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全国出台了改革发展规划方案,将推进产教融合作为产业与教育结构的主要战略性工作,在新的历史背景之下,职业院校应该调动优势资源扩大发展规模,提升产教融合的广度深度和合作成效。本次研究也将立足于现阶段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在校企合作方面的效果要求,提出基于校企共同体的产教融合对应策略。
关键词:职業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全国教育迎来了新一轮的改革发展高潮,各级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文件,让更多的教育机构和企业纷纷进行了改革优化。在国家政策导向和多年的探究实践环节当中,社会层面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已经成为教育管理的主要载体,未来的工作应进一步强化双方在融合方面的管理内涵,在理论与实践方面产生积极的社会价值。
1.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典型方案
1.1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聚焦产业和教育的深度合作,强调理论和教育的有效结合,校企双方会签订相应的人才培养协议,且院校将主动选择区域内具有发展优势的龙头企业、创新先导型企业参与到教育建设和具体的教学活动当中。某些具有规模化发展水平的企业,在保障自身人才供应的要求下,也会主动对接专业对口的院校,提前介入学生的培养过程当中共同协商合作,要求制定人才选拔计划。例如很多学校都有专门的订单培养小组,依托某一个主体的教育要求选择委培生进入企业内部完成实习和岗位工作学习。该模式是一种经典的产教融合发展形式,合作方能够广泛参与到院校的培养体系当中,对学生进行考核的主体更多体现在企业层面。综合来看,订单式是产教融合的一种有效方式,但是在推进的过程当中,可能会因为内外环境变化产生原有协议无法履行的违约风险,甚至影响到校企双方和学生的三方权益。
1.2 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的核心在于招工招生一体化以产教融合为根本要素,以课程建设为发展纽带实现实用型知识和岗位技能的协同学习,让学生具有职业能力和职业资格水平。从根本要求来看,现代学徒制围绕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基本导向,以项目任务为根本目标深化教育体制创新,根据行业的发展情况和教学育人计划注重生产业务的有效驱动。从模式和设计角度都应用了协同教育理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了多元主体在生产和教育环节的有效融合,形成校企共同利益模块。但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在发展过程当中仍然会缺乏长效动力机制,特别是一些企业的合作积极性会受到影响,在长期利益诉求存在冲突时合作过程必然屡屡受挫[1]。
2.基于校企共同体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效提升对策
2.1 确定产教融合服务定位
明确服务定位做好顶层设计是构建校企共同体实施产教融合的先决条件与基础保障,而顶层设计当中的每个利益主体都应该树立良好的服务定位要求在研究区域产业布局状况和政府部门工作模式的前提下确定发展任务。具体来看职业院校和合作企业应解决原有的利益冲突问题,正确认识到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核心属性,将校企双方作为共同利益集合体常态化完成服务模式的转变。虽然产教融合会通过法律法规和协议文件来进行监督和约定,但某些条文的约束力相对有限,合作双方需要在思想意识层面保持高度自觉性,基于共同整体利益获得产教融合的动力源。
2.2 优化专业群结构体系
优化专业群结构体系是基于时代发展要求和产业变化的重要举措,在具体的优化工作当中可以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突出前瞻性工作特征。具体来看,无论是职业院校还是企业,都应该密切关注区域内的业态转型升级和战略结构调整的方向趋势,按照经济需求和行业就业前景对专业设置展开调整和优化,对接地方强势产业。特别是在“互联网+”的时代下,还应该明确产业链的关于联组织建设和专业集群建设,让专业方向对接区域龙头企业。所以职业院校可以对某些传统专业进行改造和调整,或是在企业的帮助之下扩充专业复合程度,实现学科交叉,扩大专业和专业之间的边际效益和集群增长点。在发展条件成熟之后,还可以在龙头企业的扶持下,建设产业学院或实习实训基地,在子系统内再一次制定产教融合的细节标准,建立更新机制和科学调研体系,对专业群的发展空间展开综合预判。总而言之,课程建设和结构体系是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关键环节,涵盖了学生的能力素养和综合实践水平培育,,要以技术创新带动课程建设,建立平台课程[2]。
2.3 深化行业内部合作
坚持课程内容深度融合,将课程知识体系和企业员工的工作任务进行联动,就能按照岗位知识能力标准完成对于学生的综合培养。在产教融合进入新时代后,应强调校企合作当中的实践融通,在实践环境建设和行业内部合作的前提下,以生产性和创业性原则为基础要求实现系统化产业升级对接。例如企业可以将真实的管理环境或产品制造生产线建设在职业院校的校区之内,并安排技术人员长期驻校做好任务指导,提升学生的专业性水平[3]。总而言之,需要将未来的校企合作,重点聚焦于创新创业实践合作体系建设,围绕课题项目或企业科研项目组建专业团队,在技术骨干的扶持之下构建递进性教学系统。
3.结语
产教融合固主体的实际情况复杂且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当中,构建共同体产教融合模式和有关方案需要基于现实状况作出调节,以便于及时改进存在的问题提升合作成效。后续的工作实践当中,将继续深化校企合作,促进职业能力知识与技术转移,在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帮助下发挥各自的职责,处理好教育准则和市场发展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
参考文献
[1]张立华, 井大军, 范功利.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机制创新研究--以辽宁职业学院建设为例[J].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15(02):59-62.
[2]郭帅.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效问题研究[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19(19):760.
[3] 梁晨,高科,陆欣桐,等."五育共生"视域下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价值与实施路径[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1,(2).23-28.
课题信息:本文是2021年株洲市社科研究重点课题《株洲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研究》(ZZSK2021005)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袁杰,男,1972年11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副研究员,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宣传统战处处长,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关键词:职業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全国教育迎来了新一轮的改革发展高潮,各级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文件,让更多的教育机构和企业纷纷进行了改革优化。在国家政策导向和多年的探究实践环节当中,社会层面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已经成为教育管理的主要载体,未来的工作应进一步强化双方在融合方面的管理内涵,在理论与实践方面产生积极的社会价值。
1.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典型方案
1.1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聚焦产业和教育的深度合作,强调理论和教育的有效结合,校企双方会签订相应的人才培养协议,且院校将主动选择区域内具有发展优势的龙头企业、创新先导型企业参与到教育建设和具体的教学活动当中。某些具有规模化发展水平的企业,在保障自身人才供应的要求下,也会主动对接专业对口的院校,提前介入学生的培养过程当中共同协商合作,要求制定人才选拔计划。例如很多学校都有专门的订单培养小组,依托某一个主体的教育要求选择委培生进入企业内部完成实习和岗位工作学习。该模式是一种经典的产教融合发展形式,合作方能够广泛参与到院校的培养体系当中,对学生进行考核的主体更多体现在企业层面。综合来看,订单式是产教融合的一种有效方式,但是在推进的过程当中,可能会因为内外环境变化产生原有协议无法履行的违约风险,甚至影响到校企双方和学生的三方权益。
1.2 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的核心在于招工招生一体化以产教融合为根本要素,以课程建设为发展纽带实现实用型知识和岗位技能的协同学习,让学生具有职业能力和职业资格水平。从根本要求来看,现代学徒制围绕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基本导向,以项目任务为根本目标深化教育体制创新,根据行业的发展情况和教学育人计划注重生产业务的有效驱动。从模式和设计角度都应用了协同教育理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了多元主体在生产和教育环节的有效融合,形成校企共同利益模块。但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在发展过程当中仍然会缺乏长效动力机制,特别是一些企业的合作积极性会受到影响,在长期利益诉求存在冲突时合作过程必然屡屡受挫[1]。
2.基于校企共同体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效提升对策
2.1 确定产教融合服务定位
明确服务定位做好顶层设计是构建校企共同体实施产教融合的先决条件与基础保障,而顶层设计当中的每个利益主体都应该树立良好的服务定位要求在研究区域产业布局状况和政府部门工作模式的前提下确定发展任务。具体来看职业院校和合作企业应解决原有的利益冲突问题,正确认识到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核心属性,将校企双方作为共同利益集合体常态化完成服务模式的转变。虽然产教融合会通过法律法规和协议文件来进行监督和约定,但某些条文的约束力相对有限,合作双方需要在思想意识层面保持高度自觉性,基于共同整体利益获得产教融合的动力源。
2.2 优化专业群结构体系
优化专业群结构体系是基于时代发展要求和产业变化的重要举措,在具体的优化工作当中可以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突出前瞻性工作特征。具体来看,无论是职业院校还是企业,都应该密切关注区域内的业态转型升级和战略结构调整的方向趋势,按照经济需求和行业就业前景对专业设置展开调整和优化,对接地方强势产业。特别是在“互联网+”的时代下,还应该明确产业链的关于联组织建设和专业集群建设,让专业方向对接区域龙头企业。所以职业院校可以对某些传统专业进行改造和调整,或是在企业的帮助之下扩充专业复合程度,实现学科交叉,扩大专业和专业之间的边际效益和集群增长点。在发展条件成熟之后,还可以在龙头企业的扶持下,建设产业学院或实习实训基地,在子系统内再一次制定产教融合的细节标准,建立更新机制和科学调研体系,对专业群的发展空间展开综合预判。总而言之,课程建设和结构体系是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关键环节,涵盖了学生的能力素养和综合实践水平培育,,要以技术创新带动课程建设,建立平台课程[2]。
2.3 深化行业内部合作
坚持课程内容深度融合,将课程知识体系和企业员工的工作任务进行联动,就能按照岗位知识能力标准完成对于学生的综合培养。在产教融合进入新时代后,应强调校企合作当中的实践融通,在实践环境建设和行业内部合作的前提下,以生产性和创业性原则为基础要求实现系统化产业升级对接。例如企业可以将真实的管理环境或产品制造生产线建设在职业院校的校区之内,并安排技术人员长期驻校做好任务指导,提升学生的专业性水平[3]。总而言之,需要将未来的校企合作,重点聚焦于创新创业实践合作体系建设,围绕课题项目或企业科研项目组建专业团队,在技术骨干的扶持之下构建递进性教学系统。
3.结语
产教融合固主体的实际情况复杂且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当中,构建共同体产教融合模式和有关方案需要基于现实状况作出调节,以便于及时改进存在的问题提升合作成效。后续的工作实践当中,将继续深化校企合作,促进职业能力知识与技术转移,在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帮助下发挥各自的职责,处理好教育准则和市场发展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
参考文献
[1]张立华, 井大军, 范功利.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机制创新研究--以辽宁职业学院建设为例[J].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15(02):59-62.
[2]郭帅.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效问题研究[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19(19):760.
[3] 梁晨,高科,陆欣桐,等."五育共生"视域下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价值与实施路径[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1,(2).23-28.
课题信息:本文是2021年株洲市社科研究重点课题《株洲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研究》(ZZSK2021005)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袁杰,男,1972年11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副研究员,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宣传统战处处长,研究方向: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