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哲学史"的建构

来源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jcq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的“中国哲学史”会不断地被改写或重写,这已成为有目共睹的事实。“中国哲学史”这门学科历经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呈现“马克思主义化”的继续展开、继续西方哲学的话语体系、回归原汁原味的“中国哲学”、整合式创新等主要建构模式。但在全球化语境下,只有面对中国现实,关注全球性问题和学术的世界性因素,探求新的哲学范式,才有可能实现“中国哲学史”建构的新突破。 It has become a well-known fact that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will be constantly rewritten or rewritten. The discipline of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has undergone nearly a century of development, showing the continuation of “Marxism”,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discourse system of Western philosophy and the return to the original “Chinese philosophy” and integrated innovation in major disciplines . However, under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it is possible to achieve a new breakthrough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only in the face of the reality of China, focusing on global issues and academic world factors and exploring new philosophical paradigms.
其他文献
研究小经文献与语言学相关的问题,可以使过去所遇到的诸多难题得到有意义的进一步的探索.过去学术界对"经堂词汇"(小经词汇)及其产生的时间、构词规则等作了许多有价值的探索
全球化具有不同的层面,这些层面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甚至是相互冲突的,例如经济的全球化与社会正义的全球化.因此,对全球化进行单纯的批评和支持是没有意义的,只有理性
本文对文轨在因明学方面的研究做了梳理,指出文轨在《因明入正理论疏》方面的贡献有:一、深刻地揭示了因明的功用与性质.二、理清了新、古两种因三相的同异.三、揭示了同法"
北魏时期是道教改革和道乐形成的重要时期,此期间道乐史料集中于北天师道领袖寇谦之.由于以往学术界在史料挖掘研究上未臻佳境,致使对寇氏的评价失之拔高.本文基于两种重要原
本文根据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图书馆珍藏的《上海清真寺成立董事会志》文献,分析了上海清真寺董事会代表的穆斯林社团与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关系,以及与教职人员和教民的关系;简略
本文认为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发挥唐玄宗注疏《道德经》的“圣义”,以身体作为“身国同治”的出发点,并设计了一整套“身国同治”的规则,如崇道、尚道德、无为、慈俭、
埃姆朗.萨罗希是当代伊朗的代表性诗人之一,从早年的大胆讽刺到后期的玄想哲理,从虚无绝望到浓厚的苏非神秘主义气息,从青春激进的运动者到温馨温暖的人性关爱,萨罗希的诗歌
现代性是技术、规则、生活方式等的有机整合。技术不等于现代性,技术可选择性不等于现代性的可选择性。在本质上,没有规则的可选择性,也就没有现代性的可选择性。规则权力是
如果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就难以回避意识形态这一重要维度,意识形态的组成是复杂多样的,有属于思想观念的意识形态,也有属于感性表现形式的意识形态,如果把多种意识形态
是一篇充满唯物辩证法光辉思想的纲领性文献,它以唯物辩证法为哲学基础,充分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再一次有力地证明了唯物辩证法是