”  茶食,是指人们在饮茶时佐茶吃的食品,主要为糕饼点心之类。《大金国志·婚姻》记载:“次进蜜
摘 要: 《一个人的武林》作为一部向香港功夫电影致敬的作品,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依然遵循传统武侠电影思路,但由于其故事背景发生在现代香港,在人物塑造的把控上又与传统武侠有所不同。本文以电影故事情节为本,通过细节展现,对电影中几位主要角色的人物形象塑造做分析。  关键词: 《一个人的武林》 香港功夫电影 封于修 夏侯武 武学  继2009年陈德森导演轰动一时的电影《十月围城》后,时隔五年,终于在2014
摘 要: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提出“产学研”结合,更多的是把“产学研”作为解决学生实习的一个途径,未从根本上思考如何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从人才培养角度来看,“用”才是人才培养的目标,“学”和“研”是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手段,“产”、“政”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对“政产学研用”背景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对于应用型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 政产学研用 应用型本科
摘 要: 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从2007年起经过多年实践,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高职院校选拔优秀学生的重要途径。要完善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的形式和内容,就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价。效度是衡量考试科学性和有效性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本文以一所高职院校的单招考试为研究对象,对成绩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其效度指标,并与高考的效度指标进行对比,并从中找出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关键词:
摘 要: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语标准。普通话作为国家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大力推广的交际工具,在社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方言则是语言的地域性变体,近年来研究力度不断加强,研究的广度也在扩大。本文以山东郓城县极具特色的地方戏——莲花落选段为方言材料,对山东省郓城县的方言进行概述,将其与普通话做一比较。  关键词: 郓城 语音 莲花落 
摘 要: 近年来,高校对通识教育的探索与改革给予较多重视。通识教育就本质而言是一种人文教育,在该理念的关照之下,人文课程在高校教育中愈加凸显其意义与价值。对于打通不同专业之间的壁垒与隔阂,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与人格心灵,人文课程的实践与贯彻均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为学生的现实人生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通识教育 人文课程 《周易文化讲读》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持论:“大学是研究和传
摘 要: 专业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是高等职业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建立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实现专业教学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提高专业教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文章在分析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的内涵和政策理论的基础上,论述了构建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与多元评价模式的必要性与基本原则,提出了构建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的基本架构。  关键词: 专业教育质量 保障体系 多元评价模式  随
摘 要: 菲兹杰拉德的短篇小说《冬梦》讲述了以迪克斯特为代表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一代年轻人从怀揣梦想、追逐梦想到梦想破灭的历程。小说运用了独特的叙述技巧,包括叙述视角的选取,特殊叙述手段的综合运用,在简短的篇幅内体现出故事的立体感和艺术性,彰显了小说家高超的创作手法。  关键词: 《冬梦》 叙述视角 时距 频率  一、菲兹杰拉德及他的《冬梦》  F. S.菲兹杰拉德(F. Scott Fitzger
摘要:简·奥斯汀开辟了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先河。在《傲慢与偏见》中,作者运用独特的反讽艺术描绘了19世纪初英国的社会生活。本文从以下四方面分析奥斯汀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态度: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婚恋观所暴露的女性地位;人物对比;喜剧性结局。  关键词:批判现实主义 等级森严 婚恋观 人物对比结局  一、批判现实主义  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早期的英国文学深受浪漫主义的影响,强调丰富的想象力和对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